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38章 多丽

大宋河山 第138章 多丽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萧羽飞身姿容貌不似契丹女子,便连言语间的温婉也如江南女子,但王棣分明感受到了其骨子里的清高傲慢、咄咄逼人。

他不知她为何会与自己有这一番谈话,或许真如她所言想看看“少年中国说”的作者?却又为何要了解这些呢?

他甚至在某一刻有一种错觉,似乎对方也如自己一般是个穿越客。

显而易见的是,她有迫切感,深深认识到辽国正在走向衰落,所以想为身处之国做些什么,以图重振国运。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曾与其弟耶律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宗元。其子耶律洪基,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耶律洪基继位后,耶律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耶律洪基继位后,清宁九年七月耶律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皇帝所平,耶律宗元自尽,是为滦河之乱。耶律洪基在位期间,辽政治**,国势逐渐衰落。他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

大康四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洪基皇帝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耶律洪基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

凡此种种,莫不在佐证昔日强盛之契丹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原因概由外戚弄权始,到而今已是病入膏肓,实乏起死回生之术。

萧羽飞许是后族贵人,平素听闻见识多了,晓得辽国之病根所在,但又能怎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到得此时此境,谁又是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与王棣煮茶论英雄,怕莫是病急乱投医了。又或是寻找同病相怜的互倒苦水以求心理慰藉?

总之,这个身份不凡的契丹少女不寻常。

管它呢,若是依着原本的历史轨迹,再过二、三十年,所谓的三足鼎立就便烟消云散了,辽夏覆灭,大宋南迁偏安隅,再如何苟且偷生,最终也难逃亡国的厄运。

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王棣并非王大仙,无法施展未卜先知的技能,只好隐晦地点出重中之重,讳莫如深。

要知道,今年三月,女真贡于辽。

女真贡辽自辽太祖天显元年始,一直保持至今。辽朝对前来朝贡的女真部落酋长授官名、赐赏物,进而建立属国、属部。辽初女真朝贡活动十分频繁,圣宗时期逐步将州县地区内的女真属国、属部纳入地方统辖体系,州县之外地区的生女真部和州县边缘地区的铁骊女真部一直诣捺钵朝贡。

但现今大部分女真已不再向辽国朝贡,这不是辽朝对女真人统治疏松的反映,而是辽朝对女真的统治形式已由羁縻朝贡统辖体制转向一般行政建置管理体制。

太祖太宗时期,辽统治者主要需要维持辽东地区稳定,故仅对曷苏馆女真设置了行政机构进行治理,而对于其他女真各部,则仅仅保持朝贡关系,维持稳定。曷苏馆女真形成于辽朝初年,耶律阿保机在安置归附的女真部落时。

“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迁入辽阳着籍者,名曰合苏款,所谓熟女真者是也。”

“曷苏馆”是“曷苏”和“馆”两个词的合成词,“曷苏”是蒙古语“属国”、“属民”、“属夷”的意思,“馆(“款”为其异写)”,是一种具有行政性的居住单位。

可是,完颜阿骨打已经二十三岁了……

现在的女真部落首领是完颜劾里钵。其天性严重,颇有智识。一见必识,暂闻不忘。袭等节度使之初,内外溃叛,缔交为寇。因败为功,变弱为强。既破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诸部,推动女真部落联盟自此强大。

但后年,完颜劾里钵便将病逝,二十五岁的完颜阿骨打粉墨登场。

完颜劾里钵尝与人言阿骨打:“此儿长大,吾复何忧?”

的确,他在九泉之下都会发笑,阿骨打完成了他不敢企及的雄图伟业呐。

后人诗赞完颜阿骨打曰:“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只是,这些“未来”即便王棣说了,又有谁会信?

好在萧羽飞并没有刨根问底,反而话题一转,说起了风花雪月,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玉《高唐赋》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却不知三郎又是倾慕哪位女郎?”我说美女,你与一个帅哥讨论这些事好吗?王棣无力的吐槽一声,木然道:“吾想象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萧羽飞唇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是为哪位女郎代言?这悲喜莫名之感又是从何而来?”

王棣不动如山:“想象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萧羽飞似笑非笑:“挺好饮酒啊,卷帘人又是谁?他么?”指一指正与萧索那大眼瞪小眼的宗沐,哑然失笑:“想来不是。绿肥红瘦?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惹人垂怜。这样的词竟是出于男子之手,真是……让人无语了。寥寥三十二言,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当是圣于词者……这也是想象的?”

王棣一本正经地点点头:“是的。”

恰在这时,后面隐隐约约传来歌声,唱的正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萧羽飞眨了眨眼,饶有兴致的听着,忽而支着下巴:“听说你们家有两个琴师,叫啥来着?琴操?琼瑶?这会儿就是她们在唱吧?能不能见见?”

川岛芳子思密达?!王棣有点晕,厉害了我的姐,情报工作做的很细致哈,某……竟然有点心虚了。这样,真的不好。

他摸了摸鼻子,正思忖如何应对,便听着那歌声似乎近了。

咦,是真的越来越近了吔。

那就见呗,王棣让王小丫去请二位客座琴师,心下嘀咕不已:敢情萧羽飞这些天是在“打探军情”?“琴操”倒也罢了,这个艺名在杭州大红大紫过。可她怎知道“琼瑶”的?这是聂胜琼刚出道时用的艺名,也就用了一个多月吧。萧羽飞连这事都能打探清楚,情报工作做的很细致到位啊。

稍后,客厅忽地一亮。二位昔日青楼头牌、今朝王府琴师款款而进,一着紫一着翠,春兰秋菊比艳争娇,真正是“蓬荜生辉”了。

二姝齐齐沉腰一福:“三郎好,尊客万安。”

哇哦,王棣表示很满意,二位客卿平素谨守本份,等闲不见外客,今儿可真是很足了面子,须知往日里可听不着“三郎好”的。

“二位姐姐好美……”萧羽飞眼前一亮,喧宾夺主:“快快请坐。”

她又越俎代庖的吩咐宗沐道:“天寒地冻的,可莫要冷着二位美丽可人的姐姐了,赶紧多加些炭暖和暖和呀。”

东京周遭没有森林树木资源。天然植被的破坏开始于战国,缘于铁器工具的大量使用,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天然植被逐渐被人工栽培作物替代。

战国时代,河南中部地区已经“无长木”,山东丘陵西麓的泗水流域已“无林泽之饶”。一千二百年前,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东部地区已经缺乏薪材。

因为缺乏木材,皇宋营建开封宫室时,不得不大规模开采渭河上游森林、山西吕梁地区的森林,“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以集于京师,期岁之间,良才山积”。

是以,汴京居民面临着无柴可烧的窘境。

好在还有煤炭。

在山西的河东区域居民全部都用煤炭做燃料,这里的贫民百姓在本朝前期大多靠采煤、卖煤维持生活。

开封的东部,苏轼在徐州也发现了煤炭,用来冶铁做兵器,犀利胜常。

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是时,外出者会使用“汤婆子”或“抄手砚”这等便于携带的取暖神器御寒,在室内则靠炭火取暖。但煤炭烟大呛鼻,实在不适合用作室内取暖。皇宫里自有上好白炭供用,达官显贵家便只好花高价从外地购买了。

王棣这小土豪越来越在意生活品质,自是不怕浪费。

在三郎的示意下,宗沐不太乐意地往火炉里加了白炭,噼里啪啦作响,屋子里一下子暖和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