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26章 花魁盛会(六)

大宋河山 第26章 花魁盛会(六)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王、梁双方的相处并不美好,一如宋、夏两国,又或宋、辽之间。见微知着,天字一号房的历程便是当今中国形势的缩影。

于王棣而言,深知历史走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嘛,迟早会民族大融合、中华大团结,伤筋动骨甚至伤及中华传承的内战能免则免,尽量不发生,消耗太剧啊。

战争,或许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手段,一个政权替代另一个政权,起因一定是百姓受压迫盘剥太深,最终目的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这过程一定是无比惨痛的。

每一次战争的胜利,终需人骨堆砌。长期的战争中,食不饱腹衣不蔽体有之,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者有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有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赤地十里饿殍遍野,甚至有易子而食这等人间惨剧。

王棣自认没有悲天悯人普渡众生的济世情怀,但见不得悲惨凄楚之事,感性所致。

在这时空,乱世将至,不知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即将凋灭。

靖康之变并不久矣,之后整个中国都将处于无休止的兵火战乱之中,直到另一个杀性更重的民族在草原上崛起。到头来,终究是以杀止杀,华夏因此元气大伤,文明进程停滞不前。

这对于民族荣誉感深厚的王棣而言,真真是民族之殇,若是能避免这其后的多般战祸,至少少点战事,那便能少死很多人。

只是,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奈何人间多纷争之事。大同世界,谈何容易?

但他那一番话,用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串联,极具说服力,便是梁甲、梁乙二人也若有所思。

这种凝重的气氛却是被梁于飞弱弱一问破坏殆尽,众人的思路被引向王棣随口吟的那首诗。

对呀,那诗出于何处,怎地从未听闻?

王棣摸了摸鼻子,讷讷无语,一不留神做了剽窃的勾当啊。

这首《淮村兵后》是戴复古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一幅金兵南侵,江淮一带战乱后荒村的残破景象,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诗并不算上佳,但胜在喻景抒情,言之有物。

“好一句‘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梁启伏让王棣的一番话说的词穷,正好顺着妹子的问题引向别处:“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因此,井最能触动怀旧的心理。”

“前人有‘惟余一故井,尚夹两株桐’之句,又有‘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等名句。”对于兵刀之祸,王桐并无切身体会,亦是将注意力移将开来,点头赞同梁启伏:“物在人非,故井,废井,最能引发往昔的思念。正所谓是:井旁人家,饮用洗涤,须臾不能离开;井旁人家,悲欢离合,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

余者也是频频颔首,深以为然,一时间赞词满满。这首诗真有这么好么?倒不见得。

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诗至盛唐,的确已经发挥到极致,后人难以突破,故有“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之叹。所以宋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转而填词,乃使宋词成为可以与唐诗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

然而词毕竟属于“艳科”,多用来表达文人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闲情逸致,没有诗的题材那般汪洋恣肆,磅礴浩大。而且词受曲牌格律限制,免不了有雕琢堆砌的痕迹,不如诗之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所以彼时的文人虽于填词得心应手,但仍对诗情有独钟。毕竟按照传统的眼光,文明道,诗言志,词缘情。虽然豪放派的词也开了抒愤言志之先河,但大多数的词,仍旧是谱上曲儿,用来娱宾遣兴,唱着玩的。自古诗人的地位都是崇高的,而词人,总归是混娱乐圈的居多。

彼时,虽偶尔有诗作名篇,但数量、质量逊唐时多也。是以,这首《淮村兵后》纵然与时下的婉约、豪放二派词风完全不挨边,也算是上乘之作。

王末咀嚼回味,看着王棣,目光清澄明亮:“三哥哥,这首诗是你写的么?”

她向来寡言,却是一语切中要害。

对呀,在座的大多饱读诗书文章,却绞尽脑汁仍记不起此诗出处,正自伤神,王末此语一出,不由得尽数望向王棣,心下却有一大半信了他是作者。

王棣默然,不想承认,却没法否认。

他这副表情落在别人眼中便是默认了,再看他的目光便有些复杂,尤其是梁启伏。

梁氏在西夏并非书香门第,他却甚是喜好读书,素有文武双全之称誉,也爱舞文弄墨,但这样的诗却是怎么也写不出的,不免有些沮丧,鬼使神差的说道:“王兄才思斐然,若是肯出手为聂胜琼写些诗词文章,她倒未必会输给贺丽丽与王萍萍。”

在他看来,依着今日首场赛事的情形,聂胜琼终究是稍逊一筹,纵然可以最终位列花榜三甲,也是夺魁无望。只是他说的这句话未必就是真心。怎么说呢?就好像是你遇上了一个自己无法战胜的对手,却又心有不甘,便怂恿着对手去挑战另一个他无法战胜的对手。潜台词便是:我固然是输了,也得让你品尝品尝失败的滋味。

王棣出手帮聂胜琼,她就能胜出?岂不是荒谬至极,他再如何才华横溢,还能盖过周美成、秦少游去?

可王未、王末却是巴巴的望着王棣,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聂胜琼算是熟人,在老太太跟前也得了垂怜喜爱。花魁大会这种事与王家无甚关联,但若是一个熟人得了花魁,自是喜闻乐见的。

王棣看了梁启伏一眼,淡然不语。

对西夏人他谈不上有多少恶感,但也没什么好感。对这几人的身份来历,他倒是很好奇。千里迢迢来到金陵,山高路远的,年前便该动身了吧,还是一直在大宋境内逗留?所为何事?

他仔细回忆前世的历史记载,惭愧,实在记不起今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想不起便不想,军国大事自有朝中衮衮诸公去伤神费心,他一个弱冠少年,好好享受生活才是正理。

至于聂胜琼,观感不错,能帮则帮吧。就算她有别样心思,但能哄得老太太欢心,便是一件功劳。

不过,他终究没有明言。这种事就算做了,也是顺手为之,实在不必大张旗鼓。毕竟,周、秦的名气放在那,即便王棣有作弊神器,也没必要正面与这两位文坛大拿打擂台。

他在等,等聂胜琼再度出声求援。依他阅人的眼光看来,这是位外柔内刚的女子,不会轻易放弃决定了的事。她既然认定王棣能帮自己,便应该还会来求他。

首日的赛事结束后,经实时统计,排在第一的是“凝碧馆”的贺丽丽,排名第二的是“轻寒小楼”的王萍萍,第三是“寒烟阁”的聂胜琼。贺丽丽共收到鲜花三千八百五十枝,仅比王萍萍多了一百零八枝,但比聂胜琼多了五百三十枝。

很显然,周美成的新词为贺丽丽赢分了。这是个词的国度,一首精美词作便能捧红一位新人,文人如此,ji者一样。

聂胜琼之所以名动江宁,靠的非止是色艺,还有才情。以往她唱的词全是自己的作品,是有江宁第一名ji之誉。但在这花魁大会,她仍是唱自己的词作,相比于周美成和秦少游的新词,差距是明显的。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而秦观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这二位乃是当世的顶尖词人,聂胜琼何以比肩?

舆论虽多在她这一边,只是请外援这种事本就是允许的,就看谁的背景靠山强些。

做青楼这行当的自然都有大人物站台,否则早被同行连皮带骨吞下了。

扬州的“轻寒小楼”就与秦观、孙莘老、王定国等高邮名士有牵扯不清的关系,能在扬州博得偌大名声自在情理之中。

“凝碧馆”的靠山据传是蔡元长,空穴来风未有其因。

仙游蔡京,字元长,熙宁三年进士及第,时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

其胞弟蔡卞,时任扬州知州(注1),乃是王安石的女婿。

神宗熙宁末,王安石常常对年轻的蔡卞(蔡京之弟)说:“天下没有可用之才啊!不知将来谁能继承我,执掌国柄?”然后掰着手指头自言自语:“我儿王元泽算一个!”回头对蔡卞说:“贤兄(指蔡京)如何?”又掰下一指;沉吟良久,才说:“吉甫(指吕惠卿)如何?且算一个吧。”然后颓然道,没了!

蔡氏兄弟之才可见一斑。

“凝碧馆”既与蔡氏有渊源,自非等闲之人可动之。

而“寒烟阁”则与历届江宁知府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

黑、白、灰,似乎水火不容,却又水乳交融,历来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