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12章 口技 狐联 滩水狐

书生们的故事 第12章 口技 狐联 滩水狐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口技

村女行医奇事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平淡的日子如缓缓流淌的溪水,日复一日。这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位女子,她年约二十有四五,身姿轻盈,面容姣好,却带着几分神秘的气息。女子背着一个药囊,走街串巷,声称自己能行医济世。村民们听闻,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村子里本就缺医少药,大家平日里生了病,只能硬扛着,或是寻些土方子勉强应付。如今有个外乡女子自称能治病,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很快,就有一些患病的村民怀着忐忑的心情,前来找女子问诊。然而,村民们很快发现,这女子有些与众不同。她面对病人,并不像寻常郎中那般,立刻把脉开方,而是说要等到暮夜,向诸神问药。众人虽觉奇怪,但又盼着能治好病,也只能依她所言。夜幕降临,天色渐暗,村庄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女子让村民们收拾出一间干净的斗室,自己独自走了进去,随后紧闭房门。村民们满心好奇,纷纷围在门窗之外,大气都不敢出,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屋内的动静。一时间,屋外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屏气敛息,生怕惊扰了屋内的 “神圣仪式”。约莫过了一会儿,屋内传来轻微的声响,仿佛有人在低声交谈,那声音细细碎碎,如同春蚕吐丝,却又听不真切,众人谁也不敢咳嗽,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屋内屋外,仿佛都陷入了一种死寂,时间也仿佛凝固了一般。直到约莫夜里一更时分,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帘声,打破了这份寂静。只听女子在屋内轻声说道:“九姑来耶?” 紧接着,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回答道:“来矣。” 女子又问:“腊梅从九姑耶?” 随后,似乎有一个婢女的声音应道:“来矣。” 一时间,屋内三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众人在屋外听得一头雾水,却又被这神秘的氛围深深吸引。不一会儿,又听到帘钩轻轻晃动的声音,女子说道:“六姑至矣。” 紧接着,屋内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有人说道:“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 一个女子回应道:“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 随后,女子殷勤的问候声、九姑的问讯声、六姑的寒暄声、两个婢女的慰劳声,还有小儿的喜笑声,瞬间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热闹的交响曲,在屋内回荡。众人在屋外听得真切,仿佛身临其境,不禁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讶。紧接着,又听到女子笑着说:“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之后,屋内的声音渐渐稀疏了一些。突然,帘声再次响起,整个屋子瞬间喧闹起来,众人纷纷说道:“四姑来何迟也?” 这时,一个稚嫩的小女子细声回答道:“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 随后,屋内又响起了各种声音,众人互相问候的温凉声、挪动座位的声音、呼唤着添加座位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屋子都被这喧闹的氛围填满。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屋内的声音才渐渐平静下来。众人屏气敛息,静静等待着。很快,就听到女子开始询问病人的病情。九姑说应该用人参,六姑觉得应该用黄芪,四姑则认为白术更为合适。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斟酌了好一会儿。接着,就听到九姑呼唤笔墨纸砚。不一会儿,便传来折纸的沙沙声、拔笔帽的叮叮声、磨墨的隆隆声。紧接着,又听到将笔扔在桌上的声音,随后,便是抓药、包裹的簌簌声。片刻之后,女子推开帘子,走了出来,将药和药方递给等候在外的病人。随后,她又反身走进屋内。这时,众人又听到屋内传来三姑道别的声音、三婢告别的声音、小儿咿呀的声音、猫儿呜呜的叫声,一时间,各种声音又同时响起。九姑的声音清脆而悠扬,六姑的声音沉稳而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而婉转,还有三个婢女的声音,各有特色,众人在屋外听得清清楚楚,分辨得明明白白。村民们都惊讶不已,纷纷以为这女子真的请来了诸神,为病人诊治。然而,奇怪的是,按照女子给出的药方抓药服用后,病人的病情却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后来,大家才渐渐明白,这不过是女子的口技罢了,她不过是借着这神奇的表演,来兜售自己的医术。尽管如此,众人还是不禁感叹,这女子的口技实在是太过神奇,让人难以分辨真假。曾经,王心逸曾说过:“在京城的时候,偶然路过集市,听到一阵弦歌之声,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我好奇地凑近一看,只见一个少年正在引吭高歌。奇怪的是,现场并没有乐器伴奏,他只是用一根手指按压在脸颊边,一边按压,一边歌唱,那声音铿锵有力,与弹奏弦索乐器发出的声音并无二致。” 这少年的技艺,大概也是口技的一种传承吧,和这村女的表演一样,都让人惊叹不已。

2.狐联焦生拒狐在章丘,有一位焦生,他是石红先生的叔弟。焦生一心向学,为了寻求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便住进了自家的园子中。园子静谧清幽,四周绿树环绕,花草繁盛,是个潜心苦读的好地方。每天夜晚,当万籁俱寂之时,焦生便沉浸在书海之中。这一晚,已是深夜时分,月光如水,洒在园子的小径上,泛出清冷的光芒。焦生正专注于手中的书卷,忽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竟看到两位美人悄然出现在书房之中。这两位美人,一个大约十七八岁,另一个约十四五岁。年长的那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肌肤胜雪,双眸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流盼间风情万种;年幼的那位,虽然稚气未脱,但眉眼间已隐隐透露出一股灵秀之气,脸颊粉嫩,恰似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她们轻轻走到书桌前,伸手抚摸着桌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迷人的笑容。焦生见此情景,心中顿时警觉起来,他深知这园子平日里人迹罕至,如此深夜,怎会突然出现两位美人,想必是狐仙无疑。于是,他收起惊讶之色,一脸严肃地望向两位美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拒绝之意。年长的狐女见状,轻启朱唇,笑着说道:“君须髯如戟,看上去如此英武,为何却如此胆小,毫无丈夫气概?” 焦生闻言,神色未改,正色道:“我生平秉持操守,绝不涉足男女之事。” 狐女听后,不禁咯咯笑出声来,说道:“你这人也太迂腐了!如今这世道,连下元的鬼神都能颠倒是非,把黑的说成白的,更何况床笫之间的小事,何必如此拘泥呢?” 焦生听了,心中更加不悦,大声呵斥她们。狐女见焦生如此坚决,知道难以打动他,便眼珠一转,说道:“君乃有名的学士,妾有一副上联,请君属对。若能对出,我等自会离去。这上联便是: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焦生听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反复琢磨着上联的含义,试图从自己的学识中找出与之对应的下联。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绞尽脑汁,却始终想不出合适的下联。狐女见焦生面露难色,又笑了起来,说道:“堂堂名士,竟也如此?看来也不过如此。既然你对不出,那我便代你对了吧: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说罢,两位狐女相视一笑,身影一闪,瞬间消失在书房之中,只留下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心中感慨万千。经此一事,焦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在这园子中潜心读书,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而这段与狐女的奇妙邂逅,也成为了他日后回忆中的一段独特经历,偶尔与人谈起,也为这平淡的读书生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3.滩水狐

狐翁租宅奇事在滩邑,有户姓李的人家,家中有一处闲置的别院。一日,一位老翁前来求租,他气度不凡,衣着虽不华丽,却干净整洁。老翁开口便说,愿意每年支付五十两银子的租金,这价格颇为可观,李家主人略作思索,便点头答应了。老翁离去后,日子一天天过去,却始终不见他再来。李家主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便叮嘱家人,若有其他租客前来,可将别院租出。谁料,第二天老翁便登门了,他神色平和,却带着几分疑惑,说道:“这宅子我已与您谈好租赁之事,为何还要租给他人?” 李家主人赶忙解释自己的疑虑,毕竟老翁许久未现身,也未支付租金,让人难以安心。老翁闻言,微微一笑,说道:“我本打算长久居住于此,之前之所以迟迟未到,是因为选定的吉日在十日之后。” 说罢,他当场掏出一年的租金,递给李家主人,又道:“这宅子此后一年都归我使用,即便空着,也请您莫要过问。” 李家主人接过银子,心中满是惊讶,待老翁离去,他赶忙追出去询问具体入住日期,老翁也如实相告。然而,到了约定的日子,又过了好些天,别院那边依旧毫无动静,不见老翁身影。李家主人实在按捺不住好奇,便前往别院查看。只见别院双扉紧闭,可里面却炊烟袅袅,还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他心中诧异不已,便递上名帖,前去拜访。老翁很快迎了出来,满脸笑意,热情地将他迎进屋内。交谈中,老翁言辞温和,笑语盈盈,让人倍感亲切。李家主人回到家中,对老翁的身份越发好奇,便派人带着礼物前往别院,探望老翁一家。老翁出手阔绰,对送礼之人赏赐丰厚。又过了几日,李家主人设下宴席,邀请老翁赴宴。宴会上,两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李家主人询问老翁的家乡,老翁回答是秦中。李家主人听闻,颇为惊讶,心想秦中距离此地甚远,老翁为何会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老翁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微微叹息道:“贵乡是福地啊,秦中如今已不可居,一场大难即将降临。” 彼时,天下太平,李家主人只当老翁是玩笑之语,并未深究。没过多久,老翁也回请李家主人。只见别院内张灯结彩,陈设豪华,桌上的美食佳肴更是珍馐满席,极尽奢华。李家主人见此阵仗,愈发震惊,心中暗自揣测,这老翁莫不是位隐姓埋名的贵官?此后,老翁与李家主人往来愈发频繁,交情日笃。一日,趁着酒兴,老翁主动告知李家主人,自己其实是狐仙。李家主人听闻,吓得脸色惨白,差点惊掉手中酒杯。但在与老翁长久的相处中,他深知老翁并无恶意,此后,便时常将此事讲与旁人听。县里的乡绅们听闻此事,都觉得新奇无比,纷纷慕名而来,每日都有众多车马停在别院门口,大家都渴望与老翁结交。老翁为人谦逊,对来访之人,无论身份高低,都恭敬相迎,热情款待。渐渐地,连郡里的官员也时常前来拜访。唯独本县县令,多次求见老翁,都被老翁以各种理由推辞。县令无奈,只好托李家主人从中说和。老翁依旧拒绝,李家主人好奇,询问缘由。老翁起身,走到李家主人身边,靠近他,压低声音说道:“您有所不知,那县令前世本是头驴,如今虽身为父母官,可依旧改不了那糊涂本性,如同饮了劣酒,昏昏沉沉。我虽为异类,却也羞于与他为伍。” 李家主人听后,恍然大悟,只好找了个借口,告知县令,说狐仙畏惧他的威严,所以不敢相见。县令信以为真,这才作罢。这是康熙十一年发生的事。没过多久,秦中果然遭遇战乱,生灵涂炭。众人这才想起老翁当初的预言,不禁对狐仙的未卜先知惊叹不已。异史氏说:“驴这牲畜,身形庞大。一旦发怒,便会又踢又叫,眼睛瞪得比盆还大,粗气喘得比牛还粗,不仅叫声难听,模样也十分可怖。可要是拿一把草料去引诱它,它便会乖乖低下头,温顺地让人套上缰绳。这样的牲畜若是高居百姓之上,也就难怪会像喝了劣质酒一样糊涂昏庸了。希望那些治理百姓的官员,能以驴为戒,若能努力做到让狐仙都愿与之结交,那德行便会日益增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