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20章 孙承宗的见解

明中祖:朱慈烺 第20章 孙承宗的见解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孙承宗却想的很多,难道,太子此行,是陛下授意,前来询问自己?想重新启用自己?“不知这可是陛下的意思?”

“倒也不是,只是小王自己的事,此行和父皇关系不大。”

“哦,原来如此,臣虽然致仕于野,但也时刻关注天下大事,如今国内流寇剿灭殆尽,北方与察哈尔再次盟好,只剩辽东建奴,吴阿衡督师蓟辽,虽无大进,但也无大错。”

“只待国内休养生息数年,便可再起兵峰,讨伐建奴,安定辽东,自万历朝开始的叛乱,也将平息,再经陛下仁治,我大明必将再次中兴。”孙承宗一副未来可期的说道。

“哈哈哈,说的好,说的真好。”“是啊,我大明即将再次中兴。”“皇明威武,建奴只是跳梁小丑,蹦跶不了多久。”屋内气氛顿时轻松,听孙承宗这么说,众人都是高兴不已,就连杨宇等人也是。

不过,并没过多久,朱慈烺就接着开口道:“阁老不愧是阁老,揣摩圣意的本事真是让人佩服啊。”

“这...老臣不敢,老臣不才,怎敢揣摩圣意。殿下折煞老臣了。”孙承宗听出不对,急忙请罪,另外几人笑容也是僵在了脸上,悻悻的收回了笑容。

“阁老请起,小王并无其他意思,只是赞叹阁老深知我父皇脾性罢了,阁老这番理论,想来会让父皇大加赞赏,因为父皇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小王再次申明,小王此来,和父皇无关,小王是来听实话的。”朱慈烺脸上露出正色。

孙承宗也收起了乐观之色,问道:“难道殿下不这么认为吗?如今天下局势确实大定。”

“阁老不必再试探小王了,如果我和父皇想法一致,也就不会再费尽周折出宫了。阁老还是说点实在的吧。”

这次,孙承宗沉默良久,这才抬头,对上朱慈烺的眼神,话还没说,却是先叹口气:“哎...老臣...老臣无能,不能替陛下治国安邦,实在惭愧。”

“说说吧。”朱慈烺示意孙承宗继续。

“老臣遵旨,不是老臣悲观,实在是国朝局势不容乐观,加上连年天灾,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孙承宗满面愁容的说道:“国内流寇虽然暂时平息,但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多少,连年天灾之下,流寇必然死灰复燃。”

“但是,这不是最可怕的,流寇复起,大不了就接着剿就是了,怕就怕建奴再次入寇或者在辽东出现大动作,这样就必然会牵制朝廷绝大部分精力和兵力,如果此时,流寇再次肆虐,那朝廷恐怕也没多少力量去扑灭,必然致使流寇再次坐大。”

“而且根据以往来看,流寇一次比一次势大,一次比一次有经验,建制也渐渐齐全,若是再次起势,只怕...只怕难以控制,朝廷危急啊。到时建奴若再入寇造成两面夹击,只怕。。。只怕。。。”孙承宗只怕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阁老但讲无妨。”

“只怕会走前宋的老路,或是比之南宋更加不堪,只能划江而治,偏于一隅,以图再次振作,北伐中原。”孙承宗痛心疾首的说道。

“哈哈哈...”这次朱慈烺是真心大喜,“看来小王这次不虚此行啊。”

“怎么?殿下也这样认为?”孙承宗却是笑不出来。

“不错,不然小王此次费尽心机的出京是为了什么,国朝局势糜烂之至,可惜啊,父皇并不听我的谏言,认为天下形势大好,丝毫看不出危机已至。阁老刚才预见还是非常精准,但也稍显保守,流寇能掀翻朝廷,但是对上建奴就很难说了。”

“一旦不敌,可就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了,而是胡虏再次入主中原,奴役汉人,前宋就真的成了我大明的前车之鉴了。”朱慈烺说完,除了孙承宗表情心有戚戚,其余人都是惊呆了,看来孙承宗心里恐怕也想到了,只是没敢说而已。

“殿下,局势真的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杨宇不敢置信的问道。

“呵呵,十之**吧,朝廷此刻,应该早做应对,但是朝堂之上,皆是一帮碌碌无为的奉承之人,忙着贪财,忙着党争,谁会管大明的死活,谁会管百姓的死活呢?”朱慈烺哂笑一声:“所以,朝廷不作为,小王就要动起来,为大明续一口气,不知阁老是否听闻曹文诏将军调入天津卫之事?”

“老臣略有所闻。”

“阁老以为如何?”

“嗯...大小曹将军勇猛过人,治军有方,能力实在不可多得,虽然犯了些小错,但是罪不至发配地方卫所,但根据殿下的意思,莫非是有意为之?在天津卫布置了什么大动作?”

“哈哈。。。阁老果然才思敏捷,大动作倒也不至于,只是小王向父皇奏请军制改革,父皇答应以天津卫为试点罢了,现在,天津卫三卫的人早已替换成新招募的新军,军队编制也已重新划分,接受新式训练。”

“但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改革,是武器的改革,明年吧,待明年时机成熟,我会在天津卫开设工厂,制造新式火器,有了新式火器,骑兵、建奴、流寇都不是问题了。”“虽然不知道殿下说的新式火器是什么样,但是老臣以为,大力发展火器的方向是没错的,建奴初期被朝廷压的喘不过来气,但是在东江镇反叛之后,建奴火器技术也是和我军不相上下了,只是数量差距罢了,此后 ,朝廷大军再无优势可言,随之,建奴也已经是不断壮大,已成祸患。”孙承宗作为辽东督师,自然最有资格发言和建奴的交战情况了,大炮的流入,使得建奴迅速膨化,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火器改革势在必行,而军官将领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小王准备在天津卫开办一所军校,专门培养军官将领,使其系统化,正规化的学习之后,再放入军中,从基层做起,这样,军队的指挥就不再是凭借统帅的个人经验去打了。”

“这个军校,好是好,但是确实不合礼制,朝廷允许吗?”孙承宗却是无不担忧的问道,朝廷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不利于文人地位统治,也存在极大隐患,一旦反叛,朝廷也不好平复。

“这个倒是不急,现在成立的军校,也不会向全国开放招生,目前只有一些孤儿,不扩散也就不会动别人的利益,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臣恭贺殿下改革成功,中兴大明。”

“哈哈。。。这个,正是小王这次来找阁老的目的。”

“哦?殿下不是找臣商讨国朝局势?”孙承宗倒是一愣,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自己能出的上力的。

“不是,小王这次来,是想阁老出任军校的副校长一职,帮大明再培养几个优秀的统帅。”朱慈烺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啊?军校副院长?老臣年事已高,怕误了殿下的事啊。”孙承宗心里还是非常欢喜的,他前后去职多年,致仕也是迫不得已。

而且闲着也特别难受,现在听说太子在天津卫进行军事改革,又要开办军校,他心里也是热血涌现,照他自己感觉,别说军校了,现在让自己去蓟辽督师也不在话下,但是还是得拿捏一下不是?这是国朝的精粹。

“不碍事,阁老不必忧心,副校长一职只做管理,挑选一些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讲师,按照制度分配管理学院的训练,学习,生活,军事技能等等,配些副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阁老要是还有精力,也可以写些军事教材,案例之类的让学院去学习。”

“当然,也可以亲自下场去讲学,反正就是高度自由,教育学院掌握一切军事技能就是了,想来阁老督师这么多年,军中负伤的部下或者学生,只要能教会学员任何一方面军事能用到的,都可聘请来。”

“学科也可分类,如军阵、武器、体能、简单常用学问知识、敌人语言、野外生存、行军、后勤等等。不同的学科挑选擅长的人去教,保证每个学员都能成为全面型人才。”朱慈烺说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殿下大才,如此,必然能教出许多全面人才,只是这校长是由何人担任呢?”孙承宗问了一下主事问题,自己是副校长,要是头上还有个校长,而且万一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那就不怎么如意了,朝堂上,自己也是如此,被排挤出来。

“这点阁老可以放心,校长一职由小王亲自担任,但是小王要留在京城,一切事物还是以阁老为主,小王只是挂个名而已,另外,副校长小王准备以从一品、司令级待遇,阁老尽可放心。”

“老臣必将为殿下,为大明培养出军事人才,中兴大明,驱逐鞑虏。”孙承宗也是热血直冒,激动的跪地谢恩。

“阁老快快请起,能请阁老出山,小王喜不自胜,明日小王先行一步,前往天津卫安排,阁老稍后就携全家出发吧。”

“全家都要去吗?”孙承宗疑声问道。

“不瞒阁老,此来一部分原因是高阳不安全,阁老打击建奴,名声在外,现在致仕在家,手中无兵,若建奴下次入寇,必然来报复,到时若是城破,全家岂不遭此横祸?”朱慈烺解释一番。

“原来如此,多谢殿下替老臣考虑,殿下所思周全,但是家产田亩变卖还需些时日,事毕老臣即可携全家前往天津卫赴任。”

“不必如此麻烦,此地家产留几个家奴经营即可,不必变卖,到了天津卫,生活支应小王会安排好的。”

“如此,老臣多谢殿下厚爱,容老臣收拾一番,便赶赴天津卫。”

“好,不过不用太过匆忙,一月之内启程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