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荆轲平日里常与人探讨剑术,能让他认可的人极少,唯独对榆次人盖聂心悦诚服,自认为剑术不如盖聂,便与他结下深厚情谊。此时,荆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打算西行入秦劫持秦王,于是派人四处寻访盖聂,想邀请他到燕国一同商议此事。但盖聂行踪不定,一时无法找到。太子丹深知荆轲是豪杰之士,从早到晚都恭敬相待,也不敢催促。

忽然,边境传来消息:“秦王派遣大将王翦向北进军,已经抵达燕国南部边界。代王嘉派使者前来相约,打算一同发兵,共同据守上谷抵抗秦军。” 太子丹十分惊恐,对荆轲说:“秦兵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即便您想为燕国出谋划策,恐怕也来不及了!” 荆轲说:“我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此次前往秦国,如果没有能让秦王信任的东西,根本无法接近他。樊将军得罪了秦国,秦王悬赏千金,还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首级。而督亢那片肥沃的土地,也是秦国人梦寐以求的。如果能献上樊将军的首级,再加上督亢的地图,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也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穷困时前来投奔,我怎么忍心杀他呢?至于督亢的地图,我倒不吝惜!”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便私下拜见樊于期,说道:“将军与秦国结下的仇怨太深了。父母宗族都惨遭杀害,如今又听说秦王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要您的首级,将军打算如何报仇雪恨呢?” 樊于期仰头长叹,流着泪说:“我每次一想到秦王嬴政,就痛心疾首!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荆轲说:“如今有个办法,既能解除燕国的忧患,又能为将军报仇,不知将军愿不愿意听?” 樊于期急忙问道:“是什么计策?” 荆轲犹豫着没有立刻回答。樊于期说:“荆卿为何不说话?” 荆轲说:“计策倒是有,只是难以启齿。” 樊于期说:“只要能报秦国之仇,即便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又有什么难以出口的呢?” 荆轲说:“我有个不高明的计策,想去刺杀秦王,却担心无法接近他。如果能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国,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到时候,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能报了,燕国也能免于灭亡的灾祸。将军觉得怎么样?”

樊于期听后,脱下一只衣袖,袒露出一边肩膀,挥动着手臂,跺着脚,大声喊道:“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却苦无对策的事情,如今终于听到了你的高见!” 说完,他立刻拔出佩剑,自刎而死。由于自刎时用力过猛,喉咙已经切断,但脖子还没有完全断开,荆轲又用剑将他的头割了下来。后人有诗为证:

闻说奇谋喜欲狂,幽魂先已赴咸阳;

荆卿若遂屠龙计,不枉将军剑下亡。

荆轲派人飞速报告太子丹:“已经得到樊将军的首级了!” 太子丹接到消息,驾车飞驰而来,对着樊于期的尸体放声大哭,十分哀伤。他下令厚葬樊于期的遗体,而将其首级放在木盒中。荆轲问:“太子曾经找到锋利的匕首了吗?” 太子丹说:“有个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长一尺八寸,极其锋利,我花了百金才得到。又让工匠在匕首上染上毒药,曾经用它试验,只要匕首划破皮肤,哪怕只渗出一丝血,人就会立刻死亡。这匕首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荆卿出发。不知荆卿打算何时启程?” 荆轲说:“我有个好友盖聂还没到,我想等他来做我的副手。” 太子丹说:“您的这位朋友,就像大海里的浮萍,行踪不定。我门下有几位勇士,其中秦舞阳最为勇猛,或许可以做您的副手?” 荆轲见太子丹十分急切,便叹息道:“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深入危机四伏的秦国,这一去恐怕难以活着回来。我之所以迟迟不动身,是想等我的朋友,力求万无一失。既然太子不能再等,那我就出发吧。”

于是,太子丹起草了国书,声称要献上督亢的土地以及樊于期的首级,一并交给荆轲。又拿出千金为荆轲准备行装。秦舞阳作为副使,与荆轲一同前往。出发那天,太子丹和与他交情深厚且知晓此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到易水边上,设宴为荆轲饯行。高渐离听说荆轲要去秦国,也带着猪腿和美酒赶来。荆轲让他与太子丹相见,太子丹邀请他入席同坐。酒过几巡,高渐离击筑,荆轲跟着唱歌,歌声是凄凉的变征之声。歌中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极其哀伤凄惨,宾客和随从们无不落泪,仿佛置身于丧事之中。荆轲仰头呼气,那股气直冲云霄,化作一道白虹,贯穿太阳,看到的人都十分惊异。接着,荆轲又激昂地唱起羽声的歌曲: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歌声慷慨激昂,众人无不瞪大眼睛,振奋精神,仿佛即将奔赴战场。这时,太子丹再次举起酒杯,跪着递给荆轲。荆轲一饮而尽,拉住秦舞阳的手臂,跳上车,挥动马鞭,疾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太子丹登上高处远望,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才作罢,心中凄然,仿佛失去了什么,带着眼泪返回。晋代处士陶靖节曾写诗道: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击悲筑,右席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荆轲到达咸阳后,了解到中庶子蒙嘉深受秦王宠信,便先用千金贿赂他,请求他在秦王面前引荐自己。蒙嘉进宫向秦王奏报:“燕王畏惧大王的威严,不敢出兵抵抗秦军,愿意举国成为秦国的内臣,像诸侯一样位列其中,像郡县一样纳贡尽职,以供奉和守护祖先的宗庙。燕王因恐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特意砍下樊于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亲自封好,在朝廷上拜送使者。如今上卿荆轲,正在馆驿等候大王的旨意,请大王定夺。” 秦王听闻樊于期已被诛杀,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召见使者。

荆轲将匕首藏在衣袖中,捧着装有樊于期首级的木盒,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匣子,一同进宫。快要走上台阶时,秦舞阳脸色苍白如死人一般,露出惊恐的样子。侍臣问道:“使者为何脸色大变?” 荆轲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笑着上前叩头谢罪说:“秦舞阳不过是北方蛮夷之地的粗人,生平从未见过天子,所以忍不住惊恐颤抖,失去了常态。希望大王宽恕他的罪过,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传旨,只允许正使一人上殿。左右侍从将秦舞阳叱退到台阶下。秦王命人取过装首级的木盒查验,果然是樊于期的首级,便问荆轲:“为何不早点杀掉这个逆臣来献给我?” 荆轲上奏说:“樊于期得罪天子,逃窜到北方大漠,我国国君悬赏千金,才将他抓获,本想活着把他献给大王;但又担心途中出现变故,所以砍下他的头,希望能稍稍平息大王的怒火。” 荆轲言辞从容,神色愈发平和,秦王没有起疑。

此时,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低着头跪在台阶下。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拿着的地图取来,给我看看!”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图匣子,亲自呈上。秦王展开地图,刚要观看,荆轲藏在地图中的匕首露了出来,无法掩藏,一时间不免慌张起来。他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秦王的胸膛。还没等匕首刺到秦王,秦王大吃一惊,奋力起身,衣袖被扯断了。(因为当时是五月初,秦王穿的是轻薄的罗縠单衣,所以容易撕裂。)秦王座位旁有一架八尺高的屏风,秦王一跃跳过屏风,屏风倒在地上。荆轲拿着匕首在后面紧追不舍。秦王无法脱身,只能绕着柱子逃跑。

原来秦国法律规定,在殿上侍奉的群臣,不许携带任何兵器,那些郎中、宿卫等持兵器的官员,都排列在殿下,没有宣召,不敢擅自进入殿内。如今突然发生变故,来不及召唤他们。群臣只能徒手与荆轲搏斗。荆轲勇猛异常,靠近他的人都被打倒。有个侍医叫夏无且,也用药囊砸向荆轲,荆轲用力一挥手臂,药囊被击碎。虽然荆轲勇猛,但群臣一时也拿他没办法,不过也正是因为要应付众人,秦王才得以四处奔逃,没有被荆轲抓住。

秦王佩戴的宝剑名叫 “鹿卢”,长八尺。他想拔剑击杀荆轲,可剑身太长,在慌乱中一时拔不出来。小内侍赵高急忙喊道:“大王为何不把剑背在背上再拔?” 秦王恍然大悟,按照他的话,把剑推到背后,这样剑柄在前边,长度变短,很容易就拔了出来。秦王勇力并不比荆轲弱,荆轲的匕首只有一尺多长,只能近身刺杀,而秦王的剑长八尺,可以远距离攻击。秦王拿到剑后,胆子立刻壮了起来,于是径直上前砍向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

荆轲扑倒在左边的铜柱旁,无法起身,便举起匕首向秦王掷去。秦王闪身躲开,匕首从秦王耳边飞过,直直地刺进右边的铜柱中,火星四溅。秦王又用剑砍荆轲,荆轲伸手去挡剑,三根手指被砍掉,身上连中八处创伤。荆轲靠着柱子大笑,对着秦王叉开双腿,骂道:“你这家伙运气真好!我本想效仿曹沫的故事,生擒你,让你归还侵占诸侯的土地,没想到事情没能成功,让你侥幸逃脱,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不过你依仗强权,吞并诸侯,你的国家又能长久吗?” 左右侍从纷纷上前,将荆轲乱刀砍死。秦舞阳在殿下,看到荆轲动手,也想冲上前去,却被郎中等众人杀死。(这是秦王政二十年发生的事。)

可惜荆轲受燕太子丹长期供养,特意前往秦国,却一事无成。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白白害了田光、樊于期、秦舞阳三人的性命,最终导致燕丹父子的悲剧,难道不是因为剑术不够精湛吗?髯翁有诗写道:

独提匕首入秦都,神勇其如剑术疏!

壮士不还谋不就,樊君应与觅头颅。秦王吓得心跳加速,头晕目眩,呆呆地坐了半天,神色才逐渐恢复平静。他走近查看荆轲,只见荆轲双目圆睁,如同活人一般,满脸怒气。秦王心生恐惧,下令将荆轲、秦舞阳的尸体,以及樊于期的首级,一同在集市上焚烧,燕国的随从也都被斩首,头颅分别悬挂在国门上示众。随后,秦王起驾返回内宫。宫中的后妃们听说发生变故,都前来问安,于是摆下酒宴为秦王压惊庆贺。

有一位胡姬,本是赵王宫中的人,秦王攻破赵国后,将她选入宫中。她擅长弹琴,深受秦王宠爱,被封为妃嫔。秦王让她弹琴解闷。胡姬拿起琴弹奏起来,琴声仿佛在诉说:

罗縠单衣兮可裂而绝,

八尺屏风兮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兮可负而拔,

嗤彼凶狡兮身亡国灭!

秦王欣赏她的聪慧敏捷,赏赐给她一箱丝绸。当晚,秦王与众人尽情欢乐,便留宿在胡姬宫中。后来胡姬生下儿子,就是胡亥,也就是后来的秦二世皇帝。这是后话。

第二天早上,秦王上朝,论功行赏。首先提到夏无且,赏赐给他黄金二百镒,说:“夏无且爱护我,用药囊砸向荆轲。” 接着又唤来小内侍赵高说:“‘背剑而拔之’,多亏你提醒我。” 也赏赐给他黄金百镒。群臣中徒手与荆轲搏斗的,根据受伤轻重给予赏赐。殿下郎中等击杀秦舞阳的,也都有赏赐。蒙嘉因为误为荆轲引荐,被处以凌迟之刑,灭了他的家族。蒙骜此前已经病死,他的儿子蒙武,当时担任裨将,因不知情,特意赦免了他。

秦王怒气未消,于是增派军队,让王贲率领,协助他的父亲王翦攻打燕国。燕太子丹愤怒不已,率领全部兵力在易水西边迎战。燕军大败,夏扶、宋意都战死。太子丹逃到蓟城,鞠武被杀。王翦会合兵力包围了蓟城,十月,城池被攻破。燕王喜对太子丹说:“如今国家灭亡,家庭破碎,都是因为你!” 太子丹回答说:“韩国、赵国的灭亡,难道也是我的罪过吗?如今城中还有两万精兵,辽东靠山临河,还足以坚守,父王应该赶紧前往!” 燕王喜无奈之下,乘车从东门出城。太子丹率领所有精兵,亲自断后,护送燕王向东撤退,退保辽东,定都平壤。

王翦攻下蓟城后,向咸阳报捷。王翦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于是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秦王说:“太子丹的仇,我不能忘记,不过王翦确实老了。” 于是派将军李信代替王翦统领军队,继续追击燕王父子。召回王翦,给予他丰厚的赏赐。王翦称病,在频阳养老。燕王听说李信的军队来了,派使者向代王嘉求救。代王嘉给燕王回信,大致内容是:

秦国之所以急于攻打燕国,是因为怨恨太子丹。大王如果能杀掉太子丹向秦国谢罪,秦国的怒气必定会消解,燕国的社稷或许还能得以延续。

燕王喜犹豫不决,不忍心杀害太子丹,太子丹害怕被诛杀,便与自己的宾客们一起,躲到了桃花岛。李信率领军队驻扎在首山,派人送信列举太子丹的罪状。燕王喜十分恐惧,假意召太子丹商议事情,用酒将他灌醉,然后将其缢死,接着砍下了他的头颅。燕王喜为此悲痛大哭。当时正值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积雪深达二尺五寸,寒冷如同严冬,人们都说这是太子丹的怨气导致的。燕王喜将太子丹的首级装在木匣里,送到李信的军中,并写信向秦国谢罪。李信迅速上奏秦王,同时说道:“五月天降大雪,士兵们饱受寒冷之苦,很多人都生病了,请求暂时允许军队班师回朝。” 秦王与尉缭商议,尉缭上奏说:“燕国退居辽东,赵国退居代地,就像四处飘荡的游魂,不久就会自行消散。如今的计策,应该先攻克魏国,接着攻打楚国。这两个国家平定后,燕国和代国不用费力就能拿下。” 秦王说:“好。” 于是诏令李信收兵回国,又任命王贲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出函谷关攻打魏国。

当时,魏景湣王已经去世,太子假即位三年了。自从秦国攻打燕国时,魏王假就增筑大梁城的城墙,在城内外都深挖沟渠,预先做好防守准备。他派人去与齐王交好,向齐王说明利害关系,说道:“魏国和齐国就如同唇齿一般,唇亡则齿寒。魏国灭亡,灾祸必定会波及齐国,希望我们能同心协力,互相救援。” 齐国自从君王后去世后,她的弟弟后胜担任相国,掌握大权。后胜收受了秦国大量黄金,极力劝说齐王:“秦国肯定不会辜负齐国,如果现在与魏国合纵,必定会触怒秦国。” 齐王建被他的话迷惑,于是拒绝了魏国使者。王贲率军作战,连战皆胜,进而包围了大梁。当时正赶上连日降雨,王贲乘坐用油布遮盖的车子,四处查看水势。他了解到黄河在大梁城的西北方向,而汴河从荥阳发源,也从城西流过。于是,他命令士兵在西北方向开凿渠道,引黄河和汴河的水,并修筑堤坝堵住下游。士兵们冒雨开工,王贲亲自打着伞督促。渠道修成后,雨一连下了十天都没停,水势越来越大。王贲下令决堤,让河水流入沟渠,大梁城内外的沟渠都泛滥起来。城墙被浸泡了三天,有好几处都倒塌了,秦军趁机攻入城中。魏王假正在与群臣商议写投降表,被王贲俘虏,押上囚车,与宫中的眷属一起被送往咸阳,魏王假在半路上就病死了。王贲占领了魏国的全部土地,设置为三川郡,还收复了野王之地,将卫君角废为平民。回顾魏国的历史,从晋献公时期,毕万受封开始,毕万生芒季,芒季生武子犨,犨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犨又传四代到桓子侈,侈灭掉范氏、中行氏、智氏,侈生文侯斯,文侯斯与韩、赵三家分晋,一共传了七代到王假,魏国灭亡,魏国享有国祚共二百年。史臣称赞道:毕公之苗,因国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

文始建侯,武益强盛;惠王好战,大梁不竞。

信陵养士,神气稍振。景湣式微,再传而陨。

这一年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同年,秦王采用尉缭的计策,再次谋划攻打楚国。秦王问李信:“将军认为攻打楚国的战役,需要多少兵力才够?” 李信回答说:“不过二十万人就足够了。” 秦王又召见老将王翦询问。王翦回答说:“李信用二十万人攻打楚国,必定会失败。依我看来,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暗自心想:“老人果然胆小,不如李将军英勇。” 于是不再任用王翦,任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李信攻打平舆,蒙武攻打寝邱。李信年轻勇猛,一鼓作气攻下平舆城,接着率兵向西进军,攻下申城,然后派人送信给蒙武,约定在城父会合,打算合兵攻打邾城。

事情要分两头说。楚国自从李园杀死春申君黄歇后,拥立幽王扞即位,幽王扞就是黄歇与李园妹妹所生的儿子。幽王在位十年后去世,没有子嗣。当时李园也已经去世。群臣于是拥立楚国宗室公子犹,这就是哀王。哀王即位两个月后,他的庶兄负刍袭击并杀死哀王,自立为王。负刍在位三年,听说秦军深入楚国境内,于是任命项燕为大将,率领二十多万大军,水陆并进。项燕探听到李信的军队从申城出发,便亲自率领大军在西陵迎战,同时派副将屈定在鲁台山等地设下七处伏兵。李信仗着自己勇猛,贸然前进,与项燕相遇。双方交锋,战斗正激烈时,七路伏兵一起杀出,李信抵挡不住,大败而逃。项燕率军追击,连续三天三夜不停,杀死秦军都尉七人,秦军士兵死伤无数。李信率领残兵退守冥厄,项燕又攻破了冥厄。李信弃城而逃。项燕追击到平舆,收复了全部失地。蒙武还没到达城父,听说李信兵败,也退入赵国境内,派人向秦王告急。秦王大怒,削去李信的官职和封邑,亲自驾车前往频阳,去见王翦,问道:“将军曾预计李信用二十万人攻打楚国必定失败,如今果然让秦军受辱了。将军虽然生病,能否为我勉强出征,带兵前往楚国呢?” 王翦再次叩拜辞谢说:“老臣年老多病,头脑糊涂,心力都已衰竭,希望大王另选贤能的将领。” 秦王说:“这次出征非将军不可,希望将军不要推辞!” 王翦回答说:“大王如果一定要任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我听说,古代大国拥有三军,次国拥有二军,小国拥有一军,军队不必全部出征,也从未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春秋五霸威震诸侯,他们的国家战车不过千乘,按照一乘七十五人计算,从未达到十万的数量。如今将军却一定要六十万人,这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 王翦回答说:“古代作战,双方约定好日期列阵,在阵前交战,行军步伐都有固定的法则,作战时不过分杀伤敌人,声讨对方罪行但不兼并土地,即使在战争中,也蕴含着礼让的意思。所以帝王用兵,从不使用大量兵力。齐桓公治理内政,能作战的士兵不过三万人,还轮番使用。如今各国相互征战,以强凌弱,以多欺少,遇到人就杀,碰到土地就攻占,上报杀敌首级动辄数万,围城常常持续数年。因此,农夫都拿起武器,孩童也被登记在册,这是形势所迫,即使想少用兵也不可能。何况楚国地域辽阔,东南尽是它的领土,一旦号令发出,百万大军可以立即集结。我认为六十万人,还恐怕不够,怎么能比这更少呢?” 秦王叹息道:“若不是将军久经沙场,对用兵之道如此透彻,我差点误事,我听将军的!” 于是,秦王用后车将王翦接入朝廷,当天就任命他为大将,交给他六十万大军,仍让蒙武担任副将。出征那天,秦王亲自到坝上为他设宴饯行。王翦举起酒杯,为秦王祝寿说:“大王喝下这杯酒,我有个请求。” 秦王一饮而尽,问道:“将军有什么话要说?” 王翦从衣袖中拿出一张竹简,上面写着咸阳几处肥沃的田地和住宅,请求秦王批准赏赐给自己的家人。秦王说:“将军如果凯旋,我将与将军共享富贵,何必担忧贫穷呢?” 王翦说:“我已经年老了,大王即使封侯来犒劳我,可我就像风中的蜡烛,光亮还能持续多久呢?不如趁我还活着,多赏赐些良田美宅,作为子孙的产业,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蒙受大王的恩泽。” 秦王大笑,答应了他的请求。王翦到达函谷关后,又派使者向秦王请求几处园林池沼。蒙武说:“老将军的请求是不是太多了?” 王翦私下告诉他:“秦王性格强硬严厉又多疑,如今把六十万精锐部队交给我,这是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我。我多请求些田宅园林,为子孙谋产业,是为了让秦王安心。” 蒙武说:“老将军的高见,我比不上。” 不知王翦攻打楚国的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