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5章 农人章阿瑞 饽饦媪

书生们的故事 第5章 农人章阿瑞 饽饦媪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农人

连绵青山之下,一片肥沃的农田在日光下泛着生机。一位农人正弯着腰,在田间辛勤耕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日头渐高,劳作半日的农人直起身子,望向田边的小路,眼中满是期待。?不多时,一位妇人挎着竹篮,步履匆匆走来。竹篮里放着一个古朴的陶器,里面盛满了浓稠的米粥。妇人走到田边,将陶器轻轻放在垄畔,微笑着对农人说道:“当家的,先歇会儿,吃点东西。” 农人憨厚地笑了笑,接过粥,大口吃起来。不一会儿,粥便见了底,农人拍了拍肚子,心满意足。他将剩余的些许粥留在陶器中,便又转身投入劳作。?待暮色渐渐笼罩大地,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准备收拾归家。他习惯性地瞥向垄畔的陶器,却发现里面的余粥竟已空空如也。农人心中一惊,疑惑顿生,这几日皆是如此,是谁在暗中偷吃?他眉头紧皱,决定一探究竟。?第二日,农人依旧如常劳作,只是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垄畔的陶器。午后,日头愈发炽热,田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原来是一只毛色光亮的狐狸,只见它小心翼翼地靠近陶器,先是警惕地四处张望,确认无人后,才缓缓探首进器中,贪婪地舔食着剩余的粥。?农人见状,心中怒火中烧,他握紧手中的锄头,蹑手蹑脚地朝着狐狸潜去。每一步都走得极为小心,生怕惊动了这狡猾的家伙。待距离足够近时,农人猛地挥起锄头,朝着狐狸用力击去。“砰” 的一声,锄头重重地砸在地上,狐狸受惊,瞬间窜起,慌乱地想要逃窜。然而,它的头却被陶器紧紧套住,怎么也挣脱不开,只能在原地疯狂地颠蹶。?狐狸拼命挣扎,它的身子不断碰撞着陶器,发出沉闷的声响。终于,“哗啦” 一声,陶器碎裂散落,狐狸得以露出脑袋。它惊恐地望向农人,眼中满是恐惧,此时的农人正怒目圆睁,再次举起锄头。狐狸不敢停留,转身朝着山林深处逃窜,速度比之前更快,身影一闪,便越过山丘,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时光荏苒,数年一晃而过。山南的一座气派府邸内,贵家女却正遭受着狐祟的折磨。家中请了无数道士、法师前来敕勒驱邪,可皆无成效。那狐祟似乎极为张狂,时常在屋内现身,肆意捉弄贵家女。一日,狐祟又出现在贵家女面前,脸上带着戏谑的神情,说道:“那些纸上符咒,能把我怎样!” 贵家女强压心中恐惧,灵机一动,对狐祟说道:“你道术如此高深,我也期望能与你和睦相处。只是不知你生平可有惧怕之物?” 狐祟听闻,微微一愣,随即冷笑一声,说道:“我无所畏惧。但十年前在北山时,曾在田畔偷食,被一个戴阔笠、持曲项兵器的人差点杀死,至今仍心有余悸。”?贵家女将此事告知父亲,贵家老爷一心想为女儿解除狐祟之苦,听闻此言,立刻思索如何找到狐祟惧怕之人。可无奈不知其姓名与住处,无从打听。恰在此时,家中仆人因事前往山村,偶然与人谈及此事。旁边一人听闻,惊讶地说道:“这与我多年前的经历恰好相符,莫不是我当年驱赶的那只狐狸,如今成了精怪来作祟?” 仆人觉得此事蹊跷,赶忙回去告知主人。贵家老爷大喜,立刻命仆人备马前去邀请农人。?仆人快马加鞭赶到农人家中,说明来意。农人听后,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当年确实有过这样的事,可未必就是这只狐狸。况且它如今既能作怪,又怎会惧怕我一个农人?” 贵家仆人苦苦哀求,农人最终拗不过,答应前往。?来到贵家府邸,农人看着气派的庭院,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贵家老爷亲自迎接,将农人请入屋内,详细说明了情况。农人听后,沉思片刻,决定一试。他穿戴成当年驱赶狐狸时的模样,阔笠戴在头上,手中紧握着那把锄头,走进贵家女的房间。屋内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农人深吸一口气,用锄头重重地敲击地面,大声喝道:“我每日寻觅你不得,原来你逃匿在此!今日既然碰上,定杀不饶!”?话音刚落,屋内便传来一阵凄厉的狐鸣。农人心中一紧,愈发做出威严愤怒的样子,再次大喝:“还不速速现身受死!” 只见一道黑影从床底窜出,正是那只作祟的狐狸。此时的狐狸,眼中满是恐惧,身体瑟瑟发抖。它看着农人,竟口吐人言,哀告乞命:“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农人厉声叱道:“速去,饶你性命!若再敢作恶,定不轻饶!” 狐狸听后,立刻捧着头,如老鼠般逃窜而去,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贵家女目睹这一幕,心中的恐惧终于消散。贵家老爷对农人千恩万谢,拿出丰厚的报酬相赠。农人推辞不过,只得收下。自那以后,贵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农人的这段驱狐经历,也在当地渐渐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

2.章阿瑞

戚生夜遇群鬼:一场跨越阴阳的纠葛?卫辉之地,戚生年少成名,风度翩翩,腹有才华,且性情豪爽,行事果敢,颇有侠义之风,在当地小有名气。彼时,城中一豪门大户拥有一座宏伟宅邸,可近来宅邸中白昼见鬼,府中之人接连离奇死亡,家族日渐衰败。无奈之下,豪门只得愿以低价抛售此宅。戚生听闻此事,非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觉得价格划算,毅然出手买下。?这宅邸规模宏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然而因人口稀少,东院的楼亭长期无人打理,杂草丛生,蒿艾疯长,宛如一片荒芜的丛林,戚生一时也无暇顾及,暂且将其搁置。家中仆人常常在夜里被莫名的声响惊醒,相互叫嚷着撞见了鬼。短短两个多月,就有一名婢女莫名丧命。不久后,戚生的妻子在傍晚前往楼亭,回来后便一病不起,没过几天,竟也撒手人寰。家人愈发恐惧,纷纷劝说戚生搬离此处,可戚生心意已决,坚决不听。此后,戚生孤身一人,形单影只,心中倍感凄凉。而婢仆们又时常向他讲述各种怪异之事,聒噪不已。戚生心中恼怒,一气之下,抱着被褥,独自一人来到荒亭中卧睡,还特意留下烛火,想要一探这其中的怪异究竟。起初,四周寂静无声,没什么异常,时间一长,戚生也渐渐睡去。?睡梦中,戚生忽然感觉有人将手伸进被窝,在他身上反复摸索。他猛地惊醒,借着昏暗的烛光一看,只见一个身形臃肿的老婢女站在床边,耳朵蜷曲,头发蓬乱,模样十分邋遢。戚生心中明白这是鬼,却毫无惧色,笑着抓住她的手臂,轻轻推开,调侃道:“您这模样,实在让我难以消受!” 老婢听后,面露惭色,缩回双手,迈着小碎步离开了。?没过多久,一位女郎从西北角落缓缓走出。这女郎身姿婀娜,神情婉约动人,径直走到灯下。她柳眉倒竖,怒声骂道:“哪里来的狂生,居然在此高卧!” 戚生起身,面带微笑地回应:“小生乃是这宅邸的主人,正候着姑娘来交房租呢。” 说着,戚生索性起身,赤着上身,一把将女郎抓住。女郎惊慌失措,急忙想要逃走,戚生抢先一步,快步赶到西北角落,挡住了她的去路。女郎见无路可逃,只好坐在床上。戚生走近一看,在烛光的映照下,女郎宛如天仙下凡,他心中一动,渐渐将女郎拥入怀中。女郎笑着嗔怪道:“你这狂生,难道不怕鬼吗?小心招来灾祸,让你性命不保!” 戚生一边轻抚女郎的衣物,一边调笑道:“我若是怕鬼,就不会住到这里来了。” 女郎也没有太过抗拒,很快便顺从了戚生。事后,女郎主动说道:“我叫章阿端,不幸嫁给了一个浪荡子。他性情刚愎,对我非打即骂,我不堪折磨,含恨而死,葬在此地已经二十多年了。这宅邸之下,全是坟冢。” 戚生好奇地问:“那老婢又是谁?” 女郎回答:“她也是个故去的鬼,一直在我身边听候差遣。自从有生人住进来,鬼在夜里便不得安宁,刚才她是奉命来驱赶你的。” 戚生又问:“那她为何要在我身上乱摸?” 女郎忍不住笑道:“这婢女三十年来都未曾接触过男人,实在可怜,不过她也太自不量力了。总之,胆小怯懦的人,鬼就会越发欺侮戏弄他;而性情刚直的人,鬼也不敢轻易冒犯。” 此时,远处传来邻寺的钟声,一声接着一声,敲碎了夜的寂静。女郎起身,穿好衣服,下床说道:“若是公子不嫌弃,我夜里还会再来。”?到了晚上,女郎果然如期而至,二人情意绵绵,相处得愈发欢愉。戚生想起亡妻,心中伤感,对女郎说:“我的妻子不幸去世,我至今悲痛万分,难以释怀。姑娘能否帮我把她招来,让我们见上一面?” 女郎听后,神情也变得忧伤起来,说道:“我死去二十年,从未有人想起过我。公子如此多情,我一定尽力相助。不过听说你妻子已经有了投生的地方,不知道此刻是否还在冥司。” 第二天晚上,女郎告诉戚生:“你娘子将投生到富贵人家。只因前世她弄丢了耳环,打骂婢女,致使婢女上吊自杀,这桩案子还未了结,所以迟迟未能投生。如今她还寄身于药王廊下,有冥司的人看守。我已派婢女前去行贿,或许她很快就能来了。” 戚生疑惑地问:“那姑娘为何如此清闲,能自由来去?” 女郎解释道:“凡是枉死的鬼,若不主动去拜见阎摩天子,他是不会知晓的。” 二更将尽之时,老婢果然领着戚生的妻子来了。戚生看到妻子,急忙握住她的手,悲痛万分,泪水夺眶而出。妻子也泣不成声,一时说不出话来。女郎见状,识趣地告辞:“你们二人好好叙旧,改日我再来拜访。” 戚生关切地询问妻子婢女自杀的事情。妻子说:“无妨,案子很快就会了结。” 随后,二人上床相拥而卧,如同往昔一般亲密无间。从那以后,妻子每晚都会前来,三人相处融洽。?五天后的一个晚上,妻子突然哭泣着说:“明日我就要前往山东投生了,这一分别,相聚之日遥遥无期,可如何是好?” 戚生听后,泪水纵横,心中悲痛欲绝。女郎安慰道:“我有个办法,或许能让你们暂时相聚。” 二人止住泪水,急切地询问是什么办法。女郎让戚生准备十提钱纸,到南堂的杏树下焚烧,用这些贿赂押解生者的冥差,让他延缓妻子投生的时间。戚生依言照做。到了晚上,妻子如期而至,欣喜地说:“多亏了端娘,如今我能有十天时间与你相聚。” 戚生喜出望外,不让妻子离开,还让女郎与他们同床而卧。从傍晚到清晨,三人珍惜每分每秒,生怕这短暂的相聚时光匆匆结束。七八天后,眼看限期即将届满,夫妻二人整夜相拥而泣。他们向女郎询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女郎无奈地说:“这次恐怕很难再想办法了。不过我可以试试,只是需要百万冥资。” 戚生毫不犹豫,按照女郎的要求焚烧了百万冥资。女郎前来告知:“我派人去与押解的冥差沟通,起初他坚决不肯,看到这么多钱财后,才动了心。如今已经找了其他鬼代替你妻子投生。” 从那以后,妻子白天也不再离去,戚生紧闭门窗,屋内灯火通明,三人日夜相伴。?如此过了一年多,女郎突然生病,整日昏昏沉沉,烦闷不安,神情恍惚,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妻子轻抚着女郎,忧虑地说:“这是中了鬼病。” 戚生疑惑道:“端娘本身就是鬼,怎么还会被鬼所害?” 妻子解释说:“并非如此。人死后变成鬼,鬼死后则变成聻。鬼惧怕聻,就如同人惧怕鬼一样。” 戚生想要聘请巫医为女郎治病,妻子说:“鬼的病不能用人的方法治疗。邻媪王氏,如今在冥间施展法术,可去把她请来。不过此地离她家有十多里路,我脚力弱,走不了那么远,烦请夫君焚烧纸马。” 戚生听从妻子的建议。纸马刚点燃,就见婢女牵着一匹赤红色的骏马,将缰绳递到庭院中,转瞬之间便消失不见了。不一会儿,妻子与一位老妪骑着马回来了,将马拴在廊柱上。老妪走进屋,捏住女郎的十指。随后,老妪端坐在地,摇头晃脑,做出各种奇怪的姿态。突然,老妪扑倒在地,过了一会儿,又猛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乃黑山大王!娘子病得很重,幸好遇到本神,真是福泽不浅!这是业鬼在作祟,不过无妨!只要厚待本神,准备百锭金子、百贯铜钱,再设一场丰盛的筵席,一样都不能少,病自然会好。” 妻子一一高声答应。老妪再次扑倒在地,苏醒后,对着生病的女郎大声呵叱,这才作罢。之后,老妪准备离去。妻子将她送到庭院外,还赠送了一匹纸马,老妪欣然离去。众人进屋查看,女郎似乎稍有苏醒。夫妻二人心中大喜,连忙上前安抚慰问。女郎却突然伤心地说:“我恐怕再也无法活在人世了。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冤鬼,这或许就是我的命吧!” 说着,泪水夺眶而出。第二天,女郎的病情愈发严重,身体蜷缩着,不停地颤抖,仿佛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东西。她拉着戚生一起躺在床上,将头埋入戚生怀中,似乎害怕被什么东西捉走。戚生只要一起身,女郎就会惊叫不止。就这样过了六七天,夫妻二人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一天,戚生外出办事,半日后才归来。刚一进门,就听到妻子的哭声,他心中一惊,急忙询问,才得知女郎已经死在了床上,只留下一具躯壳。戚生悲痛欲绝,以对待生人的礼节,将女郎安葬在祖坟旁边。?一天夜里,妻子在梦中低声哭泣,戚生摇醒她,询问缘由。妻子抽泣着说:“刚才梦到端娘来了,她说她的丈夫变成了聻鬼,怨恨她在阴间改节,怀恨在心,前来索命。端娘还求我为她做道场。” 第二天一早,戚生便打算按照端娘的嘱托去做。妻子阻止道:“超度鬼魂并非你能做到的。” 说罢,妻子起身离去。过了一会儿,妻子回来,说道:“我已经派人去邀请僧侣了。要先焚烧钱纸作为费用。” 戚生听从妻子的安排。太阳刚落山,僧众便全部到齐。一时间,金铙法鼓齐鸣,和人间的道场并无二致。妻子常常抱怨这声音太过刺耳,戚生却什么都听不到。道场结束后,妻子又梦到端娘前来道谢,说:“冤仇已经化解,我将投生为城隍的女儿。麻烦你转告戚郎。”?就这样又过了三年,家中仆人起初听闻宅中有鬼,十分惧怕,时间一长,也就渐渐习惯了。戚生不在家时,妻子便隔着窗户向仆人交代事情。一天夜里,妻子突然对着戚生哭泣道:“之前贿赂押解的冥差,如今事情败露,冥司追查得十分紧急,恐怕我们不能长久相聚了。” 几天后,妻子果然生病,她悲伤地说:“我对夫君一往情深,本愿永远陪在你身边,不愿投生。如今要与你永别,这难道是命中注定吗?” 戚生惊慌失措,急切地寻求解决办法,妻子无奈地说:“这已经无法挽回了。” 戚生问:“会受到责罚吗?” 妻子说:“会受到一点责罚。不过偷生的罪过比偷死的罪过更大。” 说完,妻子便一动不动了。戚生仔细查看,妻子的面庞和身形渐渐消散。此后,戚生常常独自宿在亭中,希望还能有其他奇遇,可始终再无动静,家中人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一日,戚生在楼亭中枯坐,恍惚间,似乎又看到了阿端那熟悉的身影,正笑意盈盈地向他走来。他惊喜交加,刚欲起身相迎,那身影却瞬间消散,只留下他呆呆地望着空荡荡的前方。这虚幻的一幕让戚生更加思念阿端,也让他愈发渴望能再次与她相见,哪怕只是在梦中。?夜晚,戚生满怀期待地入睡,希望能在梦中与阿端重逢。然而,一夜过去,他却并未梦到阿端,反倒是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那声音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又像是隐隐约约的呼喊,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阴森恐怖。戚生心中一惊,睡意全无,他壮着胆子,点亮蜡烛,走出房间,想要探寻声音的来源。?他循着声音,来到了东院那片蒿艾成林的角落。月光下,蒿草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戚生小心翼翼地拨开蒿草,向前走去。突然,他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在不远处晃动,那身影似曾相识,却又透着一股陌生的气息。戚生心中一紧,大声问道:“是谁?” 那身影却并未回应,只是继续在原地徘徊。?戚生缓缓走近,当他看清那身影的面容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的女子竟然是阿端,可她的模样却与往日大不相同。只见她面色苍白如纸,眼神空洞无神,身上的衣服也变得破旧不堪,散发着一股腐朽的气息。戚生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他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摸阿端,却发现自己的手径直穿过了她的身体。?阿端缓缓抬起头,看着戚生,眼中流出了血泪,口中发出微弱的声音:“戚郎,我…… 我被困在了这里,无法解脱……” 戚生心中一阵剧痛,忙问道:“阿端,你怎么会变成这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阿端抽泣着说道:“我死后,本应前往地府投胎转世,可不知为何,我的魂魄却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束缚在了这宅子里。那力量十分强大,我无法挣脱,只能在这里受尽折磨……”?戚生听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解救阿端。于是,他四处打听,寻找能够帮助阿端解脱的方法。他拜访了无数的道士和术士,可他们都表示这股神秘力量太过强大,自己无能为力。戚生并未因此而放弃,他继续踏上了寻找解救之法的道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戚生听闻在遥远的深山之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里住着一位高僧,据说他法力高强,能够降妖除魔,超度亡灵。戚生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深山的路途。?一路上,戚生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找到高僧,解救阿端。终于,在历经了数日的跋涉后,他来到了那座古老的寺庙前。?寺庙的大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戚生上前,轻轻敲响了大门。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一位小和尚出现在门口。戚生向小和尚说明了来意,小和尚听后,将他带入了寺庙,并引领他来到了高僧的禅房。?高僧坐在蒲团上,闭目诵经。戚生恭敬地走上前,向高僧行了一礼,然后将阿端的遭遇详细地告诉了高僧。高僧听后,微微睁开眼睛,说道:“此乃冤孽所致,那股神秘力量乃是地府中一位邪祟的恶鬼所施。若要解救此女,需用一场盛大的法事,以佛法的力量驱散邪祟。”?戚生听后,连忙恳请高僧出手相助。高僧点了点头,说道:“善哉善哉,老衲便助你一臂之力。” 于是,高僧开始准备法事所需的物品。他让戚生在寺庙中住下,等待法事的日子到来。?终于,法事的日子到了。高僧带领着众僧,在寺庙的广场上摆起了法坛。法坛上香烟袅袅,灯火通明,众僧齐声诵经,声音响彻云霄。高僧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施展着强大的佛法。?随着法事的进行,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只巨大的恶鬼出现在天空中,它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向着法坛扑来。高僧见状,立刻加大了法力,手中的法器光芒大盛,一道耀眼的佛光射向恶鬼。恶鬼被佛光击中,发出一声惨叫,想要逃跑,却被高僧的佛法紧紧束缚住。?在高僧的努力下,恶鬼终于被制服,消散在了空中。与此同时,阿端的魂魄也出现在了法坛前。她的面容恢复了往日的美丽,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她走到戚生面前,深情地看着他,说道:“戚郎,多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如今,我终于可以解脱了……”?戚生看着阿端,眼中满是泪水,他紧紧地握住阿端的手,说道:“阿端,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阿端微微一笑,说道:“戚郎,我要去投胎转世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们来世再见……” 说完,阿端的魂魄渐渐消散,化作一道光芒,消失在了天空中。?戚生望着阿端离去的方向,久久伫立,心中五味杂陈。虽然阿端已经离去,但他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经过这场磨难,戚生也对生命和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他回到家中,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带着对阿端的思念,勇敢地走下去 。?戚生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家中,家中依旧保持着他离开时的模样,每一处角落都留存着他与阿端共同生活的痕迹。睹物思人,戚生时常陷入对过往的回忆之中,然而,生活还需继续,他努力调整自己,试图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节奏。?日子一天天过去,戚生逐渐接手家族生意,凭借着自身的聪慧与果敢,在商界崭露头角,家中产业愈发兴旺。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一天夜里,戚生在睡梦中被一阵轻柔的呼唤声惊醒。他迷迷糊糊睁开眼,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伫立在床边,可当他完全清醒,定睛一看,那身影又消失不见,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戚生心中一惊,难道又是阿端回来了?但他四处寻找,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此后,类似的情况频繁发生,戚生时常在恍惚间看到模糊的人影,听到若有若无的呼唤。这让他不禁心生疑虑,决定再次探寻其中缘由。他听闻城中有一位擅长占卜算卦的老者,或许能知晓一二。戚生赶忙前去拜访,老者在仔细端详戚生的面相,又摆弄了一番手中的卦象后,面色凝重地说道:“公子,你家中恐有未了之缘,那股神秘的气息萦绕不散,似有隐情。” 戚生急切地询问解决之法,老者却只是摇头,称此事太过复杂,需戚生自行去解开谜团。?戚生无奈之下,决定再次回到那座曾困住阿端的宅子。踏入宅子,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仔细搜寻每一个角落。在东院那间废弃的柴房里,戚生发现了一块刻满奇怪符文的石头。他拿起石头,仔细端详,突然,石头发出一阵微弱的光芒,紧接着,一个虚幻的画面在他眼前浮现。画面中,一位身着黑袍的男子,正对着阿端的魂魄念念有词,似乎在施展某种邪恶的法术,正是这法术将阿端的魂魄牢牢束缚在宅子里。?戚生心中大怒,他决定一定要找出这个黑袍男子,为阿端报仇。经过多方打听,戚生得知在城外的一处荒山上,有一座神秘的道观,常有奇异之事发生,那黑袍男子或许就与道观有关。戚生毫不犹豫,立刻前往那座荒山。?当戚生来到道观前,只见道观破败不堪,周围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他小心翼翼地走进道观,只见道观内空无一人,只有一些陈旧的法器散落一地。戚生四处搜寻,终于在道观的后院发现了一个地下室的入口。他顺着台阶缓缓走下去,地下室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昏暗的灯光下,他看到黑袍男子正坐在一张石桌前,摆弄着一些诡异的物件。?黑袍男子察觉到有人进来,抬起头,冷冷地看着戚生。戚生毫不畏惧,大声质问道:“你为何要害阿端?” 黑袍男子冷笑一声,说道:“她本是我看中的魂魄,本想利用她来增强我的法力,没想到你这个小子坏了我的好事。” 戚生听后,怒不可遏,他不顾一切地冲向黑袍男子。黑袍男子见状,立刻施展法术,与戚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在搏斗过程中,戚生发现黑袍男子的法术十分诡异,自己渐渐处于下风。就在他感到绝望之时,突然,一道熟悉的光芒闪现,竟是阿端的魂魄出现了。原来,阿端虽已投胎转世,但她感应到戚生有危险,便凭借着心中的执念,暂时脱离了轮回,前来相助。阿端施展自己的灵力,与戚生一同对抗黑袍男子。在两人的合力攻击下,黑袍男子终于抵挡不住,被彻底击败。?击败黑袍男子后,阿端的魂魄也变得愈发虚弱。她看着戚生,眼中满是不舍,说道:“戚郎,这一次,我真的要走了。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说完,阿端的魂魄缓缓消散。戚生悲痛欲绝,但他知道,阿端是为了救他才再次出现,他不能辜负阿端的期望。?戚生回到家中,将那块刻满符文的石头妥善保管起来,以此纪念他与阿端之间的爱情。经过这次事件,戚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将对阿端的思念深埋在心底,继续用心经营家族生意,同时,他也时常行善积德,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希望以此来告慰阿端的在天之灵。而他与阿端之间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也在当地渐渐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 。3.饽饦媪

寒夜惊魂:土鳖幻馔????深冬腊月,寒风如刀割般刮过大地,韩生结束了在别墅半年的独居生活,终于回到了家中。夜晚,万籁俱寂,韩生的妻子独自躺在床上,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在黑暗中注视着自己。?屋内,炉中的煤火熊熊燃烧,将整个房间照得通明。韩妻缓缓睁开眼睛,竟看到一位老媪站在床边。这老媪年纪约**十岁,皮肤皱得像鸡皮一样,脊背高高隆起,稀疏的白发可数。老媪目光直勾勾地盯着韩妻,开口问道:“姑娘,你想吃馎饦吗?”?韩妻心中一惊,恐惧瞬间笼罩全身,吓得不敢出声回应。老媪也不在意,转身走到火炉旁,用铁箸拨了拨火,将一口锅架在上面,又往锅里倒了水。不一会儿,水就沸腾起来,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老媪撩起衣襟,打开腰间的布袋,从里面拿出数十枚馎饦,一一投入锅中,馎饦入锅时,发出清晰的声音。老媪一边投食,一边自言自语道:“我得去找双筷子来。” 说完,便迈着蹒跚的步伐出门去了。?韩妻见老媪离开,心中稍定,一股强烈的不安驱使她迅速起身。她快步走到锅前,双手抓住锅沿,用力将锅中的汤和食物倾倒在竹席后面,随后又匆忙回到床上,蒙紧被子,身体在被窝里瑟瑟发抖。?没过多久,老媪回来了。一进屋,她就径直走向锅旁,发现锅中空空如也,顿时脸色大变,恶狠狠地逼问韩妻:“锅里的汤去哪儿了?” 韩妻惊恐到了极点,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惊醒了家中所有人,众人纷纷赶来。老媪见此情形,狠狠地瞪了韩妻一眼,转身离去。?韩生点亮灯烛,掀开竹席查看,只见数十只土鳖虫堆在那里,令人作呕。众人面面相觑,惊恐不已。就在这时,韩生突然想起,隔壁村有个精通驱邪的道士,或许能解开这诡异事件的谜团。?第二天,韩生匆匆赶到隔壁村,找到了那位道士。道士听了韩生的讲述,脸色凝重,说道:“这老媪并非人类,而是邪祟所化。这些土鳖虫乃是它用来害人的工具,若吃了那些幻化成馎饦的土鳖虫,后果不堪设想。”?韩生焦急地问道:“道长,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道士沉思片刻,说:“我需准备一些符咒和法器,今晚随你前去降妖。”?夜幕再次降临,道士带着符咒和桃木剑,与韩生一同回到家中。众人屏气敛息,等待邪祟的再次出现。果然,老媪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门口。道士大喝一声,挥动桃木剑,向老媪刺去。老媪尖叫一声,化作一团黑烟逃窜。道士紧追不舍,最终在一片荒郊野地将其制服。?邪祟被除,韩生一家终于恢复了平静。经过这次事件,韩生和家人深刻地认识到,在这看似平静的世界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唯有保持警惕,才能免受邪祟侵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