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纪异·守疆志
太古之初,天地未辟,混沌如鸡子。盘古开天,清气上浮为天,浊气下沉为地,而华夏九州,乃天地灵气汇聚之所,遂生四象神兽、奇民异族,共守山河。
东方之域,青龙腾渊,鳞甲映日,其威浩渺。青龙所临,木德昌盛,沃野千里。青丘国居其荫蔽之下,国民豢九尾灵狐,狐目含星,能洞人心。青丘者,善调和阴阳,化戾气为祥和,使万族相安。
西方昆仑,白虎踞峰,目如朗星,爪若金钩。轩辕国依傍其侧,国民人面蛇身,寿延八百,通星象、晓历数。每当荧惑守心,轩辕先知其变,白虎则啸震八荒,驱邪祟于无形,保境安民。
南方炎山,朱雀展翼,赤羽流霞,所至之处,炎光炽烈。羽民国人长羽能飞,为朱雀耳目,巡守天际;厌火国民兽身黑肤,口吐烈焰,与朱雀共御地脉之火,使火山安稳,熔岩不溢。
北方沧溟,玄武镇渊,龟蛇相缠,沉稳如山。肃慎氏善制长弓,箭出如龙,为玄武臂助;氐人国居水泽之间,人面鱼身,与玄武同调江河湖海,使洪波不兴,水路通畅。
四象神兽与六族先民,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或观星推演,或巡守四方,或调和水土,或震慑邪祟。遇大旱,则青龙行云、朱雀敛火;逢洪水,则玄武镇流、氐人疏导。千百载间,九州安泰,草木葱茏,兽走禽飞,人神共睦。
后世有云:“四象立而天地正,六族协而万物兴。”此非虚妄之言,乃上古先民与神兽共守山河之实录也。虽岁月更迭,遗迹渐隐,然其精神永存,化入华夏血脉,护佑后世千秋万代。
千祀流转,星轨移易。自仓颉造字、神农播谷,人族渐兴智慧,筑城郭、炼青铜,于黄河、长江之畔繁衍出万千聚落。当炊烟漫过山林,青铜斧钺劈开丛林,人族不再满足于与图腾生物共分天地——他们以“开拓”为名,向曾经守护九州的神兽族群举起了兵戈。
轩辕旧地,人面蛇身的遗民仍在星台观测天象,白虎盘踞的昆仑却已传来金铁相击之声。人族大巫高举刻满符文的青铜鼎,口中念念有词,竟以万千生魂为祭,试图压制白虎的神威。白虎怒吼震天,利爪撕裂云层,然人族如蚁附膻,以巫术与兵器不断蚕食其领地。昔日祥瑞之兽,终被冠以“凶兽”之名,在硝烟中被迫退往雪山深处。
青丘的九尾狐仍以幻阵庇佑草木,却不知人族已学会以朱砂破幻。他们用涂满雄黄的箭矢穿透狐族身躯,将狐皮制成战旗,在“除妖”的呐喊声中焚毁了千年狐穴。青龙盘旋于天际,降下暴雨试图浇灭战火,却遭人族以桃木为箭、以雷击为引,龙鳞剥落之处,鲜血染红了整片海洋。
南方炎山,朱雀的烈焰与人族的巫术激烈碰撞。厌火国民试图调解争端,却被视作“非我族类”,惨遭屠戮。羽民国的飞人们在空中悲鸣,他们的羽翼被人族熔铸成箭矢,用来射向昔日共守天际的朱雀。北方的玄武与肃慎氏、氐人国结成最后的防线,然而人族以龟甲占卜战事,用巫术操控水流,玄武背负的大地裂痕纵横,肃慎氏的箭雨终究无法阻挡如潮的敌人。
这场持续百余年的“逐神之战”,以图腾生物的陨落与隐匿告终。六族遗民或被屠戮,或隐入深山大泽,唯有零星传说,仍在讲述着那个曾与神兽共生的时代。九州大地上,人族建起巍峨的城墙,青铜鼎中升起的不再是祭祀神兽的青烟,而是宣告着新秩序的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