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49章 问道修行悟真意,尘世慈悲践佛心。

在基城于困境中坚守且渐显佛性光辉之时,一日,金有妙召集城中众贤能与追随者于静思堂中。众人皆肃穆而坐,静候金有妙讲道。金有妙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凝重而又透着深邃的智慧,说道:“诸君,吾等于尘世修行,虽已初窥本心,然修行之路漫漫,诸多精微要义尚待吾等深入探究。

今有诸多疑惑与修行关键之处,需吾等共同参详,以期能在这回归内心本真之途更进一步,使基城之佛性光辉更为璀璨,亦能坦然应对未来一切挑战。”众人闻言,皆点头应是,心中满是对进一步修行悟道的期待与热忱,一场关乎心灵深层探索与修行精进的论道就这么展开了。

有一个人问道:“既然道心佛性是平等清净的,一尘不染的,为什么我有很多的念头、习气、想法?”。金帝师微微颔首,神色平静,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然后轻声说道:“诸位有所疑惑,亦是正常。人们的本心虽本自清净平等,然吾等身处尘世久矣,尘世诸象如影随形,仿若迷雾,遮蔽了本心的清明。念头、习气与想法,恰似这迷雾中的尘埃,因往昔无数世的业力流转,以及今生诸般经历的沾染而积聚。”

金帝师稍作停顿,继续道:“譬如一面宝镜,初始光洁明亮,可置于市井之中,往来之人熙熙攘攘,尘埃纷扬,久而久之,镜面便蒙尘。这并非宝镜之本质改变,而是外界影响所致。吾等之心亦复如是,本心虽在,却被尘世的贪、嗔、痴,慢等妄念所扰。”

“但此并非无解。为道之途,便是一场擦拭尘埃、回归本心的修行。需以正念为拂尘,时刻警醒自身,觉察每一个念头的生起与消逝。于日常行住坐卧间,勤修戒、定、慧,持戒以约束身口意之妄行,修定使内心安宁沉静,生慧则能洞察诸念虚妄,渐次破除习气的枷锁。”

“当修行日深,如同阳光穿透云层,本心的清净平等之光自会再次彰显,诸般妄念习气也将如冰雪遇阳,渐渐消融。故而,莫要因当下念头纷杂而心生沮丧,此正是修行之契机,只要坚定向道之心,必能重返本心的纯净之境。”

众人听闻金帝师的一番话,皆若有所思,纷纷点头。其中一人似有所悟,上前一步问道:“金帝师,那在这修行途中,如何能精准地觉察到每一个妄念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破除它呢?”金帝师微微一笑,抬起手来,轻轻一挥袖,只见空中浮现出一幅光影画卷,画卷中呈现出一个人在市井中面对各种诱惑时内心的波动与挣扎。

金帝师指着画卷说道:“诸位请看,这妄念的根源,往往隐藏在我们日常的**与执着之中。比如对名利的追逐,对情感的过度贪着,皆会成为妄念滋生的温床。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境时,需以一颗旁观者之心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仿若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尘世蝼蚁,不被情绪所左右,如此便能清晰地洞察到妄念的起始。”

金帝师踱步片刻,又道:“再者,修行不可急于求成。每一个习气的破除,每一个妄念的消散,都如同在石上雕花,需有耐心与恒心。在这过程中,可多与同道之人交流切磋,分享彼此的修行心得与感悟。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互扶持,相互激励,能使我们在这向道之路上走得更为稳健。”

这时,另一位老者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金帝师,那在修行时,若遭遇外界的诋毁与磨难,又该如何坚守本心,不被其动摇呢?”金帝师微微仰头,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此亦是修行的考验。外界的诋毁与磨难,恰似狂风暴雨,而我们的心则是那海中的灯塔。只要灯塔根基稳固,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其光芒自不会熄灭。需深知,这些磨难皆是来磨砺我们心性的,以慈悲与宽容之心去对待,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垫脚石,如此便能在困境中坚守本心,砥砺前行。”

金帝师言罢,众人皆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位年轻后生抱拳行礼,问道:“金帝师,若于修行中偶入歧途,错把妄念当作正念而深陷其中,当如何自救?”金帝师目光温和,看向那后生,说道:“此问甚好。修行之路,犹如暗夜行舟,歧途难免。一旦察觉有误,切不可慌乱。当即刻停下,反观自照,追溯念头之起始与演变。如能发觉其偏离正道之处,便是转机。”

金帝师走近众人,继续阐释:“此时,需重拾正知正见,以经典教义为指引,以古圣先贤之智慧为灯塔。且要勇于剖析自身,向德高望重之师者或同修坦诚相告,求其点化与监督。正如病者求医,不可讳疾忌医。而日常修行中,亦应时常反思,定期审视自身修行之轨迹,防微杜渐,方可避免深陷歧途而不自知。”

又有一女子轻声问道:“金帝师,修行时如何平衡世间责任与向道之心?难道要抛家弃业,遁入深山,方能一心向道?”金帝师轻轻摇头,笑道:“非也。世间责任与向道之心并非水火不容。若身处家庭,孝亲敬长、抚育子女便是修行;若为朝堂之士,奉公守法、造福百姓亦是修行。”金帝师环顾四周,语调沉稳:“于尘世中践行正道,以道心对待世间诸事,在纷扰中修得定力与智慧,此为大修行。不必刻意远离尘世,而是在世间万象中淬炼本心,如莲出淤泥而不染。在尽责中体悟大道,在生活点滴里彰显道性,方是真正的合道之人所为。”

此时,一位中年儒生模样之人沉思后问道:“金帝师,那在这修行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有所精进,而非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金帝师微微沉思,随即说道:“判断修行是否精进,可从多方面考量。其一,观心境之变化,若昔日遇事心浮气躁,如今能泰然处之,嗔怒渐少,宽容渐增,此乃心境上的进步。”

金帝师抬眼望向远方,接着道:“其二,察行为之转变。往昔或有诸多不良习性,如懒散怠惰、言而无信等,若在修行中能逐渐修正,变得勤勉自律、诚实守信,行住坐卧皆合于善道,此为行为的精进。其三,验智慧之增长。面对世间复杂之事理,从前懵懂迷惑,现今能洞察其本质,以智慧抉择应对,而非仅凭意气与本能,此即智慧层面的提升。”

“且真正的精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如涓涓细流,持续不断。需时常自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身,莫要满足于一时之功,方能在修行之途稳步前行。” 金帝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接着,一位随帝师西行的僧人合十问道:“金帝师,佛道皆言慈悲为怀,在这尘世中,如何将慈悲落实于具体行动,而不只是空有其念?”金帝师双手背后,神色庄重地回应:“慈悲之行,体现在对众生之苦的感同身受与积极救助。见贫者,施之以财物资助;见病者,给予关怀照料;见愚者,耐心启迪智慧。”

“且于日常,不杀生而护生,不嗔恨而包容,不嫉妒而随喜。以善言劝诫恶行,以善举温暖人心。大慈悲者,更能为众生之解脱而不懈努力,乃至不惜牺牲自身之利益。此即为将慈悲从念化为行,于世间广布善缘,普利群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