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2章 胡氏 戏术 丐僧

书生们的故事 第2章 胡氏 戏术 丐僧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胡氏

胡氏奇缘直隶有一显赫世家,家主乐善好施,礼贤下士,这日正打算为家中子弟延请一位教书先生。恰在此时,一位秀才主动登门自荐。只见这秀才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主人心中欢喜,一番交谈后,得知秀才姓胡,便欣然纳下聘礼,将其请入家中任教。胡秀才课业极为勤勉,学识渊博,远非一般教书先生可比。只是他时常外出游历,且每每至深夜才归。令人称奇的是,家中大门紧闭,却从未听闻他叩门,便见他已安然在屋内。久而久之,众人皆私下猜测,这胡秀才莫非是狐仙化身?但观察其言行,并无恶意,主人依旧以礼相待,并未因这怪异之事而有所怠慢。胡秀才知晓主人家有一待字闺中的女儿,生得花容月貌,温婉贤淑,便屡次暗示,表达自己求亲的意愿。主人虽心中明白,却佯装不解。一日,胡秀才告假离去。次日,有一位年约五十余岁的客人前来拜访,将一匹黑色毛驴拴在门外。主人将其迎入屋内,只见此人衣履光鲜,举止间尽显儒雅之态。一番交谈后,主人才得知,这位客人竟是为胡秀才前来提亲的。主人听闻来意,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我与胡先生交情莫逆,何必非要结为姻亲?况且小女早已许配他人,烦请您代我向胡先生致歉。” 客人却道:“我确切知晓令媛尚未许配,为何如此坚决地拒绝呢?” 主人依旧不为所动,客人脸色微变,不悦道:“胡家亦是世家大族,难道就配不上您家吗?” 主人直言:“实不相瞒,并非我有偏见,只是我不愿与非我族类之人结亲。” 客人一听,顿时怒从心头起,主人也不甘示弱,两人言辞愈发激烈,争吵不休。客人恼羞成怒,竟伸手欲抓主人,主人赶忙命家人将其杖打驱逐,客人这才狼狈逃走,连毛驴都来不及带走。众人瞧那毛驴,毛色漆黑,耳朵修长,尾巴飘逸,体型壮硕。可上前一牵,却发现毛驴纹丝不动,用力驱赶,它竟瞬间倒地,化作一只鸣叫的草虫。主人心中明白,此番定是得罪了胡秀才,他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赶忙让家人加强戒备。果不其然,次日,大批狐兵气势汹汹地来袭。只见他们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手持刀戈弓弩,一时间,马嘶人沸,场面甚是吓人。狐兵扬言要火烧府邸,主人吓得瑟瑟发抖,躲在屋内不敢外出。此时,家中一位勇猛的家丁挺身而出,带领众人呐喊着冲了出去,与狐兵展开激烈搏斗。双方你来我往,互有伤亡。狐兵见久攻不下,渐渐不敌,纷纷逃窜,地上遗落的刀剑,捡起一看,竟都是高粱叶子。众人见状,笑道:“原来他们也不过如此!” 可即便如此,大家依旧不敢掉以轻心,时刻防备着狐兵再次来袭。过了几日,众人正在交谈,突然,一个身高丈余、身形粗壮的巨人从天而降,挥舞着一扇门般大小的大刀,朝着众人砍杀而来。众人惊慌失措,赶忙拿起石块、弓箭,奋力反击。一番激战,巨人终于被打倒在地,众人上前查看,竟是一个用草扎成的人偶。众人这才稍稍安心,对狐兵的畏惧也减少了几分。狐兵一连三日未再来犯,众人渐渐放松了警惕。一日,主人正在如厕,突然,狐兵又至,张弓搭箭,朝着他射去。主人躲避不及,臀部中了数箭,疼痛难忍,急忙呼喊众人前来抵抗。狐兵见势不妙,迅速撤离。主人拔出箭一看,竟是些蒿草梗。此后的一个多月,狐兵时不时来骚扰一番,虽未造成太大损失,却让主人一家整日提心吊胆,苦不堪言。一日,胡秀才亲自率领狐兵前来。主人见状,硬着头皮出门相见。胡秀才见了主人,神色有些不自然,下意识地躲到了众狐身后。主人大声呼喊他,胡秀才无奈,只得现身。主人走上前,说道:“我自认为平日里对先生并无失礼之处,先生为何要兴兵来犯,让我一家不得安宁?” 众狐见状,欲拉弓射箭,胡秀才连忙制止。主人趁机握住胡秀才的手,邀请他到书房,摆上美酒佳肴,诚恳地说道:“先生乃通情达理之人,想必能理解我的苦衷。以我们的交情,我又怎会不愿与先生结亲?只是先生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凡人不同,小女若嫁过去,恐难以适应。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先生又何必强求呢?” 胡秀才听后,面露惭色。主人接着说:“若先生不嫌弃,我有个幼子,年方十五,聪慧伶俐,想与先生家结为亲家。不知先生家中可有合适的女子?” 胡秀才一听,顿时转忧为喜,说道:“我有个小妹,比令郎小一岁,模样俊俏,性情温婉,若能与令郎结为连理,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主人大喜,起身向胡秀才行礼,胡秀才也赶忙回礼。二人冰释前嫌,相谈甚欢,之前的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主人命人摆上丰盛的酒菜,犒劳胡秀才带来的狐兵,众人皆大欢喜。随后,主人详细询问胡秀才的住处,打算择日送去聘礼,胡秀才却婉言谢绝。直到夜幕降临,烛光摇曳,胡秀才才在微醺中离去。此后,家中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年多过去了,胡秀才一直没有音信,有人怀疑他当初的约定只是随口一说,不可当真,可主人却坚信胡秀才会信守承诺,始终耐心等待。又过了半年,胡秀才果然再次登门。一番寒暄后,胡秀才说道:“我妹妹已经长大成人,可择良辰吉日,嫁过来侍奉公婆了。” 主人欣喜万分,当即与胡秀才商定了婚期。到了成婚那日,夜里,果然有车马浩浩荡荡地送新妇前来。新娘的嫁妆极为丰厚,堆满了新房。新娘容貌秀丽,举止温柔,见了公婆,礼数周全,主人一家对她十分满意。胡秀才与一位弟弟前来送亲,二人谈吐风雅,酒量惊人,与众人畅饮至天明才离去。新妇嫁入后,聪慧过人,竟能预知年岁的丰歉,家中的生计安排,皆听从她的建议,日子过得越发红火。胡秀才兄弟以及胡家老妇人,时常前来探望女儿,众人皆能与他们亲切相见,这桩人与狐的奇妙姻缘,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2.戏术

桶戏奇闻与瓮之奇遇在热闹繁华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谈笑声交织一片。此时,一位街头艺人正准备表演神奇的桶戏,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围观。艺人面前摆放着一个看似普通的桶,大小不过能容纳一升,桶身无底中空,与常见的街头戏法道具并无二致。只见他不慌不忙,将两张草席平整地铺在地上,随后拿起一个升斗,缓缓伸进桶中。眨眼间,当升斗再次抽出时,里面竟满满当当全是白花花的大米,艺人手腕轻轻一抖,大米如银瀑般倾泻在席子上。他动作娴熟,一次次将升斗伸进桶中,又一次次倾出大米,不过片刻,两张草席便被大米堆得满满当当。最后,艺人又将大米一一量入桶中,待全部装完,众人惊讶地发现,那桶依旧空空如也,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幻觉,这场神奇的表演,最奇妙之处就在于这源源不断出现的大米。而在利津的颜镇,有个叫李见田的人,这天他闲来无事,在陶场闲逛。他一眼相中了一个巨大的陶瓮,想要买回家,便与陶人讨价还价起来。然而,两人因价格问题僵持不下,李见田最终没能如愿,满脸不悦地离开了。到了夜里,陶场中还有六十多个尚未烧制完成的陶瓮。可第二天,陶人打开窑一看,瞬间大惊失色,窑里竟空空如也,所有的陶瓮都不翼而飞。陶人第一个怀疑的便是李见田,毕竟昨天两人发生过争执。于是,陶人急忙赶到李见田家,登门询问。李见田一脸无辜,坚称自己毫不知情。但陶人苦苦哀求,李见田无奈之下,只好说道:“我替你找找,那些陶瓮一个都不会少,应该在魁星楼下,你去看看吧。”陶人半信半疑,按照李见田所说前往魁星楼。到了地方,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六十多个陶瓮果然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魁星楼位于镇南的山上,距离陶场足有三里多地。陶人赶忙雇来工人搬运,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才将所有陶瓮运回陶场。这场陶瓮失窃又寻回的离奇事件,让整个颜镇都为之轰动,人们纷纷猜测,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3.丐僧

济南异僧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柔条拂水,似在轻诉着湖光的温柔。历下亭前,香烟袅袅升腾,萦绕在古雅的亭阁间,给这一方天地添了几分庄严神圣。就在这如画的景致中,时常可见一位奇特的僧人。他赤着双足,行走在湖畔的青石小径上,那一双脚被岁月与风霜打磨得粗糙不堪,却透着一种别样的坚韧。身上的僧袍,鹑衣百结,补丁层层叠叠,宛如傲雪绽放的寒梅,虽破旧却别具风骨。?每日,他都会来到芙蓉街。这里热闹非凡,酒肆林立,叫卖声、谈笑声交织成一片。僧人却仿若置身尘世之外,寻一处角落,席地而坐,口中念念有词,诵的正是那深奥的《金刚经》。过往的商贾们,见他形容憔悴、衣衫褴褛,心中不免生出怜悯。有的拿出酒肉,递到他面前,满脸善意地劝道:“大师,吃些吧,莫要苦了自己。” 有的则掏出银钱,想要帮他改善生活。然而,僧人总是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婉言谢绝。他只取来一碗清水,缓缓润喉,而后又沉浸在经文的诵读之中。众人皆感奇怪,纷纷询问缘由,僧人却只是长睫低垂,遮住了眼眸,喃喃低语,那声音细微得如同蚊蚋,只道:“要如此化。”?城西的悦来客栈,掌柜赵德厚为人善良宽厚,在这一带颇有名望。他见僧人一连三日粒米未进,心中不忍,特意准备了一桌精美的素斋,恭恭敬敬地邀请僧人前来用餐。僧人来到客栈,并未入内,而是在门槛上稳稳地踞坐下来。他抬手指向檐下那张细密的蛛网,轻声说道:“蛛结千丝,终为尘网。” 语罢,轻轻拂袖,转身离去。就在这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蛛网竟在无风的情况下,自行断开,丝线纷纷飘落。赵掌柜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震惊与疑惑。夜晚,万籁俱寂,赵掌柜难以入眠,悄悄来到院子里,远远地观望着僧人。只见僧人在月下跏趺而坐,身姿如松。忽然,他看到僧人头顶的百会穴处,隐隐约约浮现出一朵金色的莲花,那莲花光芒柔和,照亮了周围的一小片天地。可眨眼间,金莲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夜色之中。?日子如流水般过去,忽有一日,僧人来到百花洲畔。他仰卧在岸边,身形僵硬,宛如一具尸体。就这样,他三日三夜不饮不食,一动不动。里正得知此事,心中忧虑,生怕僧人就这样暴毙在百花洲,到时候会给附近的居民带来麻烦。于是,他赶忙召集乡邻,一同前来劝说僧人换个地方。众人围在僧人身边,好言相劝,可僧人只是闭目养神,对众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这时,一个顽皮的孩童,见众人都拿僧人没办法,一时好奇,捡起一颗小石子,朝着僧人扔了过去。石子落在僧人身上,僧人猛地睁开双眼,那目光如同一道闪电,锐利而摄人。众人惊异地发现,僧人的双瞳竟泛起了血色,犹如燃烧的火焰。众人吓得纷纷后退,这时,他们看到僧人那破旧的衲衣中,露出了半截刀柄,刀刃上刻满了神秘的梵文,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当天夜里,万籁俱寂,月色如水。老僧却突然起身,抖擞了一下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径直朝着城南的乱葬岗走去。二更时分,乱葬岗上突然传来一阵鬼泣之声,那声音凄厉哀怨,令人毛骨悚然。借着朦胧的月光,只见僧人手持短刀,站在一座荒坟前。他面色凝重,口中念念有词,随后,竟举起刀,朝着自己的腹部划去。刀刃切入肌肤,肠腑流泻而出,散落在地上。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竟没有半滴鲜血流淌出来。?不多时,附近的村民们听到鬼泣声,手持火把匆匆赶来。只见僧人瞑目而坐,周围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他的脏腑之间,竟有一颗颗舍利子闪烁着灼灼光芒,照亮了整个乱葬岗。就在众人惊愕之际,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天空中电闪雷鸣。僧人那具尸体竟如同一支断线的纸鸢,缓缓腾空而起。他的衣钵从空中飘落,掉在地上。待狂风暴雨停歇,众人走近一看,只见地上只剩下一张空席,席子上裹着几卷残破的经卷。?时光悠悠,七日之后,一位樵夫如往常一样,前往千佛崖砍柴。当他路过一处陡峭的崖壁时,竟看到那位僧人正手持刻刀,在崖壁上刻写经文。樵夫惊讶得合不拢嘴,他清楚地记得僧人之前剖腹的场景,如今却见他肌肤完好如初,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樵夫忍不住上前询问,僧人停下手中的刻刀,微笑着指了指胸前那道浅浅的刀疤,说道:“此乃化城。” 言罢,纵身一跃,跳入了崖下的深潭之中。潭水溅起层层涟漪,不一会儿,水面上缓缓浮起七朵金莲,在阳光的照耀下,娇艳欲滴。?从那以后,济南府便时常发生一些奇异的事情。酒肆中的杯盏,常常会在无人擦拭的情况下,自动变得洁净如新;乞丐们的碗中,有时会突然出现粟米,足够他们饱腹;夜晚,小儿啼哭不止时,只要听闻那隐隐约约的诵经声,便会立刻停止哭泣,安然入睡。?百年之后,历下有一位文人,在整理古籍时,偶然间得到了一卷残破的经卷。经卷上血迹斑斑,写着:“我本修罗,堕入尘网。闹市化缘,原为超度冤魂。剖腹示众,欲破众生执着。” 看到这些文字,文人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神秘的老僧,竟是古佛化身,他在济南府历经种种,度尽了泉城的冤孽,这才回归极乐世界。而他的故事,也在济南府代代相传,成为了人们口中一段神秘而又传奇的佳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