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44章 柔探楚府揭阴谋,儒士尊道护诸夏

迷雾星球的曙光 第44章 柔探楚府揭阴谋,儒士尊道护诸夏

作者:卢世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4:18:28 来源:书海阁

晨雾未散时,盛施柔踩着沾露的青石板,绕过三重朱漆月洞门,终于望见后山脚下那片葱郁的菜园。竹篱笆上缠绕着淡紫色的牵牛花,荣贵妃戴着粗布头巾弯腰拔草,银簪别着的模样,倒比凤冠霞帔时更显亲和。

"奶娘!"盛施柔提着裙摆小跑过去,发间银铃清脆作响。荣贵妃直起腰,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布满老茧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才敢握住公主的手:"又瘦了,学堂的课业累坏了吧?"说着便要往她手里塞刚摘的脆生生的黄瓜。

两人并肩坐在菜畦旁的木凳上,盛施柔望着远处翻滚的云浪,轻声道:"哥哥走了半年了,说是要去西境寻佛道圆法。"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裙角的缠枝莲纹,"王殿里再没人听我念叨《论语》新解,前些日子我与同窗辩'克己复礼',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您给我讲'不学礼,无以立'的模样。"

荣贵妃摘下沾着泥土的草帽,扇出徐徐凉风:"施圆那孩子,性子随他父皇,总爱往远处跑。"她望着山间盘旋的白鹭,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柔,"不过你也别总闷在书斋里,瞧瞧这菜地里的丝瓜藤,顺着竹架攀援时,还知道借着风势。读书治国也是这个理,要懂得屈伸。"

盛施柔忽然想起前日楚砚在批注中写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点头道:"阿娘说得是。如今我学《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明白您当年教我用公筷夹菜、对宫人以礼相待,都是在教我修心。"

荣贵妃笑着用草帽轻轻敲她额头:"就你嘴甜,再怎么说也不及你王母的道德如日,光普四海"。然后她忽然从衣襟里掏出个油纸包,"知道你爱吃桂花糕,昨儿特意让小厨房做的。"看着盛施柔小口咬着糕点,她眼底泛起涟漪,说道:“施圆走的时候来看望我,还说若寻得大道,定会给你带本写满哲理的经书回来呢。"

暮色渐浓时,盛施柔起身告辞,裙摆扫过菜畦边的艾草,带起淡淡清香。荣贵妃倚着竹篱目送她远去,月光给她佝偻的背影镀上银边,恍惚间,盛施柔仿佛又看见幼时自己摔倒,奶娘蹒跚着跑来搀扶的模样。那些藏在菜畦间、藏在桂花糕香气里的教诲,早已和儒家典籍里的箴言一起,深深种进了她的骨血。

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来得猝不及防,盛施柔握着湿透的油纸伞匆匆穿过长廊,却在转角处听见两名侍卫压低的交谈:"妙赞国使臣近日频繁出入静宁侯府,这事要不要禀明王后?"话音未落,檐角坠下的雨珠砸在青石板上,惊得她手中的《礼记》险些滑落。

当夜,她辗转难眠,眼前不断浮现楚砚袖口的补丁与腰间的玉佩。若楚家果真与以道法立国的妙赞国暗通款曲,那他那些关于儒家治世的见解,究竟是真心还是另有图谋?次日一早,她顶着黑眼圈来到后山菜园,问荣贵妃道:“妙赞国女王是我的姨母,听说她在诸夏国土建立了很多道办学堂,我国临夏城就有一坐道办学堂,不晓得道学是不是也是做人治世的道理,我不明白我国以儒治国,为什么要办道学学堂呢?”。

荣贵妃说道:“听说东面沿海的诸夏国土,有一种宣传上帝拥有一切的学说弄的民不聊生,你姨母是为了对抗这股邪风,具体怎么对抗,我没学过道家典籍,就不太清楚了,所以让你哥去学”。

盛施柔说道:“我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就是我发现静宁侯楚家总有我娘舅国的人来往,不知道我王母知道不知道,他们不会有什么阴谋吧?”

荣贵妃急忙说道:“打住,切不可胡说,我见过你姨母女王,她和你王母一样贤惠,不会私下干有损别国的事”。

秋雨连绵的第七日,盛施柔在《论语》批注中夹进几片干燥的艾草——那是荣贵妃临别时塞进她袖中的,今天又看见,感觉有事会发生一样。忽然,丫鬟云儿推门进来,拍得哐当作响,惊散了她的思绪,云儿说道:“听王后贴身宫女说,有人告楚家私通东洋,欲乱诸夏,就像当年余家一样”。她听罢,心中一紧,正要起身关窗,瞥见宫墙外数辆载满竹简的马车,车帘上暗绣着妙赞国的云纹图腾,正朝着静宁侯府的方向疾驰。

三日前荣贵妃的话犹在耳畔,她也不敢再胡乱猜测,心想:“妙赞国想在诸夏国多建几座道学书院。可为何这些本该用于传道授业的典籍,却在深夜秘密运送?”。盛施柔攥紧腰间刻着《诗经》的白玉环,忽然想起楚砚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或许是时候亲自去探寻真相了。

当夜,她换上侍卫的劲装,趁着巡夜间隙溜出王宫,来到宁候府,盛施柔翻墙而入,却见候府堂案上堆放着许多陌生的图册,封面上画着太极图,翻开来却是异国文字和一个有眼睛的窗户图标。她心想:“有人的误告莫不是真的……”。

"公主殿下深夜造访,可是对道学感兴趣?"熟悉的声音惊得她转身。楚砚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手中握着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里,他的神情凝重而疲惫,"这些并非道学典籍,而是妙赞国丝办大臣道灵儿从海商处截获的'灵眼会的书'。准备流入临夏道办学堂的,王后让我与妙赞国协作追查的"盛施柔瞳孔骤缩,想起荣贵妃说过的沿海乱象。楚砚展开一卷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用朱砂圈出刺眼的字句:"誓灭邪说,护正诸夏"。他压低声音说道:"妙赞国女王察觉到这股邪风正披着宗教外衣渗透刚建的道学书院,让我国暗中追查幕后推手”。

盛施柔说道:“有人告你家私通东洋,我是信你的,你要想办法应对”。楚砚惊厥道:“楚家协助搜集情报,王后是知道的,反而给了真正勾结东洋之人的口舌把柄。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雨势渐急,屋檐滴水汇成珠帘。盛施柔望着烛火映照下楚砚袖口新添的补丁——那是他连夜誊抄可疑文献时划破的。忽然明白他批注中"见微知着"的深意,原来真正的君子之道,从来不是困守典籍,而是躬身入局守护苍生。

"明日早朝,我会将证据呈上。"楚砚将一枚刻着道家符箓的铜印塞进她掌心,"这是妙赞国与我方联络的信物,还请公主转交王后,说明真相"。临别时,他望向雨夜中飘摇的书院灯笼,轻声道:“儒道虽殊途,却同护这人间灯火。我虽为儒生,却从未轻道”

回宫路上,盛施柔将铜印贴身藏好。雨幕中,王宫的飞檐如鲲鹏展翅,她忽然读懂了《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意:所谓大道,本就该容纳江河奔涌,方能海晏河清。

秋雨裹着寒意漫过宫墙时,盛施柔攥着铜印匆匆来到椒房殿。还未开口,王后冯妙如已沉着脸训斥道:"一个女孩子夜闯侯府,成何体统!"

盛施柔急忙跪下:"母后息怒!楚家确实无辜。这些是他们与妙赞国秘使合作,截获灵眼会企图渗透道学书院的证据。有人故意造谣,想借此扳倒楚家!"说着呈上那些画着太极图却写满异国文字的图册。

王后盯着泛黄的羊皮纸上"灵眼会"的图腾,神色凝重:"这些邪说竟敢披着道学外衣?"

就在这时,侍卫匆匆来报:"妙赞国临夏学堂道办求见,状告楚家私通东洋,伪造道学书卷!"

盛施柔立刻挡在殿前,展开楚砚整理的证据:"母后明鉴!灵眼会伪造道学典籍,企图借书院传播邪说。楚家与妙赞国秘使设局引蛇出洞,昨夜截获的马车中,正是他们打算偷换的'灵眼之书'!"她举起刻着道家符箓的铜印,"这就是两国秘通的信物!"

话音未落,楚砚已被侍卫押解上殿。尽管衣袍浸透雨水,他依然挺直脊背:"陛下,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三日内必揪出灵眼会在两国朝中的内应!"说着呈上密信,信尾赫然盖着临夏城知府的印鉴。

王后接过信笺,良久才将铜印掷还楚砚:"若三日内无果,楚家满门......"

"女儿愿与楚砚同查此案!"盛施柔突然叩首,"《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只要能潜入书院探查,定能找到实证!"

夜雨渐急,两人并肩立在宫门前。楚砚低声提醒:"公主可知此行凶险?灵眼会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曲解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有权奴役他人'。"

盛施柔望着雨中的灯火,想起荣贵妃的教诲:"正因如此,才更要用儒家正道,破除这诡谲邪说!"

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时,远处临夏城方向突然腾起一簇火光——灵眼会的眼线察觉异动,正在焚烧罪证。而盛施柔袖中的《论语》,在雨水浸润下,"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字迹愈发清晰,仿佛预示着这场守护正道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