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6章 殉国者众矣

明中祖:朱慈烺 第16章 殉国者众矣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交代完这些,朱慈烺进进宫去见崇祯了,将新军建制给崇祯讲了一遍之后,崇祯也是同意军队改制了,还给曹文诏要了三千两银子,人员调度崇祯也没什么意见,他已经隐隐被这些军镇搞得头疼不已了,现在手握大军的,对朝廷的调度大多阳奉阴违。

一打仗为了保存实力望风而逃,崇祯也不敢太过严苛处罚,不然说不得又会逼反朝廷大军,何况朝廷也确实对各路军队的补给力不从心,各军镇多是自己想办法在支撑,一个个都成了私军,不靠朝廷供给,自己就不会对朝廷的话言听计从了。

回到钟粹宫,朱慈烺又开始考虑,去哪弄一些文人呢?新军的文职,现在还没人选呢,要找人就得让人推荐,可是北京目前还没有朱慈烺心腹大臣,这可咋整。

想一想北京城殉国的文臣有谁呢?好像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奈何朱慈烺没记住啊,几个有名的倒是记住一些,嗯....李邦华和倪元潞就不错,就是不知道二人现在在哪。

叫来杨宇让去查了一下,这倒不难查,小半天就回来了,杨宇禀告道:“启禀殿下,经查,李邦华大人因罪致仕,现在闲赋在江西吉水老家,倪元潞大人因罪致仕,现在闲赋在浙江绍兴老家。”

“握草。。。”朱慈烺不由得爆了一句经典,这最后在北京城破,为国殉职尽忠的大臣,随便找了两个,竟然整整齐齐的都在家闲赋,那朝堂上现在都是些什么人?不用问,都是后来投降李自成的,更有甚者,是给李自成开门的,反正就是投完李自成投多尔衮,大清的贰臣传人物呗,哎。。。就这些人,不亡国怎么办?尽忠的,有能力的,现在都在家躺着呢。

朱慈烺故技重施,先是一本朱氏散文集,再是一封法不传六耳,搞得李邦华和倪元潞也是很上火,两月之后,总算是说道重点,这次他倒是没有再许诺高官厚位,只是说明朝廷要组建新军,需要一些秀才举人之类的文人,去军中担任军职,目前最高的是几个正三品一直往下的军职。

请李邦华推举一些人去任职政委一类的军职,职责说明后,要求能吃苦,也会跟着军队训练,又让倪元潞推举人去担任军功长和司务长一类的文人,职责简单,要求不高,倪元潞后来能在户部主事,想来后勤这方面还是有点东西的,让他推举应该没什么问题,吃苦耐劳和训练当然也是少不了的,部队嘛,不存在纯粹的文人,太监都要训练战斗呢。

当然,大明并不缺热血,能文能武的文臣,战死的巡抚,总督一大把,着名的也很多,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孙承宗,熊文灿,袁可立,左光先等等,再说虽然文人看不起当兵的丘八,但是,大明人口破亿,读书人多如过江之卿,可是,进士每三年才三百人,几百万的读书人最后都能中进士?

显然不可能,那其他的呢?考不上总要过日子啊,这些人就只能另谋出路了,举人还行,能候补官位了,但那也是少之又少,而且不知道要等多久,所以,去衙门任职的,当小吏的,做师爷的,当大户人家账房的,教书的,家庭殷实的开书院的,专心做学问的,卖字卖画的比比皆是。

现在有机会直接做官,而且一上来就有正三品的,我滴娘啊,就算是武职的正三品没文职的高级,那也是正三品啊,这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去啊,毕竟是官啊,不当官这几十年的书不是白读了?

举人能做到正三品的有几个?做到正五品就到头了,能做到尚书,阁老的举人,不是没有,但那真是少之又少,而且还是国朝初期较多,后面就算凤毛麟角了,估摸着也就海瑞,陈新甲了。

于是才不到两个月,两人就推举愿意去的举人将近一百号人,虽然用不了那么多,但是可以储备啊,再说,人多了就有竞争了,干的不好,走人,后面有的是人想干。

教书、忠君爱国的思想工作,也是开展起来神速,人多力量大嘛,再说,这些儒学可不就是教人忠君爱国的嘛,专业对口,只是需要白话多点而已,毕竟之乎者也那些苦哈哈根本就听不懂,影响自己的业绩不是,话说,物竞天择,有竞争是真特娘的好啊。

现在新军的人员配置大致是配齐了,朱慈烺按照前世当兵的记忆,将训练和奖惩结合当前的局势,编撰了新军的训练细则和奖惩细则,着人送去了天津卫,接下来的事,就急不得了。

没两个月,曹文诏就上奏朝廷,弹劾天津卫原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等等,倾占军田,贪污受贿,欺上瞒下,编制空置,已经被曹文诏拿下,等待朝廷处置,崇祯如约,一把撸了个精光,将曹文诏报上来的请调人员调往天津卫填补。

1636年,崇祯九年,后金天聪汗黄台吉改元,改后金为大清,改天聪为崇德元年。

又两年时间匆匆而过,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六月。

今年上半年以来,似乎全国局势有所回转,三月,洪承畴、孙传庭大破流寇,流寇损失惨重。五月,流寇大头目张献忠向五省总督熊文灿投降。全国的流寇似乎遭到了严霜,败的败,投的投,全国战事为之一清,除了李自成等几路头目仍然在流窜之外,几乎海内靖宇了,李自成等人也只剩下逃命的份了,剿灭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太久了。

崇祯现在很高兴,从登基至今,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从登基以来,国内不停的叛乱,流寇真是剿之不尽,杀之不绝,一直让崇祯很是头疼,如今总算快要消灭完了,辽东也在蓟辽总督吴阿衡的经略下,风平浪静,防守的还算可以,没有出现大败。

皇兄丢给自己的烂摊子,终于要收拾利索了,只要国内安稳之后,剩下的就是专心对付建奴了,崇祯所求不多,只要能守住祖宗江山就好,他不求变革,也不想动东南文人的利益,也不想强行将军权控制。

商税大臣们反对不让收,他无所谓,那就收农税呗,海禁不能开,那就不开呗,矿产大臣们不让派监工太监,那就不派,东,西厂职能也取消,锦衣卫职能也取消,只负责京城稳定就好,他求得真不多,他只求能保持现状,平平稳稳的守好江山。

所谓无欲则刚,所以崇祯到现在继位十几年了,还活的好好的,不能动的他不动,他就跟你在朝堂上玩朝廷上的规则,这些年也干掉了不少让他不爽的大臣,家庭也是美满,儿子女儿也是一大堆了,比起前几个皇帝,崇祯感觉自己好多了。

朱慈烺可就不怎么舒服了,崇祯十年,礼部请太子出阁讲学,给朱慈烺安排了一大堆尚书、侍郎、编修教书,整天学古籍,让现代灵魂的朱慈烺生不如死。

一年来,除了怎么应付上学,就剩下怎么想办法弄死高起潜了,丘致中被崇祯安排为了朱慈烺的伴读太监,一起派来的伺候的太监,还有李继周、高起潜等人,但是高起潜鸡贼鸡贼的,而且是崇祯派来的心腹,一年来朱慈烺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机会和理由。

后来估计他自己也感到太子想找自己的麻烦了,就给崇祯递了小话,被派去辽东监军去了,朱慈烺也无可奈何,虽然和崇祯早就谈过,但崇祯也是一头倔驴,对自认为忠心的心腹,朱慈烺说了也没用,而且崇祯打心底也不愿意折腾。

这就让朱慈烺没啥脾气了,虽然崇祯也没太管朱慈烺自己的折腾,毕竟三卫人马,供给只是换了人,又没有增加,也无伤大雅,朝堂上的事情,朱慈烺还是插不上手,也说不上话,崇祯的权利欲可全在朝堂上了,他也只能在朝堂上能有皇帝的感觉,自然不允许别人插手,朱慈烺现在,也只是个太子,基本什么都干不了。

这天,接到张献忠投降的奏报,崇祯很是高兴,晚上在坤宁宫举行家宴,朱慈烺当然要早早的去了,陪着周皇后和懿安皇后聊聊天,和弟弟妹妹们玩玩闹闹,拉拉关系。

晚宴开始后,崇祯才姗姗来迟,众人见礼之后,开始了难得的家宴,朱慈烺记得,他来到这个世界十年了,这是第一次这么整齐的家宴,当然,那些级别不够的后妃当然不能来了,只有两个皇后,田贵妃及袁贵妃在,儿子女儿也是七八个了。

席间,懿安皇后高兴的问道:“不知皇帝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哀家可是从来没见过皇帝这么高兴呢,竟然难得的举办家宴,可是国事稳定了?”

“哈哈哈。。。皇嫂说的不错,困扰我大明十几年的流寇,终于快要剿灭了,自贼首高迎祥伏法以来,朝廷大军连战连捷,如今几路流寇已经是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气焰殆尽了。”

“朕今日刚接到五省总督熊文灿的奏报,张献忠的流寇大军也已投降朝廷了,现在只剩下什么李自成、过天星等贼人,也被洪承畴和孙传庭已经合围,逼上了绝路,剿灭指日可待了,朕登基十几年了,总算是快要剿灭流寇了,也算对的起皇兄和列祖列宗了。”崇祯喝了几杯酒,红光满面的说道。

“那倒真是不得不贺,皇帝辛劳十几年,终于将你皇兄丢下的烂摊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战乱一平,天下的百姓也能过几年好日子了。”

“是啊,百姓受苦已久了。朕有愧于天下百姓啊。朕会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崇祯也是踌躇满志,无不感慨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