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3章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书生们的故事 第3章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产龙

邢村奇诞:李氏妇的不凡生产????康熙壬戌年间,邢村,这个隐于山水之间、仿若世外桃源般的偏远小村落,正沉浸在一如既往的宁静之中。然而,一桩奇事突如其来,瞬间打破了这份长久的平静,令整个村子陷入了沸沸扬扬的议论。村里有位李氏妇,命运对她极为不公,丈夫过早离世,徒留她孤身一人,却在这悲伤之际,发现腹中怀有遗腹子。随着孕期的逐步推进,她的腹部状况变得愈发诡异莫测。时而胀大如瓮,高高隆起,仿佛下一刻便要被撑破,让人看了胆战心惊;时而又急剧收缩,细如人握,那模样实在可怖,引得村民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甚嚣尘上。?临盆那日,李氏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难。整整一昼夜过去了,孩子却如同故意和众人作对一般,迟迟未能降生。家人心急如焚,在床边不停地踱步,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焦虑。请来的稳婆也是满头大汗,双手微微颤抖,尝试了各种办法,却依旧无计可施。慌乱之中,有人不经意间瞥见产妇腹中似有异物在缓缓蠕动,那动静让人心里直发毛。再仔细一瞧,竟是一个龙头模样的东西,刚一露头,那锋利的龙角、威严的龙眼,清晰可辨,可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又瞬间缩了回去,速度之快,仿若幻影。众人吓得倒吸一口凉气,屋里顿时乱作一团,有人惊声尖叫,有人呆立当场,不知所措。?正当众人惊慌失措、乱成一锅粥时,村里有个叫王媪的老妇人站了出来。王媪平日里就有些神神叨叨,在这村里,知晓些旁人不懂的巫蛊之术,常被人视为神秘莫测之人。此时见此情形,她神色凝重,表情严肃得如同面临一场生死大战。她赶忙净手焚香,动作有条不紊,神情庄重虔诚。随后,在屋内禹步绕行,那步伐奇特,似有某种神秘的韵律,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沙哑,旁人虽听不清她念的究竟是什么,但那神秘的氛围却愈发浓烈。一边念咒,她一边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按压李氏妇的腹部,试图以此助力生产,每一下按压,都仿佛带着某种无形的力量。?说来也怪,在王媪的一番操作下,李氏妇腹中的疼痛似乎稍有缓解。她原本紧皱的眉头微微松开,额头上的汗珠也不再如刚才那般不停地滚落。不多时,只听 “噗” 的一声,胞衣脱落,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瞪大了眼睛定睛一看,原本露头的龙却不见了踪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只留下几片鳞甲,每一片都有茶盏那般大小,闪烁着奇异的光泽,那光泽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诉说着刚刚发生的离奇之事。?众人还未从这一惊吓中缓过神来,紧接着,李氏妇又顺利诞下一个女婴。这女婴的模样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呆若木鸡。她的肌肤晶莹剔透,宛如水晶一般,纯净而耀眼,在屋内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透过那薄如蝉翼的皮肤,甚至能清晰地看见脏腑在其中跳动,小小的心脏规律地起伏,每一次跳动都仿佛是生命的呐喊。血管脉络也一清二楚,如同精心绘制的地图,蜿蜒分布在那小小的身躯之中。一时间,整个屋子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大家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消息如长了翅膀般在村里迅速传开,村民们听闻此事,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纷纷涌到李氏妇家,想要一探究竟。一时间,李家门前人头攒动,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说这是不祥之兆,女婴定是妖怪转世,会给村子带来灾祸,言语间满是恐惧与担忧;也有人猜测,这或许是上天的某种预示,只是其中深意,无人能解,眼中满是迷茫与思索。李氏妇抱着自己的女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泪水里既有初为人母的喜悦,又有对女儿未来的深深担忧,她对这一系列离奇之事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面对。王媪则站在一旁,看着女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那神色中似乎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些旁人难以捉摸的东西,她似乎想说些什么,嘴唇微微动了动,却又欲言又止。?此后,李氏妇母女在村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村民们对她们指指点点,心怀恐惧,时常在背后议论纷纷。每当李氏妇抱着女儿出门,便能感受到那些异样的目光,如芒在背。但李氏妇并未被这些流言蜚语打倒,她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强。每日里,她辛勤劳作,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精心抚养着女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生命。而那女婴,在母亲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尽管身体异于常人,却也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聪慧与善良。她的存在,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与神秘,那些看似奇异的现象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命运安排。

2.保住

打虎将保住传奇????清朝康熙初年,天下局势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平西王吴三桂雄踞云南,拥兵自重,麾下将士众多,暗自积蓄力量,对朝廷的态度也逐渐暧昧起来。在吴三桂尚未叛乱之时,为彰显军威,选拔勇猛之士,他曾向麾下将士下令:若有能凭一己之力擒获一只猛虎的人,将给予优厚的俸禄,并赐号 “打虎将”。军中,有一人名叫保住,生得精瘦干练,身手矫健敏捷,如同猿猴一般,在军中早已小有名气,听闻此令,心中跃跃欲试。?彼时,平西王府中正在大兴土木,建造一座高楼,欲作宴客观景之所。梁木刚刚架起,建筑工人还在忙碌地搭建脚手架。保住见状,心中一动,想要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身手。只见他来到楼前,毫无畏惧之色,双腿微微弯曲,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沿着楼角迅速攀爬。那粗糙的砖石在他脚下仿佛如同平地,转瞬之间,他便已到达楼顶。到达楼顶后,保住站在屋脊的檩条上,那檩条不过碗口粗细,在风中微微晃动,旁人看着都胆战心惊,他却如同闲庭信步一般,快步奔跑,来回折返了三四次,每一步都轻盈而稳健,引得周围的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仰头惊叹。随后,他纵身一跃,从高处跳下,在空中身形一转,稳稳地直立在地面,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傲然之气,毫无惧色,周围瞬间响起一片叫好声。?吴三桂有一位爱姬,名为绿绮,貌若天仙,且才情出众,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她所使用的琵琶,琴柱是用暖玉制成,那暖玉乃世间罕见之物,只要抱在怀中,整个屋子都会变得温暖如春,仿佛置身于春日暖阳之下。绿绮对这琵琶视为珍宝,平日里妥善收藏,放置于一个特制的檀木盒中,钥匙从不离身。若非吴三桂亲手写下手谕,绝不让他人观看,即便是王府中的其他姬妾,也难得一见。?一日夜晚,吴三桂在府中设宴,邀请诸多宾客前来。宴会上,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谈兴正浓。席间,有一位来自江南的文人雅士,听闻了这琵琶的奇异之处,心中充满好奇,起身向吴三桂拱手作揖,言辞恳切地恳请一睹为快,说道:“久闻王爷府中有此奇宝,今日有幸在此,恳请王爷让我等一饱眼福,也不枉此生。” 吴三桂此时正靠在座椅上,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几分慵懒,他摆摆手,说道:“今日天色已晚,爱姬早已歇下,且这琵琶取出颇为麻烦,不如明日再让诸位观赏,定让大家尽兴。”?当时,保住恰好就在一旁侍奉,听闻此言,他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无需奉王爷之命,我便能将琵琶取来。” 吴三桂听闻,心中一惊,随即好奇起来,他早就听闻保住身手不凡,一直未曾亲眼见识,今日正好借此机会见识一下保住的本事。于是,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府中通报,让府中上下做好戒备,防止有意外发生,然后才派遣保住前去。?保住领命后,立刻施展他那超凡的身手。只见他如同一只敏捷的猎豹,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连翻越了十几重院墙。每一道院墙在他面前都如同虚设,他轻轻一跃,便轻松而过。终于,他来到了爱姬所在的院子。他看到屋内灯火通明,透过窗户纸,隐隐约约能看到屋内有人影晃动,然而门却紧紧关闭着,无法进入。走廊下,有一只鹦鹉栖息在架子上,那鹦鹉眼睛滴溜溜地转,警惕地看着四周。保住心生一计,先是模仿猫叫,那叫声惟妙惟肖,仿佛真有一只猫就在附近。紧接着,他又学起鹦鹉的声音,大声呼喊:“猫来了!猫来了!” 随后,又发出一阵激烈的扑打声,仿佛猫和鹦鹉正在激烈搏斗。?屋内传来爱姬绿绮轻柔的声音:“绿奴,你快去看看,鹦鹉要被扑杀了!” 保住赶忙隐身躲在暗处。不一会儿,一位侍女挑着灯走了出来,那侍女神色慌张,一边走一边嘟囔:“这猫怎么跑进来了。” 女子刚一离开门口,保住便迅速闪身进入屋内。他一眼就看到爱姬正守着琵琶放在几案上,那琵琶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保住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拿起琵琶就往外跑。?爱姬惊愕地大喊:“有贼!有贼!” 这一喊,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府中的守卫们原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值守,听到喊声,瞬间全部惊醒,纷纷起身。他们手持兵器,迅速朝着声音的来源处奔来。他们看到保住抱着琵琶逃窜,立刻追了上去,一边追一边喊:“站住!站住!” 然而,保住的速度实在太快,他的身影在夜色中如同鬼魅一般,众人根本追赶不上。守卫们无奈之下,纷纷张弓搭箭,箭矢如雨点般射向保住。?保住却毫不畏惧,他眼疾手快,纵身一跃,登上了旁边的大树。墙下原本栽种着三十多棵大槐树,这些槐树高大粗壮,枝叶繁茂。保住就像一只灵活的鸟儿,在树梢间穿梭跳跃,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他的动作轻盈而迅速,树枝在他的踩踏下只是微微晃动。很快,他便跃过了所有的树,跳到了屋顶上。接着,他又从这座房屋跳到那座房屋,在屋顶上奔跑起来,瓦片在他脚下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最后,他登上了高楼,在殿阁之间飞奔,速度之快,仿佛长了翅膀一般,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宾客们还在饮酒作乐,对外面发生的事情浑然不知。突然,保住抱着琵琶从屋檐前飞落而下,那身姿如同一只从天而降的雄鹰。而大门依旧紧闭着,周围的鸡犬都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幻觉。众人见状,无不惊叹保住的神勇和非凡技艺。席间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宾客们纷纷起身,对保住投以敬佩的目光。?此后,保住 “打虎将” 的威名愈发响亮,他的传奇事迹也在军中、府中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军中的士兵们对他更加钦佩,时常聚在一起谈论他的英勇事迹,将他视为自己的榜样。而那把暖玉琵琶,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愈发显得神秘而珍贵,爱姬绿绮也更加小心地收藏着它,生怕再遭遇不测。她将琵琶藏于密室之中,还增设了多重护卫。吴三桂对保住的身手更是赞赏有加,虽然保住未经自己允许便取来琵琶,但念及他的英勇和非凡本领,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对他更加器重,时常让他在府中表演绝技,以款待宾客。保住也因此在平西王府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每次府中有重要宴请,吴三桂都会让保住展示他的绝技,保住也从不推辞,凭借着高超的技艺,一次次赢得满堂喝彩,为吴三桂的宴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3.公孙九娘

人鬼情殇之公孙九娘????康熙甲寅年间,天地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往昔繁华的华夏大地,如今处处弥漫着肃杀之气。于七一案,恰似一场恐怖至极的风暴,无情地席卷了栖霞、莱阳两县。无数无辜之人,被无端牵连其中,命运的齿轮冷酷地转动,将他们无情地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日之内,数百人惨遭俘虏,他们被如驱赶牲畜般押解至演武场。那演武场,往昔本是士兵们演练武艺、尽显威风的荣耀之地,此刻却沦为了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寒光凛冽的利刃肆意挥舞,一颗颗鲜活的头颅接连滚落,浓稠的碧血四处飞溅,将大地染得通红,仿若大地也在为这些冤魂而悲泣。一具具尸体层层堆积,仿若巍峨高山,森森白骨直插天际,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上官们虽尚存一丝怜悯之心,纷纷捐出棺木,试图给这些枉死的亡魂些许慰藉。然而,这场灾祸实在太过沉重惨烈,济城的工肆之中,材木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抢购一空,却依旧难以满足需求。那些在刑场上含冤而死的冤魂,大多只能被草草埋葬于南郊。他们的冤屈,仿若永不消散的阴云,长久地笼罩着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莱阳有一读书人,怀揣着复杂且沉痛的心情来到稷下。他的亲友之中,有二三人也不幸在这场灾难中惨遭诛杀。他满心悲戚,购置了楮帛等祭祀用品,来到那荒榛丛生、废墟遍布之处,洒酒祭奠。为了能时常前来缅怀这些逝去的亲友,他在寺庙的下院租下了一间屋子。?次日,他入城办事,在忙碌之中,不知不觉已至日暮时分,却仍未能归来。忽然,一位少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他的房间。少年见屋内空无一人,便大大咧咧地脱下帽子,登上床榻,穿着鞋子仰卧其上。仆人瞧见这一幕,心中满是疑惑,赶忙上前询问少年是谁,少年却只是合上眼眸,对仆人的询问置若罔闻,不予回答。?不久之后,莱阳生归来。此时,暮色已然朦胧,屋内光线昏暗,他难以看清少年的面容。莱阳生亲自走到床边,轻声询问。少年猛地瞪大眼睛,面露不悦之色,说道:“我在此等候你家主人,你却这般絮絮叨叨地逼问不停,难道我会是那鸡鸣狗盗的强盗不成?” 莱阳生听闻,笑着说道:“主人在此。”?少年立刻从床上起身,迅速戴上帽子,拱手行礼后稳稳坐下,与莱阳生寒暄起来。莱阳生听着少年的声音,只觉似曾相识,仿若在记忆深处曾有过交集。他急忙呼喊仆人拿来灯火,灯光亮起的瞬间,他才看清眼前之人竟是同邑的朱生,而朱生也不幸死于于七之难。莱阳生见状,顿时大惊失色,转身便欲夺门而逃。?朱生眼疾手快,连忙伸手拉住他,急切地说道:“我与你往昔有文字之交,情谊深厚,你为何如此薄情寡义?我虽如今已化为鬼魂,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始终萦绕心头,难以忘怀。如今我有一事相求,希望你不要因为我已成异类,便轻视于我。” 莱阳生这才稍稍镇定下来,缓缓坐下,开口询问朱生所为何事。?朱生神情认真地说道:“你的外甥女如今寡居,尚未嫁人,我有意娶她为妻,让她主持家中之事。我已多次请媒人前去说媒,可她却总是以没有尊长之命为借口,婉言推辞。希望你能看在往日情谊的份上,帮我美言几句。”?原来,莱阳生有个外甥女,自幼母亲便不幸去世,一直由莱阳生抚养长大,直至十五岁才回到自己家中。后来,她不幸被俘虏至济南,听闻父亲被处刑的噩耗,悲痛过度,竟惊吓得气绝身亡。?莱阳生面露为难之色,说道:“她自有父亲,为何要来找我帮忙说媒?” 朱生回答道:“她的父亲为侄子启棺去了,如今并不在此地。” 莱阳生又接着问道:“外甥女如今依靠何人生活?” 朱生说:“与邻家老妇一同居住。”?莱阳生心中满是顾虑,暗自思忖活人实在难以给鬼做媒。朱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道:“如果你答应帮忙,还请你亲自走一趟。” 说完,便起身紧紧握住莱阳生的手。莱阳生坚决推辞,问道:“究竟要去哪里?” 朱生只说:“你只管放心跟我走便是。” 莱阳生无奈之下,只得勉强跟从。?他们向北行走了一里左右,来到一个规模较大的村落,村中约有数十上百户人家。走到一处宅院前,朱生伸出手指,轻轻弹了弹门。不一会儿,一位老妇人缓缓走了出来,打开两扇门,目光疑惑地问朱生:“你来做什么?” 朱生恭敬地说:“麻烦您通报娘子,就说她的舅舅来了。”?老妇人转身走进屋内,片刻后又匆匆出来,满脸笑意地邀请莱阳生进去。她转头看着朱生说:“这两间茅屋实在太过狭小简陋,劳烦公子在门外稍坐等候。” 莱阳生跟着老妇人走进屋内,只见一个半亩大小的荒芜庭院,庭院中有两间小小的屋子。外甥女早已迎出门来,见到莱阳生,顿时啜泣不已,莱阳生也忍不住眼眶泛红,落下泪来。?屋内灯火荧荧闪烁,外甥女容貌秀丽洁净,与生前并无二致。她目光含泪,关切地询问舅母、姑姑的情况。莱阳生说:“她们都安好,只是你的舅母已经不幸去世了。” 外甥女听闻,又呜咽着说:“我自幼受舅母和舅舅抚育之恩,还未来得及报答,没想到舅母却先葬于沟壑,心中实在悔恨不已。去年伯伯家大哥迁走父亲的灵柩,却对我不闻不问,我在这数百里外,孤苦伶仃,仿若秋天的燕子,无依无靠。舅舅不嫌弃我已成为沉魂,还赐予我金帛,我已经收到了。”?莱阳生将朱生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外甥女,外甥女听后,低下头,沉默许久,一言不发。老妇人在一旁说道:“公子先前托杨姥来过三五次,我觉得这是一桩美事。小娘子却不肯草率行事,如今有舅舅做主,她才会满意。”?说话间,一位十七八岁的女郎,带着一个青衣丫鬟匆匆走进来。女郎瞥见莱阳生,先是微微一愣,随即转身想要逃走。外甥女眼疾手快,连忙拉住她的衣襟说:“不必如此,这是舅舅。” 莱阳生见状,连忙行礼,女郎也敛衽还礼,举止优雅大方。?外甥女笑着介绍道:“这是九娘,栖霞公孙氏。她的父亲原本是世家子弟,如今却落魄不堪,诸事不顺。她早晚常与我往来,我们情谊深厚。” 莱阳生仔细打量九娘,只见她笑容如秋月般明媚动人,红晕似朝霞般艳丽夺目,仿若天人下凡,美得令人窒息。莱阳生不禁由衷赞叹道:“一看便知是大家闺秀,寻常人家怎能有如此娟秀美好的女子!”?外甥女笑着说:“而且她还是个女学士,诗词都写得极好。昨日我还得到她的悉心指教。” 九娘微微晒笑,说道:“小丫头无缘无故败坏我的名声,让舅舅见笑了。” 外甥女又笑着说:“舅舅丧妻后尚未续弦,若娶了这位小娘子,可会满意?”?九娘听后,笑着跑了出去,说:“你这小丫头,疯癫了不成!” 便快步离开了。这些话虽看似玩笑之言,但莱阳生却在不经意间对九娘心生爱慕之意。外甥女似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便说:“九娘才貌无双,舅舅倘若不嫌弃她,我便去跟她母亲说。” 莱阳生心中大喜,然而又隐隐担心人与鬼难以婚配,终成眷属。外甥女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说道:“无妨,她与舅舅有前世缘分。” 莱阳生这才放心地告辞出门。?外甥女送他出门,说:“五日后,月明人静之时,我会派人来接你。” 莱阳生走到门外,却不见朱生的踪影。他翘首西望,只见月亮半挂在空中,昏黄的月光洒下,他还能勉强辨认出旧路。他看见南面有一处宅院,朱生正坐在门口的石头上,见他出来,立刻起身迎接他说:“我已等候多时,寒舍简陋,还请你劳驾光顾。”?于是,两人携手进入宅院。朱生热情地表达感谢,随后拿出一个金爵、百枚晋珠,真诚地说:“我没有别的贵重东西,这些权且当作聘礼。” 接着又说:“家中有浊酒,只是这阴间之物,实在不足以款待嘉宾,这可如何是好?” 莱阳生推辞一番后告辞。朱生送他到中途,才与他分别。?莱阳生回到住处,僧人和仆人纷纷好奇地询问他去了哪里,他隐瞒实情,说道:“那些说有鬼的人太荒唐了,我只是和朋友饮酒去了。”?五日后,朱生果然如约而至,他整理好鞋子,手中摇着扇子,神情十分愉悦,仿佛有什么天大的喜事。刚走到门口,远远地就对着莱阳生行礼。笑着说:“你的喜事即将办成,就在这旦夕之间,还请你劳驾走一趟。” 莱阳生疑惑地说:“因为没有回音,我还没有下聘礼,怎么就办成喜事了?” 朱生说:“我已经代你送了。” 莱阳生心中十分感激,毫不犹豫地跟着朱生一同前往。?他们径直来到外甥女的住处,只见外甥女盛装打扮,身着华丽的服饰,满脸笑容地迎接他们。莱阳生惊讶地问:“你何时出嫁的?” 外甥女说:“已经三天了。” 朱生便拿出之前送的珠子,给外甥女添妆。外甥女推辞了三次,才最终收下,然后对莱阳生说:“我将舅舅的意思告诉了公孙老夫人,夫人十分欢喜。只是她说自己年老体衰,没有其他骨肉,不想让九娘远嫁,希望今夜舅舅能到她家入赘。她家没有男子,你便可以和朱公子一同前往。”?朱生便带领他们前往。快到村子尽头时,一处宅院的门缓缓打开了。二人走进堂屋,不一会儿,有人匆匆通报:“老夫人到。” 有两个青衣丫鬟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位老妇人走上台阶。莱阳生想要行礼,老夫人和蔼地说:“我老朽年迈,行动不便,就不行礼了,你也不必拘礼。” 她指挥着青衣丫鬟,迅速摆上酒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朱生叫来家人,另外摆出精致的菜肴,放在莱阳生面前;又单独设了一壶酒,为莱阳生敬酒。宴席上的菜肴,与人间并无不同,色香味俱全。然而,主人只是自己吃喝,并不怎么劝酒,气氛显得有些微妙。?不久,宴席结束,朱生告辞。青衣丫鬟领着莱阳生离开,进入一间布置精美的屋子,只见九娘正手持华烛,静静地坐在床边,含情脉脉地等待着他。二人互诉衷肠,极尽欢爱,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起初,九娘和母亲原本是被押解去京城的。到了郡城,母亲不堪旅途的困苦和折磨,含恨而死,九娘也在绝望之下选择了自刎。此刻,她在枕上追述往事,哽咽着难以入眠,于是口占两首绝句:“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天将明时,九娘温柔地催促莱阳生:“你应该赶快离开,不要惊动了仆人。” 从这以后,莱阳生白天到来,夜晚离去,二人情意绵绵,感情愈发深厚。?一天晚上,莱阳生问九娘:“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九娘轻声说:“莱霞里。村里大多是死于两地的新鬼,所以以此为名。” 莱阳生听后,不禁唏嘘不已,心中满是感慨。?九娘悲伤地说:“我这千里柔魂,漂泊无依,母子孤苦伶仃,说起来令人悲痛欲绝。希望你念在我们一夜恩爱的份上,将我的尸骨收殓,归葬于墓侧,让我百年之后有个依靠,我即便死去,也会感激不尽。” 莱阳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九娘又说:“人鬼殊途,你不宜久留。” 于是,她将自己的罗袜赠给莱阳生,挥泪催促他离开。莱阳生心中凄然,走出屋子,心中惆怅万分,不忍就此回去。于是,他前往朱生家敲门。?朱生光着脚匆匆出来迎接,外甥女也急忙起身相迎,只见她云鬓蓬松,睡眼惺忪,惊讶地前来询问。莱阳生惆怅了许久,才将九娘的话告诉他们。外甥女说:“舅妈不说,我也日夜想着此事。这里不是人间,不能久居。” 于是,三人相对而泣,泪水浸湿了衣衫,莱阳生也含着泪水告别。?莱阳生回到住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到天亮。他想要寻找九娘的坟墓,却懊恼地发现忘记问墓碑的标记。到了夜晚,他再次前往,只见坟冢累累,荒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他迷失了村路,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只能叹恨着返回。他展开九娘送的罗袜,不料罗袜一遇风便寸寸断裂,瞬间化为灰烬。无奈之下,他只好收拾行装,准备东归。?半年过去了,莱阳生始终无法释怀,心中对九娘的思念与日俱增。他再次来到稷门,满心期待着能再次遇到九娘。等他抵达南郊时,天色已晚。他在树下休息片刻后,急忙前往丛葬之地。只见坟茔密密麻麻,荒野中榛莽丛生,枝叶交错,令人眼花缭乱。鬼火闪烁,狐狸哀鸣,声音凄厉,令人胆战心惊。他惊恐哀伤地回到住处,心中失意万分,四处遨游一番后,便掉转马头向东而去。?走了一里左右,他远远地看见一位女子静静地站在丘墓之上。那女子的神情意态,竟与九娘极为相似。他心中一喜,挥鞭走近一看,果然是九娘。他急忙下马与九娘说话,九娘却径直走开,仿若从未认识他一般。他再次逼近,九娘脸色一怒,举起袖子遮住自己的脸。他急切地呼喊 “九娘”,九娘却如烟般瞬间消失了。?异史氏说:“香草沉于汨罗江,心中满是悲愤;东山之人佩戴玉玦,泪水浸湿了泥沙。自古以来,有孝子忠臣,至死都不被君父理解。公孙九娘难道是因为莱阳生没有完成她骸骨的托付,而心中怨恨不已吗?心中的情感,无法捧出来给人看,真是冤枉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