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4章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书生们的故事 第4章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促织

促织之祸与奇幻转机????明朝宣德年间,宫廷之内斗促织的游戏风靡一时,奢华之风盛行。这股热潮自上而下蔓延,致使每年都要向民间大肆征收促织。促织本非陕西一带所产,然而华阴县的县令为谄媚上官,偶然觅得一只并进献。经宫廷比试,此虫争斗时勇猛异常,令众人惊叹。上官大悦,遂责令县令年年供奉。县令无奈,将这棘手差事层层下压,最终落到了里正头上。?城中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嗅觉敏锐,一旦得到优良品种的促织,便视作奇货可居。他们用精美的笼子精心饲养,故意抬高价格,如同囤积稀世珍宝一般,等待着暴富的机会。里胥们见有机可乘,凭借着狡黠奸诈的手段,趁机向百姓巧立名目、摊派费用。每征收一只促织,往往致使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绝境。?县里有个名叫成名的读书人,多年来一心苦读诗书,渴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无奈命运弄人,他虽饱读经史子集,却始终未能中举。成名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辞,木讷迂腐,在人情世故上一窍不通。狡猾的里胥见他老实可欺,便将他上报充任里正之职。成名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想尽各种办法推脱,四处求情、送礼,却都无济于事。不到一年时间,他那原本就微薄的家产,便在应对里正事务的折腾中消耗殆尽。?恰逢此时,朝廷又开始征收促织。成名既不忍心向贫苦百姓摊派,以免加重他们的负担,又实在拿不出钱来赔偿,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他整日忧愁烦闷,茶不思饭不想,心中满是绝望,甚至多次动了寻死的念头。妻子见他这般痛苦,心疼不已,劝说道:“死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倒不如自己去寻找促织,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成名听后,觉得妻子的话在理,虽然心中仍充满忧虑,但也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决定放手一搏。?于是,成名每日天不亮便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归来。他手持竹筒和铜丝笼,穿梭于破败的墙壁之间,徘徊在荒草丛生之处。他不辞辛劳,翻遍每一块石头,挖掘每一个洞穴,尝试了各种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促织的角落。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日复一日的寻找,始终一无所获。即便偶尔抓到两三只,也都是些体弱瘦小、不符合规格的劣等促织。?县令催逼得极为严厉,限定了严格的日期。十几天的时间里,成名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被打得皮开肉绽,屁股上脓血淋漓,连走路都十分困难,更别说还有力气去捉促织了。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满是痛苦与绝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尽的念头,觉得生活已毫无希望可言。?就在成名陷入绝境之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的巫婆,据说她能凭借神奇的力量为人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消息传开后,引得众多人前来求问。成名的妻子听闻此事,抱着一丝希望,带着家中仅存的一点钱财前去询问。只见巫婆的家门口挤满了年轻女子和白发老妇,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能从巫婆那里得到指引。?成名的妻子随着众人走进屋内,只见里面有一间密室,密室门口挂着帘子,帘子外面摆放着香案。求问的人依次在香炉里点燃香,虔诚地拜了又拜。巫婆站在一旁,神色庄重,望着天空代为祈祷。她的嘴唇快速地一张一合,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神秘,众人都屏气敛息,恭敬地站着聆听。?不一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上面写的内容正是求问人心中所想之事,无一差错,令众人惊叹不已。成名的妻子见状,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她小心翼翼地把钱放在案上,然后焚香礼拜,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找到促织的线索。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帘子轻轻动了一下,一片纸缓缓飘落下来。她急忙拾起来一看,上面没有一个字,只有一幅画。?画中绘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看上去像是一座寺庙。楼阁后面的小山下,怪石嶙峋,形状各异,杂乱地卧在地上。周围荆棘丛生,荆棘的尖刺如针般尖锐,在风中微微晃动。一只青麻头促织静静地伏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旁边还有一只蛤蟆,后腿微微弯曲,前腿抬起,像是要跳舞的样子。成名的妻子反复翻看这幅画,心中充满疑惑,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然而,看到画中有促织,正合了她心中所想,便把画折叠起来,小心地收好,匆匆回家拿给成名看。?成名接过画,反复思量,心中暗自揣测:“难道这是上天在指点我捕捉促织的地方?” 他仔细观看画中的景象,觉得与村东的大佛阁极为相似。想到这里,成名不顾自己病体未愈,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拄着拐杖,拿着画来到寺后。只见那里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高高隆起,周围荒草丛生,一片寂静。他沿着陵墓缓缓走去,只见地上的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和排列方式与画中一模一样。?成名心中一喜,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他开始在蒿草丛中仔细搜寻,侧耳倾听,缓缓前行,如同在寻找一根绣花针一般,全神贯注,心、眼、耳力都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促织的角落。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始终没有发现促织的踪迹,也没有听到丝毫声响。?就在成名感到有些失望的时候,突然,一只癞蛤蟆猛地从草丛中跳了出来,把他吓了一跳。成名心中一动,心想:“这癞蛤蟆出现得如此蹊跷,说不定与促织有关。” 于是,他急忙去追癞蛤蟆。癞蛤蟆跳进草丛里,迅速逃窜。成名顺着踪迹拨开草丛寻找,终于,他看到一只促织伏在荆棘根部。他心中一阵狂喜,急忙扑过去,想要捉住它。然而,促织十分敏捷,一下子钻进了石洞里。?成名心急如焚,他用尖草去撩拨石洞,试图把促织引出来,可促织却不为所动,死活不出来。他又灵机一动,用竹筒装水去灌石洞,促织这才被水逼了出来。只见这只促织模样极为俊美健壮,身躯庞大,尾巴修长,青色的脖颈,金色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成名大喜过望,小心翼翼地用笼子装着带回家。全家人看到这只珍贵的促织,都欣喜若狂,觉得它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要珍贵。?成名把促织养在盆子里,每天用蟹肉、栗子粉精心喂养,呵护备至。他时刻关注着促织的饮食起居,生怕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只等限期一到,就把它拿去交差,希望能借此摆脱困境。?成名有个九岁的儿子,生性顽皮好奇。趁父亲不在家,他偷偷打开盆子观看这只宝贝促织。促织一下子跳了出来,迅速逃窜,孩子年幼,动作不够敏捷,根本捉不住。等他好不容易扑到手,促织已经大腿折断,腹部破裂,转眼间就死了。孩子吓得脸色苍白,大哭起来,急忙跑去告诉母亲。?母亲听后,犹如五雷轰顶,脸色变得像死灰一样。她又气又急,大骂道:“你这个孽根,这下闯大祸了,死期到了!等你爹回来,再跟你算账!” 孩子被母亲的责骂吓得瑟瑟发抖,哭着跑了出去。?没过多久,成名回到家,听妻子说了此事,顿时如遭冰雪,整个人呆立在原地,心中的愤怒、绝望和悲痛交织在一起。他愤怒地四处寻找儿子,然而儿子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后来,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成名顿时化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他和妻子对着墙角哭泣,茅屋里冷冷清清,没有一丝炊烟,整个屋子弥漫着绝望的气息。两人相对无言,心中万念俱灰,觉得生活已经彻底失去了希望。?天色将晚,他们强忍着悲痛,准备用草席把儿子埋葬。当他们靠近儿子的尸体,想要把他包裹起来时,突然发现儿子气息微弱,还有一丝生机。他们又惊又喜,急忙把儿子放在床上。到了半夜,儿子竟然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中稍稍宽慰,觉得这或许是上天怜悯他们,给了他们一丝希望。只是儿子神情痴呆,昏昏欲睡,仿佛还没有从惊吓中完全恢复过来。?成名看着空荡荡的蟋蟀笼,想到之前的种种艰辛和希望瞬间破灭,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在极度的愤怒和绝望之下,他暂时忽略了儿子的情况,从黄昏到黎明,一夜未合眼,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怨恨。?太阳渐渐升起,成名仍然僵卧在床上,满心忧愁,不知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忽然,他听到门外有促织鸣叫,惊讶地起身查看。那只促织竟然还在,而且看上去十分精神。他高兴地伸手去捉,促织叫了一声就跳开了,速度极快。他用手掌去扣,感觉空空的,好像什么都没有。手刚抬起来,促织又一下子跳得老远。他急忙追赶,转过墙角,却不见了促织的踪影。?他焦急地四处张望,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他发现促织趴在墙壁上。仔细一看,这只促织短小,黑红色,与之前那只俊美健壮的促织相比,显得逊色不少。他心里有些犹豫,想着继续寻找之前追逐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小虫忽然跳到他的衣襟袖子上。他定睛一看,这只促织形状像土狗,长着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虽然个头不大,但看起来精气神十足,似乎是只好虫。他满心欢喜,小心翼翼地把它收了起来。?成名打算把这只促织献给官府,可心里却忐忑不安,担心它不合官府的心意,到时候又要惹来麻烦。于是,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斗,看看它的本领如何。村里有个好事的少年,平日里喜欢驯养促织,他驯养的一只促织,自己给它取名叫 “蟹壳青”。这只促织体型硕大,威风凛凛,每天都被少年带着和其他少年的促织争斗,战无不胜,从未输过一场。少年想靠这只促织发财,便把价格抬得很高,然而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买家。?这天,少年听闻成名也得到了一只促织,便直接来到成名家拜访。他看到成名所养的促织,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不禁捂着嘴偷笑,眼中满是不屑。接着,他拿出自己的 “蟹壳青”,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挑衅地看着成名,示意他把促织也放进去比试。成名一看,对方的促织身形庞大,修长威武,相比之下,自己的促织显得十分弱小,心中不禁自惭形秽,觉得根本不是对手,不敢与之一较高下。少年却不依不饶,执意要他比试,还在一旁冷嘲热讽。?成名心想,反正自己这只劣等促织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拼一下,博众人一笑,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于是,他咬咬牙,把两只促织一起放进斗盆里。那只小促织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蠢笨得像只木鸡。少年见状,笑得更加肆无忌惮,笑声在屋子里回荡。他试着用猪鬃毛去撩拨促织的触须,想激怒它,可小促织仍然无动于衷。少年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觉得这场比试毫无悬念。?然而,少年多次撩拨之后,小促织终于被激怒了。它猛地向前冲去,两只促织瞬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它们相互腾跃攻击,打斗得十分激烈,发出 “嗡嗡” 的声响,仿佛在进行一场生死较量。不一会儿,只见小促织跳了起来,张开尾巴,伸出触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直咬住了对方的脖颈。“蟹壳青” 拼命挣扎,却无法挣脱。少年大惊失色,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 “蟹壳青” 竟然会被这只不起眼的小促织打败。他连忙把它们分开,让它们停止争斗。小促织得意地高昂着头,鸣叫着,似乎在向主人报捷,声音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成名欣喜若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没想到这只看似弱小的促织竟然如此厉害。?正当他们一起观赏这只小促织时,一只公鸡突然从旁边跑了过来。这只公鸡显然被促织的争斗声吸引,它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促织,猛地向小促织啄去。成名吓得脸色苍白,站在那里,惊愕地呼喊,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幸好公鸡没有啄中,小促织一下子跳出去一尺多远。公鸡不肯罢休,健步上前,紧追不舍,小促织眼看就要被公鸡的爪子抓住了。成名惊慌失措,在一旁急得直跺脚,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心中充满了担忧,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解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公鸡伸长脖子,不停地摆动挣扎,似乎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成名壮着胆子走近一看,原来小促织已经跳到了公鸡的鸡冠上,正用力叮咬,死死地不肯松口。公鸡疼得不停地甩头,却无法把小促织甩下来。成名更是惊喜万分,没想到这只小促织如此勇猛,竟然能战胜公鸡。他连忙把小促织捉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笼子里,心中充满了对这只小促织的感激和敬佩。?第二天,成名怀着忐忑的心情把促织献给县令。县令看到促织如此瘦小,心中大怒,愤怒地呵斥成名,认为他是在敷衍了事。成名吓得瑟瑟发抖,连忙讲述了这只促织的奇异之处,可县令根本不相信,觉得他是在编造借口。县令为了验证,试着让它和其他促织争斗。没想到,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促织,在这只小促织面前,竟然全都败下阵来。县令又用公鸡来试,果然像成名说的那样,小促织毫不畏惧,成功战胜了公鸡。县令这才相信了成名的话,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仅没有惩罚成名,还奖赏了他。?县令深知这只促织的珍贵,不敢独自占有,便把它献给了巡抚。巡抚看到这只奇特的促织,非常高兴。他用金笼子装着,小心翼翼地进献给皇上,并详细地奏明了这只促织的神奇本领。促织进入宫中后,皇上对它十分好奇,拿天下所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各种奇形怪状的促织,一一与它比试。结果,没有一只能胜过它的,它在争斗中总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且,每当听到琴瑟之声,它就会按照节拍跳舞,舞姿优美,节奏精准,更是让人觉得神奇不已。?皇上十分赞赏,对这只促织喜爱有加。他下诏赏赐巡抚名马和绸缎,以表彰他的功绩。巡抚没有忘记这功劳的来源,不久,县令就因政绩 “卓异” 而闻名,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提拔。县令很高兴,为了感谢成名,免去了他的差役,又嘱咐学使,让成名进入县学读书,给了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年多以后,成名的儿子精神逐渐恢复了正常。他自己说:“我当时变成了促织,身体轻盈敏捷,善于争斗,在经历了许多惊险的战斗后,如今才苏醒过来。” 巡抚得知此事后,也重重地赏赐了成名。没过几年,成名就凭借着皇上的赏赐和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上百顷良田,楼阁房屋不计其数,牛羊牲畜各有上千头。他一出门,穿着华丽的皮衣,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气派超过了世代为官的人家,过上了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异史氏说:“天子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就忘了;但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再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每天都被迫典妻卖子,没完没了。所以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是成名一家因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促织而致富,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当他担任里正,遭受杖责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有今天这样的境遇呢!上天要酬报那些忠厚老实的人,于是让巡抚、县令等都受到促织的恩惠。听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确实如此啊!”2.柳秀才

明季之时,一场可怕的蝗灾悄然降临在青兖大地。蝗虫如黑色的潮水,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所到之处,庄稼瞬间被啃食殆尽,百姓们眼睁睁看着赖以生存的粮食化为乌有,哭声震天。这场灾难如同汹涌的波涛,逐渐朝着沂地蔓延,沂地的县令为此忧心忡忡,整日眉头紧锁,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一日,县令拖着疲惫的身躯,退回到县衙的幕室之中,想要稍作休息。他刚一躺下,便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一位秀才模样的人前来拜见他。只见这秀才头戴峨冠,身着绿衣,身材修长,容貌英俊,气质不凡。秀才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大人,我知晓抵御蝗虫之策。” 县令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急切地询问:“先生有何妙策,快请说来。” 秀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明日,在西南方向的道路上,会有一位妇人骑着一头肚子硕大的母驴经过,她便是蝗神。大人若能诚心哀求,或许可免除这场灾祸。” 县令听后,心中诧异不已,正欲再问,却突然从梦中惊醒。?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县令觉得此事蹊跷,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他赶忙命人准备好祭祀用的酒食,匆匆朝着邑南赶去。到了邑南,县令带着随从,静静地等候在路边。烈日高悬,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众人被晒得汗流浃背,但县令依旧目光坚定地望着西南方向,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就这样,不知等了多久,终于,一位妇人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只见她梳着高高的发髻,身披褐色的披肩,独自一人骑着一头老迈的黑驴,缓缓朝着北方前行。那驴步伐缓慢,一瘸一拐,仿佛随时都会倒下。县令见状,心中一动,觉得这妇人极有可能就是蝗神。他赶忙点燃香火,双手捧着酒杯,快步迎上前去,在道路左侧恭敬地跪下,伸手拦住驴缰绳,不让妇人离去。?妇人停下驴,微微皱眉,问道:“大夫,你这是要做什么?” 县令满脸哀求之色,急切地说道:“恳请蝗神大发慈悲,可怜可怜我这小小的沂地,让蝗虫不要侵害这里的庄稼。” 妇人听后,脸色微变,嗔怒道:“可恨那柳秀才多嘴,泄露了我的机密!既然如此,我便让他承受这灾祸,保证不损害庄稼便是。” 说罢,接过县令递来的酒杯,将三杯酒一饮而尽,随后,身形一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县令和随从们都惊呆了,望着妇人消失的方向,久久回不过神来。没过多久,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遮天蔽日,仔细一看,竟是无数蝗虫飞来,其数量之多,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奇怪的是,这些蝗虫并未如往常那般扑向庄稼,而是径直朝着杨柳树飞去,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柳枝上。所过之处,柳叶被啃食得一干二净,而田间的庄稼却安然无恙。?此时,县令才恍然大悟,原来梦中的秀才竟是柳神。他感慨万千,心想这或许是自己忧民之心感动了上苍,才会有如此神奇的事情发生。此事在当地传开后,百姓们对县令的爱民之举赞不绝口,也对柳神的仗义相助感激涕零。这场蝗灾,也成为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沂地代代相传,告诫着后人,为官者当以民为本,而世间万物,皆有因果。

3.水灾

康熙二十一年,山东大地深陷于一场可怖的旱灾泥沼之中。自春至夏,炎炎烈日高悬苍穹,毫无怜悯之意地炙烤着这片齐鲁大地。田野间,往昔茁壮生长的庄稼,如今早已干枯成毫无生气的秸秆,东倒西歪地倒伏着。土地干裂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缝隙,宽者能容下成年人的手掌,这些缝隙如同大地被撕裂的伤口,仿佛正发出痛苦的无声呻吟。放眼远眺,目之所及尽是赤地千里,一片荒芜之象,不见一丝绿意与生机。百姓们站在田边,望着这毫无希望的田野,眼神中满是绝望,许多人不禁默默流泪,满心忧愁着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度过。?直到六月十三日,那压抑许久的天空终于出现了一丝转机,轻柔的小雨如同细密的银线,悠悠飘落。这雨滴对于久旱的大地而言,恰似久旱逢甘露,珍贵无比,它们轻轻地洒落在干涸的土地上,逐渐渗透进去。百姓们见此情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之光。他们纷纷拿起农具,抓住这难得的时机,赶忙在田地里播下粟米种子,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未来收获的期待。五日之后,到了十八日,天空中突然风云突变,一场倾盆大雨毫无预兆地倾泻而下,豆大的雨点密密麻麻,如注般砸向大地。这场大雨滋润了每一寸干裂的土地,使得土壤重新变得湿润肥沃。雨停之后,人们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又播下豆种,满心盼望着能在这灾年之中,收获些许粮食,以缓解这漫长旱灾带来的困苦与饥饿。?石门庄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叟,一生历经无数风雨,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丰富的阅历让他对自然的变化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一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老叟如往常那般,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在山上散步,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忽然,他的目光被不远处的一幕吸引,只见两只羊在山坡上正激烈地争斗着,它们低下头,用坚硬的羊角相互顶撞,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斗的场景异常激烈,尘土飞扬。老叟心中猛地一惊,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涌上心头,他在心里暗自思忖,这羊平日里温顺,今日如此反常,定是有大事要发生。他不敢耽搁,急忙转身,匆匆往村子赶去。回到村子后,老叟顾不上喘口气,便大声地告诉村民们:“大水就要来了!大家赶紧收拾东西,离开这里!” 然而,村民们听后,只是面面相觑,随后哄堂大笑起来。在他们眼中,刚刚下了雨,旱灾好不容易得到缓解,怎么可能又会突然有大水呢?他们觉得老叟定是年纪大了,糊涂了,才会说出这般危言耸听的话语。老叟见大家都不相信自己,无奈地摇了摇头,深知无法改变众人的想法,只好带着自己的家人,匆匆收拾了一些细软,离开了村子,朝着地势较高、相对安全的地方奔去。?没过多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风云变幻,乌云如同汹涌的潮水般迅速聚集,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紧接着,倾盆大雨再次毫无保留地降临,这雨势比之前那场更加猛烈,雨滴犹如从高空坠落的石子,噼里啪啦地砸向大地。雨水如脱缰的野马,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很快,平地的水深就达到了数尺,村子里地势较低的地方瞬间被淹没。村子里的房屋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下,如同脆弱的积木一般,纷纷倒塌,伴随着 “轰隆” 的声响,激起大片水花。不过片刻之间,整个村子就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只露出一些房屋的屋顶和树木的树梢,在洪水中摇摇欲坠。?有一位农人,在洪水来临的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惊慌失措。他看着身边的家人,心中明白自己无法同时照顾好所有人。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经过短暂而痛苦的抉择,无奈之下,只好忍痛舍弃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一起,用尽全力搀扶着年迈的母亲,朝着高处拼命奔逃。在慌乱的奔逃过程中,他们的眼中只有前方的高地,根本无暇顾及身后的孩子,只是一心想着逃离这夺命的洪水。等洪水渐渐退去,农人怀着悲痛欲绝的心情,脚步沉重地回到家中。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整个村子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和被洪水冲毁的痕迹,残垣断壁在斜阳下显得格外凄凉,宛如一座巨大而死寂的坟墓。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自己的家门时,却惊喜地发现,只有自己家的一间屋子还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在一片废墟中显得格外突兀。他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子,只见两个孩子正并排坐在床头,嬉笑玩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安然无恙。农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紧紧抱住孩子,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喜悦。村民们得知此事后,都纷纷感叹,这一定是农人和妻子平日里对老人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才让他们的孩子在这场可怕的灾难中得以幸存,这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时光匆匆流转,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平阳地区又遭受了一场可怕的地震侵袭。一日深夜,大地突然毫无征兆地剧烈摇晃起来,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突然苏醒,正在愤怒地翻滚。睡梦中的百姓们被这剧烈的震动惊醒,在黑暗中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应对。房屋在地震的冲击下,纷纷倒塌,砖石飞溅,伴随着人们的哭喊声和求救声,场面混乱不堪。地震过后,整个平阳地区十有七八的百姓不幸遇难,曾经繁华热闹的城郭,如今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满目疮痍。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中,却有一座房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那正是一位孝子的家。在这场巨大的劫难中,孝子及其家人凭借着那间坚固的房屋,安然无恙。人们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在这茫茫天地间,命运虽然无常,难以捉摸,但上天始终是公平公正的,善恶终有报,孝道终究会得到上天的庇佑。谁能说天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呢?这一件件事,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命运的神秘莫测与善恶的因果循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