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9章 初劝崇祯

明中祖:朱慈烺 第9章 初劝崇祯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父皇,弓马骑射儿臣已经精通,再练也无太大收益,作为储君,不一定样样都要精通,但至少样样都会最好,不会也应该有所了解,免得被人蒙骗而不自知,接下来儿臣准备学些别的了。”

“哦?你这话倒是有些意思,样样都会,才不会被人蒙骗?可是天下事不知凡几,哪能样样都会啊,皇儿想的太简单了,不知道你又想学些什么?”崇祯饶有兴趣的问道,最近国事溃烂,让他心力憔悴,现在能和儿子逗逗乐也极是难得。

“学些什么先不忙,父皇刚才说天下事不知凡几,无从全知,这点儿臣倒也赞同,但是,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所接触的,所要用的,最起码应该都有了解才好,最好是都会或者精通。”朱慈烺却是谈笑风生的,侃侃而谈。

“哦?哈哈哈...皇后,春哥儿这是准备和我辩论一番呢,好,那朕愿闻其详,静听我儿高论。”崇祯有些忍俊不禁的对着周皇后和田贵妃笑道。

“儿臣不敢,只是略有心得,请父皇指点。儿臣蒙学这些年,拖蒙学的师傅找了许多书籍,在闲暇时拜读,也算是有所得,就以国朝来说吧,我皇明开国至今,以历两百七十年。”

“以太祖、成祖为例,皆是马上君主,要说会些什么,说来也很简单,别的暂且不说,就是会用兵、会打仗,所以,手下才会有如此繁多的名将,创下辉煌的战绩。”

“到了正统年间,英宗不知兵,所以有了土木堡之变,后面祖宗大多不知兵,如无战事,倒也足以守成,如有战事,战局就多是一发不可收拾。”

“如四川土司叛乱,朝廷剿了近三十年才得以平复,但是近年西南土司复叛,苦无良策,再比如神宗,一个建奴,越剿越盛,几十年下来,朝廷耗费巨资,但已然成为大患。”

此时的崇祯,脸上已经没有丝毫的笑意,全然一副严肃的表情,眼神也略显阴沉,但朱慈烺并未停下,他倒是没什么怕的。

有明一朝,从来还没有废太子,连正德这么混账都没事,他这些只是小意思,他现在只是想试试能不能劝说崇祯,或者让他有参政的建议也好。

所以他全然不理会崇祯的脸色,继续说道:“再说国朝财政,太祖,成祖开国之初,财政全在朝廷掌握,不必多说,到了仁宗、宣宗开始,财政就开始大幅度下滑,但尚能支撑。”

“后面的祖宗也是大多不理财政,国朝财政逐朝下滑,到了神宗,终于出现了一个关心财政,知道过问的,也可能是国朝已然艰难,不得不重视了,不管怎么说,总之是有所行动了。”

“任用张居正进行财政改革,管理盐政、矿产,得以让国朝缓了一口大气,但就像是刚才所说,在兵道上,却不尽人意,要不是万历朝财政支撑,万历三大征和辽东局势可能更加糜烂,至于接下来的,先帝在...”

“够了,你是不是还想说,先帝和朕也是个不知兵、不理财的昏君,你放肆,你简直无君无父,这些话是谁教你的,朕要将他满门抄斩。”崇祯面沉似水,站起身来呵斥道。

“父皇,没有人教孩儿这些,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孩儿说这些也不是想指责父皇,只是想提醒父皇重视财政和兵道而已。”朱慈烺起身跪地说道。

“这些还要你一个孺子来教朕,朕岂会不知,如今国朝可用之兵,皆得朕之重视,国家财政艰难,朕也加征赋饷,用以周转,而且多数用之于兵,如何不重视了?”

崇祯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对一个小孩子解释,可能是被最亲近的人误解,更为难受,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自己,但他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储君、继承人不理解自己,而且,现在的愤怒,其实多是委屈罢了。

“这正是父皇糊涂的地方,国内流寇何以剿之不尽、杀之不绝?正是拜父皇财政所赐。父皇说重视兵道,何以为重视?加几个虚衔?还是派文臣督师?”

朱慈烺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像正德一样,被吊起来打一顿,不过...好像弘治皇帝就正德一个儿子...吧?我的兄弟可不少呢,额...好像玩的有点脱了。

“你...你...逆子,逆子,我...噗...”只见崇祯气的面红耳赤,大声咆哮几声,一口老血喷出,仰面倒在榻上。

“握草,不会吧。”朱慈烺惊呼一声,急忙上前查看,崇祯躺在榻上,眼睛半眯无神,嘴里喃喃不知在念叨些什么。周皇后和田贵妃脸色煞白,全然失了方寸,只是抚着崇祯的胸口顺气。

“王承恩,还愣着干什么,着人去传太医啊。”

“是,是,奴婢这就去。”

“母后,快将父皇扶起来一点,让脖子仰起顺顺气,母妃你将父皇的衣领解开些。”二人虽然也有些恼怒朱慈烺将崇祯气的吐血,但此刻二人也没什么主意,只得照做。

大口顺了几口气,崇祯的眼睛这才慢慢回神,看到朱慈烺正站在榻前焦急的望着自己,又中气十足的说道:“逆子,逆子,你给我滚回宫去,好好思过,没有我的旨意,不得踏出宫门半步,不然看我不打死你,滚吧,朕不想看到你。”“是,父皇,你别生气了,身体要紧,身体要紧,至于您的朝政缺点,咱们有空再议,儿臣这就回去了,父皇保重。”

朱慈烺一抱拳施礼,挖起就跑了,听着崇祯中气十足的骂声,朱慈烺就知道没什么大问题,看见崇祯再次眼睛瞪得溜圆,眼神左右扫视在找东西,想来是想丢他,所以还是先跑为妙。

“你...”左右还在找东西,刚看到茶杯就想抓起来砸死这个逆子,不料他倒是先跑了。

气的崇祯大骂:“逆子,家门不幸啊,祖宗不佑,朕怎么生了这么个逆子啊。皇后,你好好看看,这就是你教的好儿子,无君无父,气死朕了,气死朕了。”

“陛下息怒,春哥儿还小,定是被人蒙骗,才口出大逆不道之语,臣妾一定严加管教。”周皇后也是吓得不知所措,好好地一次家宴,怎么就成了这样,要是陛下一气之下废了烺儿的太子之位,这可如何是好。

田贵妃虽然也是被吓得不轻,但是她却心中窃喜,太子如此孟浪,顶撞陛下,气的陛下吐血大怒,最好一气之下废了太子,那自己的儿子就有希望竞争太子之位了,凭借自己的手段和陛下对自己的喜爱,可操作性还是非常大的。

“陛下,太子虽然口出大逆不道之言,思想离经叛道,但是毕竟才7岁,年岁尚小,只是陛下要严格要求了,不然太子思想固化,难以更改,国朝将忧啊。”田贵妃不建议说一些诛心之语。

“王承恩,传旨罢除太子蒙学,严加审问到底是何人教太子这些话的,他口若悬河,说的头头是道,朕看蒙学也教不了他了,让他好好思过,待出阁后再学治国之道。”崇祯倒也没想过要废太子,他可不想做国朝第一人。

再说了,只要不是谋反,这太子还真不是那么好废的,他要是敢提出来,礼部、宗人府、御史言官、朝中清流必将大加阻拦。

神宗想要废他老爹光宗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改为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和朝臣搬了三十几年的手腕也没如愿,由此可见一般。

田贵妃心中失望,但是也不敢表现出来,周皇后则是看着田贵妃的眼神就颇为不善了,她俩关系本就不好,田贵妃颇为得宠,而且也是接二连三的诞下皇嗣,始终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

不一会儿,太医到坤宁宫给崇祯整治一番,并无大碍,乃是近年积郁,怒火攻心所致,现在这口血喷出来了,倒是件好事,若长此积郁,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现在只需调理一番即可。

让王承恩传旨取消午朝后,崇祯就在坤宁宫静卧,他不可控制的想到了朱慈烺说的这些话,初时越想越气,但气过之后,他自己也开始反思,崇祯一朝的财政为何如此艰难。

虽说先帝的财政也不富裕,但是比自己现在不知道强多少,而且辽东战事,在先帝手里暂且还能守住不失,孙承宗督师之时还能反扑,为何到了自己手里就不断丢失,节节败退?

先帝时国内也有流寇,但都能随之剿灭,为何到了自己手里就越剿越多?

难道,真的是朕的问题,是朕不如先帝?可是,先帝任用宦官,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朕继位之后清查阉党,为民做主,为何时局却更加糜烂?

崇祯百思不得琪姐,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但是,他捋了一遍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那就是那个逆子胡说八道,现在时局糜烂都是天灾**所致,朕无错。

但越是这样告诫自己,越是不得劲,别人倒也罢了,太子这样认为可不行,崇祯烦躁的摇摇头,坐起身来,喝了口宫女送上的茶水,还是烦躁不堪。

不行,今天我还就不信了,非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要么是太子胡说,要么是朕真的施政有问题,我们父子可不能两个心思,崇祯是个执着执拗的人,不把这事理清楚,他饭都吃不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