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四回 甘罗童年取高位 嫪毐伪腐乱秦宫

话说王翦退军十里后,下令深挖战壕、高筑壁垒,分兵把守险要之处,严禁出战。同时,他派出两万军队,前去支援桓齮和王贲,催促他们尽快建功。樊于期连日来都派出精锐部队出战,可秦兵始终不应战。樊于期认为王翦胆怯,正打算商议分兵去救援长子、壶关两处,这时,侦察骑兵突然来报:“长子、壶关二城已被秦兵攻下!” 樊于期大惊失色,只好在城外扎营,以此安抚长安君成峤。

再说桓齮和王贲得知王翦移营到伏龙山,便率军前来拜见,说:“两座城池都已收复,我们分兵设防,诸事都已安排妥当。” 王翦十分高兴,说道:“屯留如今孤立无援了!只要擒获樊于期,此事便可了结。” 话还没说完,守营的士兵前来报告:“将军辛胜奉秦王之命前来,已经在营外等候。” 王翦将辛胜迎入帐中,询问他的来意。辛胜说:“一来,秦王念军士们作战辛苦,命我送来犒赏之物;二来,秦王对樊于期恨之入骨,传话给将军,必须将樊于期活捉,亲手用剑砍下他的头颅,以解心头之恨!” 王翦说:“将军此次前来,正好派上用场。” 于是,王翦用带来的物品犒赏三军。之后,他下达命令,让桓齮、王贲各率一军,分别在左右设下埋伏,又让辛胜带领五千人马前去挑战,自己则率领大军准备攻城。

再说成峤得知长子、壶关二城失守,急忙派人召樊于期入城商议。樊于期说:“就在这一两天内,我们与秦军决一死战。如果战败,我就与王子您向北逃往燕、赵两国,联合诸侯,共同诛杀伪主,以安定社稷。” 成峤说:“将军务必小心行事。” 樊于期回到本营,侦察骑兵来报:“秦王新派将军辛胜前来挑战。” 樊于期说:“无名小卒,我先除掉他。” 于是,他率军开营迎战。双方刚交战几个回合,辛胜便佯装败退。樊于期仗着自己勇猛,一路追击,大约前行了五里地,桓齮、王贲两路伏兵突然杀出,樊于期大败。他急忙收兵回撤,却发现王翦的军队已经布满城下。樊于期奋起神威,杀开一条血路,城中士兵打开城门,接应他入城。王翦合兵将城围住,攻势十分猛烈。樊于期亲自巡查城墙,日夜不倦。

杨端和在城中,见局势危急,便趁着夜色求见长安君成峤,声称有机密要事相告。成峤见是旧日门下的宾客,便欣然将他唤入。杨端和请成峤屏退左右,然后说道:“秦国的强大,您是知道的。即便是六国联合,也难以取胜。您却想用一座孤城与之抗衡,这必然没有胜算。” 成峤说:“是樊于期说当今秦王并非先王亲生,才诱导我做出此举,这并非我的本意。” 杨端和说:“樊于期不过是逞匹夫之勇,不顾成败,想让您做这侥幸之事。如今他发布檄文到各郡县,却无人响应。而王将军攻城又如此急迫,城破之后,您将如何保全自己呢?” 成峤说:“我想逃往燕、赵两国,联合各国,您觉得可行吗?” 杨端和说:“联合各国之事,赵肃侯、齐湣王、魏信陵君、楚春申君都曾尝试过,可刚联合就解散了,显然此事难以成功。六国之中,谁不畏惧秦国?您所在的国家,秦国只要派一个使者去问责,他们就会将您捆绑起来献给秦国,您还能指望活命吗?” 成峤说:“那您为我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杨端和说:“王将军也知道您是受樊于期引诱,他有一封密信,托我转交给您。” 于是,他将信呈上。

成峤打开信,只见上面大致写道:您是秦王的亲弟弟,身份尊贵,受封侯爵。为何要听信毫无根据的话,去做这危险的事,自取灭亡呢?这不是太可惜了吗?挑起事端的是樊于期,您若能斩下他的首级,到军前献上,主动认罪,我定会保奏,秦王必定会饶恕您。倘若迟疑不决,后悔就来不及了!

成峤看完信,流着泪说:“樊将军是忠直之士,我怎么忍心杀他呢?” 杨端和叹息道:“您这就是妇人之仁啊!如果您不听从,我就只能告辞了。” 成峤说:“您暂且留下来陪我,不要远离,您说的事,容我再慢慢考虑。” 杨端和说:“希望您不要泄露我的话。”

第二天,樊于期驾车来见成峤,说:“秦兵势力强盛,人心惶惶,这城早晚都会失守。希望能与王子您出城,前往燕、赵两国避难,再做长远打算。” 成峤说:“我的宗族都在咸阳,如今远避他国,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接纳我们?” 樊于期说:“各国都深受秦国残暴之苦,怎么会不接纳我们呢?” 正说着,外面传来报告:“秦兵在南门挑战。” 樊于期多次催促道:“王子,您现在不走,以后就出不去了。” 成峤犹豫不决。樊于期无奈,只得手持长刀登上战车,驶出南门,再次与秦兵交战。杨端和劝说成峤登上城楼观战。只见樊于期苦战许久,秦兵却越来越多,他渐渐抵挡不住,只得奔回城下,高声呼喊:“开门!” 这时,杨端和手持宝剑,站在成峤身旁,厉声说道:“长安君已经决定全城归降了!樊将军请自便。有谁敢开门,格杀勿论!” 说着,他从袖中拿出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一个 “降” 字。左右的人都是杨端和的亲戚,便将降旗升起,此事已不由成峤做主,成峤只能暗自垂泪。樊于期叹口气说:“这小子不值得辅佐!” 秦兵将樊于期重重包围,因为秦王有令,要将他活捉,所以不敢放冷箭。樊于期再次杀开一条血路,朝着燕国的方向逃去。王翦追赶不及。杨端和让成峤打开城门,迎接秦兵入城。之后,成峤被幽禁在公馆,杨端和派辛胜前往咸阳报捷,同时请示如何处置长安君。秦太后摘掉簪子,为长安君请罪,请求免他一死,还转而求吕不韦帮忙说情。秦王政愤怒地说:“反贼不杀,其他骨肉都会谋反!” 于是,他派遣使者传令给王翦,让他在屯留将成峤斩首示众。凡是跟随成峤的军吏,全部处斩。城中百姓也全部被迁徙到临洮。同时,秦王政还悬赏捉拿樊于期:“有能将他擒获献上的,赏赐五座城池。” 使者来到屯留,宣读秦王的命令。成峤得知自己未被赦免,便在馆舍中自缢身亡。王翦仍然砍下他的首级,悬挂在城门上。军吏中被处死的有好几万人。百姓被迁徙后,城中变得空无一人。(这是秦王政七年发生的事。)髯翁为此赋诗:

非种侵苗理合锄,万全须看势何如?

屯留困守终无济,罪状空传一纸书。

此时,秦王政已经长大成人,身高八尺五寸,英伟不凡,资质聪慧,志气高远,凡事都能自己做主,不再完全听从太后和吕不韦的安排。平定长安君之乱后,他便谋划着为蒙骜报仇,召集众臣商议攻打赵国。刚成君蔡泽进言说:“赵国是燕国的世仇,燕国依附赵国并非本意。我请求出使燕国,让燕王派太子来秦国做人质,向秦国称臣,以此孤立赵国。然后,我们与燕国一同攻打赵国,这样就能扩大河间之地,这可是莫大的利益。” 秦王觉得有道理,便派蔡泽前往燕国。

蔡泽对燕王说:“燕、赵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与赵国一战,栗腹战死,再战,剧辛身亡。大王您忘记这两次战败的仇恨,却与赵国合作,向西对抗强大的秦国。若战胜,利益归赵国;若战败,灾祸却由燕国承担。这么为燕国考虑,实在是失策啊。” 燕王说:“我并非甘心与赵国合作,只是实力不敌,无奈之举啊。” 蔡泽说:“如今秦王想要报复五国合纵攻秦之仇,我私下认为,燕国与赵国是世仇,燕国参与合纵,恐怕也是身不由己。大王若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以此表明您对我的信任,再请求秦国派一位大臣来做燕国的相国,那么燕、秦两国的交情,就会像胶漆一样牢固。两国合力,要向赵国报仇雪恨就不难了。” 燕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并请求秦国派一位大臣来担任燕国相国。

吕不韦打算派张唐前往燕国,让太史占卜,结果大吉。可张唐却托病不肯前往。吕不韦亲自驾车去请,张唐推辞说:“我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我恨之入骨。如今前往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去。” 吕不韦再三强求,张唐却坚决不从。

吕不韦回到府中,独自坐在堂上,满心郁闷。他的门下有个叫甘罗的门客,是甘茂的孙子,当时年仅十二岁。甘罗见吕不韦脸色不悦,便上前问道:“您心中有什么事?” 吕不韦说:“小孩子懂什么,也来问我?” 甘罗说:“作为门下的门客,就是要为您分忧解难。您有心事却不让我知道,我就算想为您效力,也无从下手啊。” 吕不韦说:“我之前派刚成君出使燕国,燕太子丹已经来做人质了。现在想让张唐去燕国做相国,占卜结果很吉利,可他却坚决不肯去,我就是为这事烦恼。” 甘罗说:“这是小事,您怎么不早说?我去劝说他。” 吕不韦生气地连连呵斥:“去去去!我亲自去请都请不动,你一个小孩子能说得动他?” 甘罗说:“从前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今年十二岁,比项橐还大五岁。您让我去试试,若不成功,再呵斥我也不迟。您怎么能轻视天下的贤能之士,这么轻易就给人脸色看呢?” 吕不韦觉得他的话很奇特,便改变脸色,向他道歉说:“小孩子,你若能让张唐前往,事情办成后,我就把我的职位让给你。” 甘罗高兴地告辞,前往拜见张唐。

张唐虽然知道甘罗是文信侯的门客,但见他年纪小,便轻视他,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甘罗说:“我是来吊唁您的!” 张唐说:“我有什么事值得你吊唁?” 甘罗说:“您觉得自己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如何?” 张唐说:“武安君向南挫败强大的楚国,向北威震燕、赵两国,攻城略地,不计其数,我的功劳不及他的十分之一。” 甘罗又问:“那么,应侯范雎在秦国掌权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权力大。” 甘罗说:“您明知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 张唐说:“这我怎么会不知道。” 甘罗说:“从前应侯想派武安君攻打赵国,武安君不肯去,应侯一怒之下,武安君就被赶出咸阳,死在了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做相国,您却不肯去。武安君因为不听应侯的话而不容于应侯,您觉得文信侯会容得下您吗?您的死期不远了。” 张唐听后,惊恐万分,连忙道谢说:“小孩子,多亏你提醒我!” 于是,他通过甘罗向吕不韦请罪,当天就开始收拾行装。

张唐即将出发时,甘罗对吕不韦说:“张唐听了我的话,不得已才前往燕国,但他心里肯定害怕赵国。希望您能借给我五辆马车,让我为张唐先去通报赵国。” 吕不韦已经见识到甘罗的才能,便进宫对秦王说:“甘茂的孙子甘罗,年纪虽小,但他是名家之后,非常聪慧善辩。之前张唐称病不肯去燕国做相国,甘罗一番劝说,他就同意了。现在甘罗又请求先去通报赵王,希望大王能派他去!” 秦王宣甘罗入宫觐见,只见甘罗身高才五尺,眉目清秀如画,秦王顿时心生欢喜,问道:“小孩子,你见了赵王打算怎么说?” 甘罗回答说:“观察他的喜怒,见机行事。言语就像波浪一样,随风而变,不能事先确定。” 秦王便赐给他十辆好车,一百名仆从,让他们跟随甘罗出使赵国。赵悼襄王已经听说燕、秦两国交好,正担心两国合谋攻打赵国,忽然听说秦国使者到来,喜出望外,便亲自出城二十里迎接甘罗。见到甘罗年纪这么小,他暗暗称奇,问道:“从前为秦国打通三川之路的也是甘氏,他是先生的什么人?” 甘罗说:“那是我的祖父。” 赵王又问:“先生今年多大了?” 甘罗回答说:“十二岁。” 赵王说:“秦国朝廷中没有年长的人可以出使吗?怎么派你这个小孩子来?” 甘罗说:“秦王用人,各尽其能。年长的人承担大事,年幼的人承担小事。我年纪最小,所以就被派来出使赵国了。” 赵王见他言辞洒脱,又暗暗称奇,问道:“先生屈尊来到敝国,有什么指教?” 甘罗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了吗?” 赵王说:“听说了。” 甘罗又问:“大王听说张唐要去燕国做相国了吗?” 赵王说:“也听说了。” 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去燕国做相国,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相互信任,赵国就危险了!” 赵王问:“秦国为什么要亲近燕国?” 甘罗说:“秦国亲近燕国,是想一起攻打赵国,扩大河间之地。大王不如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以扩大河间之地,我会向我们国君进言,阻止张唐前往燕国,断绝与燕国的友好关系,转而与赵国交好。以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秦国又不救援,这样赵国得到的,难道仅仅是五座城池吗?” 赵王听后十分高兴,赏赐给甘罗黄金百镒,白璧二双,并将五座城池的地图交给他,让他回去向秦王复命。

秦王高兴地说:“河间之地,多亏了这小孩子才得以扩大!这小孩子的智慧,远超他的年龄。” 于是,秦王下令停止派张唐前往燕国,张唐也十分感激甘罗。赵国听说张唐不去燕国了,知道秦国不会帮助燕国,便命令庞暖、李牧合兵攻打燕国,夺取了上谷三十座城池,赵国得到十九座,将其中十一座送给了秦国。秦王封甘罗为上卿,还将之前封给甘茂的田宅赏赐给他。如今民间传说甘罗十二岁做丞相,说的就是这件事。有诗为证:

片言纳地广河间,上谷封疆又割燕;

许大功劳出童子,天生智慧岂因年?

又有诗写道:

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

请看春花与秋菊,时来自发不愆期。

燕太子丹在秦国,听说秦国背叛燕国与赵国交好,如坐针毡,想要逃回燕国,又担心出不了函谷关,于是便与甘罗结交为朋友,希望借助他的智谋,谋划回燕国的计策。忽然有一天晚上,甘罗梦见一个身穿紫衣的官吏拿着天符前来,说:“奉上帝之命,召你回归天上。” 于是,甘罗无疾而终。如此高才却英年早逝,实在可惜!燕太子丹也只能继续留在秦国了。

话分两头。吕不韦曾凭借某些手段,在庄襄王去世后,深受太后宠信,得以自由出入宫廷,行事向来毫无顾忌。然而,随着秦王嬴政逐渐长大,展现出英明过人的特质,吕不韦开始心生畏惧。但太后的情感需求愈发强烈,时常宣召他前往甘泉宫。吕不韦担心有朝一日事情败露,灾祸殃及自身,便想找个人替代自己。他思索着能令太后满意的人选,却一时难以寻得。后来听闻市井中有个叫嫪毐的人,有某些方面的特殊声名,当地一些行为不检点的女子争着与他往来。秦地习俗,将没有操守的人称作 “毐”,所以大家都叫他嫪毐。嫪毐曾犯过与男女之事相关的罪行,吕不韦设法赦免了他,将他留在府中做舍人。

秦地有个风俗,农事结束后,国内会举办三天娱乐活动,以缓解民众劳作的辛苦。这期间,各种表演节目任由人们安排,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在此展示。吕不韦让人用桐木制作了一个车轮,让嫪毐以其特殊之处穿过桐轮,车轮转动而他的身体并无损伤,街市上的人见了都忍不住掩口偷笑。太后听闻此事,私下向吕不韦询问,言语间似乎流露出羡慕之意。吕不韦见状说:“太后想见见这个人吗?我可以把他引荐给您。” 太后微笑着没有回答,过了许久才说:“你是在开玩笑吧?他是外臣,怎么能进入内宫呢?” 吕不韦说:“我有个办法。让人揭发他过去的罪行,判他腐刑。太后给行刑者送上厚礼,让他们假装阉割,之后以宦官的身份进宫侍奉,这样就能长久相伴了。” 太后听后十分高兴,说道:“这个计策妙极了!” 随后拿出百金交给吕不韦。吕不韦秘密召见嫪毐,把计划告诉了他。嫪毐生性风流,欣然觉得这是难得的机遇。

吕不韦果然派人揭发嫪毐之前的相关罪行,判了腐刑。同时,他用百金贿赂主管刑罚的官吏,用驴的生殖器及其他动物的血,伪装成阉割的样子,拔掉嫪毐的胡须眉毛。行刑者故意将驴的生殖器展示给周围人看,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嫪毐的。消息传开,听闻之人无不感到惊讶。嫪毐伪装成宦官模样后,便混入内侍之中被送进了宫。太后将他留在宫中侍奉。夜晚让他侍寝,一试之下,太后十分满意,认为他比吕不韦强了许多。第二天,太后重重赏赐了吕不韦,以酬谢他的功劳。吕不韦这才庆幸自己得以脱身。此后,太后与嫪毐相处如同夫妻一般。不久,太后怀孕了,她担心生产时无法隐瞒,便假装生病,让嫪毐花钱贿赂占卜之人,让其谎称宫中闹鬼,需要到西方二百里之外躲避灾祸。秦王嬴政本就对吕不韦的事情有所怀疑,也希望太后能离得远些,断绝他们的往来,于是说:“雍州在咸阳西边二百多里,那里从前的宫殿都还在,太后可以住在那里。” 于是,太后带着嫪毐前往雍城。到了雍城的旧宫殿,名为大郑宫,嫪毐与太后更加亲密,无所顾忌。两年时间里,太后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他们修建密室将孩子藏起来抚养。太后还私下与嫪毐约定,日后秦王去世,就立他们的儿子为秦王。外面渐渐有人知晓此事,但没人敢声张。太后上奏说嫪毐代替秦王侍奉自己有功,请求赐给他土地。秦王遵从太后的命令,封嫪毐为长信侯,把山阳之地赐给了他。嫪毐骤然富贵,变得愈发肆意妄为。太后每天对他赏赐无数,宫室、车马、田猎、游戏等,只要他想要的,无不满足,宫中大小事务,都由嫪毐决定。嫪毐蓄养了数千名家仆,那些想求官显达、愿意做他舍人的宾客,又有一千多人。他还贿赂结交朝廷权贵,作为自己的党羽,趋炎附势之人纷纷依附于他,其声势反而超过了文信侯吕不韦。

秦王政九年春天,天空出现彗星,彗尾横贯天空。太史占卜后说:“国家将有兵变发生。” 当初秦襄公建立鄜畤祭祀白帝,后来秦德公迁都到雍城,便在雍城设立了祭天的祭坛,秦穆公又建立了宝夫人祠,每年都进行祭祀,这逐渐成为惯例。后来秦国虽然再次迁都到咸阳,但这个规矩并未废除。太后居住在雍城,秦王政每年都会在郊祀之时前往雍城朝见太后,并举行祭祀大典,期间会在祈年宫停留。这一年春天又到了郊祀的时期,恰逢彗星出现的变故。临行前,秦王政让大将王翦在咸阳炫耀兵力三天,自己则与尚父吕不韦留守都城。桓齮率领三万士兵驻扎在岐山,之后秦王政才起驾前往雍城。当时秦王政二十六岁,还未举行冠礼。太后下令在德公之庙为秦王政举行冠礼,秦王政佩剑,并赏赐百官连续五天大摆宴席。太后也与秦王在大郑故宫设宴欢庆。

或许是嫪毐享福太多,注定要生出变故。嫪毐与身边的权贵们赌博饮酒,到了第四天,嫪毐与中大夫颜泄赌博接连失利,喝醉之后,他又要求重新开局。颜泄也喝醉了,没有答应。嫪毐直接上前揪住颜泄,扇了他耳光。颜泄毫不示弱,也扯掉了嫪毐的冠缨。嫪毐极为愤怒,瞪大眼睛大声呵斥道:“我是当今秦王的假父!你这个穷小子,怎敢和我对抗?” 颜泄十分害怕,赶紧跑了出去,恰好遇到秦王政从太后那里饮酒出来。颜泄立刻伏地叩头,哭着请求秦王赐死自己。秦王政心思缜密,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让左右侍从将颜泄扶到祈年宫,之后才询问情况。颜泄将嫪毐扇自己耳光以及自称假父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还上奏道:“嫪毐实际上并非宦官,他是假装受了腐刑,私下侍奉太后,如今太后已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就藏在宫中,他们不久后便打算篡夺秦国的江山。” 秦王政听后,勃然大怒,秘密派人拿着兵符去召桓齮,让他带兵赶往雍城。有内史肆、佐弋竭二人,平日里收受太后和嫪毐的钱财,是嫪毐的死党,得知此事后,急忙跑到嫪毐府中告知。

嫪毐此时酒已醒,大惊失色,连夜前往大郑宫求见太后,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并说:“如今之计,只有趁着桓齮的军队还未赶到,把宫中的骑兵、侍卫以及宾客、舍人全部发动起来,攻打祈年宫,杀掉当今秦王,我们夫妻二人或许还能保全。” 太后说:“宫中的骑兵怎会听我的命令呢?” 嫪毐说:“希望能借用太后的玉玺,当作御玺使用。假称‘祈年宫有贼,秦王有令,召集宫骑前去救驾’,他们应该不会不听从。” 太后此时也没了主意,说道:“那就按你说的做吧。” 于是将玉玺交给了嫪毐。嫪毐伪造秦王的御书,盖上太后的玺印,四处召集宫骑、侍卫(他自己府中的宾客、舍人自然不用说),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集结完毕。嫪毐与内史肆、佐弋竭分别率领众人,包围了祈年宫。

秦王政登上高台,询问各军前来犯驾的原因。众人回答说:“长信侯传话说行宫有贼,特来救驾。” 秦王说:“长信侯就是贼!宫中哪里有贼?” 宫骑、侍卫等人听了,一半人散去;另一半胆子大的,便反戈与嫪毐的宾客、舍人展开战斗。秦王下令:“有能生擒嫪毐的,赏赐百万钱财;杀死嫪毐并献上首级的,赏赐五十万钱财;得到一个逆党首级的,赐爵一级;即便是地位低下的奴仆,赏格也相同。” 于是,宦官以及马夫等人,都拼死出战。百姓听说嫪毐造反,也纷纷拿着棍棒前来助力。嫪毐的宾客、舍人战死了数百人。嫪毐兵败,奋力杀开东门逃走,正好遇到桓齮的大军,被当场活捉,内史肆、佐弋竭等人也一同被擒,被交给狱吏审讯。

秦王政亲自前往大郑宫搜查,在密室中找到了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命左右侍从将他们装在布袋子里摔死。太后心中暗自悲痛,却不敢出面营救,只能闭门流泪。秦王政最终也没有去朝见太后,直接回到了祈年宫。因为太史占星的预言应验了,秦王政赏赐他十万钱。狱吏献上嫪毐的供词,上面写道:“嫪毐假装受腐刑入宫,都是文信侯吕不韦的计谋。同谋死党有内史肆、佐弋竭等,共二十多人。” 秦王下令将嫪毐在东门之外车裂,夷灭其三族。内史肆、佐弋竭等人都被斩首示众。那些参与叛乱、与秦军格斗的宾客、舍人,全部被处死;即便没有参与叛乱谋划的,也被远远地迁徙到蜀地,一共迁了四千多家。太后因用玉玺帮助逆党,不配再做国母,秦王削减了她的俸禄,将她迁到棫阳宫居住(这是离宫之中最小的一座),还派三百士兵看守,凡是有人出入,必定严加盘查。此时的太后,如同囚犯一般,实在是颜面扫地。

秦王政平定了嫪毐之乱后,回到咸阳。尚父吕不韦因惧怕获罪,假装生病,不敢前去谒见。秦王想要一并诛杀他,便询问群臣的意见。群臣中很多人与吕不韦有交情,都说:“吕不韦扶持先王登基,对国家有大功;况且嫪毐之事未经当面质证,虚实难以确定,不应让吕不韦连坐。” 秦王于是赦免了吕不韦,没有诛杀他,但免去了他的相国之位,收回了他的印绶。桓齮因擒获反贼有功,得到加封晋级。这一年夏天四月,天气突然变得极为寒冷,降下霜雪,很多百姓被冻死。民间纷纷议论:“秦王迁走太后,不认母亲,所以才有这种异常天象。” 大夫陈忠进谏说:“天下没有不认母亲的儿子,应该将太后迎回咸阳,以尽孝道,或许这样能让天象恢复正常。” 秦王大怒,下令剥去陈忠的衣服,将他放在蒺藜上,用棍棒打死,还把他的尸体陈列在宫阙之下,并张贴告示:“有敢因太后之事前来进谏的,就照这样处置!” 然而,秦国的大臣们仍然相继前来进谏。不知他们能否打动秦王,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