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2章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书生们的故事 第2章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巩仙

巩仙传奇:袖中乾坤与人间奇情?在世间,有一位巩道人,无人知晓他的名字与籍贯。一日,巩道人慕名求见鲁王,然而王府的守门人拒绝为他通报。恰好有一位中贵人从王府出来,巩道人赶忙上前作揖,恳请中贵人帮忙。中贵人见巩道人身形鄙陋,穿着朴素,心中轻视,挥手将他赶走。可没过多久,巩道人又回来了。?中贵人顿时怒火中烧,一边驱赶,一边拳打脚踢。到了无人之处,巩道人却笑着掏出二百两黄金,托驱赶他的人转交给中贵人,并说道:“请告知中贵人,我并非一定要见鲁王。只是听闻王府后苑的花木楼台,堪称人间胜景,若能承蒙他引领我游览一番,我此生便无憾了。” 说完,又拿出一些白银贿赂驱赶他的人。那人见钱眼开,满心欢喜地回去复命。中贵人得知后,也动了心,便带着巩道人从后宰门进入王府。?巩道人随着中贵人,将王府的诸多景致一一游览。随后,他们登上高楼。中贵人正凭窗远眺,巩道人突然一推,中贵人只觉身体瞬间坠向楼外。好在有一根细葛藤系在腰间,将他悬于半空。中贵人往下望去,只见脚下高深莫测,令人头晕目眩,而葛藤还隐隐发出断裂的声音。他惊恐万分,大声呼喊救命。?不一会儿,几位太监闻声赶来,看到中贵人悬在半空,都惊骇不已。他们见中贵人离地甚远,便登上楼查看,发现葛藤的一端系在楼边的树根上。众人想要解救中贵人,可葛藤太细,根本无法用力。众人四处寻找巩道人,却早已不见他的踪影。众人束手无策,只好将此事奏报给鲁王。?鲁王亲自前来查看,也觉得此事奇异至极。他命人在楼下铺上茅草和棉絮,打算趁势割断葛藤。刚准备好,葛藤便 “崩” 的一声自行断裂,中贵人落地,距离地面竟不足一尺。众人相视,忍不住笑了起来。鲁王下令寻访巩道人的下落,得知他住在尚秀才家中,便派人前去询问,却得知巩道人出游未归。后来,有人在途中遇见巩道人,便将他引见给鲁王。?鲁王赐宴招待巩道人,席间,让巩道人表演节目。巩道人恭敬地说:“臣乃草野之人,并无其他本领。既然承蒙大王厚爱,愿献女乐为大王祝寿。”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美人,放在地上。美人向鲁王稽首参拜后,巩道人命她表演《瑶池宴》,祝福鲁王万寿无疆。美人开场说了几句台词,随后,巩道人又从袖中取出一人,自称是 “王母”。不一会儿,董双成、许飞琼等一众仙姬依次出现。最后,织女前来谒见,献上一袭天衣。天衣金彩绚烂,光芒映照整个房间。?鲁王怀疑天衣是假的,想要查看。巩道人急忙阻止:“不可!” 鲁王不听,坚持要看。仔细查看后,发现天衣果然无缝,绝非人工所能制成。巩道人不悦地说:“臣竭诚侍奉大王,暂时向织女借得天衣,如今却被世俗浊气沾染,如何归还给织女呢?” 鲁王又认为唱歌的必定是仙姬,想留下一两个。可仔细一看,发现她们都是宫中的乐伎。鲁王又怀疑这些乐伎从未学过这曲子,一问,她们果然茫然不知。巩道人将天衣放在火上焚烧,然后收入袖中。再去袖中搜寻,天衣已不见踪影。?鲁王因此对巩道人越发敬重,想将他留在府中。巩道人却推辞道:“我生性散漫,觉得宫殿如同藩笼,不如尚秀才家自在。” 此后,每到半夜,巩道人必定回到尚秀才家。有时鲁王执意挽留,他才会留宿。在宴席上,巩道人常常施展法术,颠倒四时花木,为众人助兴。?鲁王好奇地问:“听闻仙人也难以忘情,是真的吗?” 巩道人回答:“或许仙人是这样,臣并非仙人,早已心如枯木。” 一天夜里,巩道人留宿王府,鲁王派了一位年轻的歌妓前去试探他。歌妓进入巩道人的房间,叫了几声,巩道人都没有回应。歌妓点上蜡烛,只见巩道人瞑目坐在榻上。歌妓摇了摇他,巩道人眼睛一闪,随即又闭上了。再摇,巩道人便发出了鼾声。歌妓用力推他,巩道人顺势倒下,酣睡如雷。歌妓弹他的额头,手指仿佛敲在铁釜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歌妓回去将此事告诉鲁王,鲁王派人用针刺巩道人,针竟无法刺入。众人合力推他,却像推千斤巨石一般,纹丝不动。十多个人一起将他抬起来扔到床下,只听 “咚” 的一声,如同千斤石落地。?第二天清晨,众人前去窥探,巩道人仍躺在地上。巩道人醒来后,笑着说:“一场好觉,竟掉到床下去了,我都没察觉!” 此后,女子们常常在巩道人坐卧时,按压他取乐。刚开始按压时,他的身体还很柔软,再按就如同铁石一般坚硬。?巩道人住在尚秀才家时,经常半夜不归。尚秀才担心他的安危,便锁上房门。可第二天清晨打开房门,巩道人却已经在卧室中。原来,尚秀才曾与曲妓惠哥相爱,两人发誓要结为夫妻。惠哥擅长唱歌,弹奏弦索的技艺更是名动一时。鲁王听闻惠哥的名声,将她召入王府供奉,从此惠哥与尚秀才断绝了往来。尚秀才常常思念惠哥,却苦无相见的机会。?一天晚上,尚秀才问巩道人:“你见过惠哥吗?” 巩道人回答:“王府中的姬妾我都见过,但不知道哪个是惠哥。” 尚秀才描述了惠哥的容貌和年龄,巩道人这才想起。尚秀才恳请巩道人帮忙转达一句话,巩道人笑着说:“我是世外之人,不能为你充当信使。” 尚秀才苦苦哀求,巩道人展开衣袖说:“若你真想见她,就进这衣袖里吧。” 尚秀才往衣袖中窥探,发现里面大如房屋。他伏身进去,只见里面光明洞彻,宽敞如厅堂,几案床榻等物品一应俱全。尚秀才在里面,丝毫没有感到烦闷和痛苦。?巩道人进入王府,与鲁王对弈。看到惠哥走来,巩道人佯装用袍袖拂尘,将惠哥收入袖中,旁人却丝毫没有察觉。尚秀才正独坐凝想时,忽然有一位美人从屋檐间坠落,一看,正是惠哥。两人惊喜万分,互诉衷肠。尚秀才说:“今日的奇缘,不可不记录下来。我们联句留念吧。” 于是,尚秀才在墙上写道:“候门似海久无踪。” 惠哥接着写道:“谁识萧郎今又逢。” 尚秀才又写道:“袖里乾坤真个大。” 惠哥写道:“离人思妇尽包容。”?诗句刚写完,突然有五个人走进来。他们戴着八角冠,穿着淡红衣,尚秀才与他们素不相识。这五人默然不语,抓住惠哥就走。尚秀才惊骇不已,不知所措。巩道人回来后,将尚秀才叫出,询问事情的经过,尚秀才隐瞒了一些细节,没有全部说出。巩道人微笑着,解开衣服,将衣袖翻过来给尚秀才看。尚秀才仔细审视,衣袖上隐隐有字迹,笔画细如虮虱,正是他们所题的诗句。?十几天后,尚秀才又请求见惠哥一面。前后一共三次进入巩道人的衣袖与惠哥相会。惠哥对尚秀才说:“我腹中震动,十分担忧。我常常用紧帛束腰。王府中耳目众多,倘若一朝分娩,哪里容得下婴儿啼哭?麻烦你与巩仙商量,看到我三叉腰时,就来拯救我。” 尚秀才答应了。?尚秀才回去见到巩道人,伏地不起。巩道人将他扶起,说:“你要说的,我都清楚了。但你不必担忧。你家族的香火就靠这一线,我怎敢不尽力相助。但从现在起,你不必再进入衣袖。我帮助你,并非出于私情。”?几个月后,巩道人从外面回来,笑着说:“我把公子带来了!快拿襁褓来!” 尚秀才的妻子十分贤惠,年近三十,生了几个孩子,只存活了一个儿子。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满月时却夭折了。听闻尚秀才的话,尚妻惊喜地出来。巩道人从袖中取出婴儿,婴儿酣然沉睡,脐带还未剪断。尚妻接过婴儿,婴儿这才呱呱啼哭。?巩道人解开衣服说:“产血溅衣,是道家的大忌。如今为了你,我穿了二十年的旧衣,只能扔掉了。” 尚秀才为巩道人换了衣服。巩道人叮嘱道:“这件旧衣不要扔掉,烧一钱左右,可以治疗难产,堕死胎。” 尚秀才听从了他的建议。?又过了很久,巩道人忽然告诉尚秀才:“所藏的旧衲,应当留少许给我自用,我死后你也不要忘记。” 尚秀才觉得这话不吉利,巩道人却没有多言,径直离去。?巩道人进入王府,见到鲁王说:“臣想要死了!” 鲁王惊讶地询问原因,巩道人说:“这是定数,没什么可说的。” 鲁王不信,极力挽留他。两人下了一局棋,巩道人突然起身,鲁王又阻止他。巩道人请求到外舍休息,鲁王同意了。巩道人回到外舍,躺到床上,众人一看,他已经死了。?鲁王备下棺木,以礼安葬巩道人。尚秀才前去吊唁,悲痛万分,这才领悟巩道人之前的话,原来是提前告知他自己的死讯。巩道人留下的旧衲用来催生,灵验如响,前来求药的人络绎不绝。起初,尚秀才还将沾有血迹的衣袖送给他们;后来,干脆剪下衣领衣襟,无不灵验。想起巩道人的嘱托,尚秀才怀疑妻子必有产厄,便剪下手掌大小的血布,珍藏起来。?恰逢鲁王的爱妃临盆,三天都生不下来,医生束手无策。有人将尚秀才推荐给鲁王,鲁王立刻召尚秀才入宫。尚秀才一剂药下去,爱妃便顺利生产。鲁王大喜,赏赐给尚秀才大量的白金和彩缎,尚秀才全都推辞不受。鲁王问他想要什么,尚秀才说:“臣不敢说。” 鲁王再次询问,尚秀才叩头说:“若大王能恩赐,只求将旧妓惠哥赐给我。”?鲁王将惠哥召来,问她年龄。惠哥说:“妾十八岁进入王府,如今已经十四年了。” 鲁王觉得她年龄渐长,便命所有歌妓都出来,让尚秀才随意挑选。尚秀才却一无所好。鲁王笑着说:“你这书生真是痴!难道还想着十年前的婚嫁之事?” 尚秀才如实相告。鲁王便备下华丽的车马,用尚秀才推辞的彩缎为惠哥梳妆打扮,将她送出王府。?惠哥所生的儿子,取名秀生。“秀” 字,取自 “袖”。此时,秀生已经十一岁了。秀生每日都念着仙人的恩情,每年清明都会去巩道人的墓前祭拜。有一位久居川中的客人,在途中遇见巩道人。巩道人拿出一卷书说:“这是王府中的东西,我离开时仓促,没来得及归还,麻烦你帮我寄回去。” 客人回到家乡,听闻巩道人已经去世,不敢将书交给鲁王,尚秀才便代他上奏。鲁王打开一看,果然是巩道人借走的书。鲁王心生怀疑,派人打开巩道人的坟墓,却发现棺木是空的。?后来,尚秀才的儿子早早夭折,幸亏有秀生继承家业,众人越发佩服巩道人的先知先觉。?异史氏感叹:“袖里乾坤,本是古人的寓言,难道真有这样的事?这是多么神奇啊!袖中别有天地,有日月星辰,可以娶妻生子,而且没有催租纳税的苦恼,也没有人事的烦扰,那么袖中的虮虱,与桃源中的鸡犬又有何不同呢?倘若能让人常住其中,在这袖中终老,倒也不错。”2.二商

莒地商氏兄弟:从嫌隙到和解的命运纠葛?在莒地,生活着商氏两兄弟。哥哥家境富裕,弟弟则一贫如洗,兄弟俩仅一墙之隔。康熙年间,遭遇大饥荒,弟弟一家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一天,太阳已接近正午,弟弟家还未生火做饭。一家人饥肠辘辘,弟弟无奈地在屋内踱步,却想不出任何办法。妻子见状,催促他去哥哥家求助。弟弟却摇头说:“去了也没用。要是哥哥怜悯我们,早就该有所行动了。” 妻子却不依不饶,弟弟只好让儿子去哥哥家试试。不一会儿,儿子空手而归。弟弟苦笑着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妻子详细询问儿子伯父伯母说了什么,儿子说:“伯父犹豫着看向伯母,伯母告诉我:‘兄弟已经分家,各吃各的饭,谁还能顾得上谁。’” 夫妻二人听后,默默无言,只能用家里仅有的破盆烂床,换了些糠秕勉强糊口。?村里有三四个恶少,得知大商家境殷实,便趁夜翻墙进入他家。大商夫妻被惊醒,敲响洗漱器具大声呼救。然而,邻里们平日就对大商的吝啬心怀不满,此时竟无人伸出援手。大商无奈,只能大声呼喊二商。二商听到嫂子的呼救声,立刻想冲过去救援,妻子却拦住他,还对着嫂子大声喊道:“兄弟已经分家,有祸各自承担,谁还能顾得上谁!”?很快,盗贼破门而入,抓住大商夫妇,对他们施以炮烙之刑。大商夫妇的惨叫声令人揪心。二商见状,说道:“他们虽然无情,但我怎能眼睁睁看着哥哥死去而不救!” 于是,他带着儿子翻墙而过,大声呼喊。二商父子向来勇猛,令人畏惧。盗贼担心惊动其他人引来救援,便匆忙逃走。二商查看哥哥嫂子的伤势,只见他们双腿被烧得焦黑,赶忙将他们扶到床上,又召集婢仆,这才回到自己家。?大商虽然受伤,但金帛财物并未丢失。他对妻子说:“如今能保住这些,全靠弟弟相救,应该分一些给他。” 妻子却冷笑着说:“要是你有个好兄弟,就不会受这份苦了!” 大商听后,不再言语。?二商家已经断粮,本以为哥哥会有所回报,可等了许久,却毫无消息。妻子忍不住,让儿子拿着口袋去哥哥家借粮,只得到了一斗粟米。妻子嫌少,想让儿子再去换,二商阻止了她。?两个月后,二商家的贫困愈发难以支撑。二商无奈地说:“如今实在没有办法谋生,不如把房子卖给哥哥。哥哥担心我搬走后他会孤单,或许不会接受房契,反而会接济我们;就算他不接济,能得到十几两银子,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计。” 妻子觉得有道理,便让儿子拿着房契去找大商。?大商将此事告诉妻子,还说:“弟弟就算不讲情义,也是我的手足。他要是搬走,我就孤孤单单一个人了,不如退还房契,周济他。” 妻子却不同意:“不行。他说要搬走,是在要挟我们。要是真这样,就中了他的计谋。世上没有兄弟的人,难道都活不下去了?我们把院墙加高,也能保护自己。不如收下房契,让他搬走,还能扩大我们的宅院。”?大商听从了妻子的建议,让二商在房契上签字,付了钱后,二商一家便搬到了邻村。?村里的不法之徒得知二商搬走,又把目标对准了大商。他们再次闯入大商家,对大商又是打又是骂,用尽各种酷刑,大商所有的钱财都被用来赎命。盗贼临走时,打开粮仓,让村里的穷人随意拿取,粮仓很快就被搬空。?第二天,二商才得知消息,赶到哥哥家时,大商已经昏迷不醒,说不出话。大商睁开眼睛,看到弟弟,只能用手抓着床席。不一会儿,大商就去世了。二商愤怒地向县令告状,可盗贼首领早已逃窜,无法缉拿。参与抢夺粮食的一百多人,都是村里的贫民,州官也无可奈何。?大商留下一个年仅五岁的幼子,由于家境贫寒,经常自己跑到叔叔家,几天都不回去。送他回家,他就哭闹不止。二商的妻子对侄子很不待见。二商却心疼地说:“他父亲不义,孩子有什么错?” 于是,他买了几个蒸饼,亲自送侄子回家。过了几天,二商又背着妻子,偷偷给嫂子送了一斗粟米,让她抚养孩子。此后,二商一直这样默默帮助嫂子。?几年后,大商的妻子卖掉田宅,得到的钱足够维持生计,二商便不再送粮。后来,又遭遇大饥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二商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重,无法再顾及其他。侄子十五岁时,性格懦弱,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二商便让他跟着儿子去卖胡饼。?一天夜里,二商梦到哥哥前来,哥哥脸色凄惨,愧疚地说:“我被你嫂子的话迷惑,失去了手足之情。弟弟你不计前嫌,让我羞愧万分。我卖掉的那所老宅,如今还空着,你可以租下来住。屋后的土堆下,藏着窖金,挖出来可以改善生活。让丑儿跟着你,我很痛恨你嫂子的多嘴,你不要在意。” 二商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很奇怪。他用重金贿赂老宅的主人,才得以租下房子。果然,在屋后挖出了五百两金子。?从此,二商放弃了卖胡饼的生意,让儿子和侄子在集市上开店。侄子很聪明,算账从不出错,而且为人诚实,进出的每一分钱都会告诉二商。二商越发喜爱他。一天,侄子哭着为母亲请求粮食,二商的妻子不想给,二商念及侄子的孝心,决定按月供给粮食。?几年后,二商的家境越来越富裕。大商的妻子病死,二商也老了。他将侄子叫到身边,把家产分成两半,分给侄子一半。?异史氏感叹:“听说大商为人吝啬,从不轻易接受或给予别人东西,也算是洁身自好之人。然而,他一味听从妻子的话,对兄弟之事不闻不问,冷漠对待骨肉亲情,最终因吝啬而死。唉!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二商从贫困开始,最终成为富户。他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呢?只是不太听从妻子的管束罢了。唉!行为不同,人品也就截然不同。”3.沂水秀才

沂水秀才的奇幻夜遇与百态世相?在沂水的山峦之间,有一位秀才,为了潜心修学,常年在山中的书馆里研读课业。山中的夜晚格外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打破夜的沉寂。?一天夜里,秀才正挑灯夜读,突然,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飘来。他抬头望去,只见两位貌若天仙的美人飘然而至。她们面带微笑,却不发一言,各自挥动长袖,轻轻拂去榻上的灰尘,然后并肩坐下。她们的衣裳轻柔,走动间没有丝毫声响。?少顷,一位美人起身,将一条白绫巾展开在几案上,巾上有三四行草书。秀才还没来得及仔细辨认上面的文字,另一位美人便拿出一铤白金,大约三四两重,放在几案上。秀才见状,不假思索地将白金揣进了衣袖。?美人见此,收起白绫巾,握着同伴的手,笑着走了出去,还留下一句:“俗不可耐!” 秀才听到这话,下意识地去摸衣袖中的白金,却发现早已不翼而飞。面对美人的风姿,本可享受一场浪漫的邂逅,秀才却只想着钱财,这番行径,确实如乞丐一般,实在让人难以忍受。那狐仙美人的可爱模样与高雅姿态,想来令人回味无穷。?友人讲述了这个故事,又联想到那些同样令人难以忍受的事,一并记录如下:?有些人与酸腐庸俗的客人相处时,对方言语乏味,却又滔滔不绝,让人厌烦。市井之人在作文时,故作文雅,用词不当,尽显做作之态。富贵之人,总喜欢在人前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一举一动都带着傲慢的姿态。有些秀才,明明腹中空空,却偏要装作名士,摇头晃脑,附庸风雅。旁观者为了讨好他人,谄媚之态尽显,令人作呕。还有些人,信口开河,说谎成性,却毫无羞愧之意。在入座时,有些人明明心里想坐上位,却还要假意谦让,让人不胜其烦。有些人写的诗文歪歪扭扭,却强行让别人欣赏,还自我感觉良好。财奴们一边吝啬小气,一边哭穷,生怕别人向他们借钱。醉汉们纠缠不休,胡言乱语,让人避之不及。有些人喜欢唱着不伦不类的满洲调,自以为时尚,实则让人尴尬。有些人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说话时还唾沫横飞,让人难以靠近。市井之人的恶俗玩笑,不仅无趣,还让人反感。有些家长任由孩子在宴席上胡作非为,抓食菜肴和水果,毫无教养。有些人借助他人的权势,装腔作势,狐假虎威。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功名的人,却喜欢谈论诗文,不懂装懂,实在可笑。在交谈中,有些人还频繁提及自己的贵戚,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