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16章 醉蓬莱

大宋河山 第116章 醉蓬莱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酒至半酣,言语便多了起来,即便平素沉默寡言之人亦可口若悬河,甚至说出些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来。

王棣的三言两语可谓是字字珠玑,赞一声“真知灼见”也不为过。

陈兟显然是有些不胜酒力,脸庞通红,眼神却愈发犀利起来,用力一拍桌子,震得盘碟“哐啷”作响:“泱泱华夏,煌煌大宋,频频受辱于外敌,幽云十六州孤落九州之外,西夏、吐蕃蕞尔外族若虎狼环伺,真真是奇耻大辱也。”

唐翊不紧不慢的附和道:“税赋盈朝又如何?对外之战每以失败告终,尽是拿钱帛换取和平,这样的和平与耻辱何异?真不晓得朝中衮衮诸公何以定此国策?”

事实确是如此,王旁几人却未接话。现下新法尽废,旧党当政,十数年前权倾朝野的新党人士或被打压排挤或被贬谪问罪,元气大伤。便连王安石也难脱其责,朝中甚至有剥夺其追谥称号的言论,真是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就凉。

当年,王安石强势推广新法,将朝野达官显贵得罪了个遍。这倒也罢了,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是主张变法实施新政的,就没落了个好。关键在于,王大丞相识人不明,麾下旗手每多叛逆者,这便就扎心了。

陆佃,且是好的呢。

王氏几位正自心思复杂,却听得“哐哧”一声,阁子竹门不堪其负,吱呀着被踹开。

“这是谁呢?妄论国事,红口白牙信口雌黄的这是要干啥呢?”一人施施然负手而入,目光阴鸷,环顾阁子内众人。

此人身材中等,穿一身蓝色锦缎衣裳,面白无须,貌甚儒雅,偏生声音尖利,稍显女性化,令人突兀不适。

“你又是何方神圣?我等自在这吃酒畅谈,干卿何事?”朱邛阴阳怪气的反顶回去。

会稽朱氏是当地名门,自唐以来便多有族人入仕为宦,在越州鼎鼎有名。门阀子弟即便不会飞扬跋扈,骨子里的傲气自是有的,且饮了不少酒,一时间将家中长辈的种种叮嘱悉数抛却,第一时间便呛声回去。

锦衣男子“哟嗬”一声,双指并剑,双眼一眯:“你这龟孙儿挺横哪,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陈兢一拍桌子,霍然起身:“你待咋地?”

锦衣男人“啧啧”两声,拍了拍手:“咱家久居皇城,倒是不晓得天下多英豪啊。”

话声刚落,门外冲进来数个精悍汉子,皆是跨刀佩剑,目光如电。当先一人躬身道:“杨大郎,怎生处置?”

那“杨大郎”很是随意地摆了摆手,懒洋洋地说道:“把这几个送去开封府,请王府尹好生审审。咱家怀疑他们是敌国探子,告诉王府尹,兹事体大,切莫疏忽了。”

那几个汉子应一声“是”,恶狠狠地冲上前来,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打之势。

朱邛三位在本地皆是有身份的人,便是当地父母官亦是以礼待之,更莫提乡间厮混的闲汉青皮,尽是恭恭敬敬不敢稍有忤逆。这甫到京城便遭随意喝叱,自是怒火中烧,当即便欲发放。只是听那锦衣人动辄“开封府”、“王府尹”的,且那几个扈随更不似寻常帮闲,显然颇有来头,哥仨顿时便有些怂了,原地发愣,不知所措。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嘛,逞一时口舌之快又有何用?

宗泽却是霍然起身,上前两步,朗声说道:“我等进京赶考,今日在此小聚,若有惊扰到贵人,还请多多海涵。”

席间他言语不多,基本属于列席旁听者,关键时刻却是挺身而出,不卑不亢,未见半分胆怯惊慌。

这才是民族英雄“宗爷爷”的正确打开方式啊,不阿权贵,不畏艰险。王棣心下一振,暂时不动声色,作壁上观。

锦衣人皱了皱眉,宗泽虽是陪罪,但也同时挑明了己方的身份,“进京赶考”,不就是参加来年礼部省试的举人么,有些棘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此时皇朝重文抑武,从真宗皇帝的《励学篇》便可见一斑。

虽然《励学篇》中所宣扬的价值观,在很多人眼中都俗不可耐,但是在宋朝读书人的心中,却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因为一旦金榜题名之后,不仅个人可以鲤鱼跃龙门,而且还很可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读书人一旦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大小不等的官职,那么就会拥有丰厚的俸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俸银、禄米之外,还会在不同节日中分钱发物。绫、罗、绸、缎、绵等布匹,以及各种时令食物或补贴等,会让大宋官员轻松度日。

虽然说在宋代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婉约派词人秦观、柳永,都颇具文学大家之名,但也是科举考试的门外汉,他们甚至都曾屡试不第。被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秦观,在都城东京等待选官之时,甚至落魄到无米下锅的地步。但这一屋子的读书人万一来年金榜题名了呢?虽说自家主人身份矜贵,在京师享尽荣华富贵,但却也没必要去十招惹那帮读书人。话说这读书人惯擅以笔杆子作刀,论起耍阴使诈来个个不是善茬,看那个新近投靠主人的高某人便不是个好相与的。我呸,不就是会踢球么,竟也能攀上高枝,某……好吧,某的确不擅此道,但某伺候主人时日久矣,一直忠心耿耿,从未出过差错,会比不上一个乖巧善佞的新人?

这锦衣人瞬间思维发散,待回过神来时,那数名扈从已是对宗泽等人拔刀相向:“刀剑无眼,几位还是陪我们走一趟吧。”

宗泽岿然不动,叱道:“本朝不以言获罪,我等又非妄言胡语,况且尔等无羁押文书,为何要随你们走这一遭?”

王棣见始作俑者三人神态慌乱,不敢稍有妄动,反倒是闷声不语的宗泽据理力争,不由得心下暗叹:“宗爷爷”啊,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你可懂?

他素怀民族情结,自是无法坐视这位“宋之人物”身陷囹圄,且同处此阁,无置身事外之理,遂起身拱一拱拳,言道:“不知隔壁是哪位贵人,临川王棣在此有礼了。”

他这一起身,王旁四人自是一并离座。说来奇妙,叔侄五人竟是隐隐以其马首是瞻,却又无僭越之嫌。即便是王旁与王旉亦无任何别样心思,尤其是后者,只生起“生子当如王三郎”的感慨,自豪骄傲喜悦欣慰遗憾失落,百感交集。

锦衣人进来时便注意到了王棣叔侄,他因身份使然,察颜观色的本事便是存身之道,自是瞧得出这五人气度不凡,定非寻常士子,尤其是那个丰神俊朗的少年,随随便便往那一坐,便予人渊渟岳峙之感。这等气度便是自家主子也未有,唯在前丞相王半山、司马漱水寥寥数人身上方能领略。真是活见鬼了,怎会有此念头呢?

“临川王棣”?锦衣人眉头微挑,这名字有些耳熟。临川,还是姓王,莫不成与王安石有甚关系?一想到王安石,他便觉得脑壳痛,这是个强势的主啊,即便“众叛亲离”,即便与全天下为敌,也是毫不退缩,好在去世的早,否则咱这大宋河山还不晓得被他祸害成啥样呢。不过,主子对那王半山很感兴趣啊,总问些关于熙宁变法的问题,某又非读书人,哪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哼,新来那厮似乎知道不少,倒是哄得主人越来越信重他了,谄媚龌龊,小人得道……

这锦衣人原本感觉对王棣此名有些记忆,差不多就快想起来了,思维又不自觉地转向了别处。哎,又跑偏了。

“咱管你是哪个,统统押送开封府。”锦衣人一想到新近进府与自己争宠夺爱的那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此刻正好一出心中郁结怒气。

王棣摸了摸鼻子,道:“其实,王府尹……我等也是相熟的,呃,算是我的长辈。”

扯虎皮作大旗嘛,谁不会啊?且,王府尹嘛,还真算是熟人。

开封府尹,五代、宋朝一重要官职名,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官衔。下设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宋太宗、周世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此后,多由亲王兼任,统揽京城汴梁一应行政、司法、民生要务,''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国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枢密使,次三司,次开封府,次审刑院,次臣,以次升殿。大两省以上领务京师,若有公事,许时请对。

开封府尹并非常置官职,一般加储君,而负责开封府行政事物的官职为“权知开封府事”,是入宋以来中枢重要官员之一,如寇准、包拯、欧阳修等人都曾担任过此职。

现任开封府尹名叫王岩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