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11章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书生们的故事 第11章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阿绣

阿绣:跨越真假的爱恋与奇缘海州,有一位名叫刘子固的少年,年方十五。这一年,他前往盖州探望舅舅。盖州城热闹非凡,街边店铺林立。刘子固信步闲逛时,路过一家杂货铺。不经意间,他瞥见店内一位女子,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堪称绝世佳人,刘子固瞬间被她吸引,一颗心再也难以平静。刘子固佯装买扇,走进店铺。女子见有客人,便呼唤父亲出来招呼。刘子固见女子父亲现身,心中一阵紧张,慌乱之中胡乱挑了几把扇子,故意压价后匆匆离去。此后,刘子固总是找机会前往杂货铺。一次,他远远瞧见女子父亲外出,便快步走进店里。女子正要去找父亲,刘子固连忙阻止:“不用麻烦,直接说价格,我不会吝惜钱财。” 女子随口报了个高价,刘子固不忍还价,付了钱便离开。走出铺子没多远,女子追了上来,喊道:“公子留步!方才我胡乱报价,实在过高。” 说着,将一半的钱退还给他。刘子固被女子的坦诚深深打动,此后一有机会就往杂货铺跑,两人日渐熟络。女子问刘子固:“公子家住何处?” 刘子固如实相告,随后反问女子。女子微笑着说:“我姓姚,名阿绣。” 每次刘子固离开时,阿绣都会用纸张将他买的东西仔细包裹好,再用舌头舔湿纸张边缘,将其粘牢。刘子固将包裹揣在怀里,小心翼翼,生怕弄乱了阿绣留下的舌痕。就这样过了半个月,刘子固的行踪被仆人察觉。仆人告知舅舅后,舅舅和仆人极力劝说刘子固回家。刘子固虽心有不舍,但也无奈,只能踏上归程。回到海州后,他整日无精打采,将从盖州买来的香帕、脂粉等物,精心收藏在一个小箱子里。每当无人时,他便打开箱子,抚摸着这些物件,思念着阿绣。第二年,刘子固再次来到盖州。行李还未放下,他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杂货铺。然而,店铺大门紧闭,刘子固满心失望。他心想阿绣或许只是外出未归,第二天一早又去了,可店铺依旧锁着。他向邻居打听,才得知阿绣一家是广宁人,因在盖州生意不好,暂时回去了,且不知何时会再来。刘子固如遭雷击,失魂落魄。在盖州待了几天后,他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到海州。母亲见他日渐消沉,便为他议婚,可刘子固每次都拒绝,母亲又气又急。仆人私下将刘子固在盖州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开始严加防范,刘子固再也无法前往盖州。他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母亲心疼不已,最终决定顺从他的意愿,为他准备行装,让他前往盖州,还嘱托舅舅帮忙促成婚事。舅舅领命后,前去拜访阿绣一家。过了许久,舅舅回来,一脸无奈地对刘子固说:“婚事不成了!阿绣已许配给广宁人。” 刘子固听后,如坠冰窟,心灰意冷。回到海州后,他抱着收藏阿绣物件的箱子,痛哭流涕,却又难以割舍对阿绣的思念,心中仍盼着能遇到与她相似的人。此时,媒人前来,极力夸赞复州黄氏女子的美貌。刘子固担心消息不实,亲自前往复州。进入西门后,他看到路北有一户人家,两扇门半开着。一个女郎从门内走出,刘子固一眼望去,竟觉得她与阿绣极为相似。女郎边走边回头张望,随后走进屋内。刘子固确定她就是阿绣,心中激动不已。他在女郎家东边租了房子,经过打听,得知女郎姓李。刘子固心中疑惑,世上怎会有如此相像之人?此后几天,刘子固一直守在李家门前,盼着女郎再次出现。一天傍晚,女郎果然出来了。她看到刘子固,转身就往回走,还一边用手指着身后,又用手摸摸额头,然后进了屋。刘子固满心欢喜,却又不解其意。他思索片刻,信步走到房子后面,发现有一座荒园,西边有一道矮墙,勉强能及肩膀。他顿时恍然大悟,于是蹲伏在草丛中等待。过了很久,有人从墙上探出脑袋,轻声问道:“来了吗?” 刘子固应了一声,站起身来。仔细一看,正是阿绣。刘子固百感交集,泪水夺眶而出。阿绣隔着墙探出身来,用手帕为他擦拭眼泪,轻声安慰。刘子固说:“我想尽办法,都没能见到你,以为今生再也无缘相见,没想到还能有今晚。可你怎么会在这里?” 阿绣说:“这李家是我表叔家。” 刘子固想翻墙过去,阿绣说:“你先回去,让仆人到别处住,我随后就来。”刘子固按照阿绣的吩咐,回到住处等待。不久,阿绣悄然到来。她妆容朴素,穿着和在盖州时一样的衣服。刘子固拉着她坐下,倾诉着相思之苦,又问:“你不是已经许配他人,为何还未出嫁?” 阿绣说:“说我已许配他人,是假的。父亲觉得路途遥远,不愿将我许配给你,这或许是舅舅编造的谎言,想让你死心。” 两人互诉衷肠后,共度良宵,恩爱无比。四更时分,阿绣起身,翻墙离去。此后,刘子固不再理会黄氏女子,在复州流连忘返,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一天夜里,仆人起来喂马,看到刘子固房间里灯还亮着,透过窗户一瞧,竟看到阿绣在屋内,不禁大吃一惊。但他不敢惊动刘子固,第二天一早,便去集市上打听。回来后,仆人问刘子固:“昨晚和你在一起的是什么人?” 刘子固起初不肯承认,仆人说:“这地方偏僻荒凉,是狐鬼出没的地方,公子要爱惜自己。姚家女郎怎么会到这里来?” 刘子固这才红着脸说:“西邻是她表叔家,有什么好怀疑的?” 仆人说:“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东邻只有一个老妇人,西家孩子还小,没有其他亲戚。你遇到的可能是鬼魅。不然,怎么几年前的衣服还没换?而且她脸色太白,两颊有些消瘦,笑起来没有酒窝,不如阿绣漂亮。”刘子固听后,反复思量,心中恐惧不已,问道:“那该怎么办?” 仆人提议等阿绣再来时,拿着兵器进去攻击她。傍晚,阿绣来了,对刘子固说:“我知道你起了疑心,但我并无恶意,只是来了却前世的缘分。” 话还没说完,仆人推门而入。阿绣呵斥道:“放下兵器!快去拿酒来,我要和你主人告别。” 仆人像是被什么控制住了,不由自主地放下兵器。刘子固更加害怕,只好勉强准备酒菜。阿绣谈笑自如,对刘子固说:“我本想帮你实现心愿,你为何要设伏?我虽不是阿绣,但自认为不比她差,你看我和以前有变化吗?” 刘子固吓得毛发直立,不敢说话。阿绣听到三更的梆子声,喝了一口酒,起身说:“我该走了,等你结婚后,我再来和新娘比一比谁更漂亮。” 说完,转身消失不见。刘子固相信了狐女的话,再次前往盖州。他埋怨舅舅欺骗自己,便住在舅舅家附近,靠近阿绣家。他托媒人去阿绣家提亲,还送上厚礼。阿绣母亲说:“我们本想为女儿在广宁找个女婿,孩子他爹因此去了广宁,这门亲事成不成还不知道,得等他回来再商量。” 刘子固听后,心中忐忑,只能耐心等待。十多天后,突然传来战乱的消息,刘子固起初还怀疑是谣言。但随着消息越来越紧急,他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家。途中遭遇战乱,刘子固和仆人失散,还被乱兵掳去。因刘子固文弱,乱兵对他防范不严,他趁机偷了匹马逃走。逃到海州边界时,刘子固看到一个女子,头发蓬乱,满脸污垢,走路一瘸一拐,十分狼狈。刘子固骑马经过时,女子突然喊道:“马上的人是刘郎吗?” 刘子固停下马,仔细一看,竟是阿绣。他心中仍怀疑是狐女,问道:“你真的是阿绣吗?” 阿绣反问:“你为什么这么问?” 刘子固便将之前的遭遇说了一遍。阿绣说:“我是真阿绣。父亲带我从广宁回来,途中遭遇战乱,被乱兵俘虏,他们给我马骑,可我总是摔下来。突然有一个女子拉着我的手腕,带着我在乱军中逃窜,也没人阻拦。那女子跑得像飞隼一样快,我跟不上,鞋子还掉了好几次。过了很久,听到喊杀声渐渐远去,她才松开手说:‘别了!前面都是坦途,可以慢慢走,爱你的人会来接你,你和他一起回去吧。’”刘子固知道是狐女救了阿绣,心中十分感激。他向阿绣讲述了自己留在盖州的原因。阿绣说父亲为她在方氏家定了亲,但还没下聘礼,战乱就爆发了。刘子固这才知道舅舅说的并非谎言。他让阿绣上马,两人一起回到海州。回到家后,刘子固发现母亲安然无恙,心中大喜。他将阿绣带回家,向母亲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母亲也很高兴,为阿绣洗漱梳妆。阿绣容光焕发,母亲笑着说:“怪不得我儿子魂牵梦绕,原来是这样一个美人!” 当晚,母亲让阿绣和自己睡在一起,还派人去盖州给阿绣家送信。几天后,阿绣的父母来到海州,为刘子固和阿绣选定良辰吉日,举办了婚礼。婚后,刘子固打开收藏阿绣物件的箱子,发现里面有一盒脂粉,打开一看,竟变成了赤土。刘子固觉得奇怪,阿绣捂着嘴笑道:“多年前的恶作剧,今天被你发现了。当时见你任由我包裹东西,也没检查真假,就想跟你开个玩笑。”正当两人嬉笑时,一个女子掀帘而入,说:“你们如此幸福,是不是该感谢我这个媒人?” 刘子固一看,又是一个阿绣,急忙呼喊母亲。母亲和家人都赶来,却没人能分辨出真假。刘子固仔细端详许久,才向女子作揖道谢。女子拿起镜子照了照,红着脸跑了出去,众人寻找时,她已不见踪影。刘子固夫妇感激狐女的恩情,在屋内为她设了牌位祭祀。一天夜里,刘子固喝醉回家,屋内昏暗无人。他正要挑灯,阿绣走了进来。刘子固拉着她问:“你去哪儿了?” 阿绣笑着说:“你一身酒气,熏得人受不了!这么盘问,难道我是偷情来的?” 刘子固笑着捧起她的脸颊,阿绣问:“你觉得我和狐姐姐谁更漂亮?” 刘子固说:“你更漂亮,但只看外表很难分辨。” 两人正要亲热,突然有人敲门。阿绣起身笑着说:“你也是只看外表的人。” 刘子固不解,去开门,只见阿绣站在门外,他顿时惊愕不已,这才明白刚才和自己说话的是狐女。黑暗中,又传来狐女的笑声。刘子固夫妻对着空中祈祷,希望狐女现身。狐女说:“我不愿见阿绣。” 刘子固问:“你为什么不换个模样?” 狐女说:“我做不到。” 刘子固又问:“为什么做不到?” 狐女说:“阿绣是我妹妹,前世不幸夭折。我们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天宫,见到了西王母,我心中爱慕西王母的容貌,回来后就刻意模仿。妹妹比我聪明,一个月就学得很像,我学了三个月才学成,但始终比不上妹妹。如今已经隔世,我原以为自己超过了她,没想到还是和以前一样。我被你们两人的真诚所感动,所以时常来看望,现在我要走了。” 说完,便不再出声。此后,狐女三五日就会来一次,帮助刘子固解决各种难题。每当阿绣回娘家时,狐女就会来住上几天,家人都很害怕,纷纷躲避。家里东西丢失时,狐女就会梳妆整齐,插上几寸长的玳瑁簪子,严肃地对家人说:“偷东西的人,今晚必须把东西送到某个地方,不然我让他头痛欲裂,后悔莫及!” 第二天早上,家人果然在指定的地方找到了丢失的东西。三年后,狐女再也没有来过。偶尔家里丢失金帛,阿绣就会模仿狐女的装扮吓唬家人,居然也屡屡奏效 。2.杨疤眼

山涧狐影:一场暗夜惊遇夜色如墨,笼罩着静谧的山林。猎人张生凭借着多年的打猎经验,对这片山林的每一处角落都了如指掌。今夜,他像往常一样,怀揣着弓箭,潜伏在山林深处,希望能有所收获。山林中弥漫着潮湿的雾气,树木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偶尔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气息。张生屏气敛息,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丝动静。忽然,一个矮小的身影出现在山涧底部。张生定睛一看,竟是一个身高仅二尺左右的小人,正独自在涧底缓缓前行。小人的步伐轻盈而急促,似乎有着什么要紧的事情。张生心中一惊,如此怪异之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没过多久,又一个同样矮小的身影出现了。两人在山涧中相遇,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开始交谈起来。张生竖起耳朵,隐约听到他们的对话。前者说:“我正要去探望杨疤眼,之前见他气色不佳,恐怕要遭遇灾祸。” 后者回应道:“我也是为此事而来,你说得没错。”张生越听越觉得蹊跷,心中断定这两人绝非人类。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弓箭,鼓足勇气,厉声大喝。刹那间,山涧中回荡着他的吼声,可那两个小人竟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张生的心跳急剧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环顾四周,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手中的弓箭始终保持着蓄势待发的状态。突然,他听到一阵轻微的响动从左侧传来,立刻转身,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狐狸从灌木丛中窜出,张生毫不犹豫,一箭射出。狐狸应声倒地,挣扎了几下后便没了动静。张生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查看狐狸的尸体。借着月光,他惊讶地发现,这只狐狸的左目上有一块铜钱大小的瘢痕。联想到之前那两个小人的对话,张生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口中的杨疤眼,竟是这只狐狸。带着猎物,张生匆匆离开了山林。回到家中,他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今晚的遭遇,久久无法入睡。这个夜晚的经历,让他对这片熟悉的山林,有了新的敬畏之心 。此后,张生每次进入山林打猎,都会想起那个神秘的夜晚,和那两个诡异的小人。这段离奇的经历,也成为了他茶余饭后,向乡亲们讲述的奇谈。

3.小翠

狐女小翠:一场跨越宿命的救赎与爱恋在风景如画的越地,住着一位王太常。他年少时,有一回白日躺在榻上休憩。忽然,天色骤变,阴云密布,惊雷轰鸣。一个身形比猫还大的生灵,慌慌张张地钻到他身下,瑟瑟发抖,久久不肯离去。过了许久,雨过天晴,那生灵才匆匆跑开。王太常定睛一看,发现不是猫,顿时惊恐万分,隔着房间呼喊兄长。兄长听闻,兴奋地说:“弟弟日后必定大富大贵,这是狐仙来躲避雷霆劫难啊!” 果然,王太常年少时便高中进士,从县令一路升迁,入朝做了侍御。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元丰生性痴傻,十六岁了,还分不清男女。因此,乡里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为此忧心忡忡。一天,一位妇人带着一位少女登门,主动提出要将女儿许配给元丰。王太常夫妇打量少女,只见她笑容甜美,宛如天仙下凡。王太常欣喜地询问母女二人的姓名,妇人自称虞氏,女儿叫小翠,年方二八。王太常与妇人商议聘金,妇人说:“我女儿跟着我连糠菜都吃不饱,如今能住进宽敞的房子,使唤奴婢,享用美食,她开心,我也欣慰,难道嫁女儿还能像卖菜一样索求钱财吗?” 王夫人听后,十分欢喜,热情款待了母女俩。妇人让女儿拜见王太常夫妇,叮嘱道:“这是你的公婆,日后要悉心侍奉。我事务繁忙,先回去了,过几天再来。” 王太常要派仆人备马送她们,妇人推辞说:“我家离得不远,不必麻烦。” 说完,便带着女儿离开了。小翠似乎并不眷恋母亲,母亲走后,她便在妆奁中翻找花样。王夫人对她越发喜爱。几天过去了,妇人一直没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何处,小翠却憨笑着说不清楚。王太常夫妇只好收拾出别院,为元丰和小翠举办了婚礼。亲戚们听说王太常给儿子娶了个贫家女,纷纷嘲笑。可当他们见到小翠的容貌,都惊得说不出话来,议论也随之平息。小翠聪慧过人,能敏锐察觉公婆的喜怒哀乐。王太常夫妇对她宠爱有加,只是担心她嫌弃儿子痴傻。然而,小翠整日笑语盈盈,丝毫不在意。小翠生性活泼,喜欢用布缝制圆球,踢着玩耍。她穿着小皮靴,把球踢出去几十步远,让元丰和婢女们奔跑着去捡,常常累得他们满头大汗。一天,王太常偶然路过,圆球突然飞来,正好砸在他脸上。小翠和婢女们见状,立刻躲了起来,元丰却还在兴高采烈地追逐圆球。王太常大怒,捡起石头朝元丰扔去,元丰这才趴在地上哭了起来。王太常将此事告诉了王夫人,王夫人前去责备小翠。小翠低着头,微笑着,用手把玩着衣带,还把元丰扮成泥偶取笑。王夫人见此,怒不可遏,大声责骂小翠。小翠倚着桌子,摆弄着衣带,既不害怕,也不辩解。王夫人无奈,只好杖打儿子。元丰大声哭喊,小翠这才变了脸色,屈膝请求饶恕。王夫人见小翠求情,怒气顿时消散,放下拐杖走了。小翠笑着拉着元丰回房,帮他拍去身上的灰尘,擦干眼泪,抚摸着杖痕,又拿枣栗哄他。元丰这才破涕为笑。此后,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打扮成霸王、沙漠人,自己则穿上艳丽的衣服,束紧细腰,在帐下翩翩起舞;有时还在发髻上插上雉尾,弹奏琵琶,和元丰在屋里嬉笑打闹,日复一日,乐此不疲。王太常因为儿子痴傻,不忍心过分责备儿媳,即便听说了这些事,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巷有个王给谏,与王太常相隔十余户,两人向来不合。当时正值三年一次的官吏考核,王给谏嫉妒王太常掌管河南道,便想趁机陷害他。王太常得知消息后,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一天晚上,王太常早早睡下。小翠穿戴整齐,扮成冢宰的模样,剪了素丝当作浓密的胡须,又让两个婢女穿上青衣,扮成虞候,偷偷骑上厩中的马出门,还笑着说:“我要去拜访王先生。”小翠一行人来到王给谏家门口,故意大声鞭挞随从,喊道:“我要拜访侍御王,怎么会来拜访给谏王呢!” 说完,便掉转马头回家。到了家门口,守门人误以为是真冢宰,急忙跑去通报王太常。王太常急忙起身迎接,这才知道是儿媳在恶作剧。王太常怒不可遏,对王夫人说:“人家正想抓我的把柄,她却把闺阁丑事送到人家门口,大祸不远了!”王夫人听后,怒气冲冲地跑到小翠房里,责骂她。小翠只是憨笑着,一句话也不辩解。王夫人不忍心打她,又不能把她赶出家门,夫妻二人懊恼不已,整夜都没睡。当时,冢宰权势显赫,他的仪态、服饰与小翠装扮的一模一样,王给谏也误以为是真冢宰。他多次在王太常家门口窥探,见冢宰深夜还未离开,怀疑王太常与冢宰有阴谋。第二天一早,王给谏见到王太常,问道:“昨晚冢宰到你家了?” 王太常以为他在讥讽自己,只好含糊地应了几声,没有多做回答。王给谏更加怀疑,陷害王太常的计划也因此搁置,从此反而与王太常交好。王太常得知缘由后,暗自欢喜,私下叮嘱王夫人劝小翠收敛些,小翠笑着答应了。一年后,首相被免职。有人误把一封私信投给了王给谏。王给谏大喜,先托人向王太常借一万两银子,王太常拒绝了。王给谏便亲自登门拜访。王太常找遍了家中,却怎么也找不到巾袍。王给谏等了很久,见王太常迟迟不出来,以为他故意怠慢,心中愤怒,正要离开。这时,只见元丰穿着衮衣、戴着冕旒,被一个女子从门内推了出来。王给谏大惊,随后笑着抚摸元丰,脱下他的衮衣冕旒离开了。王太常急忙出门,王给谏已经走远。王太常得知事情经过后,吓得脸色惨白,大哭道:“这是祸水啊!不久后我们全家都要遭殃了!” 说完,便和王夫人拿着拐杖去找小翠。小翠早已知道此事,关上门任由他们责骂。王太常愤怒至极,拿起斧头砍门。小翠在屋内笑着说:“公公不必生气。有儿媳在,刀锯斧钺我自会承担,绝不会连累双亲。公公这样做,是想杀我灭口吗?” 王太常这才停下。王给谏回去后,果然上奏弹劾王太常图谋不轨,以元丰穿戴衮衣冕旒为证据。皇上得知后,派人查验。发现冕旒是用高粱秸做的,袍子则是用破布和黄包袱改制的。皇上对王给谏的诬告十分愤怒,又召元丰进宫。见元丰憨态可掬,笑着说:“这样的人能当皇帝吗?” 于是,将此案交给法司处理。王给谏又状告王太常家有妖人,法司严厉审问王太常家的仆人,仆人都说没这回事,只是疯儿媳和傻儿子每天嬉笑玩耍,邻里也都这么说。最终,案子定了下来,王给谏被充军到云南。经此一事,王太常对小翠刮目相看。又因为小翠的母亲一直没来,怀疑小翠不是凡人,便让王夫人去试探。小翠只是笑着,不肯回答。王夫人再三追问,小翠便捂着嘴说:“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母亲不知道吗?” 不久,王太常被提拔为京卿。他五十多岁了,一直为没有孙子而发愁。小翠嫁入王家三年,每晚都和元丰分床而睡,似乎从未有过夫妻之实。王夫人让元丰和小翠同床共枕。几天后,元丰告诉母亲:“小翠借了我的床,不肯还!她夜夜把腿压在我肚子上,我喘不过气来,还总掐我大腿内侧。” 婢女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王夫人呵斥元丰几句,让他离开。一天,小翠在房间里洗澡,元丰看到后,想和她一起洗。小翠笑着阻止,让他先等一会儿。元丰离开后,小翠往瓮里倒入热水,解开元丰的袍裤,和婢女一起把他扶进瓮里。元丰觉得闷热难耐,大声呼喊着要出去。小翠不听,用被子把他蒙住。不一会儿,元丰没了声音。小翠掀开被子一看,元丰已经没了气息。小翠却神色坦然,把元丰拖到床上,擦干身体,盖上被子。王夫人听说后,哭着跑了进来,骂道:“你这疯丫头,为什么杀我儿子!” 小翠笑着说:“这样的傻儿子,不要也罢。” 王夫人更加愤怒,用头去撞小翠,婢女们纷纷上前劝阻。就在众人争吵时,一个婢女喊道:“公子呻吟了!” 王夫人止住哭声,抚摸元丰,只见他气息微弱,大汗淋漓,湿透了被褥。过了一会儿,元丰的汗干了,突然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看着家人,似乎不认识他们,问道:“我现在回忆起往昔的事,都像做梦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王夫人见他言语不再痴傻,十分惊讶。带着他去见王太常,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元丰真的不痴傻了,夫妻二人欣喜若狂,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当晚,元丰回到原来的床榻,又为小翠铺设了衾枕。第二天早上,家人偷偷查看,发现小翠的床榻空着。从那以后,元丰的痴傻之症再也没有发作,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形影不离。一年多后,王太常被王给谏的同党弹劾,免去了官职,还受到了一些牵连。王太常曾收到广西中丞赠送的玉瓶,价值千金,本打算用它贿赂权贵。小翠喜欢把玩玉瓶,不小心失手打碎了,心中惭愧,扑倒在地。王太常夫妇正为免官之事烦恼,听到此事后,怒不可遏,对小翠破口大骂。小翠气愤地跑出去,对元丰说:“我在你家,保全的不止一个玉瓶,为何一点情面都不给我?实话告诉你,我不是凡人。当年母亲遭遇雷霆劫难,多亏公公庇护;又因为我们两人有五年的缘分,所以我来报答恩情,了却夙愿。我遭受的唾骂,数不胜数。我之所以没有立刻离开,是因为五年的缘分还没尽。如今,我再也无法忍受了!” 说完,小翠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元丰追出去时,小翠早已不见踪影。王太常这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元丰回到房间,看到小翠留下的脂粉和发钩,悲痛欲绝,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王太常十分担忧,急忙为他另娶妻子,想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可元丰并不开心。他找来画师,精心绘制小翠的画像,日夜对着画像祈祷,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一天,元丰因事从外地归来,明月高悬。路过自家的亭园时,听到里面传来欢声笑语。他停下马,让马夫牵着缰绳,登上马鞍向园内望去,只见两个女郎在园中嬉戏。月色朦胧,看不清容貌,只听到一个穿翠衣的女郎说:“你这丫头,该被赶出家门!” 一个穿红衣的女郎说:“这是我家的亭园,你反倒要赶我走?” 翠衣女郎说:“你不知羞耻!连媳妇都做不好,被人赶出来,还敢冒认家产?” 红衣女郎说:“总比你这个没人要的老丫头强!” 元丰听红衣女郎的声音,酷似小翠,急忙呼喊。翠衣女郎边跑边说:“暂且不和你争,你丈夫来了!”不一会儿,红衣女郎走来,果然是小翠。元丰欣喜若狂。小翠让元丰登上围墙,把她接了下来,说:“两年不见,你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元丰握着小翠的手,泪流满面,诉说着相思之苦。小翠说:“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但没脸再见家人。今天和姐姐在这里玩耍,又与你相遇,看来前世的缘分终究无法逃避。” 元丰请小翠跟他回家,小翠不肯;元丰又请求她留在亭园里,小翠答应了。元丰派仆人飞奔回家,把消息告诉王夫人。王夫人惊喜交加,连忙乘坐轿子前往亭园。打开园门,小翠立刻迎出来拜见。王夫人拉着小翠的手臂,泪流满面,诚恳地检讨自己之前的过错,羞愧得无地自容,说:“如果你不记恨我们,就跟我回家,安慰我这把老骨头。” 小翠坚决推辞。王夫人担心亭园荒凉寂寞,想多派些人来伺候。小翠说:“我不想见到其他人,只眷恋之前的两个婢女,再留一个老仆看门,其他人都不需要。” 王夫人只好答应。此后,王夫人借口元丰养病,让他住在亭园里,每天派人送食物。小翠多次劝元丰另娶妻子,元丰都不肯。一年多后,小翠的容貌和声音渐渐与从前不同。元丰拿出画像对比,发现两人判若两人,十分惊讶。小翠问:“你觉得我现在和从前相比,谁更美?” 元丰说:“现在虽然美,但比起从前,似乎还是差了些。” 小翠说:“看来我是老了。” 元丰说:“你才二十多岁,怎么会老呢?” 小翠笑着烧掉了画像,元丰想阻止,画像已经化为灰烬。一天,小翠对元丰说:“以前在家时,公公说我怎么也不会生孩子。如今公婆年事已高,我又不能生育,恐怕会耽误你传宗接代。你在家娶个媳妇,早晚侍奉公婆,你在两边往来,也很方便。” 元丰觉得有道理,便向锺太史家下了聘礼。婚期将近,小翠为新娘制作衣服和鞋子,送到新娘家。新娘进门后,元丰发现她的言行举止、容貌神态,和小翠一模一样,惊讶不已。元丰来到亭园,却发现小翠不见了。他问婢女,婢女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暂时回娘家了,留下这个给公子。” 元丰展开红巾,里面是一枚玉玦,他心里明白,小翠不会回来了,便带着婢女回家。虽然元丰时刻思念着小翠,但面对新娘,就像见到了小翠一样。他这才明白,小翠早就预知了与锺家的姻缘,所以提前化作新娘的模样,以慰藉他日后的思念。异史氏感叹道:“一只狐仙,为了报答无心之德,尚且想着回报;而那些得到再造之恩的人,却因为一个玉瓶就对恩人恶语相向,何其卑鄙!月缺重圆,小翠从容离去,由此可知,仙人的情感比世俗之人更为深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