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5章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书生们的故事 第5章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牛成章

牛成章:跨越生死的家庭纠葛?在江西,牛成章凭借布商的身份,在商界打拼出一片天地。他与郑氏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子一女,生活美满幸福。然而,命运的巨轮无情地碾碎了这份安宁,牛成章在三十三岁那年,突然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彼时,儿子牛忠年仅十二岁,女儿不过**岁。?郑氏难以承受丧夫之痛,也无法独自支撑家庭,最终没能守住贞节。她变卖家中资产,将钱财纳入囊中,改嫁他人,狠心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牛忠和妹妹瞬间失去依靠,生活陷入绝境。好在牛成章的堂嫂,一位年已六旬的贫寡老人,无依无靠,主动前来与他们同住,照顾这对孤苦伶仃的兄妹。几年后,堂嫂也离开了人世,牛家的境况愈发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忠逐渐长大成人,他渴望继承父亲的衣钵,重振家业,却苦于没有资金。妹妹嫁给了毛姓富商,得知哥哥的困境后,妹妹苦苦哀求丈夫,借了数十金给牛忠。牛忠带着这笔钱,踏上了前往金陵的商船,准备在那里开拓新的商业版图。?然而,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途中,商船遭遇海盗,牛忠不仅财物被洗劫一空,还被迫漂泊在外,无法返乡。一日,牛忠在街头游荡,偶然路过一家当铺。当铺老板的容貌竟与父亲牛成章如出一辙,牛忠震惊不已。他悄悄在一旁观察,发现当铺老板的姓名也与父亲相符,心中的疑惑愈发强烈。此后,牛忠每日都在当铺附近徘徊,试图探寻其中的缘由,可当铺老板对他却视而不见。?三天后,牛忠越发确定当铺老板就是自己的父亲。但他又不敢贸然上前相认,于是找到当铺的伙计,以同乡的身份,请求成为当铺的伙计。立下契约后,当铺老板看到牛忠的籍贯和姓氏,神色微微一动,询问他的来历。牛忠眼中含泪,诉说了父亲的名字。当铺老板听后,怅然若失,沉默许久后,问道:“你母亲还好吗?” 牛忠不敢直言父亲已死,委婉地回答:“我父亲六年前外出经商,至今未归,母亲改嫁他人。幸好有伯母照顾,否则我早已葬身沟渠。” 当铺老板听后,神情黯然,缓缓说道:“我就是你的父亲。” 牛忠又惊又喜,父子俩紧紧相拥,悲泣不已。随后,父亲带着牛忠,拜见了他的继母。继母姬氏,年约三十余岁,尚未生育。见到牛忠,姬氏十分欢喜,在寝室门口设宴,为牛忠接风洗尘。?牛成章虽与儿子重逢,心中却始终郁郁寡欢,时常思念故乡。不久后,他便萌生了返乡的念头。姬氏担心当铺无人打理,极力劝阻。牛成章无奈,只好带着儿子熟悉当铺的业务。三个月后,牛成章将当铺的账本和事务全部交给牛忠,自己收拾行囊,准备西归故乡。?牛成章离开后,牛忠将父亲已死的真相告诉了继母。姬氏大惊失色,说道:“他在这里做买卖,和交好的朋友合伙开了这家当铺,娶我已经六年了,怎么会说死了呢?” 牛忠又将自己的经历详细讲述了一遍。两人疑惑不解,始终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一天一夜后,牛成章突然返回当铺,他手中提着一个女人的头颅,那头乱发如蓬草般散开。牛忠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生母郑氏。牛成章揪着郑氏的耳朵,破口大骂:“你为何要抛弃我的孩子!” 郑氏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动弹。牛成章愤怒至极,张嘴咬向郑氏的脖颈,郑氏连忙呼喊:“儿救吾!儿救吾!” 牛忠见状,于心不忍,急忙挺身而出,挡在两人中间。就在这时,牛成章的愤怒达到了顶点,郑氏竟在瞬间消失不见。众人惊恐万分,纷纷叫嚷着遇到了鬼。牛成章脸色骤变,衣物坠落在地,随后化作一股黑气,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牛忠和继母又惊又叹,他们收起牛成章的衣冠,将其安葬。此后,牛忠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生意越做越大,积累了万贯家财。后来,牛忠回到家乡,打听后得知,就在牛成章带着郑氏头颅出现的那天,改嫁的母亲突然去世,家人都声称看到了牛成章的身影。?牛忠经历了这场跨越生死的家庭纠葛,越发珍惜身边的人和来之不易的幸福,将父亲留下的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也让牛家的故事在岁月中流传下去 。

2.青娥

霍桓与青娥:跨越仙凡的奇幻恋歌?在晋地,有一位名叫霍桓的少年,字匡九。他的父亲曾做过县尉,却早早离世,留下霍桓这幼子。霍桓极为聪慧,十一岁便以神童之名考入县学。其母对他呵护备至,甚至不许他踏出家门半步。到了十三岁,霍桓连叔伯甥舅都难以分辨。?同里有位武评事,痴迷道术,进山后便再未归来。武家有女,名唤青娥,年方十四,生得美貌绝伦。青娥幼时偷偷研读父亲的藏书,对何仙姑的为人倾慕不已。父亲归隐后,她立志不嫁,母亲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日,霍桓在门外偶然瞥见青娥,虽说他尚年幼,却莫名对青娥生出喜爱之情,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回到家中,他径直告知母亲,想要向武家提亲。母亲深知此事难以成功,便婉言拒绝。霍桓为此郁郁寡欢,茶饭不思。母亲不忍拂逆儿子的心意,便托人向武家传达提亲之意,果不其然,遭到了拒绝。?霍桓整日苦思冥想,却想不出任何办法。一日,有个道士来到门前,手中握着一把小镵,长约一尺。霍桓借来把玩,问道:“这有什么用?” 道士答道:“这是采药的工具,虽小,却能轻易刺入坚石。” 霍桓起初不信,道士便用小镵砍墙上的石头,石头如腐土般纷纷落下。霍桓惊叹不已,爱不释手。道士见状,笑着说:“公子既然喜欢,就送给你吧。” 霍桓大喜,欲付钱致谢,道士却分文不取,飘然而去。?霍桓将小镵带回家中,用它试验砖石,果然无坚不摧。他突然想到,若用这小镵挖墙,便能见到美人。一时冲动之下,他并未意识到此举不妥。深夜,霍桓翻墙而出,来到武家府邸。他接连挖穿两重墙壁,才进入中庭。见小厢中灯火未灭,便伏在窗外窥视,只见青娥正在卸妆。不一会儿,灯灭了,四周寂静无声。霍桓穿墙而入,此时青娥已熟睡。他轻轻脱下鞋子,悄然登上绣榻。又担心惊醒青娥,遭到呵斥驱赶,便潜伏在绣褶旁,闻着青娥身上散发的香气,心中暗自欣慰。然而,半夜的折腾让他疲惫不堪,刚一合眼,便沉沉睡去。?青娥醒来,听到身旁传来均匀的鼻息声,睁眼一看,只见墙洞透进亮光。她大惊失色,暗中拔开门闩,轻轻走出房间,敲窗叫来女仆,一起举火持杖前往查看。只见一个束着总角的书生正酣睡在绣榻上,仔细辨认,竟是霍桓。众人推醒霍桓,霍桓猛地起身,目光灼灼如流星,似乎并不十分畏惧,只是腼腆得说不出话来。众人指责他是贼,霍桓这才流下眼泪,说道:“我不是贼,只因爱慕娘子,想亲近芳泽罢了。” 众人又疑惑,这么小的孩子,如何能挖穿数重墙壁。霍桓拿出小镵,讲述了它的神奇之处。众人一试,无不惊叹,都怀疑是神仙所赐。众人打算将此事告知夫人,青娥低头沉思,似乎并不赞同。众人猜出青娥的心思,便说:“这孩子出身名门,声名远扬,与娘子也算门当户对。不如放他回去,让他另求媒人。明日一早,就谎称遭贼,告诉夫人,如何?” 青娥没有回答。众人便催促霍桓离开。霍桓索要小镵,众人笑道:“小呆子!还惦记着凶器呢?” 霍桓瞥见枕边有一股凤钗,便偷偷藏进袖中。这一举动被婢女窥见,急忙告知青娥,青娥既不言语,也不生气。一个老妇人拍着霍桓的脖颈说:“别看他呆,心思还挺绝呢。” 于是,众人将霍桓从墙洞中送了出去。?回到家中,霍桓不敢如实告知母亲,只是叮嘱母亲再次托媒提亲。母亲不忍直接拒绝,便四处托媒人,想为他另寻良配。青娥得知此事,心中焦急万分,暗中让心腹之人向霍母透露心意。霍母听后十分高兴,托媒人前往武家。不巧,小婢女泄露了之前霍桓夜入闺房之事,武夫人觉得受到了侮辱,愤怒不已。媒人一到,武夫人更是火冒三丈,用杖在地上比划着,大骂霍桓及其母亲。媒人吓得逃回,将事情经过详细告知霍母。霍母也气愤地说:“这不成器的孩子做的事,我一概不知。武家为何如此无礼!当时怎么不把这放荡的儿子和女儿一并杀了?” 从此,霍母只要见到武家的亲属,便倾诉心中的委屈。青娥听闻,羞愧得无地自容,武夫人也懊悔不已,却无法阻止霍母到处诉说。青娥暗中派人委婉地向霍母表达歉意,并发誓非霍桓不嫁,言辞悲切。霍母被感动,便不再提及此事,为霍桓说亲的媒人也渐渐不再登门。?恰逢秦中的欧公出任本县县令,他看到霍桓的文章,对其才华十分赏识,时常将霍桓召入内署,给予优厚的待遇。一日,欧公问霍桓:“你成婚了吗?” 霍桓回答:“还没有。” 欧公又详细询问,霍桓说:“我曾与已故武评事的女儿有过婚约,后来因一些小矛盾,婚约便搁置了。” 欧公问:“你还愿意娶她吗?” 霍桓腼腆地没有作答。欧公笑着说:“我来帮你促成此事。” 于是,欧公委托县尉和教谕,前往武家下聘礼。武夫人十分高兴,婚事就此定下。一年后,霍桓将青娥娶回家中。?青娥进门后,将小镵扔在地上,说:“这是盗贼之物,快拿走!” 霍桓笑着说:“别忘了它可是我们的媒人。” 此后,霍桓将小镵珍藏起来,时刻带在身边。青娥为人温柔善良,沉默寡言,每天三次向婆婆请安,其余时间便闭门独坐,不太关心家务。婆婆外出参加吊唁或庆贺之事时,青娥便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年后,青娥生下儿子孟仙,便将孩子交给乳母照顾,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又过了四五年,一天,青娥突然对霍桓说:“我们夫妻恩爱,已度过八年时光。如今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分离的日子越来越多,这可如何是好!” 霍桓惊讶地询问原因,青娥却沉默不语。她精心梳妆后,向婆婆拜别,回到房间。霍桓追进去询问,却见青娥已躺在床上气绝身亡。霍桓母子悲痛欲绝,购置上好的棺材将青娥安葬。?霍母年事已高,常常抱着孙子思念儿媳,心如刀绞,因此一病不起。她茶饭不思,只想吃鱼羹,可附近没有鱼,需到百里外才能买到。此时,家中的仆人都被派出去办事,霍桓生性孝顺,迫不及待地带着钱独自前往。他日夜兼程,片刻不停。返回途中,行至山中,天色已晚,双脚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这时,一位老者走来,问道:“你的脚是不是磨出泡了?” 霍桓点头称是。老者便拉着他坐在路边,敲石取火,用纸张裹着药末,为霍桓熏脚。熏完后,让霍桓试着行走,霍桓不仅脚不痛了,还觉得步伐更加矫健。霍桓感激不已,向老者道谢。老者问:“你为何如此匆忙?” 霍桓将母亲生病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者。老者问:“你为何不再娶一个妻子?” 霍桓回答:“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老者遥指山村,说:“那里有一位佳人,如果你愿意跟我去,我可以为你做媒。” 霍桓推辞说母亲生病等着鱼羹,无暇顾及此事。老者拱手道别,约定日后到村里找老王,便转身离去。?霍桓回到家中,煮好鱼羹献给母亲。母亲吃了一些,几天后,病情便逐渐好转。霍桓便命仆人备好马匹,前往寻找老者。到了之前相遇的地方,却迷失了村庄的方向。他四处徘徊,夕阳渐渐西下,山谷幽深,难以望到尽头。霍桓与仆人登上山头,眺望村落。然而,山路崎岖,无法骑马,两人只能艰难地徒步而上,此时天色已暗,烟雾弥漫。他们四处张望,却不见村落的踪影。正准备下山时,却发现来路也已迷失,霍桓心中焦急如焚。慌乱中,霍桓不慎坠入绝壁,所幸几尺下有一处狭窄的荒台,他坠落在上面,荒台仅能容身,向下望去,黑不见底。霍桓恐惧万分,不敢稍有动弹。幸好崖边生长着许多小树,环绕着身体,如同栏杆一般。?过了一会儿,霍桓发现脚旁有一个小洞口,心中暗自欢喜。他背靠着石壁,像蛴螬一样缓缓爬入洞中。心中渐渐安定下来,期待天亮后能呼救。不久,洞的深处有光亮闪烁,如同星星。霍桓朝着光亮走去,大约走了三四里,忽然看到一座廊舍。廊舍中没有灯火,却明亮如白昼。一位丽人从房中走出,霍桓定睛一看,竟是青娥。青娥见到霍桓,惊讶地问:“你怎么来了?” 霍桓来不及回答,抱住青娥的衣袖,悲痛哭泣。青娥劝慰他,询问母亲和孩子的情况。霍桓将家中的苦况一一讲述,青娥也黯然神伤。霍桓问:“你去世一年多了,这里难道是阴间?” 青娥说:“不是,这里是仙府。之前我并非真的死去,埋葬的只是一根竹杖。你如今能来,说明你与仙缘有分。”?青娥带着霍桓去拜见父亲,堂上坐着一位长须老者。霍桓赶忙上前拜见。青娥说:“霍郎来了。” 老者惊讶地起身,与霍桓握手,简单询问了近况,说道:“女婿来了,甚好,理应留在这里。” 霍桓以母亲盼归为由,推辞说不能久留。老者说:“我也明白。但就耽搁三几天,又有何妨。” 于是,老者设下酒菜款待霍桓,让婢女在西堂设下床铺,铺上锦被。霍桓退下后,邀请青娥同榻而眠,青娥拒绝道:“这是什么地方,怎能如此狎亵?” 霍桓拉住青娥的手臂不放。窗外婢女嗤笑出声,青娥更加羞愧。两人正争执不下,老者突然闯入,呵斥道:“你这俗骨,玷污了我的洞府!赶紧离开!” 霍桓向来好强,羞愧难当,生气地说:“儿女之情,人皆有之,长者为何要窥探我们?要走不难,但青娥必须跟我一起走。” 老者无言以对,招来青娥,打开后门送他们离开。老者哄骗霍桓离开门口后,便与青娥关上了门。?霍桓回首望去,只见峭壁高耸,没有一丝缝隙。他形单影只,不知该往何处去。抬头望去,天上斜月高悬,星斗稀疏。霍桓怅然若失,心中既悲伤又愤怒,对着石壁大声呼喊,却无人回应。他愤怒至极,从腰中取出小镵,奋力凿石。瞬息间,便凿进三四尺。隐隐听到有人说:“孽障!” 霍桓凿得更急了。忽然,洞底裂开两扇门,有人将青娥推了出来,说:“可以走了!” 石壁随即合拢。青娥埋怨道:“既然爱我,想让我做你的妻子,哪有这样对待丈人的?是哪个老道士给你的凶器,把人纠缠得要死?” 霍桓得到青娥,心愿已了,也不再辩解,只是担忧路途艰险,难以回家。青娥折下两根树枝,两人各跨一根,树枝瞬间化为马,疾驰而去。不一会儿,便回到了家中。?此时,霍桓已经失踪七天了。起初,霍桓与仆人走散后,仆人找不到他,便回家告知霍母。霍母派人在山谷中四处搜寻,却毫无踪迹。正当霍母忧心如焚时,霍桓带着青娥回来了。霍母又惊又喜。霍桓简单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霍母更加欣慰。青娥担心自己的经历太过诡异,会引起他人的议论,便请求搬家。霍母同意了。霍家在异郡有一处别业,他们便按期迁徙过去,此事无人知晓。?霍桓与青娥在别业生活了十八年,生下一个女儿,嫁给了同邑的李氏。后来,霍母寿终正寝。青娥对霍桓说:“我们家茅田中有野鸡孵着八枚蛋,那里可以安葬母亲。你和儿子扶着灵柩回去安葬。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应该留守在墓旁,你不必再来。” 霍桓听从了青娥的建议,安葬好母亲后,独自返回。一个多月后,孟仙前往探望,却发现父母都不见了。询问老仆人,老仆人说:“去安葬老夫人,还没回来。” 孟仙心中明白,此事非同寻常,只能长叹一声。?孟仙文学声名远扬,却在科举场上屡屡受挫,四十岁了还未考中。后来,他以拔贡的身份参加京城的乡试。在考场中,他遇到一位同号生,年纪约十七八岁,神采俊逸,孟仙对他心生喜爱。看他的试卷,上面注明是顺天廪生霍仲仙。孟仙瞪大眼睛,惊讶不已,便自报姓名。霍仲仙也感到诧异,询问孟仙的籍贯,孟仙一一告知。霍仲仙高兴地说:“我来京城时,父亲嘱咐我,在考场中若遇到山右霍姓之人,便是我们的族人,要与他友好交往,没想到今天真遇到了。可我们的名字为何如此相同?” 孟仙便询问霍仲仙的高祖、曾祖以及父母的姓名,听后惊讶地说:“这是我的父母!” 霍仲仙怀疑两人年龄相差太大,不太可能是父子。孟仙说:“我的父母都是仙人,不能以相貌来判断他们的年龄。” 于是,孟仙讲述了父母的过往经历,霍仲仙这才相信。?考试结束后,霍仲仙来不及休息,便与孟仙一同回家。刚到家门口,家人便迎上来告知,昨晚太翁和夫人突然失踪了。两人大惊失色。霍仲仙进屋询问妻子,妻子说:“昨晚还一起喝酒,婆婆说:‘你们夫妻年少不懂事。明天大哥来了,我就放心了。’早上进屋,却不见人影。” 兄弟俩听后,捶胸顿足,悲痛万分。霍仲仙还想继续寻找,孟仙认为徒劳无益,便劝阻了他。这一年,霍仲仙考中了举人。因为晋中有祖墓,他便跟随孟仙回到晋地。他依然希望父母尚在人间,四处探访,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踪迹。3.镜听

郑氏兄弟:从境遇悬殊到双双登科在益都,居住着郑氏一家。郑家兄弟二人,皆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学士。兄长早负盛名,深受父母宠爱。因着对儿子的喜爱,父母对大儿媳也关怀备至。而二儿子生活落魄,一直未能取得什么成就,不太讨父母欢心,父母因此连带着厌恶二儿媳,时常对她冷眼相待,礼数不周。面对这般天差地别的待遇,二儿媳心中满是不平,对二儿子抱怨道:“同样是男子,为何你就不能为妻儿争口气呢?” 此后,她赌气不再与二儿子同宿。二儿子受此刺激,内心愤懑,从此发愤图强,潜心苦读,学问也逐渐有了名声。父母对他的态度,也稍有改善,但比起对大儿子的宠爱,仍差了许多。二儿媳对丈夫考取功名的期望愈发急切。这一年,恰逢大比之年。除夕之夜,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偷偷用镜听之术占卜。在街巷之中,她听到有两人早起,相互推搡打趣。一人说道:“你也凉凉去!” 二儿媳满心疑惑地回到家中,对这话的凶吉难以判断,只好暂且放下。科考结束后,兄弟二人陆续归家。此时,暑气尚未消散,酷热难耐。大儿媳和二儿媳在厨房中忙碌,为在田间劳作的家人准备饭菜。闷热的厨房宛如蒸笼,两人汗流浃背。突然,报信的骑手登门,高声宣告大郑高中。母亲满脸笑容,急忙走进厨房,对着大儿媳说道:“大儿中举了!你也能松口气,凉快凉快了!” 二儿媳听后,心中涌起一阵酸涩,却仍强忍着泪水,继续做饭。然而,没过多久,又有报信者传来喜讯 —— 二郑也高中了。二儿媳听闻,激动得将手中的饼杖用力一掷,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也能凉快凉快了!” 话一出口,她才突然想起除夕镜听时听到的话,这才意识到预言已然成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