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4章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书生们的故事 第4章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荞中怪

斗鬼悲歌

长山的安翁,对农事有着满腔热忱。秋日,荞麦成熟,沉甸甸的荞穗在风中摇曳。安翁指挥佃户们将收割好的荞麦堆放在田垄旁。可近来,附近总有盗贼觊觎庄稼,安翁忧心忡忡,便安排佃户趁着月色,将荞麦运到打谷场。待佃户们装载完毕离去,他独自留下巡逻守护,枕着兵器,露天而卧。安翁刚有些睡意,朦胧间,突然听到有人踩踏荞根发出 “咋咋” 的声响。他心头一紧,怀疑是盗贼来了,急忙抬起头查看。这一看,吓得他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一个身高丈余的大鬼,红头发肆意张扬,胡须卷曲,已经离他很近了。恐惧瞬间攥紧了安翁的心,但他来不及多想,凭借着本能,猛地跳起来,狠狠将手中的兵器刺向大鬼。大鬼发出雷鸣般的叫声,转身逃走了。安翁担心大鬼再次来袭,扛起兵器匆匆往回走。在路上遇到佃户,赶忙将所见之事告诉他们,还告诫大家切勿再去那片荞麦地。众人听后,半信半疑。过了几日,大家在打谷场晾晒麦子。突然,空中传来一阵怪异的声响。安翁脸色骤变,惊恐喊道:“鬼物来了!” 说罢转身就跑,众人见状,也吓得纷纷逃窜。过了一会儿,大家又聚在一起,安翁决定准备好弓弩,以防鬼物再来。果然,没过几天,鬼物再次现身。众人瞅准时机,数支箭一齐射向鬼物,鬼物惧怕,转身逃走。此后两三天,鬼物都没再出现。麦子顺利入仓后,田间剩下的禾秸杂乱无章。安翁便亲自登上禾秸垛,将其踩实堆积。正当他忙碌时,突然惊恐地大喊:“鬼物又至!” 众人急忙寻找弓弩,可鬼物已如闪电般冲向安翁。安翁躲避不及,被撞倒在地,鬼物一口咬下他手掌大小的额骨,随后消失不见。众人赶忙登上禾秸垛查看,只见安翁昏迷不醒,气息微弱。大家将他背回家中,可安翁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离开了人世。自那以后,鬼物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恐怖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也成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永远留在了人们的惊悚回忆里。

2.宅妖

斗妖惊魂长山的李公,身为大司寇的侄子,他家宅中却时常出现妖异之事。一日,李公瞧见自家厦屋中有个春凳,颜色肉红,模样十分修长且温润。他心中疑惑,确定家中原本并无此物,便走近伸手去抚摸。谁知,那春凳竟如活物一般,随手一按就弯曲了,触感恰似软乎乎的肉,李公吓得急忙往后退。可当他转身再看时,那春凳的四条腿竟缓缓移动起来,逐渐钻进了墙壁之中。又有一回,李公看到墙壁间倚着一根白色木棍,洁净光滑,修长笔直。他好奇地伸手去扶,木棍却腻滑地倒了下来,像蛇一样蜿蜒着钻进墙壁,过了好一会儿才完全消失不见。康熙十七年,王生浚升在李公家中设馆教书。傍晚时分,灯火刚刚点亮,王生穿着鞋子躺在榻上休息。突然,一个身高仅三寸左右的小人从外面走进来,在屋内稍稍盘旋了一圈,便又转身离去。没过多久,小人扛着两个小凳子回来,将它们摆放在堂屋中间,那凳子宛如小孩子用高粱秸心制作的一般。紧接着,两个小人又抬着一口长约四寸的小棺材走进来,把棺材稳稳地放置在凳子上。他们刚安置好棺材,就见一个女子带着几个小厮丫鬟模样的小人走进来,这些小人都和之前看到的一样身形细小。那女子身着丧服,腰间束着麻带,头上裹着白布,用衣袖掩着嘴,嘤嘤哭泣,那哭声听起来就像大苍蝇发出的嗡嗡声。王生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瞧了好一会儿,渐渐地,他只觉得浑身毛发竖起渔人与鬼友在淄水的北郭,有一位许姓渔夫,每日夜晚,他都会带着酒来到河边,边饮酒边捕鱼。饮酒时,他总会把酒洒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河中溺死的鬼魂,来喝杯酒吧。” 久而久之,这成了他的习惯。说来也怪,其他人捕鱼常常一无所获,可许渔夫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一天夜里,许渔夫正独自饮酒,一个少年在他身边徘徊。许渔夫热情地邀请少年一同饮酒,少年也不推辞,两人便畅快地喝了起来。然而,这一夜他们一条鱼也没捕到,许渔夫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少年见状,起身说道:“我到下游为您赶鱼过来。” 说完便飘然而去。没过多久,少年回来了,说道:“鱼大量来了!” 果然,许渔夫听到了鱼儿唼呷的声响,撒网一捞,收获了好几条一尺来长的大鱼。他高兴极了,连忙向少年道谢。许渔夫要回家时,想送鱼给少年,少年却拒绝了,说:“多次承蒙您的美酒,这点小事何足挂齿。若您不嫌弃,以后我常来便是。” 许渔夫问道:“我们才共度一晚,怎么说多次呢?您若肯常来,我求之不得,只是惭愧没有什么好招待您的。” 许渔夫询问少年姓名,少年说:“我姓王,没有字,您见了我就叫我王六郎吧。” 说罢便告辞了。第二天,许渔夫卖鱼赚了不少钱,又买了酒。晚上来到河边,王六郎早已等候在此,两人又欢快地喝了起来。此后,王六郎时常为许渔夫赶鱼,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突然有一天,王六郎悲伤地对许渔夫说:“与您相识,情谊胜过骨肉,可我们分别的日子就要到了。” 许渔夫惊讶地询问缘由,王六郎欲言又止,最终说道:“我们情同手足,我若说了,您莫要惊讶。实不相瞒,我本是个鬼,生前嗜酒,醉酒后失足溺死在此,已有数年。之前您捕鱼比别人多,都是我暗中驱赶鱼儿来报答您的奠酒之恩。明日我罪孽已满,会有替身前来,我将去投胎转世。我们相聚只剩今晚,怎能不让人伤感。” 许渔夫起初十分惊骇,但相处已久,也不再害怕,他也不禁唏嘘,倒了杯酒说:“六郎,喝了这杯酒,别难过。虽然即将分别,令人悲痛,但你解脱罪孽,得以投胎,理应庆贺,悲伤就不合时宜了。” 于是两人又畅饮起来。许渔夫问:“替身是谁呢?” 王六郎说:“您明日在河边看着,中午有个渡河时溺水的女子便是。” 听到村鸡打鸣,两人洒泪而别。第二天,许渔夫早早来到河边等待。果然,有个妇人抱着婴儿走来,到了河边不慎跌入水中。婴儿被抛在岸上,挥舞着小手小脚啼哭。妇人在水中沉浮了好几次,突然,她湿漉漉地爬上了岸,在地上稍作休息后,抱起婴儿径直走了。妇人溺水时,许渔夫心中不忍,本想跑去营救,可又想到这或许是王六郎的替身,便忍住了。见妇人自己上岸,许渔夫怀疑王六郎的话是否应验。傍晚,许渔夫像往常一样去捕鱼,王六郎又来了,说:“如今我们又能相聚,暂且不提分别之事了。” 许渔夫询问原因,王六郎说:“那女子本是替身,可我怜悯她怀中的婴儿,若我借此投胎,便会害死两条性命,所以放弃了。下一次的替身还不知何时才有,或许是我们缘分未尽吧。” 许渔夫感叹道:“你这仁人之心,定能感动上天。” 此后,他们又像从前一样相聚。几天后,王六郎再次来告别,许渔夫以为又有替身,王六郎说:“不是的。之前我那恻隐之心,果然感动了天帝。如今我被任命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日就要赴任。若您不忘旧情,可来探望,不要怕路途遥远。” 许渔夫祝贺道:“你正直成神,真是大快人心。只是人神殊途,即便我不怕路途遥远,又该如何相见呢?” 王六郎说:“您只管来,不必担忧。” 再三叮嘱后便离开了。许渔夫回到家,立刻准备行装前往招远。妻子笑着说:“这一去几百里,就算到了那地方,怕是和泥像也无法交流。” 许渔夫不听,毅然前往招远。他向当地人打听,果然有个邬镇。找到地方后,在客栈歇脚,询问土地祠的位置。客栈主人惊讶地问:“您莫非姓许?” 许渔夫说:“是啊,你怎么知道?” 主人又问:“您莫非是淄川人?” 许渔夫更惊讶了:“没错,你怎么会知道?” 主人没有回答,匆匆走了出去。不一会儿,男人们抱着孩子,媳妇姑娘们在门口张望,纷纷围了过来,把许渔夫堵得水泄不通。许渔夫更加惊讶。众人告诉他:“几日前,土地神托梦说:淄川的许朋友要来,你们要资助他盘缠。我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许渔夫觉得十分奇异,便前往土地祠祭祀,祷告说:“与你分别后,我日夜思念,如今远道而来赴约。又承蒙你托梦告知众人,我心中感激不尽。惭愧没有丰厚的祭品,只有一杯薄酒,若你不嫌弃,就像我们在河边饮酒一样。” 祷告完毕,焚烧纸钱。忽然,一阵风从座位后吹起,盘旋许久才散去。当晚,许渔夫梦到王六郎前来,他衣冠楚楚,与平时大不相同。王六郎道谢说:“劳您远道而来,我喜极而泣。只是我刚担任小官职,不便与您见面,近在咫尺却如隔山河,心中十分悲痛。这里的百姓送了些薄礼,聊表我们往日的情谊。您若有归期,我定会前来相送。” 许渔夫在邬镇住了几天,想要回家,众人诚恳挽留,早晚邀请,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宴请他。许渔夫坚决要走,众人便拿着礼物纷纷前来赠送,不到一个早上,他的行囊就装满了。老老少少都来为他送行。出了村子,突然刮起一阵羊角风,跟着他走了十几里路。许渔夫再次拜谢说:“六郎,珍重!不必远送。你心地仁爱,定能造福一方,无需老朋友叮嘱。” 风盘旋了许久才离去,村民们也惊讶地返回。许渔夫回到家后,家境渐渐富裕起来,便不再捕鱼。后来,他遇到招远人,询问王六郎的事情,听说王六郎十分灵验。也有人说邬镇就是章丘的石坑庄,不知哪个说法是对的。,仿佛被寒霜覆盖。心中的恐惧瞬间达到顶点,他忍不住大声呼喊,慌乱中从床上跳下,却因惊吓过度,跌倒在床下,浑身颤抖,怎么也爬不起来。馆中的其他人听到呼喊声,觉得十分怪异,纷纷聚集到堂屋中,可此时,那些小人和奇怪的物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心惊恐的王生和一脸茫然的众人,面对着空荡荡的堂屋,不知所措,而宅中的这些诡异之事,也成为了人们心中久久无法消散的谜团。

3.王六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