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23章 花魁盛会(三)

大宋河山 第23章 花魁盛会(三)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远在盛唐时期,文人骚客便常与名ji歌女往来,诗酒唱和。诗人常赠诗名ji,赞美或品评其才艺品貌。到了本朝就开始出现正式评选青楼名ji的畸形“选美”活动,没落士人以此寻欢作乐,还名美其名曰“评花榜”。所谓“评花榜”,有的是用各类名花来品评比拟名ji,评选出“花魁”;有的则干脆模仿科举考试的功名头衔来排列名ji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便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也许正是那些在科考中失意的士人,借机对科场和官场**的一种揶揄与嘲讽。

与后世的各类“选美”大赛相类似,“评花榜”前,主持者要选好花场,订立评选章程条例,其内容则是令当代美女们可能望而生畏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青楼女子一旦“中榜”,便会“身价十倍”。评选前后,当地旅馆、酒肆自然爆满,生意空前兴隆。

有风流文士把金陵名ji分为四类:一曰品,典型胜;二曰韵,丰仪胜;三曰才,调度胜;四曰色,颖秀胜。“品、韵、才、色”概括了金陵名ji的四种风格,这也成为时下青楼“评花榜”的四条标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秦淮河,一条荡漾着艳情的河,也是中国脂粉气最为浓郁的河。十里秦淮,历来便是有名的风流乡,所谓“六朝金粉”,几乎全集中在这一带。彼时的秦淮河畔,码头林立,商贾云集,积货如山;河边秦楼楚馆,画舫游船,歌舞升平。加上气魄雄伟、金碧辉煌的帝王宫殿和舞榭歌台,王侯将相纵情于这山水之间,俨然一片富庶繁荣、太平昌盛的景象。“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些诗句十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秦淮河畔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红袖飘香,笙歌伴宴,成为江南佳丽之地,如花美眷之所。

汴京既有“评花榜”,六朝金粉地又岂甘落后?

也不知是哪位“有志之士”登高一呼,要集结十里秦淮河百余家青楼举办“花魁大会”,并评出“金陵十三钗”。这等风流雅事自是一呼百应,诸方踊跃参与。

自熙宁八年至今,金陵评花盛会已历五届,每到此时便万人空巷,举城沸腾。及至这两届,周遭邻近州县也各有楼坊参与其中,盛况空前,不逊汴京分毫。

扬州“轻寒小楼”的王萍萍便是“特邀选手”中的代表人物,去年出道,短短数月便成了扬州青楼的当红大家,此番亦被视为夺魁的热门人物,是聂胜琼、贺丽丽的强劲对手。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她这一曲,“才”姑且不论,“品、韵、色”三条无疑是出类拔萃的,是所有登台的参赛者中最优异者,名不虚传啊。

“寒烟阁”中的观众虽然多为本地豪绅名士,各有心仪追捧的姑娘,但对王萍萍也是不吝掌声,不少人心中更是在思忖着如何亲近佳人。不过,风闻此姝与秦少游颇有瓜葛,说不定已是这位高邮名士之禁脔,倒是不好使那些龌龊手段。

有王萍萍惊艳全场在前,后面几个出场的相形见拙,更有因紧张而临场发挥失常的,其中一人便出现破音、走调这种低级失误,在台上掩面而泣。

这便是王萍萍给她们造成的压力了,说来还是功利心作祟所致。

烟花再美,终究烟花易冷。误入烟花场所的女子吃的是青春饭,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彰显无遗,短短数年时间便得新陈代谢。为了有个好一些的出路,为了不到人老珠黄时凄凉悲苦,就得想方设法挣出片天地来。花魁大会,便是一炮而红的大好平台,若是侥幸跻身“金陵十三钗”,必定身价大涨,更莫说夺得一甲花魁了?

好不容易有博取出路的良机,却演砸了,这怎不沮丧失望?再过三年……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接下来登台的大多未能发挥正常,表演者固然伤心,观众也是兴致缺缺。

幸好,这种突如其来的冷场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随着司仪宣布下一位表演者是来自“凝碧馆”的贺丽丽时,全场先是一滞,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气氛较先前王萍萍登台更为热烈。毕竟,贺大家在金陵城风头正劲,场中倒有大半是其拥趸。主场作战,自然更占优势。

贺丽丽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像是一个二八年华的少女,而是妩媚动人、韵味丰致的成熟少妇,与让人一见脑子里便想起“扬州瘦马”这个词的王萍萍完全是两种气质的女子。但孰优孰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吧。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但见那风韵女子走到琴前慢慢坐下,双手轻搁琴面却不拨动琴弦,缓缓吟了这么一句。她的声音有着吴侬软语特有的糯感,慵慵懒懒如春日睡迟的妇人,媚而不俗,叫人遐思翩翩。

不弹不唱,先来这么一句独白,这种新奇的演出形式一下子便抓住了观众的心思,让人期盼着后续表演。

场中观众听曲无数,自然晓得这是《少年游》的词牌。此调始见于晏殊《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各家句读亦多出入。此词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三楼的王棣心中却叫了声:“卧艹,乱了哦……”

前世他偏爱宋词,很是背诵了些名人名篇,这首周邦彦的《少年游》自是晓得的。

记得那会儿还看到有关于这首词的一则本事:“道君(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

什么意思呢?译成白话便是:宋徽宗赵佶慕名李师师,一次微行到李师师家中,恰好周邦彦已经先在李师师家,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中急忙藏到床下。赵佶自己带了一颗新鲜橙子,说是从江南刚刚进贡来的,于是与李师师戏谑**,躲在床下的周邦彦全听到了。于是他将这段见闻填成这首《少年游》。

但很显然,这只是以讹传讹的文人轶事,是后人杜撰的八卦花边新闻,皇帝、文士、名ji,这样的三角关系定然是吸引眼球的。炒作这回事,源远流长。

琴声响起,从微不可闻渐渐缠绵悱恻,恰似你侬我侬的情人呢喃絮语。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歌声中亦是充满了欢快,展现出的是活脱脱的恋人**戏谑的场景。

到得“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这句时,有那怀抱佳人的便嘻嘻地在对方耳中低声说了什么,怀中女子羞红了白晰的颈脖,轻轻啐了声,欲拒还迎,不胜娇羞。

末一句唱的是“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如此反复两遍,短短数分钟,歌者将词中的“丽极而清、清极而婉”之韵表现的恰到好处。

场中文士居多,彼此交换了眼神,相视一笑,有几分无奈。这样的词,这样的写法,当今唯周美成方为个人能手。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又能语工意新。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

果然,贺丽丽奏完最后一个音,缓缓离座谢礼:“奴奴谢过清真居士赠词,谢过诸位捧场。”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时任溧水县令,正是江宁府所辖治。

雷鸣般的拳声骤然响起,贺丽丽的表演无疑大获成功。

也有不少人一边鼓掌喝彩一边四下观望,这周美成虽是钱塘人,但现在溧水做官,时逢假日,会不会也到这“寒烟阁”为贺丽丽站台捧场了呢?

彼时的节假日,一年“凡七十有六日”,其中有传统三大节: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天庆节、上元节也休假七天。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各休假三天。立春、人日、中秋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阳、立秋各休假一天,这是神宗元丰五年祠部对休假制度的厘定。

周美成在离家乡不算太远的地方做官,春节与上元节加一起十余日假,中间再请几天,倒是可以休个惬意爽快的长假了。

但,很显然,以他的咖位,自是不可能挤在大厅里的,或许此刻正在楼上的某个雅间为贺丽丽呐喊助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