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72章 西湖边

大宋河山 第72章 西湖边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王婆三人的口供大同小异,也有互为补充处,倒是作了完整的拼图。

王婆那所谓的“姑表亲”,只是拐了几个弯才论得上的远房亲戚,平素并无来往,都记不得是哪年见过一回,此次“相认”还是方十三牵的线。“收留”云云,也只是蹩脚的由头。

不出意料的是,这三人都是摩尼教徒,李三夫妇入教更早。

说起这李三,也是个苦命的,幼失怙恃,鞠于从兄。他那从嫂却是个势利强势的主,每日里分派繁重活计于他,却以种种理由剩些残羹冷炙,只要不饿死便成。好在从兄还算念旧情,纵然压不住恶婆娘,私下总会想方设法给他“补充”一二。

待他长大成人后,凭着一身力气,积攒了一笔钱财,快三十岁时娶了婆娘成了家,而后得了两个儿子,即便苦些累些,也算是过上了正经小日子。夫妇俩勤俭持家,两个儿子渐渐长大,生活更是有了奔头。

哪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先是大儿子爬树掏鸟窝,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树不高,貌似也没摔出大伤,只是手臂被树丫剐蹭了一道小小的伤口。小孩子顽皮捣蛋,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李三夫妇并未将这事放在心里。十天后,大郎开始烧热不退,手臂肿了一圈,伤口处更是发脓发臭,不忍直视。

郎中瞧过后,摇着头叹惜道:“是七日风……风邪已然入体,无药可救了……”

“七日风”便是后世的“破伤风”,若是救治不及时,一旦发作便唯有待死。

半个月后,大郎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年仅九岁。

又二年,尚未完全从悲痛中走出的李家再遇重创——二郎在河里嬉水时不幸呛水游毙,也是九岁。

两年间连续遭逢人生惨剧,李三夫妇俩一夜白头,犹若跌堕万丈深渊。

温馨祥和、其乐融融的氛围被悲伤笼罩,哀莫大于心死,伤到极致处,痛已不知痛。

这家子,毁了。

又过了年余,街坊们惊奇的发现这对夫妇有了变化,而且变化挺大,脸上的木(漠)然仿似一夜之间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和泰然,还有些许欣慰和安乐。

这……简直是……简直了……

便有邻里旁敲侧击地询问,好奇啊,新貌换旧颜,莫不成是梦里得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娘娘佑护了?

当事人毫无避讳,直言是得到了摩尼教圣公的指引迷津方迷途知返。

“摩尼教”嘛,倒是知晓一二,但“圣公”又是什么鬼?

李三夫妇又说,摩尼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恶。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初际阶段,明暗是分开的。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分开……

未有天地之时,只有善恶二宗。善宗即光明王国,最高神被称为明尊,他有感觉、推理、思维、想象和意志等五大荣耀,仁爱、信仰、忠实、慈善和智慧等五种精神品质。他与光明、威力、智慧是四位一体。在他的四面住着十二个神,每面三个,唤作常住宝光王。恶宗被称为黑暗之王,住在黑暗王国里……

人的苦难便是源于黑暗王国的魔王,但当苦难降临时,明尊便会遣宝光王出手拯救受苦之人,将他们从黑暗引向光明。

圣公是明尊在凡间的肉身,他的属下有宝光王,也有光明使者,都是牵引世人步向光明的大士……

听的人自是云里雾里满脑子浆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呀。但也有人见李三夫妇虽说的有些磕磕绊绊,但言之凿凿,且精神状态作不了假,不免有些将信将疑。

这便够了,后世的诈骗电话(短信)大抵便是用的概率学,广撒网嘛,受骗的固然不多,但终归是有上钩的。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谎言说上一万遍也会成真,更何况李三家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所谓摩尼教,所谓圣公与光明使者,便不至于太过虚无缥缈。

渐渐的有些个家庭不美满抑或家境贫困潦倒、遭受病痛伤害的街坊邻居来找李三夫妇“唠家常”,所聊的无非是各自的不幸,几成“诉苦大会”。

作为光明牵引使者的李氏夫妇自是耐心倾听,而后和颜悦色、和风细雨般的劝解开导,言道所有的苦难乃是尊者的考验,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定会降临……

这番话说的极为诚挚、笃定,可信度极高,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漆黑的人生。

由是,仿似一张蛛网,又仿似金字塔,从圣公以下到普通教众,悄无声息的壮大扩张,仅杭州一城,摩尼教便发展教徒三万余。

可别以为这个数字不怎么起眼,毕竟杭州城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关键是这发展速度,短短二年便有这规模,且正以几何速度倍增,至少在西、北城已颇具影响。

这三万多教徒,除了极少数富人,如漆园主、纺织作坊主什么的,都是家境清贫的平民,其中尤以遭受不幸者居多。人,一旦遭遇灾难,总会下意识的寻找慰藉、解脱。

摩尼教,高举光明圣火,化身济世尊神,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至于圣公其人,王婆、李三夫妇尽皆语焉不详。但许是先入为主之故,通过关联不大的只言片语,王棣大致了解了事件经过。

方腊,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因在从兄弟中排行十三,故人以“方十三”名之。其十三岁便入青溪一漆园做佣工(王棣想,这也或是“方十三”之由),脑子活络,通擅木工、瓦工等手艺活,尤擅箍桶。且为人豪爽大气,每到一处皆能结交一般友众,在杭州颇有名头。

至于方十三是如何接触到摩尼教并成为浙西教主且号称“圣公”,这等辛秘之事就并不是王婆等人能够知晓的了。总之,传播摩尼教,方十三是认真的。

而有关“圣女”一事,这三个小喽啰也是知之不详,以他们对摩尼教的了解,本是没有“圣女”这一名号的。当然,既有圣公,再有圣女倒是不显突兀。

噱头而已……王棣大抵知道此中奥秘,后世的宣传手段五花八门,但也万变不离其宗,简而言之便是“造星运动”,而后利用明星效应,榨干公众人物的价值用以宣传,最终目的是寻求利益最大化。

方十三,绝对是蛊惑人心的一把好手。乱世出枭雄,高举仁义旗帜之人,并不见得就是君子。

失望是难免的,密谋许久,结果却不尽人意,只捕获了小鱼小虾,却教大鱼溜之大吉,穿越的人生也未算开挂啊。

而苏八那边,最终也没擒下巨灵神沈泽和太白神赵毅,只重创了那二人。关键时刻,赵毅掷出一枚类似烟雾弹的物什,仓皇窜逃。

这些江湖人士用的歪门邪术固然上不得台面,却是保命神器。好像倭国人最擅长这伎俩,忍术嘛,威名远扬。

就是不晓得倭国的忍术现在具体发展到哪一步了,只记得大概正处于平安时代,武士道盛行……

将此次事件的始末详细记录成册,早晚得交给苏轼。虽然苏学士在杭州主官时间不久,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更何况,方腊此次趁乱出手,却被王棣搅了局,事情败露后做出狗急跳墙的事,也是大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吧。

其时,在知晓此事的李格非、高俅看来,王三郎主导策划的这件事着实有些“胡闹”,小题大做不说,还险些将苏静嘉卷入进去,真是……年少任性。摩尼教什么的都是浮云嘛,只是国朝以仁义治民,不好胡乱安个罪名收拾方十三之流,师出无名啊。

“圣女事件”,只是杭州乱象横生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与抗洪赈灾、平息乱患这等大事相较,实在是不值一提。

呵呵,文采斐然王三郎毕竟还是少年郎,不可要求太高,否则便成妖孽了嘛。

十多年后,当“圣公”方腊在江南起事,“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余里。”那时,高太尉方叹曰:“方腊之乱,荼毒百姓甚矣……元佑间,王仪仲(注1)便有方十三早晚祸患江南之言,某深疑之,真乃鼠目寸光也……”

但在这时,杭州乱局当中的小插曲显然并未引起重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粮食危机与此起彼伏的暴动事件。

对于可能发生的因粮食而引发的事件,“赈灾指挥部”做了备案,并制定了应对方案。幸是准备工作周全,发生在西、北城的上百起暴乱并没有汇聚到一起,在及时的调派下,厢军迅速展开“灭火”行动,一伍伍的军卒全副武装奔赴案发地,着实扬了我大宋军威。

嗯,大宋军队外战未必内行,但镇压些许刁民还是无有压力的,正所谓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一时间,杭州几处监牢塞满了犯人,接下来便是繁杂的甄别,虽说是法不责众,但总有一些个倒霉蛋会受到恶惩。

而祸乱之源——粮食危机也到了转折点,一切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