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07章 蓦山溪

大宋河山 第107章 蓦山溪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宋江很后悔,可惜人世间没有如果,更没有后悔药,能让一切重来。

直到这刻,他尤觉宿醉未醒,头脑不及寻常灵光,喝酒……误事啊。一夜之间,命运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吏员成了逃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怎不悔恨交加?

来不及反省太多,对于昨夜发生的事,宋江归咎于两点,一是酒后乱性,一是受了刺激。

宴席上,王棣虽与他宋某人多有交谈,但宋江明显感觉到对方态度中的疏离,或者说是轻视,甚至还有极难觉察的不屑与厌恶。他不知道对方为何会有此般态度,心境不免有些失衡,毕竟依着对方的家世以及名气,他日必不致湮没于世,与其交善方是良谋,奈何对方不承情啊。

嗯,以下是他的内心独白:

想咱宋家乃是宋家村头号富户,家有良田千顷,财产万贯。村里八成村民都租种某宋家田地,仅凭收收租金便足以累世富裕;

吾父乃是最有地位的人,人们都称他为宋太公,为某取名宋江,字公明,有公正明达之含义,父亲用心良苦希望某将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忠孝两全的大丈夫啊;

某自幼习得一些拳脚功夫,少年时更是喜欢结交一些江湖人物,时常拿些金银资助他们,某家中有的是钱,这点小钱又何值一提?

就因某仗义疏财,是以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又因某面黑身矮,人又唤某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人又称某做“孝义黑三郎”。

总之,某在河北、山东纵然算不得大名鼎鼎,也是声名在外的。再者,某又为郓城县八押司之首,非止受得乡民尊重,在官绅处也是颇有几分脸面的。

你王三郎,区区一黄毛小儿,仗着父祖荫泽不拿正眼瞧人,某……不屑与之与伍也。

这倒还罢了,汝又何故对穆扬另眼相看并荐之于王舒州处?汝之叔祖曾拜尚书右丞、又迁左丞,乃是当朝巨宦,即便因多次谏阻神宗皇帝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张汝贤所劾乃至外放为官,那也是贬官不降职,妥妥的正一品大员呀。穆扬若得王丞相提携一二,飞黄腾达还不是指日可待之事?凭何如此?他穆扬何德何能得此美事?真真是气煞某也。

好吧,即便其曾祖穆修穆伯长是本朝大儒,即便六一居士亦言称“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言文者,必曰穆参军。”即便时人传曰“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那又怎样?与穆扬何干?某……之姓便是国朝之名呢?

心中有气,饮酒易醉,结果在酒精和心结难解的双重作用下,宋押司化身为索命阎罗怒杀水性杨花阎婆惜及口蜜腹剑张文远。

两条人命,按大宋律,当斩。不过活动活动,大概率能因“其情可恕”而轻判为刺配,运气再好些还能遇上过恩宥来缓解、曲赦、德音等而大赫天下。但坐以待毙非某所愿也,为了自由,定当一博。

这一博,便博到了这黄泥冈,一路且又害了十余条人命,但能有怨气么?敢有怨言么?这些亡命之徒可是为了自己才踏上这条不归路的,万万不可寒了他们的心而成为孤家寡人。

哎,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呐。罢罢罢,且行且珍惜吧,待逃过此劫后东山再起,说不定要啸聚山林落草为寇了。

哼,八百里水泊梁山芦苇丛生、水域浩阔,河汊纵横、港湾交错,且丛峰林立、丘壑蜿蜒,岛屿密布、幽谷深深,一旦遁去,正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逍遥自在也。说不定占山为王、打出旗号,引得天下英豪纷纷来投,到那时若朝廷属意招安,某还得端端架子、好生讨价还价呢。

不得不说,宋江脑洞真大,将阿Q精神学了个淋漓尽致。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正当他心路历程九曲十八弯、从惊恐沮丧到雄心渐起时,阮小七的一声暴喝将他拉回现实。

敌袭?他瞬间反应过来,自己是逃犯呢。束手就擒自是不可能的,绝不听天由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咳,后面这句是旁白。

王棣等人摸上去时,正好将那番说话听了个全,不由得义愤填膺,这个世道虽不事事尽人意,也不乏凶匪恶寇,但视人命为草芥这么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仍是叫人无法接受。

你命由我不由天,王棣紧抿双唇,率先冲了进去。

变化发生之初,贼匪几乎处于懵圈状态。连续数个时辰的奔窜,不敢有丝毫松懈,到得这黄泥冈时已是精疲力竭,这方稍事休憩调整,养精蓄锐后径直遁往这浩瀚水泊梁山,又何惧官府来缉?

王棣等人的乍然出现,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待反应过来时,敌人已欺到身边。

宋江心神不乱,最先作了应对,一面后退以避敌锋芒,一面喝道:“某乃及时雨宋公明,敢问诸位朋友有何见教?”他自认名号在山东、河北二地较为响亮,见来敌虽然气势汹汹,但并非官差装扮,心下抱有侥幸,若对方是剪径劫匪,说不定还可攀扯一二。

王棣等恨这伙匪徒草菅人命,哪里会与之多言,俱是急步向前,刀剑相向。

雪豹突击队这段时间一日三练,练的最多的便是临阵对敌时的配合默契度,今天是首次实战,固然有兴奋有紧张,却是紧记平素所练,三人一组,呈攻击队形迎敌。

三角攻击队形,相互倚为犄角,攻守有据,这也是王棣灌输的特种作战方式。

三角队形是以小分队组织进行追逃、围捕、清剿残敌战斗中经常需要运用的战斗队形,它是进攻战斗中战术的基本队形,也叫楔子队形。根据战场即时情况和本方人数等客观因素,可分正三角、倒三角、双三角、锯齿三角几种。

这种作战模式在后世的一战后期初见雏形,到了二战后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最有效的攻击队形,并适用于平原以及丛林作战。

不过,那是在热兵器时代出现的产物,王棣将它用至冷兵器时代,多少是有些底气不足的。但做甩手掌柜他倒是颇有心得,这些东西苏三在行。

战斗开始,他无暇去观察“雪豹”首秀,犹若巨浪拍石,狠狠地撞了上去。

首当其冲的是一名三十来岁的汉子,瞧着挺精壮,蓄着络腮胡,见一毛都没长齐的少年倒提一根尺余铁棍冲了过来,愣了愣,旋即脸上露出狞笑,摆开架式,手中朴刀舞出一片刀花,怪叫着一刀向那不知死活的少年砍去,脑子里飘过几个字:好大一颗头颅……

这六个字便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念头——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王棣身形甫动,双脚便似安了弹簧般纵了出去,速度极快。诡异的是,到了络腮胡身前不足一丈、对方的朴刀砍将过来时,也未见他如何折转身体,整个人如细柳拂风,轻飘飘的荡开,由正面对敌变成侧面出击。

这要归功于攀岩与跑酷这两项极限运动,尤其是后者。玩珠峰山石嶙峋,虬木灌丛,最是适合练习跑酷。所谓身轻如燕,所谓踏雪无痕乃至于水上飘草上飞,大抵便是将跑酷练到了极限。仅此一项,他是不如宗沐的,亦不如苏十一。正因如此,木头同学方洋洋得意于“三郎武学天赋不及我”。

身形折转,自络腮胡左侧擦肩而过,堪堪避过那夺命一刀。同时,他右手一甩,铁棍前端蓦地弹出一段五、六寸长的利刃,上扬,掠过一抹寒芒。

他将速度与脚步揉合,用到极致,脚下无一丝放缓,直直地奔向宋江。

待得王棣冲出丈余,络腮胡的脖颈处忽然炸开一道红雾,鲜血如箭般激射而出,绽放如花。络腮胡伸手捂住脖子,口中发出怪异的“嗬嗬”声。稍顷,他踉跄着向前迈了一步,整个人轰然仆倒,鲜血仍汩汩不断。

苏三仍是紧随其左右,掠阵护卫为主,并不怎么出手,有一贼人抢上前来时,他看也不看,侧踹一脚,无丝毫拖泥带水,将那贼人踢飞出数丈,直到撞上松树方颓然倒地。

其实,双方甫一交战时,宋江一方短时间的诧愕后心下大定,来者非官差,人数且不及己方,干就完了。

但一旦接阵,王棣一方的三角突击队形便显现出了威力。每个小组由三人组成,一个盾牌手,一个弓弩手,一个枪棒手,三人配合默契,攻守有序。这种三人小组并非各自为战,又与其他小组相互协同作战,彼此呼应。

这种战法首次出现在这个时空,极具象征意义,同时向那些个贼人生动地解释了何谓“土鸡瓦狗”。

辗压,溃败,一触即散,是这场遭遇战的关键词。

雪豹突击队只是平堆过去,分工明确,步伐一致,只一个照面便毙敌八人,其中包括赤发鬼刘唐和白日鼠白胜。

苏五和苏八并未在突击小组中,而是一左一右相机行事。苏五尚“本份”些,苏八可是按捺不住,拳脚凌厉,大开大阖,单是被他轰倒的匪徒便有四个,立地太岁阮小七亦在其中。

一刻钟后,战斗结束,廿一名匪徒当场被击毙十五人,仅有宋江、吴用等六人受伤被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