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0章 论国事

明中祖:朱慈烺 第10章 论国事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王承恩,去东宫传旨,命太子前来见驾。”

“奴婢遵旨。”

听到消息的周皇后不一会就到了,一进来就泪眼婆娑,跪在榻前:“陛下开恩,皇儿他还小,不懂事,要责罚陛下就责罚臣妾吧,都是臣妾管教无方,可是皇儿年幼,求陛下网开一面。”

“额...这...皇后,你先起来,朕什么时候说过要责罚慈烺了。”崇祯被搞得无语了,我这还没咋呢,再怎么说,那不光是你儿子啊,可也是朕的嫡长子啊。

“求陛下,罚皇儿禁足也就罢了,臣妾定着人好好教导,陛下万不可废了太子啊。”周皇后了解崇祯,气量不大,被辜负了就更甚了,想想当年袁总督,看看这些年的督师、首辅,开始能有多爱你,后面被辜负了就有多恨你,圆嘟嘟可是被剐了三千多刀,首级传阅九边。

“荒唐,你风言风语些什么,谁告诉你朕要废太子了?太子乃是国本,岂可轻言废立,难道太子不是朕的儿子?需要你来袒护,难道你以为朕气量就如此狭小?起来吧,下不为例。”崇祯感觉莫名其妙。

“臣妾不敢,臣妾知罪。”周皇后起身坐到榻前,给崇祯递了一块点心,这才问道:“既然不是问罪,那不知陛下召皇儿来所为何事啊。”先探探口风。

“没什么,就是想和慈烺聊聊,这些年国事艰难,朕很少关心到他,不知怎么会让他产生如此理念,朕要和他好好谈谈,纠正他的观念,不然怎么放心将国家交到他的手上呢。”崇祯叹了口气,有些愧疚的说道。

周皇后也是沉默不语了,国朝艰难,即使后宫不参政,但是消息还是能听到的,国家政局溃败,连年天灾,宫中用度也是一减再减,自己都在织布做衣,何尝不知呢。

“太子殿下到。”这时听到门口小黄门唱道。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朱慈烺来到坤宁宫,见完礼后,规规矩矩的。

“起来吧,你这个小滑头,现在怎么这么乖巧了?刚才那股子敢批评朕的劲呢?”崇祯朕笑骂道。

“父皇息怒,儿臣怎么批评父皇呢,只是实话实说而已,父皇动怒也是在所难免,毕竟父皇已经久未听实话了。”朱慈烺笑嘻嘻的作死道。

“你。。。你的意思是朕的身边全是些蒙蔽圣听的佞臣?”崇祯的眉毛又拧在了一起。这是发火的前兆。

“皇儿,不可胡说,还不向你父皇认错。”周皇后急得不行,这咋两句话没说完,又要吵起来了,这个儿子可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父皇,儿臣不是这个意思。”说着他也学着电视上看的知识,左右看了看宫女太监等,却是不再接话。

崇祯当然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刚好他也正有此意,本来就是想和儿子单独辩论一番,教导一番,可能会说些机密之事,怎可让外人听去。只是这逆子进来一句话就将崇祯气的想要打他屁股。

“皇后,你们先退下吧,王承恩留下伺候就行了。”崇祯脸色恢复,挥手吩咐道。

“陛下...”周皇后不放心,万一爷俩又吵起来怎么办。

“接下来所谈涉及军国大事,怎么?皇后要听政吗?”崇祯只得正色说道,以祖制要挟皇后离去。

“臣妾不敢,臣妾告退。”施礼离开,经过朱慈烺的时候低声叮嘱道:“皇儿万不可再惹你父皇生气了,知道吗?”

“母后,放心,儿臣省得。”朱慈烺无奈,只好答应。

待所有人都退下后,崇祯命王承恩搬了个凳子,放在榻前,朱慈烺就坐,父子两个面对面,大眼瞪小眼的瞅着。

“怎么,现在哑巴了,说吧。”崇祯口气不善的说道。

“父皇让儿臣说什么?”朱慈烺装作无辜的装疯卖傻起来。

“哼,说说朕的无能,昏聩,不能治国,任用佞臣。”看着朱慈烺清澈不沾染一丝杂尘的眸子,崇祯都不得不怀疑,儿子是真的单纯?可是凭他所言所行,又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装的。

“那儿臣可说了啊,父皇你可不能动气啊。”朱慈烺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说。”崇祯气呼呼的闷声说道。

“父皇让儿臣说,儿臣一时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先说说臣子吧,儿臣现在若说当朝都是一些佞臣,想必父皇可不会认同,而且儿臣也一时拿不出直接证据,但是我们不妨看看国朝已经发生的历史吧,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本朝自太祖开国,短短十几年,文臣就开始结党营私,以权谋利,丞相蒙蔽圣听,妄想一手遮天,太祖这才废除丞相制度,大肆打压文臣,所以,太祖一朝,驱逐北元,民生兴荣,文治武功皆是历史罕见,到了建文一朝,建文帝就被文臣腐朽儒家理念忽悠瘸了,所以...”朱慈烺正侃侃而谈,却不料崇祯直接反驳。

“放肆,儒家治国近两千年了,到你这孺子口中就成了腐朽之流?谁教你这些离经叛道的理念的,历朝历代,哪个不是靠儒家治理天下的。”“父皇说的没错,自汉以来,历朝历代确实是用儒家理念治国,因为儒家最初的理念是忠君爱国,这符合统治阶层所需要的条件,用以巩固统治的稳定,想来这个父皇能够理解吧?”

“这个朕当然清楚。”

“所以,汉唐以来,虽有司马家乱政,引发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但除此之外,中华大地的儒学理念,从来不是什么遏人欲,存天理,教人看重物质,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也是佛教、道教存在几千年,却不能成为治国理念和主流信仰的原因。”

“元朝灭亡,很大的原因就是佛教传播过剩,让蒙人没了争斗之心,要知道,孔圣人当年传道,那可是挎着腰刀传道的,不然早都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不得胡言乱语。圣人岂是你可以妄议的。”崇祯随口训斥道。但也没有反驳,崇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历史,去看待儒学,所以,渐渐也非常有兴趣听听,虽然说得没什么依据,但听着好像还是蛮有道理的。

“扯远了,说回汉唐以来的儒家理念,和前宋朱夫子的理念,想必父皇已经有所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汉唐以来,是拿着刀架在异族的脖子上,逼着异族王化,听话的吸收,不听话的砍了或者驱逐。”

“而从宋开始,理念就成了要靠嘴说服异族王化,不服王化,那就谴责,而且重文抑武,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嘴上无法说服异族,那就这样吧,反正自己能及时行乐就好,放纵异族不断做大,最后只能花钱买平安。”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到最后,花钱也保不住了,就只能等死,这些就是前宋三百多年被压着打的原因,不是人不行,不是装备不行,是主流思想出了问题。”朱慈烺喝了口王承恩倒得茶,缓口气。

而罕见的,崇祯也没有急于反驳,而是陷入了思考当中,从秦皇开始,有记载的外族匈奴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从来没有断绝过,中原大地除了偶尔让胡人入关,从来都是压着北方游牧打,三国大乱,小喽啰都能去北方刷个副本。

直到宋朝开始,大量铁器和技术流入北方草原,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崇祯也是饱学之士,这些历史他当然知道,但从来没有去深入思考过,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像儿子说的,是从宋朝的思想开始出问题了?

细细回想本朝对外族的手段,好像还真是,不听话了给点甜头好好听话,只要臣服国朝,好处多多呀。瓦剌如此、建奴如此、朵颜三卫如此,朝鲜如此,东瀛如此,整个南洋也是如此,国朝对外族总是那么仁慈,但凡朝贡,就给好处,那要不给好处,是不是都不听话了?想到这里,崇祯已经有那么一丝的认同了。

“父皇?”

“嗯,你接着说,朕听着呢。”

“好,说完前朝历代,再回到本朝,话说建文帝被文臣忽悠瘸了,”崇祯又忍不住的瞪了一眼,朱慈烺当作没看见,继续说道:“文臣又想一手遮天,但是太祖分封的各塞王藩国可都是有兵权的,不可能任由他们拿捏,所以建文帝被忽悠着开始削藩,结果就是成祖靖难,建文帝玩完,成祖因为靖难,所以也是对藩王掌兵有所忌惮,所以也削藩了,但是勋贵还掌控着大量兵权啊,怎么办?”

“文臣想忽悠成祖限制勋贵,成祖当然不会让他们得逞,暂时得以平衡,宣宗从小跟着成祖,自然也得了一些真传,文臣还是没有得逞,但是北方及南方还在不时征战,勋贵武将还需掌兵”

“于是就开始忽悠,与民生息,不应该打仗,于是国朝就基本放弃了奴儿干都司大片大片的土地控制,北方关外都司卫所也全部放弃,导致北元残部得以喘息,现在的林丹汗再次有一统草原之势,成为祸端。”

“辽东的奴儿干都司部的女真得到发展,统一奴儿干都司,现在已成大患,再说南方,停止下西洋,放弃旧港宣慰司,南洋属国现在听话的还有几个?放弃西南,致使底兀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全部脱离掌控。”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整整缩小了四五倍不止,整个中南半岛基本脱离掌控,而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得整个南方半岛,再也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了,我们在西南影响力弱了,就有别的势力崛起,东吁王朝、安南国等等,导致广西、贵州、云南、甚至四川南部的土司都有样学样,想叛乱自立或者转投他国,这些,都是国朝的好文臣,为了享受安稳,不想打仗,撤兵所致,不知父皇以为如何?”朱慈烺说的气愤难当,扭头问崇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