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20章 个侬

大宋河山 第120章 个侬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那龟奴引着众人进了门,又有小厮过来领路。

彼时一般的正店都要雇用一批“茶酒博士”等服务人员,三五十人不等,矾楼则要有七八十人。如再加上造酒的技师和工人,人数会更多。

王棣心想,这实际上便是较早的打工者群体了。

他们不单来自京城,还来自各州府县域。并且已有了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内部管理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可见超豪华的矾楼大酒店,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品生产与饮食服务,成为独立的生产与经营的综合性单位,是都市消费潮头的一面鲜亮的“星级”旗帜。矾楼等“星级”酒店,除了日常为官府与市民服务之外,还要经常接待前来朝贡访问的各国使者和商贸代表,担负着相当于钓鱼台国宾馆或者北京饭店那样的重要使命。

绕过影壁,豁然开朗,数亩大的庭院渐次栽植了些竹柏花卉,错落有致,中缀假山异石,且挖了一条小溪缓缓流淌。

院子中间是一条碎石小径,两侧各有百步游廊,廊后一排酒阁子,灯火辉煌,正好可倚窗观看廊道上的歌舞表演,不时有客人喝一声“好”,然后有小厮高声唱道“某某郎君赏某小姐银几何”,着实热闹。

一路兜转曲折,直走了一刻钟方到了西楼,乃是三层砖木楼屋,朱门绣窗,古色古香。

上到三楼“唱晚阁”,厅堂过道与阁子雅间,都挂着珠帘绣额,装饰得典雅温馨,简约而不简单。

这才是高明之处哪,深谙经营销售之道,单看这装饰布置,便是极费心思的。

大宋虽然富庶,开封更是富甲天下,但似矾楼这等销金窟,寻常百姓欲要图个鲜,也只不过是咬咬牙到楼下厅院面向平民大众的“门床马道”点上酒菜看看歌舞,至于楼上的酒阁子那便只能是可远观不可亵玩了。

楼子里的建筑讲究环境优美,追求园林化的风格,而且力争有自家特色。也就是更讲究休闲性与舒适性,既饱口福,又愉悦人的性情。它不同于皇家园林,更像市井庭院的格局,矾楼自然更讲究这种园林式的布局。加之书画楹联、说唱表演,此等雅趣别处是找不到的。

这等风格既迎合了文人墨客所图求的雅致,又满足了富绅贵族附庸风雅的追寻,一举两得。而这两类人恰恰是青楼最大的消费群体。

阁子并不大,临窗处摆了一张桌子。凭窗远眺,京城夜景尽收眼底,近处则是烛光摇曳,屋檐上每个瓦垄中都点亮起一盏彩灯,望去若人间仙境。

“天上人间哪……”王棣轻叹一声,随即默默道:“少说话,否则容易河蟹了……”

这矾楼果然是雄冠京城,同是七十二正店之一的“香丰正店”便相形见拙了。

李邦彦熟门熟路的点了酒菜,自有茶酒博士下去张罗。

这李邦彦家境富裕,为人八面玲珑,可谓是不学有术了,加之前不久入了太学,更是学起了文人作派。只不过其最擅吃喝玩乐,说起此中之道便眉飞色舞:“要说这叫得上名的美酒,却是数之不尽的。高太后家的香泉、向太后家的天醇、忻乐楼的仙醪、和乐楼琼浆、遇仙楼的玉液、玉楼的玉酝、铁薛楼的瑶醽、仁和楼的琼浆、高阳店的流霞,北京大名府的香桂和法酒、南京应天府的桂香和北库、西京河南府的玉液和酴香,相州的银光和碎玉、定州的中山堂和九酝等,皆可谓是美酒琼浆。窃以为,这矾楼的眉寿与和旨二酒亦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售价不斐,然则一分价钱一分货,物有所值也。”

众人午时都吃了不少酒,怪的是,非止是赵佶面色如常,余者居然也都神色未变,真真是酒神聚会了。

彼时上至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星罗棋布。酒又有“大酒”“小酒”之分。

所谓“小酒”,就是一种米酒。从“小酒”的酿造和发售上看,是随酿随卖,发酵和老熟的周期都很短,不需要“老熟储存”,如果储存的时间稍长一点,就要发酸、沉淀、变质,不能饮用;所谓“大酒”,就是一种蒸馏酒,经过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经过“酿”、“蒸”出来的新酒还要存储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即“候夏而出”。

但“大酒”也非蒸馏酒,度数大抵较之后世啤酒略高。彼时虽已有蒸馏高度酒,却是秘不示人,市面上难寻踪迹。三碗不过岗?没有的事。

赵佶终究少年心性,眼珠子滴溜溜转着,却是不肯出声。

高俅最是识趣,闻弦歌而知雅意,翻了翻桌上的“花牌”,问那小厮道:“谢素秋,花想容……这些小姐可都有暇?”

这等酒楼回廊间有陪宴女郎随时听候召唤,俗称“点花牌”;权贵与款爷们上楼去歌舞宴乐谓之“登山”,若点到乐舞歌女助兴,消费自然更高。

小厮答道:“却是不巧,谢小姐与花小姐都在伺候尊客。”

谢素秋与花想容皆是矾楼的红姑娘。前者且是三年前的汴京花魁,长得丰姿俊雅,可方洛女湘妃。这谢素秋虽然名在烟花,但却心同冰檗,德性温纯,不减少君德耀。她怪的是热闹喧哗,喜的是清净潇洒。妙的是其夺得花魁之后,原应趁势而起,却是深居简出,难得一见。烟花女子,多是身世凄苦之人,吃的是青春饭,惟求积攒资费老有所依抑或遇上心善良人脱籍从良,似谢姑娘这般一朝成名反倒低调作为,着实奇哉怪也。

莫非是待价而沽?

不过,坊间又有传言称,谢素秋与山东汝州解元赵伯畴颇有瓜葛。元佑二年,赵伯畴进京应礼部试,听闻“汴京第一佳人”之名,乃去拜访谢素秋,却是接连两日访而未遇,心里十分懊恼。正在此时,谢家的平头送来了谢素秋的书信。

谢素秋的信只是一首诗:“倚窗闲琐去看花,辜负郎君白鼻乨。怅恨欲知深几许,碧云重迭暮山斜。”她是想试探一下赵伯畴,看看他对自己是否有意。赵伯畴也以诗作答:“主人应怅客空还,寄与封书有泪斑。但得卷葹心不死,碧云能隔几重山?”向谢素秋传递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这一对不曾见面的才子佳人就这样两心相印。

这便算是你侬我侬、郎情妾意了,遗憾的是,赵大才子竟然名落孙山了。羞愧之余,他匆匆离开京城回家“面壁思过”,据说与谢素秋定下三年之约,只待金榜题名便来为之赎身落籍从此双宿双飞。

才子佳人的戏码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在这京城,王公权贵不胜枚数,也没少做欺良凌弱的龌龊事,但因赵谢之事传的沸沸扬扬满城皆知,有那觊觎美色之人也是不好用强甚至霸王硬上弓。群口滔滔,天子脚下谁敢做那激发民怒之事?如此一来,那谢素秋居然还真守身如玉、出淤泥而不染了。

眼看着明春又是省试大比,算算时间,赵伯畴也差不多该进京待考了,汴京城一干吃瓜群众早已搬好小板凳静待年度言情大片上演呢。

至于那花想容,名字取自“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姿容自是可想而知。不过,这花小姐乃是京城鼎鼎有名的交际花,与众多王公权贵都有牵扯不清的关系,早已是恩客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了,但也因而身价日涨,等闲人物是无法一亲芳泽的。

这二位小姐有云泥之别,却也正是矾楼最有名的头牌。

呃,需要说明的是,彼时的青楼妓馆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模糊的买卖,这时的青楼却并不等于“红灯区”,妓也不等于性工作者,训诂学着刁难“妓”的注解都是指“女乐”,换言之,妓供应的效劳是音乐、歌舞、曲艺,而不是皮肉。

高俅“哦”了声,难掩失望之色,合上花牌,不经意地说:“近日偶有听闻矾楼有李师师者,最擅小唱,尤多长短句,不如唤来助助酒兴。”

那小厮愣了愣,道:“李小姐啊,贵客请稍候,小的这便去唤她。”说罢笃笃笃地下楼。

“那李师师,某也尝有耳闻,大抵是矾楼新推出的清倌人,据说擅长歌舞、深谙诗词,却不知是真是假?”苏过这体形,当得上“酒囊饭袋”之称,一通酒吃下来,开初面对遂宁郡王的拘谨荡然无存。毕竟,他自幼跟在苏轼身边,达官显贵见了不少,圈子使然,着实并无多少敬畏之心。

赵佶却似不怎么待见这位文豪之子,倒是对王棣青睐有加,一口一个地“三郎”唤着,着实亲近。

他乜了苏过一眼,淡淡的说:“你在杭州,如何晓得李师师之名?”不待对方回话,转而与王棣说话:“这李姑娘最爱唱长短句,虽然出道未几,却是赢得不菲声名……”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他摇头晃脑的念了一段,嗟叹道:“晏几道写了这《生查子》相赠,想来用不了多时,李师师便当名满京城了。咱们此趟前来饮酒听曲,也算是与她相逢于微末之时了……”

王棣心下吐槽不已:你一九岁孩童,知道的这么多,真的好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