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35章 赐尚方宝剑

明中祖:朱慈烺 第135章 赐尚方宝剑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远远只见尘土飞扬,铺天盖地而来,朱慈炤虽然不甚了解,但也知道是大队骑兵来了,不光从视觉,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轰隆隆的数万骑兵的行进,地面都在颤动。

要说孙传庭能治军呢,人来几个月,就凭借地理优势,从蒙古鞑靼部或者是西北内附的蒙古部落那里弄了三万多骑,组建了三万多骑兵,率先赶来了,剩下的六万多大军,还在后面呢,四条腿比两条腿可快太多了。

西北几百年来,为了生存,为了物资不受互市卡脖子,内附的蒙古部落三百年来络绎不绝,这也是大明西北基本没什么战事的原因,像明末着名的猛将,虎大威、猛如虎都是内附的蒙古人,照样为大明剿流寇,杀建奴,

原本的历史上,两位猛人总兵官,一个在南阳城力战流寇而殉国,一个在河南剿灭李自成,因为贺人龙跑路,遭受围攻殉国。

而朱慈烺的到来,自然不会让他们再赴死,说来也是巧了,杨文岳和虎大威前文提到过,朱慈烺密旨劫走,回京后,自然被崇祯论罪,两人都下了大狱,后来随着京师南下南京闲赋了。

而猛如虎,则完全是巧了,朱慈烺派去的锦衣卫,是去如劫曹文诏一般,去劫傅宗龙的,傅宗龙因为当时在兵部帮了朱慈烺拿到了航海文件,所以朱慈烺一直关注着他,想要救他。

结果去晚了一步,傅宗龙被李自成杀害了,又围攻南阳,锦衣卫怕朱慈烺回去怪罪,就只能将功补过,劫了猛如虎和刘光祚,扮作平民躲过一劫,至于唐王,实在是救不了了,目标太大。

崇祯也没让人失望,刘光祚和猛如虎回京全被下狱了。

书归正文。

几百米开外,大军已经渐渐停了下来,速度慢下来后,策马走了过来,几十米开外,只见正中领头的,是一位面色坚毅,棱角分明的黑脸汉子,没有文人的细皮嫩肉,没有文人的书生气息。

穿着一身绛红色二品官袍,腰系玉带,头顶梁冠,因为只是行军,并不是要接战,孙传庭为了面见亲王,穿的还是非常正式的,一身大明顶级高官的装饰,压迫力、威慑力十足,至少,此刻的白广恩就特别敬畏。

几十步开外,孙传庭就停了下来,翻身下马,快步向着朱慈炤行来,到了近前,整理装容,撩袍下跪,行君臣大礼。

“臣总督西北军政、兵部尚书孙传庭,叩见永王殿下,问殿下金安。”

朱慈炤没有第一时间上前搀扶,而是等后面的几个总兵都跪地请安后,这才向王之心招招手,王之心将早已备好的圣旨递上。

“西北总督、兵部尚书孙传庭听旨。”朱慈炤鼓足中气,沉声宣读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下,不光是来人跪地,除了百米开外的骑兵大军,全场都跪地接旨,山呼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朝崩坏,北地烽烟,其祸之本源,皆半在于北方勋贵及其宗室贪得无厌,今国朝北地沦丧,京师失陷,当痛改前非。”

“特昭告天下,褫夺北方所有勋贵、宗室之爵位,收回金印、宝册,命定王朱慈炯驻山西,永王朱慈炤驻陕西,为大明光复失地尽宗室所能。”

“兵部尚书传庭,扶大厦之将倾,诛叛贼无数,今又率西北军民,抵御流贼,护佑西北边陲,功劳甚大,特进兵部尚书传庭为大明太子太师,赐蟒袍玉带,总督西北各布政使司,节制西北一切军政,赐尚方宝剑,可上斩王爵。。。”

宣读到这里,朱慈炤咽了咽口水,心中有些发紧,魂淡皇兄啊,这话都说的出口,对我这个弟弟的信任还不如一个文臣大啊,这圣旨是密封的,到了宣读的时候才拆的火漆加封,是以,朱慈炤之前也不知道圣旨内容。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都不顾失礼的抬头看向宣旨的朱慈炤,心中直呼好家伙,这朝廷换人了?风格改变如此之大,竟然放权如斯,节制西北,尚方宝剑,他娘的哪是总督啊,这简直就是西北王了。

而且还是拥军数十万的实权西北王啊,现在圣旨刚废除北地所有爵位,只有现在宣旨的永王一个亲王,这就是说,永王也要受总督节制,权利简直大到没边啊,就不怕孙传庭在西北自立吗?这乱世之中,这个决定大胆到了极致啊。

简直是对孙传庭人性的考验啊,孙传庭此刻心中亦是猛震,之前虽然大权在握,但西北又那么多的亲王、郡王在旁,对自己牵制还是很大的。

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自己做任何事,法理上来说,都是合法的,只要不公然举起反旗,那就是啥都自己说了算。

但是,自己会不臣吗?不会,孙传庭心中给自己给出了坚定明确的答案,忠贞的理念已经深入心底,大明三百年有造反的文臣吗?没有,连造反的武将都没有,自己怎么打破这个禁忌,遗臭万年?

顿了顿,朱慈炤没管众人惊骇诧异的眼神,继续宣旨:“下斩不臣,一应处置,皆由总督全权决策。诸西北总督麾下总兵官,抗击流贼有功,朝廷叙功,升迁一级,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职,秩从一品,一应赏赐,由总督代劳,待回朝后再行封赏。”“着永亲王朱慈炤,解送西北军资,白银三十万两,以缓西北军政财务,由总督全权分配,待打通与朝廷联系,后将陆续押解军资,望众将士用心兵事,为国效命,建功者,朝廷不吝封爵,钦哉。”

“臣等接旨,叩谢吾皇圣恩,万岁万万岁。”

待叩谢完毕,朱慈炤将圣旨交到孙传庭手上,这才拉起孙传庭,“孙督快快请起,众位文武,也都平身吧。”

待众人,起身,只见孙传庭坚毅的面庞,此刻也是双眼通红,朱慈炤心中一叹,倒也理解,给自己这么大的殊荣,自己也怕是感动的难以自持吧。

“孙督,请接尚方宝剑。”朱慈炤从王之心手中拿过尚方宝剑,郑重的交到了孙传庭手中,不郑重不行啊,这一交,算是把自己也交到了孙传庭的手上,朱慈炤一时心中有些堵,不过也无所谓。

来的路上他就想明白了,为何皇兄要把他这个庶出的四皇子派到西北,待在数十万大军中,而把嫡亲的三哥丢在了鸟不拉屎的山西山沟沟里,那是因为自己从法理上讲,是继承不了大统的,自己就算在军中,也没有自立的号召力。

名不正、言不顺,没人会拥护他的,但要是三哥就不一定了,若是太子出了意外或者父皇明发圣旨废太子,那三哥就能理所当然的统率数十万大军了,但貌似可能性也不大,这会儿父皇还活着没都是两说。

自己虽然不知道,但是当时早有猜测,太子皇兄是真凶残,父皇都不知道被他怎么样了,不然自己和三哥能像个鹌鹑一样,乖乖听话?皇兄让干啥就干啥,要是不听话,他怕自己都出不了京师。

“殿下一路辛苦了,臣送殿下回城吧。”

“善,孙督请,上本王的车驾,共乘回城。”

推脱一番,孙传庭还是上了车,他也急着想了解现在的局势,这西北太偏了,中间又被流寇控制区阻断,信息很难传递,导致他现在都不知道京师那边怎么样了。

“殿下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臣本不该再打扰殿下,但臣心系京师安危,实在坐立难安,还请殿下相告。”孙传庭越受朝廷恩荣,就越担心朝廷的安危,生怕自己对不住朝廷的信任。

“无妨,孙督不必如此,本王到秦州已经三天了,一路疲乏早已除去,现在精神的很呐,既然孙督急着了解国事,那本王就陪孙督聊聊吧。”朱慈炤笑着说道。

“如此,多谢殿下了。”

“不知孙督想知道什么?”

“敢问殿下,离开时,京师是否安稳?据臣探报,李自成率大军向京师逼近,不知如何了?”

“唔。。。这个,据本王了解,本王三月初一离京时,李自成大军好像已经攻破居庸关一线,前锋已抵近昌平了。”

“什么?那。。。那京师岂不是危在旦夕了?内长城是如何防守的,竟然被如此轻易攻破?”这话惊得孙传庭脸色骤变。

他是做过蓟辽总督和宣大总督的,对北京的防务清楚无比,内长城基本就是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之后北京周边一马平川,极不易防守,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即使没那么多,也有几十万众,自己和他交手多次,非常明白李自成现在的实力。

北京周边已经没有可用的防守军队了,山东、河南亦是早已流寇侵入,烽烟四起,自顾不暇,必然无法回救北京勤王。

“呵呵,孙督不必担心。”朱慈炤倒是一点儿不急,“本王离京时,朝廷也南下了,皇兄早就在二月初开始布置了,三月初一,朝廷十几万大军南下天津卫,然后前往南京主持朝务了。”

“什么?朝廷南下了?这。。。这怎么可能,那些大臣勋贵怎么可能同意的???”孙传庭又是一惊,早先他就判断,朝廷必不可能南迁,满朝文武都不会同意,这才一直忧心忡忡,怕朝廷不南迁,到时北京要是守不住,那就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