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48章 悟佛性不执本心,明大道即离识障

迷雾星球的曙光 第48章 悟佛性不执本心,明大道即离识障

作者:卢世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4:18:28 来源:书海阁

妙成龙和盛施圆今天学了《妙法西域记》的第十记,内容如下:

我问上师:众生是不是具有共同的本心?

上师回答:每个人都以菩提妙明觉性而能表现为活着,正常生活工作,也就是佛性。如何深入理解佛性呢?人们的观念认知性格、以及对事物的定义是会随时转变的,但产生这一切的自知之明不会随时改变,即随缘不变,正因为有了此自知之明,所以每一个众生都会有无限的可能,即不变随缘,此自知之明,自照之性即名佛性。但要说众生有共同的本心,这说法不合究竟真相。为什么呢?如果众生真有个共同本心,那它有没有“明白”的照性?如果有,那所有众生都应该能知道彼此在想什么,可现实不是这样;如果没有,那每个生命就会因为缺乏“明白”的能力,连正常生活都做不到了。

我问上师:那该怎么理解菩提妙明佛性对众生来说没有差别呢?

上师回答:菩提妙明佛性,该起作用时就起作用,不用的时候也不会消失,但又如同不存在一般无处追寻,又能即用即现。只是因为众生各自的业障不同,才显现出千差万别的样子。比如,有人看到这个,有人看到那个,为别业妄见,或者大家一起看到某些东西,为同分妄见。虽然如此这般“见”的能力大家都一致,也不能说这种能力就是众生同一个本心。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毕竟各有各的形貌性格,如果本心相同,那随心现显的形貌性格为何不同呢?就众生的佛性起作用而言,菩提妙心佛性其实是没有固定实体的,一旦执着它为众生本心的话,就会把如来的妙明自性错当成有实体的存在,即这个实体就是众生,这就是不合菩提真相的认知。

我问上师:如果不被业识障碍迷惑,不把菩提自性错认成众生的心,而是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菩提自性即名本心,这样可以吗?

上师回答:不行。菩提妙明佛性,有障碍时能显现出妙性,没有障碍时就归于空寂,就好像不存在一样,怎么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本”呢?如果它有固定不变的“本”,又如何具无限的可能而让一切千差万别。说众生有个“本心”已经是虚妄的说法了,更别提说菩提妙心佛性有个“本”,此“本”众生相同的说法了。如果众生真有个永恒不变的本心,反而没法解脱了,因为固定不变的东西就会有局限,怎么能达到自由自在、脱离幻象的涅盘境界呢?

我问上师:那怎样的见解才符合佛法道理?难道佛性的“性觉妙明”不能算做它的“本”吗?

上师回答:菩提妙心自性,性觉妙明,对众生来说既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它的妙明性自在永恒,常住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人们用自己的认知去判断这种常住不灭为恒本,这本身就是不合道的认知。为什么?如果它是恒本不动的常,那它的“妙性”就消失了,如果它是随缘即变的无常,那么它的“湛明”性就消失了。故说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说菩提为心的时候,也只能勉强说“妙心”或或者“妙明心”,亦可勉强说“妙本”或者“妙明本”。这样的“妙本”如来,当用当有,离一切相法则空湛虚明。但是我们知道,只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才能对比出相同或差异。但菩提妙心本质的这种空性于众生用处又怎么能拿来对比呢?没有对比的差异,又哪来的相同之说呢?所以说,菩提自性非同非异。众生说同说异,都是用这个妙心的明了性妄加分别的概念。如果没有这个妙心,连同异的概念也就都不会产生了。有障碍时,妙心显现出种种差异,因为差异又生出“相同”的概念,一旦有了同异,对立和分别就产生了。

我问上师:既然众生被障碍迷惑会产生不同的心,那我说众生都用同一个妙心,而不是本心,这样说可以吗?我觉得这种说法和菩提妙明性,性一切心的说法差距不大了吧?

上师回答:你这样说是把众生当成固定存在的实体在谈心的相同,这是虚妄的想法,和“菩提妙心唯一自在,是一切根本”的正确认知有本质区别。说众生有相同心,不管此心是“恒本”还是“妙为”,都会使修行的人容易执着“有心是空”的概念,把菩提当成一种“空的存在”,这不是佛法的究竟含义。为什么?因为菩提的“照见”之性,是在识障中显现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但众生总把菩提自性当成“有”或“无”,进行对立分别。所以,对于修行者来说,明白菩提是妙幻的法性,融入在六尘世界,就知道幻法各不相同,本心又怎么会相同呢?也就是各种障碍产生各种心念,明白心念和障碍都不是真实的,就能见到如来,也就不会执着于幻法的同与不同,从而领悟佛法的中道真义。

我问上师:这么说,众生都是菩提妙明的幻法,说各个有心,说本心,都没有实际意义,对吗?

上师回答:对。哪有什么真实的“众生”?不过是菩提妙明的幻法罢了。给幻法安个有相同的心,更是错上加错。所以说众生有“真心”或“妄心”,都是不合实相的见解,不符合佛法。说“真”说“妄”,其实“真”和“妄”都是虚妄的。我问上师:既然说众生是菩提妙明的幻法,幻法又因为有识才成幻,那众生是不是同用一个阿赖耶识?这不正符合如来“一即无量”的妙理吗?

上师回答:阿赖耶识!是为了明了菩提的“妙明性”又给无上菩提道果起的一个名字而已,为了了悟菩提幻法的特点。种种幻法离了菩提真体,本身就没有独立的自性,是虚幻不可追寻的,不像菩提自性体当用当有,比如说离开辣椒的缘法,你要让舌头感知辣味是不可能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还谈什么共同不共同呢?

我问上师:我诚已明,菩提自性空湛妙明,如果说种种识障过后实实不在,那种种无量众生,以及山河大地我为何缘所又见呢?

上师回答说:“所有让你困惑的障碍,是六根于妙心已成迷障。这些障碍就像得了眼病的人,会看到空中有花一样,其实并不真实存在。菩提内心妄出的六根就好比是眼病,而那些内心清明、不执于六根作器表象的人、已经悟道的人,看待世间万物,都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菩提真相以及菩提真真如智慧,这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如果你能不被表象迷惑,那么看到障碍时,反而能从中领悟到事物的菩提妙明本质;但如果你错误地执着于表象,那这种迷惑就成了更深的执念。有些人认为‘阿赖耶识’就是众生共同的佛性被污染了,而众生的差别就在于被污染的程度不同,只要修行到不被污染就可以成道。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要有一个人修行成功、内心清净了,所有人就都应该跟着悟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这个人修行成功,说明他的‘道’、也就是菩提自性已经不再被污染,而如果所有人的‘道’都是同一个,那岂不是所有人都跟着清净悟道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问上师:我懂了,不能说众生有同一个本心,也不能说有同一个阿赖耶识。因为众生和众生心(业障)都是菩提妙幻法性,没有你、我、众生这些固定的相。

上师回答:对。菩提自性,本性灵妙觉明,有障碍时显现作用,无障碍时湛然清明。为什么叫“明”?因为在障碍中显现,所以叫“明”。但这种“明白”还不是真正的菩提明见,就像水中倒影的月亮,既不是真月,也不是影子。你现在的理解,还是用意识心去认知,是在“明白”的基础上产生的想法。

我问上师:既然菩提妙心本性灵妙觉明,有障碍才显现作用,那众生的一切识障从哪里来的?

上师回答:这都是无数劫以来,众生自己造作的结果。时间久了,把虚妄当成真实,误以为世界、山河大地、众生这些都是本来就存在的,从而迷失本性,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为什么?因为见闻觉知后留下的虚妄念头,就像眼病患者看到空中有花。而山河大地这些业障,又随着见闻觉知不断显现。所以对菩提妙本自性来说,见闻觉知就像眼病。

我问上师:我生来就看到山河大地在那里,为什么说是我自己的念头造成的,还留下障碍呢?

上师回答:所有众生,从入胎开始就带着虚妄的念想,一代代传递这些颠倒认知,形成六根来感受世界,然后以妄续妄,念头不断产生。现在你明白了根本,不再颠倒,就能脱离烦恼,当下见到清净本然的真实本性。一切所见,都是清净自然的,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法。能做到不起执着心,就是清净的修行人,就能修持三摩地。

我问上师:我怎么才能做到不起执着心呢?

上师回答:每个人业障不同,果报也不同。如果你发愿修行,愿意脱离贪嗔痴,诸佛菩萨就会护佑你,修行路上就少些阻碍,也不会被魔事干扰。慢慢在佛法中领悟中道,时间久了,心自然就远离贪爱、嗔恨和怨怼了。

看完妙成龙微微皱眉,合上书本,眼神中带着一丝困惑,开口说道:“今天听了上师讲的这些,虽明白了众生本心和阿赖耶识都不可执着,可真要在生活中时时不起执念,谈何容易。就拿我每日的功课来说,有时总想着要完成得尽善尽美,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执念呢?”

盛施圆轻轻点头,思索片刻后说:“确实如此,我也有同感。上师说一切识障都是众生自己造作的结果,那我们平日里那些不经意间的起心动念,说不定就在积累新的业障。但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或许可以试着在每一个念头升起时,多问自己一句,这是不是虚妄的呢?”

妙成龙叹了口气,接着说:“可生来便被虚妄的念想包裹,如今想要从中解脱,感觉前路漫漫。就像上师说的从入胎就带着颠倒认知,这一代代传下来的东西,根深蒂固啊。”

“但上师也说了,只要明白了根本,不再颠倒,就能脱离烦恼。”盛施圆目光坚定,“我们既然已经知晓了这些道理,便是迈出了第一步。就像那盏佛前的灯,虽只能照亮一小方天地,却也能指引我们前行。”

妙成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你说得对。而且上师还提到,发愿修行,诸佛菩萨会护佑我们,减少修行路上的阻碍。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慢慢领悟中道,定能让心远离贪嗔痴。对了,你打算如何在日常中修行,做到不起执着心呢?”

盛施圆抬头望向天空,缓缓说道:“我想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吃饭时专注于每一口饭菜的滋味,不被杂念干扰;与人相处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被情绪左右。通过这些点滴小事来磨炼自己的心性,你呢,有什么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