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26章 寻梅

大宋河山 第126章 寻梅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对赵挺之,王棣并没有敬而远之,此人既能仕途坦荡,自是有其独到之处。即便是投机钻营,那也得需要远见不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去芜存菁、取长补短吧。

他反而对赵明诚更为上心,这位小朋友可是有软骨头潜质的,千古第一才女后半生的孤苦颠沛盖因其起,仅此一点,这便是个“千古罪人”。

好在今次李清照难得的呆在闺房里一直未露面,直到王棣告辞时方急急走来,手里拈着一张笺纸:“棣哥哥,你给评点评点我刚写的词呗。”小眼神里有期待,有忐忑,且有些许得意。

王棣“呃”了声,却也未觉意外。

小姑娘生母系出名门,娘家几代都荣登进士,甚至到了李清照外公王珪巅峰之际,还受封为岐国公,在宋神宗照宁时,晋升为中书省平章事。此等书香世家,基因自是强大的。

继母则是王拱辰之女。王拱辰是仁宗天圣八年的状元,本名王拱寿,中了状元后,皇上赐名王拱辰。王拱辰前后娶了龙图阁学士薛奎的第三、第五女儿,而欧阳修则娶了薛奎的第四女儿。王拱辰再婚时,老婆从三小姐换成五小姐,欧阳修曾戏道“日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算来算去,李清照与欧阳修有了远房亲戚关系。这位年轻的新妈妈来自奢华之家,但贤良贤淑,温柔善良,对李清照关爱有加。因为父亲辗转在外做官,李清照则在明水老家接受“新母亲”的教诲与熏陶,从此开启了她对学问浓厚的兴趣。

先天天赋加上后天培养,李清照自是非寻常人家的闺中小娘子可比。

王棣接过笺纸,细细看了一遍。

他虽是“文抄公”,但前世爱好文学,多少是有底子的,穿越至此十六载,多半的时间都在读书写字,纵然写不出名烁古今的好文章,鉴赏力是不差的。

李清照这首小令借景抒情,笔触略显稚嫩,多少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毛病,但以总角之龄能有此作实殊难能可贵。

王棣自是不吝溢美之词,狠狠地表扬了一番。

李清照欣喜之余有些沮丧:“可我却是写不出‘绿肥红瘦’的……”

王棣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有种东窗事发的罪恶感,看来度娘小同学心存怨念哪,就好像被夺了心爱玩具的孩童。他着实有些无颜以对了。

李清照却是换了坚毅的表情,握着小拳头:“但我一定会追上棣哥哥的……”

追上?容易引发歧义的好不好?王棣眼皮子跳了跳,心下却是定了定,也暗下决心:从此再也不抄这千古第一才女的文字了。

他又注意到赵明诚时不时的瞟李清照一眼,畏畏缩缩的,想看又不敢看。这也不怪小赵,李清照虽然小小年纪,气场却是不小,单就这一阕小令就让小赵同学自觉卑微。但明眸皓齿的小姐姐又让小男孩生起亲近之心,怎奈对方爱搭不理的不拿正眼瞧自己。于是乎,九岁的赵明诚年少识得愁滋味了。

王棣是乐见赵明诚吃瘪的,且有心破坏赵李配,相机行事吧。

倒是李清照显露出了对他的依赖感让他有病不知所措。在他看来,这小丫头自幼是缺失父爱的,这二年方在父亲身边生活,且无兄姊,自己又在郓城救下李氏一家,小姑娘自然需要安全感。

将她当妹妹好了,虽然哥哥妹妹的容易出事……

约好了过几日出城游玩,他又马不停蹄的去拜访苏辙。

同先生欧阳修一般,苏辙早前也是在开封租房而居。为祝贺友人乔迁新居,他曾作诗一首,题目是《李方叔新宅》:“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当然,地皮紧俏,地价、房价随之水涨船高,但苏辙未必就买不起房。

其时,朝廷实行房产限购政策。这个政策非常具体,包括“三不准”:一不准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吏购买政府出让的公房;二不准各级官员除正在居住的房子外,再在京师开封购买第二套住房;三不准各级官员在京师开封囤积房产。三是北宋开封有负责房地产管理的官方机构,称为店宅务,管理十分严格,职责非常到位。

但又有专门负责房地产业务的官方机构称为楼店务,后改称店宅务,它是一个政府在住房方面为民服务的办事机构,任务主要是为大小驻京官员提供“保障性廉租房”,为东京开封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帮助。

神宗皇帝又于熙宁年间,在大宋皇城右掖门之前建造了一批官邸,专供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三司使、三司副使、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居住。此为政府官邸,任职时居住卸任后撤出,儿孙只能同住,不能继承,因此为公产而非私产。

苏辙是何官职呢?

今年五月,他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

宋代监察机关叫设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宋初不除正员,只作为加官,授予其他官员。元丰改官制后,更是一并除去。因而御史中丞实际上是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御史中丞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的负责人。

御史官的职掌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

御史中丞,从三品大员,位高权重。

也就是说,苏中丞是有免费居住的官邸的。是以,“我年七十无住宅”云云,只不过是为友人贺的自我揶揄。

皇城南有左、右掖门,大宋官邸便在此处。

王棣从李格非的北城住处乘坐牛车七拐八绕的近一个时辰才到了东掖门。

大宋朝缺马,车马行里可供租赁的有牛车、驴车、轿子,独独没有马车。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王棣倒是淡定的很,轻轻哼着歌,看着道路两边——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人生就像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右掖门官邸皆是白墙黛瓦,青石巷两侧种植松柏森森,尽显肃宁端重。

宋代私人住所称谓不一,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可知高级官员的住宅为府,其余官员房屋为宅,其他庶民居住的房屋称为家。

苏辙位居从三品御史中丞,属于高官显贵,住所理所当然为“苏府”。

不巧的是,门子接了王棣的拜帖,却告知今日虽是休沐,苏中丞外出访友未归,怕是夜里才会返回,引了王棣去偏厅稍坐,乃去禀告府里小郎。

苏府主母史氏潜心向佛,长年起居于斋堂,素不过问家事,家中迎来送往等事务概由大郎苏迟及其妻子梁氏负责打理。

许是王棣名声在外,且是弱冠少年,梁氏竟是带了二位年龄相仿的豆蔻小娘子陪着苏迟一同待客。

王棣早前做过相关功课,对苏中丞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

苏辙育有三子五女,子嗣旺盛。长子苏迟苏伯充廿三岁,少有才名,虽未过科试,在汴京也是颇有名气。他的妻子梁氏颇有来头,出身于郓州须城梁氏,曾祖父乃是雍熙二年状元梁灏。灏配阎氏,有三子:梁固、梁述、梁适。其子梁固于梁灏中状元之日出生,后也中了状元,因此与父亲称为“父子状元”。皇佑中,以子(梁适)贵追封益国公,赐太师中书函兼尚书令。梁适累勋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以太子太保任辞官归居,晋升太傅。

熙宁三年去世,赠司空兼侍中,谥“庄肃”。

虽然“状元父子”双双早逝,梁适梁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人称“忠孝三梁”(梁颢,梁固,梁适),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

梁氏父亲乃是梁适六子梁彦明,时任开封府通判。

苏、梁联姻,相互倚重,传为一时佳话。

梁氏虽方二十出头,却是端庄贤淑、秀外慧中,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对王棣很是友善,不着痕迹地问了不少事儿。

王棣两世为人,阅历丰富,又怎会看不出对方打的什么主意?看看那二位小娘子就晓得了。嗐,送上门相亲哪。

苏辙膝下五女,长女嫁文务光,次女嫁王适(去岁殒)。这端坐于大嫂身旁的二位小娘子是三娘子与四娘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四岁,脾性迥异,三娘子内秀,四娘子大方;一个垂眉敛目,一个目光灼灼。

这四娘子与姑姑苏静嘉倒是肖似……据苏过说,苏小妹也是来了汴京,却不晓得今日去了何处?

一想到苏小妹,王棣不免有些走神,数月未见,似乎有点想念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