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9章 初见孙承宗

明中祖:朱慈烺 第19章 初见孙承宗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杨宇,去给本宫盛碗粥来。”

“是,殿下。”杨宇匆匆去后队片刻,便拿着朱慈烺的御用官窑瓷碗,去粥桶之中,拿起勺子搅了搅,盛了一碗粥,端到了朱慈烺的眼前。

朱慈烺接过碗,拿起勺子也在碗里搅了搅,浑浊不堪,米粒不算多,也不算太清汤寡水,但是,这在桶底搅了搅才乘的,朱慈烺也没说什么,这东西虽然不是太顶饱,但也饿不死人,想起前世,自己家喝的粥也是清粥,没多少米,小时候米多了还不喝,被老妈一顿胖揍。

但是两种却是截然不同,前世只是调剂品,除了粥,每天还会吃许多别的零食或主食,但现在,这是唯一的食物,吊命的。

朱慈烺端起碗,搅了搅后喝了一大口,“殿下不可...”朱慈烺的动作太快,周边的官员和锦衣卫想拦也拦不住了,一口的土腥气,咽下汤水,嚼了几下粟米,粗糙不堪,“嘎嘣”一声,一个小沙子硌的朱慈烺牙疼,脸色一抽,旁边的杨宇和詹士府的王铎、吴伟业等人脸色阴沉,陈文清的脸上却是已经留下冷汗,满脸蛋疼不已的表情,魂淡啊,你是太子啊,你吃它干嘛啊。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将碗交给了杨宇,手一招,旁边伺候的李安急忙把打湿拧干的面巾递上,朱慈烺假意擦嘴,将口中的掺杂沙粒的粟米吐到面巾之中,递给李安后,向施粥的小吏和灾民喊道:“大家继续领粥吧。”然后便带着一众人打道回府,向城门处去了。

留下腾骧卫和锦衣卫的五百人,朱慈烺只带着五百锦衣卫和随行的宫女太监及一众官员到了府衙,后堂上,朱慈烺坐在主位,其余官员坐在下手两侧,朱慈烺刚喝口茶,准备说话,陈文清便提袍跪倒在地:“臣有罪,请殿下责罚。”

“哦?此话从何说起,陈大人先起来吧。”朱慈烺倒是被他说的一懵。

“臣命人在粥中放入沙土,险些伤了殿下,臣有罪,请殿下责罚。”陈文清跪在地上没有起来,惶恐的说道。

“哦?陈大人说的是这个啊,无妨,本宫也只是被沙子硌了一下牙,无伤大雅,现在已经没事了,至于在粥中掺沙土,本宫倒也猜到其中意思了,陈大人不必自责,你做的很好,起来吧。”感谢时代,让朱慈烺看了这么多的电视剧,里面和珅就是这样做的,理由也很简单,尽量做到免费的粥不好喝。

除了实在活不下去需要吊命的灾民,别人不会去喝,不然家家户户都不用干活了,到点去那里混一碗粥一解决就行了,不用多久,就能把赈灾的粮食吃个干净,其实,这在明朝,甚至各个朝代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到一线为官 的都知道,基层就是这么务实。

“谢殿下恩典。”陈文清不明其意,还以为朱慈烺在当笑面虎,接下来严查自己,抓住把柄,在拿自己开刀立威,没办法,他是第一站,想来是最适合开刀立威的了。

“殿下,陈大人竟然亲自下令往赈灾的粥中掺杂沙土,先不说灾民吃了有没有事,单是他以沙土掺入粮食,必定是中饱私囊,以沙代粮,如此鱼肉百姓,臣请殿下彻查陈知府。”吴伟业却是不解,义愤填膺的参劾道。其余詹士府官员也大都面露怒色,只差也跳下来参劾一本了。

朱慈烺轻笑一声,中饱私囊,贪墨灾粮肯定是有的,但这个理由是站不住的,而且前面也说了,朱慈烺并不想深究,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激起民愤,朱慈烺都不打算严查,况且,陈文清做的还算可以,至少没大面积饿死灾民。

看着脸色漆黑的陈文清,好笑的朱慈烺说道:“既然如此,陈大人,劳烦你给这几位翰林大才讲一下吧。”

听着朱慈烺有些讽刺意味的语气,几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难道喷错了?

陈文清略显诧异,现在,他基本能确定,太子是真的不追究他的事了,而且,对于为什么放沙土,太子殿下好像也是门清,听着语气,显然是不满吴伟业的质疑。

当即,陈文清把其中利弊分析一番,说的几人是脸色通红,恨不能找块布蒙在脸上,那么刚才太子殿下的讽刺也不言而喻,是在讽刺他们高居庙堂,不问民间事,不务实,只知道参劾他人。

“好了,王大人,稍后走的时候,留一批詹士府官员,协助督察保定府赈灾事宜,其余人等,今天休整一晚,明天继续出发。”

“是,殿下。”王铎起身称是。

“诸位还有事嘛,没事就早些安顿吧。”朱慈烺出声问道。

“臣等无事。”

“殿下,下官让人备了些酒菜,诸位大人也一路辛苦,今晚请殿下赴宴,犒劳一下诸位大人。”陈文清见众人无事,急忙开口道。

“嗯...好,陈大人自行安排吧,等会送些物资给城外大营,犒劳一番将士即可,至于宴请,本宫就不去了,其他人都去吧,这几天也辛苦了,但是不得饮酒误事,明日还要赶路,国朝艰难,北方大旱,还是不要太过铺张,陈大人可明白?”朱慈烺安排道。他自己实在不适合参加宴请,不然必然铺张浪费,被有心人借题发挥也不好,说他去地方上骄奢淫逸就不好了,毕竟是来赈灾的,虽然没人敢参劾他...

“下官明白,这就派人给城外大营送去物资,宴席也绝不铺张浪费。”陈文清再次高看太子一眼,老成持重啊。

众人在宴席上喝酒吃食,欣赏舞姬,好好放松了一下,倒也没有人敢喝多,倒是借着这个机会,陈文清和詹士府一众一释前嫌,很快就称兄道弟,打成了一片,这也难怪,官场是个大染缸,不说翰林院一伙,地方上的官员,那真是人精啊。

第二天如期出发,刚刚起行,不待询问,就发出指令,朝高阳县进发,目标很明确,朱慈烺这次来,是准备带走孙承宗的。

与其让他在这儿等死,还不如把他带走,虽然是文臣,但是打仗倒也是一把好手,教学更是一绝,带出来的徒弟各个打仗牛皮,如孙传庭、袁崇焕等,都是他的弟子,只是,毕竟已经上了岁数,致仕在家了,带兵打仗朱慈烺是不指望,他是想让孙承宗去天津卫,他准备成立一所军校,让其去当教授。

第二日正午时分,仪仗就到了高阳县,知县带人将朱慈烺迎入城后,用过午饭,朱慈烺稍作休息,沐浴更衣之后,着人去通禀一番,就带着仪仗直奔孙府而去,孙承宗也是带着家人,在府门外接驾。

“老臣参见殿下,殿下千岁。”致仕官员是保留官职官身的。

“孙阁老快快请起,阁老身子可好?”

“谢殿下挂念,老臣身子还好,尚能支撑一些时日。殿下里面请。”

“阁老请。”

寒暄一番后,孙承宗带着朱慈烺进入大堂,分主次落座后,下首的孙承宗率先开口:“臣闻殿下出京巡视赈灾,倒不想殿下竟会这么快来到保定府,有殿下代陛下巡视灾情,督促赈灾事宜,想来各州府必定全心赈灾,此乃百姓之福啊,皇恩浩荡,天下百姓必然心怀感恩,为殿下和陛下祈福。”

“阁老言重了,小王也仅是代父皇体恤一番百姓罢了,当不得什么,国朝天灾**不断,受苦的是百姓,朝廷做的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朱慈烺感慨一番,不待孙承宗继续说话,就转头对众人说道:“杨宇和丘致中李安留下,其余人等去偏院等候,本宫要和阁老谈些国事。”

“是,殿下。”

这倒是令孙承宗脑子一懵,他刚准备介绍一下儿孙给朱慈烺认识,这一下打乱了他的节奏,一时不知道该说啥了,直到管家孙福提醒,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你们也都下去吧,招待好殿下的仪仗,我和殿下谈些正事 。”

“倒也不必,阁老让令公子、孙子和心腹之人留下也无妨。”

“是殿下,孙福和鉁儿、之沆留下,其他人退下。”留下二儿子和大孙子和管家,其余人都屏退了。

“殿下,老臣的长子在山东任知县,不在府中,这是二子孙鉁和长孙孙之沆,都是自己人,定然不会走漏什么消息。”孙承宗也看出来了,朱慈烺这是要和他谈一下保密的话题,不宜让人听去。

“阁老的儿孙真是一表人才。”

“殿下谬赞了。”

“不瞒阁老,小王此次出宫,意不在赈灾,也不在监察,小王此行的目的是天津。”朱慈烺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

“哦?殿下此行目的是天津?可是天津在东,却是不知道殿下为何往西而来。”孙承宗其实也能猜出来,要么是太子年幼想出宫玩闹一番,但陛下能允许,想来玩闹的可能性不大。

孙承宗是知道的,崇祯这人极为固执,而且重规矩,也就是表面功夫,断然不会让太子毫无缘由的这么违制出宫的,但是,单单赈灾,又何须一朝太子出动?那么,必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赈灾巡视只是幌子,估计另有谋划。

“哈哈哈。。。小王向西而来,绕这么一大圈,就是为了孙阁老而来。”

“为了老臣?可是老臣已经致仕多年,不知殿下寻老臣何事?竟然如此兴师动众。”孙承宗几人听闻,面露诧异之色。

“不错,至于为什么,先不忙,小王想请阁老分析一下当今天下局势,不知阁老如何看待?”朱慈烺却是老神在在的说道,全然不顾孙承宗几人莫名其妙的眼神。

孙之沆在心中嘟囔:“你一个才十岁的小屁孩跟我爷爷谈论天下局势?就算你是太子,这也太搞笑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