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81章 不靠谱的蒙古人

明中祖:朱慈烺 第181章 不靠谱的蒙古人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其实豪格算的不对,河间府两旗到大名府是需要十五天左右,朝廷从北京出发的更慢,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其实河间府比他更早很久就接到朝廷调令了,总体来说,镶红旗和镶黄旗只比猛如虎的大军迟三天的路程。

他只要在开州和朱慈烺纠缠三天,后面的两旗就到了,至于到了之后能不能打得过不知道,但朱慈烺遭遇两面夹击,肯定不会轻松就是了。

但谁也没有开上帝视角,自然无从判断,只能根据战场经验自行把控了,恰恰,兵力劣势的豪格,被天津卫打的心理阴影颇大,不愿独自再去硬碰。

但他得知后面大军正在追究后,放下心来,也没再跑路,死守十五天城池的信心他还是有的,明军都是骑兵,他有三万步兵,野战打不过,守城的话,那恰恰相反。

豪格自信,就算再多给他朱慈烺三万骑兵,他也攻不下开州,守城的优势就是如此巨大,这点,作为战场宿将的豪格自然还是有很大自信的。

后面的镶红旗和镶黄旗,自然是一路吃灰,到了真定府的他们,立即就知道了,官府西撤了,大明太子的骑兵南下了。

几乎不用考虑,他们快马加鞭的向南追去,既然已经在北直隶发现他们,那就当然是按照朝廷的计划把他们拖在直隶,然后以优势兵力聚歼。

知府?百姓?民团?切,在明朝太子面前,毛都不是,朝廷的决心是消灭这股威胁巨大的骑兵,从而拉开明确之家的战力差距,以图天下,西撤的这些人值几个钱啊。

一路南下,索尼看着镶黄旗军营残骸的,心痛的同时,两人也在祈祷,正蓝旗能拦住明军,他们也发现了,朝廷的预估时间有些出入,明军速度极快,根本就没等步兵到位,就已经南下几天了,现在,就只能靠他们骑兵先拖住了。

此时的朱慈烺,自然不会傻等他们,朱慈烺自然知道,后面绝对有大批追兵,猛如虎到后,休整一晚,第二天朱慈烺就立即率大军南下了。

不管结果如何,先按计划越过开州,跳出建奴的包围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在宛若鬼城一样的清丰驻扎一夜,第二天下午,抵达正蓝旗驻地,开州。

“殿下,夜不收侦探,开州呈死守态势,并未出城阻拦或者在广济渠河南岸布防。”沈炼上前汇报道。

“哦?呵呵,豪格这是怕了啊,不过,他怎么不跑?不怕我军围困开州?”朱慈烺饶有兴趣的问道,一路到了这里,算是一切按计划来了,一切还算顺利,值得开怀。

“臣不知,不过臣猜测,要么就是开州补给充足,要么就是豪格收到了建奴的传信,知道后面有援军火速南下。”

“那他怎么不出城拦截啊?要是在广济渠河南岸设防,说不定还真能拦我军一天两天的呢,若是防御的好,说不得我军就要绕路了。”

“呵呵,殿下,豪格在天津卫一战,想来是对我军心生恐惧了,不敢再以劣势兵力,借助地形优势阻击,可能是怕我军用大炮轰他吧。”侯恂乐呵呵的笑道。

“哈哈,有可能,但说不定豪格不想遵从多尔衮的命令也说不定,这二人当年为了争夺皇位,可是差点儿打起来,豪格可能是怕多尔衮坑他吧。”朱慈烺无不恶意的揣测着。

“哈哈,殿下此言有理,还真就有可能。”

“既如此,那我们也不能辜负了豪格的好意,命全军即刻多搭几道桥,全速过河,然后在南岸扎营,全军交替掩护,防止半渡而袭。”

“臣等遵旨。”

明军的火炮摆开架势,分向四周警戒,不论是袭击南岸刚过河的明军,还是袭击北岸还没渡河的明军,自然都能用大炮抵挡一段反应时间。

“锦衣卫,全体高颂,感谢豪格的大恩,放我军顺利渡河南归,让他给后面的追兵打个招呼,不用再送了。”在南岸扎营后,朱慈烺站在河沿看着对面的开州城。

城墙上甲士林立,虽然看不见豪格的人,但朱慈烺知道,豪格此时定然就在城门楼子附近,如此高声呼喊,豪格以后对朝廷就不好糊弄了。

手下如此多的人听到这话,豪格可就瞒不住了,再想向朝廷狡辩,那也枉然,一个怯战或者玩忽职守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随着锦衣卫冲破云霄的喊话,城内本就离得不远的清军全都听的清清楚楚,一个个面面相觑,随即低头不语,豪格更是在城楼内气的脸色铁青,印堂发黑,好悬没吐血。

达到离间分化建奴内部关系的目的,朱慈烺这才优哉游哉的回了帅帐,原计划的看情况围困开州,但从开州的表现来看,后面的追军不远,没时间再耗时围困了,所以,很干脆的就取消了。

此时的明军上下,也全部松了一口气,毕竟在敌占区,计划的再完美,也不安全,现在算是跳出了建奴的包围圈,众人自然喜笑颜开。

各府撤离的计划也实施完毕,朱慈烺此次的行程目的算是达到了。没有再耽搁时间,第二天一早,大军再次南下,到达南边还有一个城池聚集点的东明县,迁移官府百姓向东撤入山东兖州府境内安置。

然后经曹州、定陶,到达东昌府驻地的成武县,在此做一个长期休整,看看下一步局势再做打算,朱慈烺现在也没办法。

各步兵现在都是半废物状态,需要时间整训,没有步兵,骑兵再厉害也不能攻城掠地啊,所以,现在反攻是没条件的,只能防守换时间。

而且为了防备清军利用骑兵优势对山东进行逐步围困蚕食,和辽东一样,慢慢推进,朱慈烺还需要留骑兵在山东境内,抵消清军骑兵优势。

要是围困,朱慈烺可命骑兵率步兵驰援,有骑兵和火炮的优势抵消,不至于像以前一样,清军骑兵围城,步兵根本不敢去支援,不然途中就是被骑兵袭击,毫无还手之力。

另外,现在已经六月中旬了,所过之处,都在收麦子了,城可以守,但城外的麦子怎么办?还要防备清军骑兵直接突袭抢粮,或者干脆烧田毁麦。

好在,清军进入山东还要一些日子,按照朝廷的计划,他们四旗进入山东进攻济南,再南下,拿下山东西部区域,现在堵明军骑兵是堵不住了,只能按照最后一种情况,攻城掠地了。

但正红旗和绿旗哪有那么快啊,骑兵都赶了半个月的路,步兵更是,到大名府的时候都已经七月了,山东这第一年的收成算是顺利的拿下了,明年?鬼知道明年什么情况,先把今年的口粮收好吧。

这边这一个月的赶路平静期暂且不提。

另一头,西北和西南,在六月中旬,也陆续开启了战火。

五月中旬多尔衮命蒙八旗北归,组建十万骑兵南下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向南进攻,经过半个多月的各部联络,终于在六月初分批向三镇进发,在六月中旬逐步接战。

得到消息最迟的,盘踞青海的区域的和硕特部,也终于在六月下旬开始全面南下,入侵乌斯藏。

山西、陕西北部的大同、延绥等镇,李自成下了血本,调集重兵,三十万严防死守,大同一线的镶白旗和关宁军近五万骑兵,六万余步兵,愣是打不开大同内长城防线。

就算偶尔有个别关堡被突破,也会被机动预备部队堵上缺口,反而突入长城的军队成了孤军,被围歼在长城以南。

根本打不开局面,反而损兵折将,一点开花,并不能及时绕去背面其他点两面夹击,所以,要突破大同长城防线,除非多点开花。

十万大军在大同耗了两个月,还是无法突破大同,进入了相持阶段。

另一边的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也各自迎来了漠南蒙古的三万骑兵进攻,但效果,差强人意。

长城之所以厉害,不是因为她能防住所有入侵,而是可以挡住大部分入侵,然后聚歼突入的小部分。

三镇的一些缺口,自然也被蒙古骑兵突破了,但也只是偏师、小股,因为大股的骑兵,长城防御军队都盯着呢,你往哪儿走,他就往哪儿集结。

突入的虽然都是小股,但因为是骑兵,进来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特别是现在正是麦子快要收获的时候,糟蹋了不少。

但他们也是付出了代价的,除过少数流窜逃离,进来的被孙传庭组建的骑兵和步兵聚歼殆尽了。

五月中旬的时候,朱慈烺从河南向兰州传令,六月初孙传庭就收到了朱慈烺的军令,当即让白广恩带了三万人南下,汇合五月中旬到达龙安府的朵甘都司的两万大军,向南警戒张献忠,防止背刺。

尤世威、王定惧率七万大军向东警戒李自成,而自己带着剩下的十万大军,与朱慈炤同行,一起又折返回宁夏中卫,居中指挥,并派人向两镇先行送去紧急预警急报。

三边的结果算是稀松平常吧,要是这么容易打下来,蒙古早就干了,何苦在塞外待几百年,这次的入侵,和以往蒙古入侵打秋风没什么区别。

蒙古人见攻进来后难以立足,而且有被围歼的风险,便如往常一样,劫掠一番就跑了,这,大概就是长城的作用吧。

总得来说,多尔衮在北方长城布置的十数万蒙古大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仅仅只能算牵制,想要达到多尔衮预期的,从北方长城突破,可能就需要大量步兵攻城略地,才能站稳脚跟。

不然就算攻入长城,也是无根之萍,有覆灭之危,聪明的蒙古人,自然不会为了大清下血本,哥是来跟着你打秋风,发家致富的,可不是跟着你来送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