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37章 李自成僭位称帝

明中祖:朱慈烺 第37章 李自成僭位称帝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另一路向西北进攻的倒是没变,只是派了一支偏师,不到十万人,在原本的历史上,整个陕西行省的高官大员,全在西安城内被一网打尽了,整个西北辽阔的土地之上,一时群龙无首,而且被从中间切断,根本和朝廷脱离。

朝廷也指挥不到这边了,在这种无人统领,无人振臂高呼,无法联络朝廷的情况下,各自的力量渺小,大多地方竟在闯贼的大军未到之前,传檄而定了。

而现在,在有朝廷大员的统领,藩王的助力之下,西北各境内,当然还是遵从朝廷旨意的,而且有孙传庭的大军和各卫所土司的大军在,想凭十万不到的流寇军拿下整个西北,简直痴心妄想。

但从战略上来看,李自成确实不会也不应该把主力放在西边,而是应该集合全力先拿下中枢,扫平中原,再调头平定西北。

接着携北方雷霆之威,渡江南下,一统天下,成就大一统王朝的皇图霸业,这是对的,并没有错,问题是,现在这个时空,李自成能不能完成北方一统?还是如原来的历史一样,被建奴击溃?

话分两头,西北后面几个月的发展,朱慈烺现在肯定是不知道的,他也没想过什么反攻陕西,只是暂时的想法是不能让孙传庭就这么死了,给他权利,让他自由发挥去吧,至于结果是什么,并不是太重要,但他隐隐还是相信孙传庭的能力的。

现在也没啥事可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当然,死是不可能死的,只能等待历史大势发展,在关键点出手,扭转乾坤。

...

1644年,大明崇祯17年,朱慈烺今年16了,按理来说,是该太子大婚了,然而,如今天下大势已经不允许了,在阴云密布的紫禁城中,过了一个最低沉的新年后。

新的一年,国家局势依然不断恶化,西北方,李自成整军备战,集结百万大军,沿黄河驻扎,等待渡河东进山西,中原更是一片糜烂,数十万流寇前锋已剑指山东,不日北上。

今日是开年第一次大朝会,众人虽然都知道局势糜烂,但谁都不敢在今日的朝会上上奏,那是自己搞不痛快,在首辅陈演的新年贺词的老一套下,整个新年第一场大朝会就圆满落幕了。

皇极殿,午朝。

“众卿都说说吧,如今局势如何应对。”崇祯一脸疲倦的手扶额头,不咸不淡的问道,此时的崇祯,已是两鬓花白,但他才30出头啊,崇祯是真的累了。

17年来,真正放松的时刻屈指可数,眼下,他已经感到了深深的疲惫,和浓烈的不祥的预感,因为,流寇现在已经强大空前,整个北方,已有大半不在朝廷手中了,这是史无前例的。

众人皆是沉默不语,现在的局势,不是几个文官在朝堂就能扭转的,包括现在知晓后事的朱慈烺,都感到深深的无力,何况是这些人。

不是朱慈烺无能,也不是像其他那些穿越者一样,过来随便收拾一下,随便练点新军就能打的流寇建奴灰飞烟灭,然后称霸世界,情况远不是技术装备这么简单。

这些要是能决定结局,那现在的我们,就不是生活在五星红旗下,而是生活在青天白日旗下了,而且还是人数、装备都优势的情况下,都没成功,让现在的朱慈烺领着一帮半现代化都算不上的军队,以优势装备,巨大劣势的人数,去打赢?做梦吧。

现在的局势就是如此,民心所向,不是大明,而是大顺,不当差,不纳粮,快快开门迎闯王。闯军的绝对数量的骨干,都是来自大明边军,谁还没几个朋友,兄弟,战友啊。

所以,战场起义的也是多啊,朝廷防御千疮百孔,内部人心惶惶,群众基础全无,怎么守?注意,现在是守,不是收复,就这也是绝无可能。

“怎么,平时一个个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不说话了?内阁,说说你们的对策。”崇祯语气低沉,直接点名内阁。

陈演脑门已经见汗了,现在这局势,别说他并无多少急才,哪怕他有,也难有作为,但皇帝问话,只得硬着头皮乱吹了。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现在局势尚可控制,内阁拟定,当以阁臣督师,前往山西及山东,以山西总兵周遇吉和山东总兵刘泽清为辅,抵御流寇进犯京师,然再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关宁军入关剿冦,定能大破流寇,收复中原失地。”

要说能做首辅的,都是能说会道,极度了解皇帝的人呢,他这临时的一番即兴发挥,还真就说的崇祯面露喜色,重新燃起了希望。

当即,让内阁拟旨,加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职,授特进荣禄大夫衔,命其安置山海关防务,率军入关平叛。

军事告一段落后,户部尚书蒋德璟上奏道:“陛下,如今国朝艰难,北方战事频繁,无力再为朝廷缴纳税粮,臣请陛下,命太子殿下代天巡狩,南下主持大局,监国南京,为陛下在北方用兵解决后顾之忧。”

“这...”崇祯沉吟,看向朱慈烺,朱慈烺略微有些惊讶,随即便低眉顺目,不做任何反应,这件事上,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应该回避。国朝除了初期有过太子南京监国,往后两百年都不曾有过了,特别是迁都北京后,就再也不可能出现两个权利中枢了,南京六部,只是退休人员的养老之地,不说没才能,而是没权利。

“陛下不可,此时太子南下监国,京师必然人心惶惶,以为是朝廷做的两手准备,断然会让人觉得朝廷对京师的防御毫无信心,才出此下策,到时,士绅,商贾全部逃离京师,则更加无法拱卫京师,进而导致京师物资供应断层,如此,京师危矣。”

魏藻德以兼职詹事之职急忙劝阻,不知是真为民为国还是以詹事府职务避嫌,反对太子南下监国,向崇祯表明忠心,话说还真有用,这不,随后就被崇祯晋为内阁大学士了。

“这时候说什么南下监国保障后顾之忧当然是表明托词,实际不就是做两手准备,万一北京沦陷,太子可在南京登基,主持大局,但这话不能明面上说,说出来,就是危言耸听,希望皇帝早死,不信北京能坚守,动摇国家之言,要背锅,不可说,不可说。”众阁臣心里默默诽腹不已。

“臣附议。”陈演急急附议,不然他的北京防御体系就站不住脚,他要为自己刚才说的方略打气。

其他阁臣听见首辅附议,也都沉默不语,显然,在辩论上,站不住脚,说不过大义之词,说了也白费,还被人攻堪,没必要。

崇祯略微思索片刻,天人交战,太子监国,在这个时候,哪怕后面北京无碍,太子那也是脱缰的野马,以北方的局势,再难控制南方,他肯定就会被架空了,在对北方防御抱有幻想的崇祯来说,南方大权万万不可儿戏,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脱离权力掌控。

“此事容后再议。”

“哎。。。”朱慈烺心中哀叹一声,他倒不是非要去南京监国,只是这么合理的提议,竟然为了面子,和权利的支配,竟然否了,不知原本历史是怎么否决的这个提议,但结局都一样。

如果,有当时的正统太子在南京监国,北京沦陷后,南明还会因为拥立新主的意见不统一而陷入内斗吗?当然不会,当时南明的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几十万军队轻轻松松。

加上郑家的力量,不说反攻北方,但划江而治,仿南宋支撑几百年也是不无可能的,长江天险,那么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都被南宋抵御这么久,想来。。。哎。。。

之后的进展自无太大变化,关宁军已成军阀,向朝廷索要一百万两的开拔军费,才能挥军西进,朝廷自然没有那么多钱,吴三桂也推脱,大军没有军饷,无人听从指挥,不能入关平叛。

当然,这时候朝廷哪怕东拼西凑,给吴三桂送去一百万两,恐怕他也不会入关,一是他入关平不了流寇,这点崇祯看不出,吴三桂的军事才能还看不出?二是待价而沽,左右逢源,就算李自成夺了天下,他也要哄着吴三桂,让他抗击清军。

吴三桂不奉召,陈演当初的方略自然成了空谈,靠着两地总兵,崇祯自然知道挡不住流寇大军,但现在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只能寄托山西山东的大军,能够抵挡住流寇,

而此时,李自成却在西安已经称帝建元,国号大顺,追尊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曾祖以下皆有谥号。追尊母吕氏为太后,册封高氏为皇后,陈氏为贵妃。 以宋献策为军师,大顺政府实行新的官制。中央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国政事。

改六部为六政府,各政府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改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为谏议大夫,御史为直指使,尚宝寺为尚契司,太仆寺为验马寺,通政司为知政使。

六政府的主要官员有:吏政府,宋企郊;户政府,杨建烈;礼政府,巩焴;兵政府,张璘然;刑政府,陆之祺;工政府,李振声。地方省级政府,设节度使,相当于明代的巡抚,仿照明朝巡按御使的制度,在省设立巡按直指使,代表中央行使监督之责。

其他道、府、州、县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等官与襄阳时期相同。军制设立五营,名称为中吉、左辅、右翼、前锋、后劲;五营旗纛前营为黑色、后营为黄色、左营为白色、右营为红色、中营为青色。武官仍设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官。 在军队中实行五等爵制。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以下封伯、子、男。

主要有: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英,亳侯李锦(李过),磁侯刘芳亮,义侯张鼐(李双喜),绵侯袁宗第等,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巫山伯马世耀,武阳伯李友(李佑),平南伯刘忠等,宁陵子田虎等,临胊男高一功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