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72章 自性觉照明业障,轮回虚妄悟真如

迷雾星球的曙光 第72章 自性觉照明业障,轮回虚妄悟真如

作者:卢世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4:18:28 来源:书海阁

在鹿泉山上,妙成龙和盛施圆,魏子涵学习《妙法西域记》第二十四记:记录了无上菩提,业障,和轮回的关系

问:菩提照性、业障与轮回的关系如何明辩?既言自性本自清净、不生诸相,乃如来自妙自成,为何又说佛以性为海,不舍无量众生?

答:一切生命循业力轮转,生死相续,此即业障之果。世人所执之“我”,实为业障所成。业障有二:共业(如众生六根同见同味同知等)与独业(如个人恩怨记忆),今生造业必循业果返还。无量业果汇为“障海”,而障海即性海。何以故?以其业障显菩提照性故,障识虽异,照性唯一。众生迷于业障,认幻为己,于六道中随业受生,不知菩提觉照本自清净、不动不生,此即佛说“三摩地”(正定)之境。

问:若六根同妄为众生共业,有些性格习气与家族人员一脉相连,为何“我”需承受他人造业之果?

答:当言“我受”时,已认障为己,即说“我受”。若明了菩提照果(诸法)妙常不动,则观一切业障如白云过晴空。若执障认识,众妙即变,变则妄动。故变与不变,在于菩提妙明的个人知见,然菩提妙明性体本自清净,是我灵性之根本,故“我”何曾染着?山河大地、亲情恩怨,当下即了照常,照性本空,了无所得,故一切障皆可销解。实无“受报”之实体,唯众生迷执我相、妄认幻相而已。

问:众生难离迷恋,如饮食为存身必需,情思为心之所系,如何不堕障中?

答:需立三清净见地:1. 信解如来觉照之性,自知之明。深信此如来自性即为根本,“我即菩提”,此为第一见地。

2. 观障即性:念念觉照,不着贪淫,视业障如白云映晴空,平等照见,此为第二见地。3. 以戒为师:念起即觉,导念归无,以戒行约束身口意,断除贪淫根本,此为第三见地。

问:业障显化即为轮回,是孩子携业障投胎,还是父母将自性中业障带入世间?

答:父母生育源于**,此欲非独属父母或子女,乃众生“贵己有身”之习气——无量劫来以情识立生死之本,维持身体而立六根来趋利避害。父母与子女因同业感召,于妙明空性中现“情种”之相,入母胎如是照见。若了知自性恒照妙明,业障即空,何有“投胎受生”之迷?世间因果,皆自己无明妄执,无明生则因果随,情识息则轮转止。

问:既言一切法无我,谁在修佛?

答:菩提妙明自性,自照圆满,无需修证,众生颠倒妄固,不能明了六根处处在灭处,是人们处处着相定义有,人们为何处处着相,是因为无上菩提妙心照性圆满,妙明常住不灭,故能刹那定义有,一切名相皆是刹那执业定义的,其妙明的根本并非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众生因这种“劳幻”,生起执迷之心,于菩提照性中幻生三界六道,如眼翳者观空见花。“花相”喻六道妄见,“眼翳”喻迷执之心,而“能知眼翳者”即自性妙明,觉照圆满,当用当有——此“明白”非眼翳亦非花相,故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山河大地、众生万相,皆菩提妙明之照显,当处幻真,又随处灭尽,心与境二者俱非。了达心境俱幻,契入“妙明之性”,即见如来真性,照明同见,此乃“无需修证,自在解脱”之理。

问:此“明白”是否即我之自性?觉照圆满,照障妙明。

答:若执“我”为“明白者”,仍是头上安头。此菩提真性本无“我”“他”之别,岂有固定形相?众生久劫颠倒,认“我之见闻觉知”为实,如梦中人知有梦而不醒——实则“能知之性”本自妙明,非关“我相”。

问:既如此,是否无需修行?

答:“悟明真性”之过程即修行,于照见而不颠倒,于妙明而不执取。如此真知,知幻即离,不执外境,当下安住,即是菩提归处。如观白云过空,了知虚空不动不染,此即“得道”。

问:世人多困于家庭亲情、爱恨纠葛,如何能不执自在?

答:非家庭六亲令人生情痴,乃情痴妄念幻现六亲之相。若不颠倒认知,从心剥离爱憎习气,尘劳自然不起。

鹿泉山论道感悟续篇

暮春的鹿泉山染着新绿,松涛声里,妙成龙席地而坐,指尖拨弄着一片竹叶:“方才读这《妙法西域记》,突然想起山下农家的磨盘——磨盘转了千遭,石纹里积的面尘越厚,越难见本来的石质。业障与自性,怕也是这层道理?”

盛施圆望着远处云絮翻涌,接口道:“师兄这比喻倒贴切。就像那磨盘,看似被面尘裹住,实则石质从未变过。世人困在‘我执’里,把共业的石纹、独业的面尘认作‘自我’,反倒看不见磨盘本是山石凿成。”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魏子涵膝头的经卷上,“方才那问‘谁在修佛’,倒像有人对着镜子问‘谁在照影’——影子动来动去,镜子却始终明澈。”

魏子涵捏着笔杆沉吟:“可世人总说‘我要修佛’,若连‘我’都是幻相,这修行又从何谈起?”妙成龙将竹叶抛向风中:“你看那叶子,风动叶动,看似叶子自己在飞,实则是风在托举。修行不是‘叶子学飞’,而是‘知风本动’。就像经里说‘知幻即离’,当你不再把‘我’的念头当作真叶子,便看见风(自性)从未停过。”

盛施圆忽然指着山涧流泉:“子涵你瞧,溪水遇石激起浪花,浪花说‘我被石头撞疼了’,却不知溪水本自流畅。共业如顽石,独业如浪花,‘受报’的错觉就像浪花以为自己‘疼’——其实水还是水,石还是石,疼的只是浪花的‘我执’。”

魏子涵若有所思,在经卷空白处画了个圆圈:“那这圆圈是自性,里面的墨点是业障?”

“墨点在圆里,却染不了圆圈本身。”妙成龙笑着摇头,“倒不如说,圆圈本是虚空,墨点是我们闭眼时幻想的黑点。睁开眼时,黑点自消,虚空何曾被染?就像以戒为师的第三见地——戒律不是用绳子捆住黑点,而是点一盏灯,让你看清根本无黑点可捆。”

山风渐起,盛施圆望着漫天云絮化作百态,忽然合十道:“方才读到‘障海即性海’,想起师父说‘淤泥里生莲花’。业障越重,越能见自性坚韧,就像磨盘转得越久,越磨出石质的光。或许世人困在轮回里,正是自性‘不辞白云’的慈悲?”

魏子涵放下笔,望着暮色中的山峦缓缓道:“所以修行不在远离红尘,而在红尘里见自性。就像这鹿泉山,春有新绿,秋有落叶,四季轮转,山却始终在这里。我们在爱恨里打滚,自性也始终在这里——”他指尖轻点心口,“从未离开。”

妙成龙拾起一片落叶,在夕阳下透见叶脉的纹路:“说得好。就像这叶子,脉络是业障,叶肉是轮回,可支撑它们的‘生之力量’,何尝不是自性?当你不再执着于‘叶子的形状’,便看见整个春天都在叶脉里流动。”

暮色浸染山林时,三人合卷起身。山路上,魏子涵忽然轻笑:“原来‘无我修佛’不是‘谁都不修’,而是‘放下修的人,看见修的本身就是自性在动’。就像溪水从不知自己在‘流动’,却自然而然流向大海。”

盛施圆望着天际最后一缕霞光,轻声道:“或许这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云起,皆是自然。不疑自不悟,觉照当下,疑悟自离”

风掠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妙法西域记》里未写完的偈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