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71章 月慢

大宋河山 第71章 月慢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这栋宅子果然不仅有后门,还有侧门。

按理说,西、北城这等街巷宅户多数是只有前门的,部分会有后门,至于侧门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的住户比较清贫,大抵只能混个温饱,住的房子自然不会太大,根本用不了侧门。

这栋房子却是开了侧门通往隔壁宅子。

这非常不合理。

照宗沐收集的情报,这栋宅子归一对织户夫妻所有,无有老人、儿女,也无兄弟姐妹。那么,怎会打通了隔壁邻居的宅子?

一时间来不及多想,王棣跟着苏十三从侧门追出。至于为何不是后门?那里有苏三几个在。

隔壁宅子一片漆黑,静悄悄地空无一人。苏十三如同一只猎豹行走在夜色下,悄无声息,月光朦胧处只隐隐可见一道与周遭环境完美融合的影子。

王棣不由得想起达叔说过的军中斥候,大抵就是苏十三这般。苏家侍卫大多都出自于京师御拳馆,似乎也有军中退下的兵卒,这苏十三或许原先就是斥候吧。

穿过宅子,便是一道长长的临河小街。

这时,月亮从云层钻了出来,柔柔的月华如水般倾泻,矮屋,长街,垂柳,小河,尽似披上了一层柔净的白纱。

沿河向东一路追去约一里,前方传来喝叱声。

苏十三脚步一紧,几个起伏便窜了过去。

紧随其后的王棣微俯着身子,黑巾蒙面,唯露双眼炯炯有神。

一直护卫左右的苏十一心下对王棣又高看了几分——

早听说王相公家小三郎有“神童”之誉,后来陆陆续续的有诗词传唱开来。他一个武人自是听不懂好坏,但杭州城大大小小的楼舫都在唱“三郎词”,总是极好的吧。

不过,文武殊途,在他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嘛,手无缚鸡之力,耍耍嘴皮子、动动笔竿子是厉害的,真遇上什么事还不是得靠拳头说话。可恶的是,国朝以士大夫治天下,朝堂之上文臣说了算,武将地位极低,便是“面涅将军”卫汉臣不也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极尽殊荣又如何?真真是叫将士心寒呐。说到底,还不是朝中那些个尸位素餐的文臣不容武将大功而暗下黑手所致。文人之心,狠于武人之刀。

但苏学士不同,是文人,却有侠士之气,如唐之李青莲。所以,弟兄们才甘心情愿入苏府为侍卫。

奇怪的是,刚愎自用的王大丞相这个孙子却完全不肖乃祖,用读书人的话便是“温润如玉”,身上完全没有名门子弟的骄纵之气,待人接物谦和知礼,言行举止内敛从容,令人如沐春风。更奇特的是,王三郎并不似其他书生那般“弱不禁风”,看着瘦了些,但显然是有打磨过身子骨练过武的。

这很难得。

这些日子,王三郎往来奔走,虽有疲惫之意,精神却与平素无异。尤其是今夜,从他抽出手刀始,气质顿时不同,冷静沉着,又似锋芒微露,就好像是利刃出鞘一般,似敛似放。

这一路追来,速度不可谓不快,也未见他呼吸紊乱。别的不说,这体力便算是过了关的。

真是……意外啊。

长街尽头柳荫处是一座青石桥,芦苇微微,细柳扶风,月色慢,人声急。

桥是江南特有的石拱桥,桥面青石铺就,沟通小河南北。洪水退去,河水也恢复原本的水位,月色下粼粼微漾。

原应静谧之地却有数条身影在厮杀打斗,尽是默不出声,唯有兵刃格击的铿铿声格外刺耳。

堵在桥头的是苏三几人,凭着默契的配合勉强敌住对方三人,死战不退。

王棣吸了口气,两世为人,第一次置身凶险,怎会不紧张?但事已至此……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呃,这句歌词用的不妥,总之,有进无退。

虽然瞧不清桥头那三人面目,但王棣却是认定了其中那个身形高大的必是方腊方十三,肩上扛着一人,在苏三的猛攻下仍是游刃有余。

纵然事先埋下许多伏手,也考虑了或许会发生的细节,但这二日忙于筹粮赈灾事宜,竟是想不到摩尼教会在这时发难,若是苏小妹与蔡云英出了意外,那……

脑子里想着达叔所教的临敌种种,他抿着嘴冲了上去,手刀透着寒光。

他这几人一加入,战局立马发生变化。

只两个照面,那高大汉子见事不可为,沉喝一声:“走……接着……”

第一声是告知同伴,而后将负在肩上的人往前一抛,身子一纵,跃入河中。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某必再寻诸位比较一二……”

MD,逃便逃,还摞下这么一句话找场子,能不能要点脸呐?王棣郁闷不已,吐槽不止。筹划了这许久,也兴师动众的围追堵截,结果仍是未将方十三留下,浓浓的失败感哪。要知道,他亮出手刀,莫说见血,连上前的机会都没有,让苏府几个侍卫冲在前头倒也罢了,便连宗沐也打了鸡血般奋勇向前……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整个就是捏了五毛钱打酱油的啊!失落感满满哪,王某人的江湖处子作尴尬收场。

倒是方十三临走之际甩的“锅”位王棣接了个正着。嗯,正是苏小妹,软绵绵的,许是中了“十香软筋散”之毒,呼吸均匀,性命无碍。

“黑暗骑士行动”怎么看都不成功,略显仓促,虎头蛇尾,好在没有酿成大祸。

待苏小妹与蔡云英二人悠悠醒转,细细说了当时情节,王棣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实在是万幸——

王婆失而复返,于蔡云英自是喜出望外。毕竟,退隐后的日子里,与王婆这个街坊接触往来不算少,都是苦命人,便有了同病相怜的情谊。再者,洪灾来临之际,也算是同生死共患难的了,大抵是存了往后余生相依为命的奇妙心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凤凰山这些日子,那王婆显得并无多少丧子之痛,落在蔡云英眼中,便是强颜欢笑的坚韧,同情之余又很是佩服,反倒与这老妪更亲近了几分。

作为主人的苏小妹颇有川蜀女性的豪爽大气,对破家丧子的孤寡老妇自然心生怜悯,少不得慰藉一番。

一来二去的,王婆与苏、蔡二女的关系倒是熟络了起来。

前日,王婆忽说寻着了多年未见的姑表亲,便住在西城,再三让她过去同住,也好彼此有个照应。

有亲友照拂,也算是老有所依,苏、蔡二女很是为王婆高兴,也应了对方盛情邀约的席宴。

哪晓得竟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鸿门宴”……

彼时,二人推却不过,饮了一盅酒,不一会便头晕脑胀,接着失去了意识,醒来时人已在府衙。

不消说,酒里是下了蒙汗药之类的,想那梁山好汉善用此物,最出名的自是“智取生辰纲”,不想摩尼教也通此道,果然是一丘之貉哪。

不过,此次行动倒也并非一无所获,一是确定了幕后策划者正是方十三,二是擒住了王婆与她的表亲。

但审讯过程很不理想,从威逼利诱到严刑逼供,能用的手段全上了,当场逮获的三名人犯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就便是蔡云英苦口婆心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王婆也是无动于衷。

被洗过脑的哦,刀枪不入,水火不浸,哪有这么容易便迷途知返了?

对付这种人,要从心理上劝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就便是**上的摧残也未必有效,唯有从精神方面入手……

王棣如此如此吩咐了一番,让苏三照做。

次日一大早,苏三兴奋地禀报说:“招了,都招了……”

而后,他对王棣的崇敬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熬了三个时辰,李三那厮便挺不住了,他婆娘倒是多熬了一个时辰,王婆将将熬了五个时辰……那么简单就成了……”

这位御拳馆出来的汉子挠着头,百思不得其解。

王棣作高深莫测状,微笑不语,若有羽扇纶巾在身,便是妥妥的运筹帷幄的神算子。

这只不过是表象,个中深意,他无法解释通透,无他,“拿来”尔。

将人犯分开关押,自然是以防串供;狭小的密室里点上十数根胳膊粗的蜡烛,啧啧,浪费了些,效果却是极好的,关键是不准人犯休息,每隔半个时辰换人去审问,胡乱提些问题,不给人犯丝毫打盹的机会……

简单么?绝不简单。

熬鹰呢。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极度犯困却没得睡,个中滋味每个人都有体会。

王棣的这套审讯技巧说穿了便是针对人的生物钟极限,当人不眠不休到一定程度,**上的折磨会导致精神的崩溃。嗯,后世的港片颇多此类场景。

经过一昼夜的审讯,王婆三人纵然可以抵御身体的创伤,又怎敌得住要命的睡意?

想不到的是,最先败下阵来的居然是王婆的“表妹夫”,果然是男人的韧性不如女人么?

王棣表示鄙夷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