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7章 出京的机会

明中祖:朱慈烺 第17章 出京的机会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朱慈烺忍了好久,但还是忍不住的说道:“父皇不可大意,流寇反复无常,之前就有降而复反的先例,父皇不可不防,不若直接令熊文灿将张献忠剿灭以绝后患,或者找人制造机会,拿下张献忠问罪。”朱慈烺不得不说。

虽然不记得张献忠什么时候投降的,但是他却是记得张献忠最后又反了,而且说不定就在今年,看着崇祯现在红光满面,意得志满的样子,朱慈烺实在不想打击他,但是,他记得没错的话,今年冬天,建奴会再次入寇,到时加上天灾,最迟明年开春,流寇将会再次四起,而且是爆发式增长,直至无可救药,攻破京师,大明亡国。

崇祯朝就是这么悲催,十几年来天灾不断,每当国内流寇要被剿灭的时候,建奴就开始搞事情,不是在辽东有大动作就是入寇,导致围剿流寇的大军不得不抽调去辽东抵御,或者入京勤王,留给流寇多次的喘息之机。

反之,在辽东进攻的时候,国内流寇又搞事情,逼得朝廷不得不分兵镇压,给建奴机会。要说两方没有联系,朱慈烺是不信的,双方可能都有算计吧。不然调关宁军入关,流寇多半顶不住。

“春哥儿怎能如此考虑,朕要是不准张献忠投降或者是拿下他问罪,那以后流寇誓死不降,剿灭难度将大大增加,朕也会失信于天下,再说,张献忠现在建制齐全,朝廷并未改编,拿下他也不现实,都是朕的子民啊,大多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朕何忍全部剿灭之啊。”

“哎...”朱慈烺心中暗叹口气,崇祯对阴谋深算看的透彻,但是其他就真是惨不忍睹了,而且妇人之仁,太过要脸,难成大事,但朱慈烺现在也是无可奈何,他没权啊。

“父皇说的是,是儿臣想的过于简单了,儿臣祝贺父皇,早日彻底平定内乱,剿灭建奴。”无奈,朱慈烺也只能和稀泥了。本来还想说说高起潜的事,让崇祯撤去高起潜的,但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还是不提了。

现在一是自己太小,才十岁,朝堂之上的根本说不上什么话,二是崇祯真是太执拗了,刚愎自用。

一顿饭吃的是阖家欢乐,崇祯难得的喝多了,在回去的路上,朱慈烺不得不又开始考虑了,崇祯不听劝,年底建奴入寇,卢象升性命不保,孙承宗也会死,朱慈烺不得不想办法保住他们。

孙承宗还好,卢象升就有些难办了,他是甘心赴死,完全可以学高起潜和杨嗣昌,佣兵自保,任由清兵肆虐,反正怪罪下来也是三人一起承担责任,哪怕是他自己担主责,那也 不至于丢了性命。

但是虽然卢象升一心以死报国,朱慈烺却不能让他就这么没有太大价值的死去,只是,怎么去救却要花点心思。

现在,朱慈烺却想出去溜一圈,一直待在宫中近十年,早已腻歪的不行了。而且,他的新一团已经成立两年多了,还没去看过成果如何呢,虽然框架和训练内容都是他亲自操刀编纂,但是实施的如何,朱慈烺只是在曹文诏的奏报上听到,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心里还是没底,这可是自己的老本啊,马虎不得。

第二天一早,去给崇祯请安,朱慈烺乘机向崇祯提出自己要离京:“父皇,儿臣想去一趟天津卫。”

“去天津卫?好端端的去天津卫干什么?你还小,老老实实的读书,乱跑什么?”崇祯却笑道。

“父皇,天津卫新军改革已经两年多了,儿臣想去视察一番,看看改革的成效如何了。”朱慈烺如实说道。

“嗯.....”崇祯却是沉吟不语,显然在考虑是否同意。

朱慈烺知道要再加一把劲了,不然说不好就去不了了。“父皇,虽然新军只有一万五千人,但是要是训练好了,却是可以成为一支奇兵,往后不管是国内平叛,还是紧急时刻支援辽东,都是一股生力军,而且现在京营糜烂,建奴每每入寇京师,各路勤王大军要么不敢野战,要么拖延进度,京师岌岌可危,现在有一支精锐,将来也好拱卫京师啊。”

“另外,今年直隶地区,陕西、河南、山东大旱, 灾情严重,儿臣听闻有大量灾民在不断赶往京师,儿臣一路南下,正好代父皇巡视一番灾情和直隶山东的赈灾工作进行如何了。也好让天下百姓知道,父皇在关注赈灾,心系天下百姓。”

“好吧,朕就命你代天巡狩直隶及山东地区,视察赈灾事宜。让腾骧左卫和腾骧右卫随行护卫。”崇祯终于被说动了。

但朱慈烺心里却是不以为然,百姓过得好不好,崇祯知道个屁,但总归是争取到了离京的机会,终于不用再一直呆在宫中了。

“儿臣代百姓谢父皇,父皇心系百姓,仁爱无双,百姓一定会赞誉父皇的。”既然找到了马屁股,那就多拍几下。

“嗯,皇儿此去,一定要多加监督各地官府,一定要做好赈灾事宜,不可让百姓没有吃食。”

“是,父皇,那儿臣就先回去准备了,父皇注意身体,切莫操劳过度。”“嗯,这个朕省得,你去吧。”

“儿臣告退。”

回到钟粹宫,坐在书桌后面,将腿舒服的架在书桌上,享受着李静婉的按摩服务,想着接下来的行程,右手无意识的摸索着,时不时左捏捏,右捏捏,搞得李静婉不时轻吟一声,脸色绯红。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哼,如今的上直二十六卫,除了锦衣卫可能人数还多点,其余亲卫不知道还剩多少,怕不是都已经成了种地的农户了吧,不知道两卫能拿出多少人手来,虽说锦衣卫人数最多,但建制也是残缺了。”

“其所能辐射的区域也就京师了,最多直隶地区,其他地区基本瘫痪了,更不用说其职能已是被削弱到了历史最低,现在就只能和五城兵马司一起管管治安了,哎...这个便宜老爹真是...身不由己啊,文臣可恶,威胁皇室安全,不能忍,以后自己绝对要把宫里清洗一遍,不然怎么敢放心大胆的有所行动呢。”朱慈烺心里默默想道。

第二天朝会,崇祯在朝会宣布,命太子朱慈烺代天巡狩北方地区灾情及赈灾事宜,命腾骧左右卫随行护驾,着詹士府少詹士王铎领东宫人员随行,辅佐太子。

众臣听闻此事,吃了一惊,要知道,太子现在才十岁,要一个十岁的孩子去代天巡狩,实在是荒唐至极。

首辅薛国观出列奏道:“启奏陛下,太子年幼,此正应安心读书,岂可代天巡狩,再说,太子年幼,哪里懂得什么赈灾事宜啊,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臣附议”“臣附议”...

首辅的号召力可不小,顿时一片大臣出列附议,崇祯眉头一皱,要单只是灾情巡查也就算了,不让太子去可以让别的大臣去,关键他心里也明白,朱慈烺此行的重点恐怕还是他搞了几年的,心心念念的新军,而且这事虽然崇祯不报太大希望,但是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期待的,毕竟谁不想有自己听指挥的军队呢。

所以他眼神向杨嗣昌一瞟,杨嗣昌眉头也是一皱,但是稍一停顿,他就踏出班列,朗声开口道:“臣赞成太子殿下巡视北方灾情。”

“哦?杨大人此言何意啊?”薛国观面无表情的问道。

“如今北方大旱,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逃难北上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各州府都在尽力救助,但太子要是能代陛下巡视灾情,救助灾民,更能显示我皇仁爱,心系百姓,百姓心中也会念着陛下的好,更何况,太子殿下代天巡狩,也能震慑一些不法官员,不尽力赈灾或者贪赃枉法。”要说杨嗣昌能成为崇祯的铁杆心腹呢,次辅去和首辅唱反调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是杨嗣昌作为皇帝心腹,他才不管什么首辅呢。

“臣附议”“臣附议”...

次辅也不是吃素的,狗腿子一大堆。

看着两伙人争来争去,气的崇祯斥责道:“朝堂之上,成何体统,此事不用再议了,就这么定了。”

钟粹宫

“小爷,新城侯求见。”朱慈烺正闲的无聊,让李静婉在抄写“朱氏散文集”,就听丘致中前来禀报。

“哦?新城侯何许人也?他来干什么?”朱慈烺却是不解,而且,他还真不知道有个什么新城侯,主要是大明的勋贵也着实不少,除了几个国公及少数历史有名的勋贵,其他的他真还就不认识。

“回小爷的话,新城候掌管着腾骧卫,今儿个早朝皇爷宣布由小爷代天巡狩北方灾情,命腾骧卫随行护卫,想来新城候是来对接随行护卫事宜的。”丘致中作为崇祯钦点的伴读太监,来钟粹宫也快两年了,而且他在宫中耳目还是极广的。

“哦?腾骧卫指挥使?宣他觐见吧。”

“臣腾骧卫指挥使王国兴,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不一会儿,新城候王国兴就进殿参拜。

“新城侯不必多礼,平身吧。”朱慈烺虚扶一把,笑呵呵的说道。

“谢殿下。”

“不知新城侯此来何干啊?”朱慈烺明知故问道。

“奉陛下旨意,殿下代天巡狩,臣率领腾骧卫随行护驾,臣特来请示殿下,可有什么吩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