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

大梁有个叫范睢、字叔的人,他口若悬河,满腹经纶,怀揣着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起初,他想在魏王手下谋个差事,无奈家境贫寒,无法打通关系。于是,他先投身到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了一名舍人。

早年,齐湣王无道,乐毅联合四国一同讨伐齐国,魏国也派兵协助燕国。后来田单大破燕军,恢复齐国,齐襄王法章即位。魏王害怕齐国报复,便与相国魏齐商议,派须贾前往齐国修好。须贾带着范睢一同前往。齐襄王见到须贾后,问道:“过去我先王与魏国一同出兵讨伐宋国,两国关系亲密。可等到燕人攻灭齐国时,魏国也参与其中。寡人一想起先王的仇,就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如今你们又用空话来哄骗寡人,魏国反复无常,叫寡人如何能信?” 须贾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这时,范睢从旁边站出来,替须贾回答道:“大王这话可就不对了!当初我国国君出兵伐宋,是奉命行事。原本约定三分宋国土地,可贵国却背信弃义,独占了全部土地,还对我国肆意侵犯。这是齐国失信于我国啊!诸侯们畏惧齐国的骄横残暴、贪得无厌,这才亲近燕国。济西之战,五国同仇敌忾,又岂止我国一国?然而我国并未赶尽杀绝,没有跟随燕国攻打临淄,这是我国对齐国的仁义之举。如今大王英明神武,报仇雪耻,重振前人的基业。我国国君认为,大王定能再现齐桓公、齐威王的辉煌,掩盖齐湣王的过错,让齐国永享太平,所以才派下臣须贾前来重修旧好。大王只知道责备别人,却不知反省自身,恐怕齐湣王的覆辙,又要在今日重演了。” 齐襄王听后,惊讶地起身致歉,说道:“是寡人的过错!” 接着便问须贾:“这位是何人?” 须贾回答:“是臣的舍人范睢。” 齐王打量了范睢许久,随后将须贾送到公馆,给予丰厚的款待。齐王还派人私下劝说范睢:“寡君仰慕先生的才华,想把先生留在齐国,以客卿之礼相待,万望先生不要推辞!” 范睢推辞道:“臣与使者一同前来,却不一同回去,既无诚信又无道义,还怎么做人?” 齐王越发敬重他,又派人赏赐范睢黄金十斤以及牛酒。范睢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使者再三传达齐王的命令,坚持不肯离开。范睢无奈,只好收下牛酒,退还了黄金。使者叹息着离去。

很快,就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须贾。须贾把范睢叫来,问道:“齐国使者来做什么?” 范睢回答:“齐王赐给臣黄金十斤以及牛酒,臣不敢接受。使者再三强求,臣只留下了牛酒。” 须贾又问:“为什么赐给你,而不是赐给使者呢?” 范睢说:“臣也不知。或许是因为臣在大夫身边,所以齐王敬重大夫,才惠及臣吧。” 须贾怀疑道:“赏赐不落在使者头上,却只给你,你肯定和齐国有私情。” 范睢说:“齐王之前确实派使者,想留臣做客卿,臣严词拒绝了。臣向来坚守信义,怎敢有私情呢?” 须贾心中的疑虑越发浓重。

出使之事结束后,须贾和范睢回到魏国。须贾便对魏齐说:“齐王想留舍人范睢做客卿,还赐给他黄金牛酒,臣怀疑他把我国的机密之事告诉了齐国,所以才有这些赏赐。” 魏齐听后大怒,于是召集宾客,派人捉拿范睢,当场审讯。范睢被带到后,跪在台阶下。魏齐厉声问道:“你把机密之事告诉齐国了?” 范睢说:“怎敢呢!” 魏齐又问:“你若和齐国没有私情,齐王为何要留你?” 范睢回答:“留我之事确实有,但我并未答应。” 魏齐接着问:“那黄金牛酒的赏赐,你为何收下?” 范睢说:“使者极力强求,臣担心拂逆齐王的心意,才勉强收下牛酒。那十斤黄金,臣实在没有收下。” 魏齐咆哮着大喝道:“卖国贼!还敢狡辩!就算是牛酒的赏赐,又怎会无缘无故?” 他叫来狱卒,将范睢捆绑起来,打了一百脊杖,让他招供通齐之事。范睢说:“臣确实没有私情,有什么可招供的?” 魏齐更加恼怒,喊道:“给我打死这个奴才,别留下祸根!” 狱卒们挥鞭乱打,把范睢的牙齿都打折了。范睢满脸是血,痛苦难忍,大声喊冤。宾客们见相国正在盛怒之下,没人敢上前劝阻。魏齐一边让左右用大酒杯劝酒,一边让狱卒加大力气。从辰时打到未时,范睢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只听 “咶喇” 一声,肋骨也断了。范睢失声大叫,昏死过去。

可怜范睢这样信义忠良之人,却冤死在沟渠之中!奉劝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做事一定要仔细,千万别错打了无辜之人。

潜渊居士还写诗道:

张仪何曾盗楚璧?范叔何曾卖齐国?

疑心盛气总难平,多少英雄受冤屈!

左右禀报说:“范睢断气了。” 魏齐亲自下来查看,见范睢胁骨折断,牙齿脱落,浑身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一动不动。魏齐指着范睢骂道:“卖国贼,死得好!正好让后人引以为戒!” 他命令狱卒用苇席把范睢的尸体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让宾客们在上面大小便,不让他做个干净鬼。天色渐晚,范睢命不该绝,竟然苏醒过来。他从苇席中微微睁开眼睛偷看,发现只有一个狱卒在旁边看守。范睢轻轻叹了口气。狱卒听到声音,急忙过来查看。范睢对狱卒说:“我伤得这么重,即便暂时苏醒,也肯定活不成了。你要是能让我死在家里,以便家人殡殓,我家中有几两黄金,全都送给你。” 狱卒贪图钱财,对他说:“你就装死,我进去禀报。” 当时魏齐和宾客们都喝得大醉,狱卒禀报说:“厕所里的死人太臭了,应该扔出去。” 宾客们都说:“范睢虽然有罪,但相国这样处置他,也已经够了。” 魏齐说:“把他扔到郊外去,让野鸢吃他的肉。” 说完,宾客们都散去了,魏齐也回到内宅。狱卒等到黄昏人静的时候,偷偷背着范睢回到他家。范睢的妻子儿女见到他,悲痛之情不言而喻。范睢让妻子取出黄金酬谢狱卒,又把苇席交给他,让他扔到野外,以掩人耳目。狱卒走后,妻子儿女把范睢身上的血肉擦拭干净,包扎好伤口,给他送上酒食。范睢缓缓对妻子说:“魏齐恨我至极,即便知道我死了,恐怕还有疑心。我能从厕所出来,是趁着他们喝醉了。明天他们要是找不到我的尸体,肯定会找到家里来,那我就活不成了。我有个结拜兄弟郑安平,住在西门的陋巷里。你今晚就把我送到他那里,千万不能走漏风声。等过一个多月,我的伤好了,就逃命到四方去。我走后,家里要发丧,就当我死了一样,以此打消他们的疑虑。” 妻子听从他的话,先派仆人去通知郑安平。郑安平立刻赶到范睢家看望,然后和范睢的家人一起,把范睢背到自己家里。

第二天,魏齐果然怀疑范睢,担心他没死,派人去查看尸体在哪里。狱卒回报说:“扔在野外没人的地方了,现在只有苇席还在,想必是被狗和猪叼走了。” 魏齐又派人暗中监视范睢的家,见他家举哀带孝,这才放下心来。

再说范睢在郑安平家,敷药调养,伤势渐渐好转。郑安平便和范睢一起,躲到具茨山中。范睢改名为张禄,山中没有人知道他就是范睢。过了半年,秦国的谒者王稽奉昭襄王的命令,出使魏国,住在公馆里。郑安平假装成驿卒,伺候王稽。他应对敏捷,王稽很喜欢他。王稽私下问他:“你们国家有尚未出仕的贤人吗?” 郑安平说:“贤人哪能轻易遇到!从前有个叫范睢的人,很有智谋,却被相国用鞭子打得半死……” 话还没说完,王稽叹息道:“可惜啊!这个人要是到了我们秦国,定能施展他的大才!” 郑安平说:“现在我同乡有个张禄先生,他的才智不逊色于范睢,您想见见他吗?” 王稽说:“既然有这样的人,为何不请来见一面?” 郑安平说:“这个人在国内有仇家,不敢白天出行。要不是有这个仇家,他早就出仕魏国了,哪会等到今天。” 王稽说:“夜里来也无妨,我等着他。” 郑安平便让张禄也扮成驿卒的模样,深夜来到公馆拜见王稽。王稽大致询问了一下天下大势,范睢条理清晰地一一作答,就像亲眼所见一样。王稽高兴地说:“我知道先生不是平常人,能和我一起到秦国去吗?” 范睢说:“我张禄在魏国和人结仇,无法安心居住,要是能跟您同行,那可真是求之不得。” 王稽屈指一算,说:“估计我出使的事情办完,还得五天。先生到时候可以在三亭冈没人的地方等我,我来接您。”

过了五天,王稽向魏王辞行,群臣都到郊外为他饯行。饯行结束,众人纷纷道别。王稽驾车来到三亭冈上,忽然看见树林中有两个人快步走出,正是张禄和郑安平。王稽大喜,如同得到奇珍异宝一般,让张禄和他同坐一辆车。一路上,饮食起居,王稽都和张禄在一起,两人交谈十分投机,关系非常亲密。没几天,他们就进入了秦国境内。到了湖关,远远望见对面尘土飞扬,一群车马从西边过来。范睢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王稽认出了前面的先导,说:“这是丞相穰侯,到东边的郡县巡察。” 原来,穰侯名叫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宣太后芈氏是楚国人,是昭襄王的母亲。昭襄王即位时,年纪尚小,未到成年,宣太后临朝听政,任用弟弟魏冉为丞相,封穰侯。她的另一个弟弟芈戎,也被封为华阳君,两人把持着国家大权。后来昭襄王长大,心里畏惧太后,便封自己的弟弟公子悝为泾阳君,公子市为高陵君,想以此分散芈氏家族的权力。国中人称他们为 “四贵”,但地位都比不上丞相尊贵。丞相每年都会代替秦王巡视各个郡县,考察官吏,查看城池,检阅车马,安抚百姓,这是老规矩。今天穰侯东巡,前面的仪仗十分威风,王稽怎能不认得。范睢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嫉妒贤能,讨厌接纳诸侯的宾客。我怕被他羞辱,还是躲在车厢里避一避吧。”

不一会儿,穰侯到了,王稽下车迎接拜见。穰侯也下车相见,慰劳他说:“谒君为国事辛苦了!” 两人便站在车前,相互寒暄。穰侯问:“关东最近有什么事?” 王稽恭敬地回答:“没什么事。” 穰侯看着车厢说:“谒君该不会带了诸侯的宾客一起来吧?这些人靠耍嘴皮子游说各国,谋取富贵,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王稽又回答:“不敢。” 穰侯告别离开后,范睢从车厢里出来,就要下车快步离开。王稽说:“丞相已经走了,先生可以一起坐车了。” 范睢说:“我暗中观察穰侯的相貌,他眼白多,目光不正,生性多疑,反应迟缓。刚才他看着车厢,就已经起疑了。只是一时没来得及搜查,过不了多久他肯定会后悔,后悔了必然会回来,我们还是避开为好。” 于是,他招呼郑安平一起跑开。王稽的车仗跟在后面,大约走了十里路,背后传来急促的马铃声,果然有二十名骑兵从东边飞奔而来,追上王稽的车仗,说:“我们奉丞相之命,担心大夫带了游客,所以派我们再来查看,大夫不要见怪。” 接着便仔细搜查车厢,没发现有外国人,这才转身离开。王稽感叹道:“张先生真是智谋之士,我比不上他!” 于是,他命人催促车辆前进,又走了五六里路,遇到了张禄和郑安平,便邀请他们上车,一同前往咸阳。有诗人写诗赞叹范睢离开魏国的事:料事前知妙若神,一时智术少俦伦;

信陵空养三千客,却放高贤遁入秦!

王稽朝见秦昭襄王,复命之后,趁机进言说:“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智谋出众,是天下奇才。他跟臣谈论秦国的形势,说秦国危如累卵,他有办法让秦国转危为安,但必须当面详谈。所以臣把他带来了。” 秦王说:“诸侯的门客喜欢说大话,往往都是这样。先让他住在客舍,等我召见。” 于是,范睢被安排在下等客舍住下,等待秦王的召见。

过了一年,秦王也没有召见范睢。一天,范睢在街上行走,看到穰侯正在征兵出征,便私下问旁人:“丞相征兵出征,要讨伐哪个国家?” 有个老者回答:“要讨伐齐国的纲寿。” 范睢又问:“齐兵侵犯我国边境了吗?” 老者说:“没有。” 范睢说:“秦国和齐国东西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况且齐国没有侵犯秦国,秦国为何要跋涉这么远前去讨伐?” 老者把范睢拉到偏僻的地方,说:“讨伐齐国并非秦王的意思。因为陶山在丞相的封邑中,而纲寿离陶山很近,所以丞相想让武安君做将领,攻打并夺取纲寿,来扩大自己的封地。”

范睢回到客舍,便给秦王上书,大致内容如下:

羁旅之臣张禄,冒死上奏秦王殿下:臣听闻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有功的人给予赏赐,有才能的人授予官职,功劳大的人俸禄优厚,才能高的人爵位尊贵。” 所以无能之人不敢滥竽充数,有能之人也不会被埋没。如今臣在客舍待命,已有一年了。如果大王认为臣有用,希望能给臣一点时间,让臣把话说完。如果认为臣无用,留着臣又有何用?话由臣来说,听不听由大王决定。如果臣的话不当,大王再杀臣也不迟。请大王不要因为轻视臣,就连举荐臣的人也一并轻视了。

秦王早把张禄忘在脑后,直到看到他的上书,当即派人乘坐传车,将张禄召到离宫相见。当时秦王还未赶到,范睢率先抵达离宫。远远瞧见秦王的车骑正朝着这边行进,他佯装不知,故意朝着永巷走去。宦官赶忙上前驱赶,大声说道:“大王来了!” 范睢却故意高声回应:“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哪有什么大王!” 说完,头也不回,径直前行。就在双方争执不休之际,秦王随后赶到,询问宦官:“为何与这位客人起争执?” 宦官如实转述了范睢的话。秦王听后,并未动怒,反而满脸笑意,迎上前去,十分客气地将范睢请进内宫,以上等宾客的礼节相待。范睢谦逊推辞,表现得极为低调。秦王屏退左右侍从,恭恭敬敬地长跪下来,真诚地问道:“先生,您有什么高见要赐教于寡人呢?” 范睢只是微微点头,应了两声 “嗯嗯”。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像刚才那样,跪下来虚心请教,范睢依旧只是简单回应 “嗯嗯”。如此反复了三次。秦王忍不住开口:“先生,您终究不愿教导寡人吗?莫不是觉得寡人不值得与您交流?” 范睢这才神色庄重地回答:“臣怎敢如此。想当年,吕尚在渭水之滨垂钓,偶遇周文王,一番交谈后,便被拜为尚父。周文王采用他的谋略,最终灭掉商朝,夺得天下。而箕子和比干,身为商纣王的贵戚,竭力进谏,可商纣王根本不听,箕子被囚禁为奴,比干惨遭杀害,商朝也随之灭亡。这其中并无其他缘故,关键就在于信任与否。吕尚与周文王关系疏远,却能得到文王的充分信任,所以周朝成就了王业,吕尚也享有侯封,福泽世代传承。箕子和比干与纣王虽为至亲,却得不到纣王的信任,不仅自身遭受死辱,也未能挽救国家于危亡。如今臣只是个旅居秦国的外臣,与大王关系疏远,而臣想说的,皆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大计,有些还涉及到大王的骨肉至亲。若不深入进言,便无法挽救秦国;可要深入进言,又担心会像箕子和比干那样,招来灾祸。这便是大王三次问臣,臣都不敢贸然回答的原因,实在是不确定大王您内心是否信任臣啊。” 秦王再次诚恳地跪下来请求:“先生,您这是哪里的话!寡人仰慕先生的卓越才华,所以屏退左右,一心向您求教。无论何事,上至太后,下至大臣,还望先生毫无保留地畅所欲言。” 秦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进入永巷时,听到宦官转述范睢那句 “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没听说有大王”,心中充满疑惑,确实迫切想要请教一番。而范睢这边,也有所顾虑,初次见面,生怕言语不合,就此断绝了日后进言的机会,况且周围有不少人在暗中偷听,他担心这些人传话出去,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于是,他决定先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说起,作为引出正题的铺垫。范睢恭敬地回答:“大王让臣畅所欲言,这正是臣的心愿!” 说罢,恭敬地下拜,秦王也连忙回拜。两人就座后,范睢缓缓开口:“秦国地势险要,天下无可比拟,兵力强大,天下无人能敌。然而,兼并他国的谋略未能实现,称霸天下的大业也尚未完成,这难道不是秦国大臣的策略出现了失误吗?” 秦王侧身,认真地问道:“请先生具体说说,失误在何处?” 范睢神色严肃地说:“臣听闻穰侯打算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此计大错特错。齐国距离秦国十分遥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大王若少派军队,根本不足以对齐国构成威胁;若多派军队,反而会先损害秦国自身的利益。从前,魏国越过赵国去攻打中山国,即便成功攻克中山国的土地,很快又被赵国夺走。这是为何?只因中山国离赵国近,离魏国远。如今攻打齐国,若不能取胜,那将成为秦国的奇耻大辱;就算侥幸攻克齐国,最终也不过是便宜了韩国和魏国,对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为大王考虑,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远交可离间别国关系,近攻能拓展我国领土。从近处着手,逐步向外扩张,就如同蚕食桑叶一般,天下很快便能被秦国尽收囊中。” 秦王又追问:“远交近攻的具体策略该如何实施呢?” 范睢有条不紊地回答:“远交,当以齐国和楚国为重点;近攻,则首推韩国和魏国。一旦掌控了韩国和魏国,齐国和楚国又怎能独自存活呢?” 秦王听后,拍手叫好,当即拜范睢为客卿,称他为张卿。秦国采纳范睢的计策,向东攻打韩国和魏国,同时阻止了白起攻打齐国的军事行动。魏冉和白起,一个身为丞相,一个担任大将,掌权已久,看到张禄突然得宠,心中都极为不悦。唯有秦王对范睢深信不疑,宠遇日益深厚,常常在半夜单独召见他商议国事,范睢的建议,秦王无一不采纳。范睢深知秦王已对自己信任有加,便寻了个合适的时机,让秦王屏退左右侍从,郑重进言:“承蒙大王错爱,让臣参与国事,臣即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大王的恩情。不过,臣虽有安定秦国的良策,却还未敢全部奉献给大王。” 秦王急切地跪下来问道:“寡人将国家托付给先生,先生既有安定秦国的计策,此时不赐教,更待何时?” 范睢神情凝重地说:“臣以前在崤山以东时,只听闻齐国有孟尝君,却不知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却不知有秦王。真正能掌控国家的才是王,生杀予夺的大权,他人不敢擅自专断。如今太后凭借国母的尊贵地位,独断专行已四十多年。穰侯独自担任秦国丞相,华阳君辅佐他,泾阳君和高陵君各自培植势力,他们肆意生杀予夺,私家财富比公家多出十倍。大王空有君主之名,实则拱手受制于人,这难道不危险吗?从前,崔杼在齐国专权,最终弑杀齐庄公;李兑在赵国专权,最终害死赵主父。如今穰侯在内依仗太后的势力,在外窃取大王的权威,用兵时诸侯震惊恐惧,罢兵时列国感恩戴德,他还广布耳目,安插在大王身边,臣看大王在朝廷上孤立无援,已非一日。长此以往,恐怕千秋万岁之后,拥有秦国的,不再是大王的子孙!” 秦王听后,不禁毛骨悚然,再次下拜致谢:“先生的教诲,皆是肺腑之言,寡人只恨听闻得太晚。” 于是,第二天,秦王果断收回穰侯魏冉的丞相大印,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穰侯向有关部门要来牛车,搬运自己的家财,装了一千多车,那些奇珍异宝,皆是秦国国库中所没有的。第三天,秦王又将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驱逐到函谷关之外,把太后安置在深宫,不许她再干预政事。随后,秦王任命范睢为丞相,将应城封给他,号称应侯。秦国人都称张禄为丞相,无人知晓他就是范睢。唯有郑安平知道实情,范睢告诫他切勿泄露,郑安平也严守秘密,不敢声张。(这一年是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周赧王四十九年。)

此时,魏昭王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安厘王即位。安厘王得知秦王新采纳了张禄丞相的谋略,打算攻打魏国,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信陵君无忌说:“秦国已经好几年没有对魏国用兵了。如今无缘无故兴兵,显然是欺负我们无力抵抗。我们应当加强军备,坚守边境,严阵以待。” 相国魏齐却持有不同意见:“并非如此。秦国强大,魏国弱小,一旦交战,我们绝无胜算。听说丞相张禄是魏国人,难道他就没有同乡之情吗?倘若我们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先去结交张丞相,再拜见秦王,答应送质子讲和,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安厘王刚刚即位,没有经历过战争,便采纳了魏齐的计策,派中大夫须贾出使秦国。

须贾奉命前往,抵达咸阳后,住进了馆驿。范睢得知这个消息,心中暗自欣喜:“须贾来了,我的报仇之日终于到了。” 于是,他换下华丽的衣服,乔装打扮成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悄悄走出丞相府,来到馆驿,缓缓走了进去,拜见须贾。须贾一见到他,顿时大吃一惊:“范叔,你居然还活着?我以为你被魏国丞相打死了,怎么会在这里呢?” 范睢故作悲伤地说:“当时他们把我的尸体扔到郊外,第二天早上我才苏醒过来。恰好有个商人路过,听到我的呻吟声,心生怜悯,便将我救了。我勉强保住一条性命,不敢回家,只好辗转来到秦国。没想到能在这里再次见到大夫。” 须贾问道:“范叔,你是想在秦国游说吗?” 范睢回答:“我以前得罪了魏国,逃亡至此,能活下来已是万幸,哪里还敢开口谈论国事呢?” 须贾又问:“范叔在秦国靠什么谋生呢?” 范睢说:“给人当佣工,勉强糊口罢了。” 须贾听后,不禁心生怜悯,留他一起坐下,吩咐下人拿酒食给他吃。当时正值冬天,范睢衣服破旧,冻得瑟瑟发抖。须贾叹息道:“范叔竟然贫寒到这般地步!” 于是命人拿了一件粗丝织成的袍子给他穿。范睢推辞说:“大夫的衣服,我怎敢接受呢?” 须贾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何必如此见外!” 范睢穿上袍子,再三称谢。接着问道:“大夫来秦国所为何事?” 须贾说:“如今秦国的张丞相刚刚掌权,我想结交他,可惜找不到合适的人引荐。你在秦国待了许久,可有认识的人,能帮我在张丞相面前引荐一下?” 范睢说:“我的主人和丞相关系很好,我曾跟随主人去过丞相府。丞相喜欢与人谈论,有时主人应对不上,我常常帮着说上几句。丞相觉得我口才不错,时常赐给我酒食,我也因此能与他亲近些。您若想见张丞相,我可以陪您一同前往。” 须贾说:“既然如此,麻烦你帮我定个时间。” 范睢说:“丞相事务繁忙,今日恰好有空,为何不现在就去?” 须贾说:“我乘坐的是四匹马拉的大车,如今马的脚受伤了,车轴也断了,无法马上出发。” 范睢说:“我主人有车马,可以借给您。” 范睢回到丞相府,取来一辆大车和四匹马,来到馆驿前,告知须贾:“车马已经备好,我来为您驾车。” 须贾欣然登上车,范睢拿起缰绳驾车。街市上的人看到丞相亲自驾车过来,都恭敬地站在两旁,有的甚至赶紧避让。须贾还以为这些人是敬重自己,却全然不知驾车的正是范睢。到了丞相府前,范睢说:“大夫您在此稍候片刻,我先进去,为您通报一声。若丞相同意见您,您便可进去拜见。” 说完,范睢径直走进了丞相府。须贾下了车,站在门外等候。等了许久,只听到丞相府中传来击鼓的声音,门上的人高声传报:“丞相升堂了。” 府中的属吏和舍人来来往往,忙碌不停,却始终不见范睢出来。须贾便问守门的人:“刚才有我的老朋友范叔进去通报丞相,为何这么久还没出来,你能帮我把他叫出来吗?” 守门的人问:“你说的范叔,何时进府的?” 须贾说:“就是刚才给我驾车的那个人。” 守门的人惊讶地说:“驾车的就是丞相张大人啊,他私下到馆驿访友,所以穿着便服出去。你怎能说他是范叔呢?” 须贾听了,犹如梦中听到霹雳,吓得心里突突乱跳,心想:“我被范睢骗了,死期到了!” 俗话说:“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 须贾无奈,只好脱下袍子,解下腰带,摘下帽子,光着脚,跪在门外,托守门的人进去通报,只说:“魏国罪人须贾在门外领死!” 过了许久,门内传来传丞相召见的声音。须贾更加惊恐,低着头,用膝盖爬行,从侧门进去,一直爬到台阶前,连连磕头,口中称 “死罪”。范睢威风凛凛地坐在堂上,问道:“你知道自己的罪过吗?” 须贾趴在地上,诚惶诚恐地回答:“知道。” 范睢又问:“你的罪过有哪些?” 须贾说:“拔光我的头发,也数不清我的罪过!” 范睢说:“你有三条罪过:我的祖坟在魏国,我不愿在齐国做官,你却在魏齐面前污蔑我与齐国有私情,致使他发怒,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当魏齐发怒,对我施以鞭笞侮辱,甚至打断我的牙齿和肋骨时,你却不加以劝阻,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等我昏死过去,被扔到厕所里,你又带着宾客在我身上撒尿。从前孔子都不做过分的事,你为何如此残忍呢?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今日你落到这般田地,本该让你断头流血,以报我之前的仇恨。你之所以能不死,是因为你还念着旧情,给我一件袍子,所以我暂且饶你一命,你应当知道感恩。” 须贾听后,不停地叩头称谢。范睢挥手让他离开,须贾吓得连滚带爬地出去了。至此,秦国人这才知晓,张禄丞相就是魏国人范睢,他是假托名字来到秦国的。

第二天,范睢进宫拜见秦王,恭敬地说道:“魏国已然心生恐惧,派使者前来求和,咱们无需动用兵力,这全是大王您威德所致啊。” 秦王听闻,满心欢喜。范睢接着上奏:“臣犯下了欺君之罪,恳请大王怜悯饶恕,臣才敢开口。” 秦王疑惑地问道:“卿有何欺瞒之事?寡人不怪罪你,尽管说来。” 范睢坦诚相告:“臣实际上并非张禄,而是魏国人范睢。臣自幼孤苦贫寒,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担任舍人。曾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私下赠给臣黄金,臣坚决推辞未接受,可须贾却在相国魏齐面前诽谤臣,致使魏齐将臣捶打至奄奄一息。所幸臣苏醒过来,为躲避灾祸,改名张禄,逃到秦国,承蒙大王提拔,得以身居高位。如今须贾奉命前来,臣的真实姓名已然暴露,理应恢复本名,还望大王能宽恕臣的欺瞒之举!” 秦王感慨道:“寡人竟不知卿遭受如此冤屈。如今须贾既然来了,干脆将他斩首,为卿出这口恶气。” 范睢连忙上奏:“须贾是为了公事而来,自古以来,两国交战,都不斩杀来使,更何况此次是求和呢?臣怎敢因个人恩怨而损害国家大义!况且,真正狠心要杀害臣的是魏齐,与须贾并非全然相关。” 秦王称赞道:“卿能先公后私,堪称大忠之士。魏齐的仇,寡人必定为卿报。至于来使,就交由卿处置吧。” 范睢谢恩后,便退下了。秦王同意了魏国求和的请求。

须贾进宫向范睢辞行,范睢说道:“老朋友远道而来,我怎能不略尽地主之谊,设一顿饭款待呢。” 于是,他让舍人将须贾留在门房,吩咐大摆筵席。须贾暗自庆幸,心中默念:“惭愧啊,惭愧!难得丞相如此宽宏大量,这般款待,实在是太客气了!” 范睢退堂离开。须贾独自坐在门房里,有士兵看守着,动弹不得。从清晨等到中午,须贾的肚子渐渐饿得咕咕叫,他心想:“之前在馆驿,丞相也是好酒好菜招待我。这次回请,以老朋友的情谊,应该也不会太铺张吧?”

没过多久,堂上的宴席布置妥当。只见丞相府发出请帖,邀请各国使臣以及府中有声望的宾客。须贾暗自思忖:“这想必是请他们来陪我的。但不知道都有哪些国家的人,一会儿座位该如何安排,可不能随意乱坐,以免失礼。” 须贾正犹豫不决,只见各国使者和宾客纷纷抵达,径直走上堂阶。负责安排宴席的人高声传报:“客人到齐了!” 范睢走出堂来与众人相见,相互行礼后,依次入座,两旁廊下鼓乐齐鸣,却始终没有传唤须贾。此时的须贾,又饿又渴,心中满是苦恼与忧愁,既羞愧又恼怒,内心的烦闷难以言表。

酒过三巡,范睢开口说道:“还有一位故人在此,刚才我竟一时忘了。” 众宾客纷纷起身说道:“丞相既然有尊贵的朋友,我等理应一同作陪。” 范睢却说道:“虽说他是故人,却不敢让他与诸位同席。” 于是,让人在堂下摆了一个小座位,把魏国来的客人叫过来,让两个受过黥刑的犯人一左一右夹着他坐下。席上没有酒食,只放了些炒熟的料豆,两个犯人用手捧着喂他,就像喂马一样。众宾客见状,都觉得于心不忍,纷纷问道:“丞相为何对他如此痛恨呢?” 范睢便将之前的遭遇详细诉说了一遍。众宾客听后,纷纷说道:“如此说来,也难怪丞相发怒。” 须贾虽然遭受这般羞辱,却不敢违抗,只能用这些料豆勉强充饥。吃完后,还得向范睢叩谢。范睢瞪着眼睛,严厉地数落他:“秦王虽然答应了求和,但魏齐的仇,我不能不报。留你一条小命,回去告诉魏王,赶紧把魏齐的脑袋送来,再把我的家眷送到秦国,这样两国方可通好;否则,我亲自带兵去踏平大梁,到那时,可就追悔莫及了!” 须贾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点头称是,匆忙退了出去。至于魏国是否真的斩下魏齐的头颅送来,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