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59章 抵达通州

明中祖:朱慈烺 第59章 抵达通州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殿下说的是,龙江造船厂在南京可是相当出名的,想来应该不差。”李辅国应和道。

“既然准备妥当了,我们也出发吧,目标通州,全速前进。”朱慈烺下令出发,他们一行也是和向西的新军一样,清一水的马队和马车,除了几辆坐人的,其他全是银子和物资的马车,一行速度相当神速,脱缰而去。

而在朝阳门堵人的文武勋贵,越聚越多,后面涌来的,是成万成万的百姓,来看热闹堵人的有,但更多的是拖家带口,出城的,因为朝廷一大早就在各坊贴出了告示,陛下南幸,允许百姓同行,早上北京九门将开放朝阳门,放大家出城。

好家伙,这下之前一直想出城却交不起钱的,不想出城相信朝廷的,一下都炸了,争先恐后的要出城了,皇帝老儿都跑了,还守个屁的城啊,赶紧出城各自逃命,所以朝阳门是越涌越多,附近所有道路都堵了。

看到如此多的百姓,现在自己等人更是将朝阳门把控,想出去,做梦,现在百姓把路都堵了,怎么南幸?哼。

但他们还没高兴一会儿,就听到了西面传来的直穿云霄的声音,整个朝阳门为之一静,静静的听完之后,没一会儿,整个南城都炸了。

百姓一下就炸锅了,尼玛的,皇帝老儿都从西直门跑了,你把老子堵在这儿不让逃命,你没听说,跟着陛下南下的分房分田啊,现在不跟着跑还等什么呢?

整个南城暴动,向着城门口涌来,那是拦都拦不住啊,而文武勋贵听了,也是脑子嗡嗡响,陛下竟然声东击西,从西直门跑了,那他们就在这堵门,不是成了跳梁小丑了?众人一商议,还等什么,赶紧去西直门阻拦圣驾啊。

可是眼下,城内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想从内城过去,无异于天方夜谭,只能从城外绕过去了,虽然远点,但希望赶得上,一众勋贵当即调令,从朝阳门出城。

但他们太想当然了,几十万人从朝阳门往外涌,那叫一个乱啊,根本挤不出去,而再往内,带了全家家当本来就要跑的往外挤,本来打算堵人的往内挤,急着回家收拾家当。

啧啧,比煮开的粥还要乱,而且这时候,禁军上直二十六卫的士卒,也是这个心理,都急着趁乱回家收拾东西跑路,谁他吗还管你指挥使是谁,根本不听调令。

所有人都傻眼了,只有躲到城墙上的文武勋贵和本来上墙的一些禁军还保持齐整,但想要下城墙也已成为奢望,望着城外,不断从朝阳门涌出的百姓,众人嘴巴大张,无可奈何。

他们知道,完了,迁都势在必行了,朝阳门堵不住了,百姓都跑光了,就剩他们有个屁用啊,最最气人的是,陛下也早从西直门跑了,现在是肯定追不回来了,就靠他们,想守住北京?简直痴人说梦。

“呜呜呜。。。”

“大明亡了。。。”

“陛下南迁了,我大明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啊。。。苍天啊,你睁开眼看看吧。。。”

“列祖列宗啊,大明完了,我朝数百年基业,要重返南宋老路了。。。”

“老天不公啊,天亡我大明啊。。。呜呜呜。。。。”

绝望了的文臣清流,酸儒开始哭国,捶胸顿足,气的一众勋贵直翻白眼,这他娘的怎么就亡国了,眼下北京的资产基业保不住了,大不了就是损失惨重,跟着陛下跑呗。

到了南京再挣就是了,他们是勋贵,只要大明没亡,他们爵位依然在,到了南京照样能享受特权,只是需要看南京勋贵的脸色罢了。

但那又怎样,照样还是人上人,也就比北京不自在些,但,事已至此,顾不了这许多了,刚才可是听的清楚,三月初十天津卫接人的船就开走了,现在还是抓紧时间整合家当,到天津卫坐船跑路吧。

这北京这么多人,不知道天津卫的船够不够,可得抓紧了,去迟了,没船了,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南下了,想到这里,不少勋贵左右瞧瞧,不动声响的向着城墙两段溜去,准备从其他城楼下城墙回家。

渐渐的,其他勋贵也反应过来了,争先恐后的向两侧城墙跑路了,坐在城墙哭喊的文臣也在家丁的提醒下发现,勋贵跑光了,这时再一思量,哪里还不明白,勋贵回去收拾家当也准跑路了。

这。。。 人几百年基业的勋贵都跑路了,他们几十年积累的文官还坚持个屁啊,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此时,整个北京都乱套了,跑路的,看戏的,趁火打劫的,人间百态,应有尽有,谁能想到,昨天还歌舞升平的北京,今天就已经像是被流寇攻破了一样。

当然其实北京城跑路的也不是全跑了,跑路的大多都是官绅富户和勋贵之家,平头老百姓倒还真不多。

毕竟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闯王是专门打劫富绅,救济平民的,我们可不就是平民百姓吗,现在就等着闯王救济了,跟着闯王过不纳粮的好日子,想想还真他娘的期待呢。不少人美滋滋的想着。。。

下午时分,朱慈烺的大军就已经到达了通州码头,新军奉命入城,将通知粮仓,银仓搬了个空,银仓倒是没多少,不到五十万两的国库银。

但陆续北运的近六十万石漕粮也是好东西,现在这年景,南遭涝,北遭旱,转年又是北涝南旱,接着就是蝗灾瘟疫,哪里都不好过,所以粮食的价值一升再升,灾年硬通货啊,平常二两多一石,荒季更是五两左右,要是遭了灾,好家伙十两银子一石都不一定有卖的。

还好这几年朱慈烺的军粮都是在安南低价购置交换的,多余的卖回国内赚的盆满钵满,不然年入几百上千万的海上贸易怎么赚这么多。

毕竟现在海军虽然也在做生意,但是并没有禁止以前本就海贸的东南沿海的海商家族,想靠原本的份额赚这么多,就得把其他海商弄死些,人少分的多,不过这些人的眼光终极是差点,进入了盲区,死命的走私贵重物品,什么贵重卖什么。

而且收回来的要是白银,真金白银才能令沿海大户满意,没人把白银再换成在当地廉价的大米再拉回来再卖,有拉大米那空间,我带回来海外香料,洋酒,烟草等高端商品他不香吗?转手高价卖出,又赚一笔。

大米就不同了,占地方,等量的大米回来还不如高端商品的几成值钱,而且要雇人或费心去出售,脱手慢,资金回笼慢,要是丰收年突然降价,那不砸手里了?

这种吃了不赚钱的活计,谁吃饱了撑得,能出海的都是挣大钱的,谁会吃不起米啊,费那劲干啥。你运十船米回来,半年完了赚十几万两。

你死对头运十船香料、地毯等高端商品回来,一个月不到赚了五十万两,人家用回笼的资金,时间够就采购大明商品,准备出发第二趟,时间不够就用这钱再做其他行当生钱。而苦逼的你还在卖粮食,那年运气不好,丰收了,你就更惨了。

随着通州组织劳役,把白银和漕粮装完,都已经午夜时分了,新军也早已驻扎,码头最大最豪华的战船旗舰上,已经升起了黄旗,代表皇亲国戚,但并未升起龙旗。

陪着两个妹妹和张氏吃完晚饭后,她们三人早就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今天赶了一天的路,虽说她们都是做马车,那也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娇生惯养,富足生活过了多少年了,哪经过这种颠簸。

此时的朱慈烺躺在三层的主卧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今天一天都和宁氏三人待在一辆车内,虽然宁氏主动替他捶腿、按肩,伺候的相当不错,但三个老婆都在,朱慈烺还真没那厚脸皮对她们动手动脚,只能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装的他好生辛苦。

毕竟现在还没大婚呢,只能算是未婚妻,他要是凭借身份霸王硬上弓倒也没什么难度,但,这三女毕竟是以后要过一辈子的女人,怎可用强呢?

一是有损他英明神武的形象,二是以后成婚了,这不就成了她们嘲笑自己的笑柄了嘛,虽然她们肯定不敢当面嘲笑,但是,私下也不行,哼哼。

所以,朱某人只能忍着,撩拨了一天,又不能上手解解馋,真是让人失眠啊。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新军集合的号声吵得朱慈烺懒觉也睡不了了,在春香几人的服侍下洗漱束装妥当,下到一楼大厅,张氏带着两个公主已经在喝茶聊天了,朱慈烺不好意思的打个招呼,像张氏问安后吩咐传膳。

吃完早餐,王承恩和高起潜刘大锦等陪着朱慈烺来到甲板,旗舰舰就是高出一大截,站在船头,整个码头全览眼中,“昨夜安排继续调拨船只前来运送钱粮,现在如何了?”

“爷您放心吧,昨夜从天津连夜调集的船已在天亮前抵达,现在可以下令出发了,爷从北京带出来的物资已经都装好了。”王承恩看了看高起潜没有开口,高起潜满意的向朱慈烺回道。

朱慈烺点点头没有说话,昨天到了通州一盘库,才发现之前调拨的船只不够,只得连夜调集,“既然如此,大锦,去给祖千户传旨,率锦衣卫登船开路,令李辅国带领新军走陆路,全速赶往天津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