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冬凌草尖的药魂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冬凌草尖的药魂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12 07:18:57 来源:书海阁

大殿玄仪:

殿内烛火忽明忽暗,将孙思邈塑像的影子投在泥墙上,道袍褶皱里藏着的太行山石青颜料,在幽暗中泛着冷光。叶承天的布鞋刚跨过门槛,便被塑像右手的细节定住脚步——那不是常见的灵芝或丹丸,而是茎秆挺直的冬凌草,五片锯齿状叶片上凝结着树脂,在烛火下像冻住的晨露,细看竟能辨出叶片背面的绒毛,与庙后药圃里生长的植株分毫不差。

“真人当年在百家岩采药,见山民多患喉痹,便用这冬凌草煎水,七日而愈。”张道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惊落梁上尘埃,“后来百姓称它‘药王草’,塑像便依了这典故。”叶承天指尖轻触供桌边缘,忽然想起《千金方·卷六》里“治喉痛,冬凌草捣汁,入蜜少许,细咽之”的记载,目光顺着塑像衣纹游走,见袖口处暗刻着太行山脉的轮廓,七十二个小点星罗棋布——正是《千金方》中收录的本地草药产地。

供桌上的三盏药汤在青瓷碗里静静蒸腾。首盏健脾汤用的是晨露浸泡的怀山药,汤色乳白如羊脂,表面浮着几粒炒白术碎末,如落雪覆在春水上——这是依照《千金食治》“脾胃虚弱者,宜常服山药粥”改良的汤剂,特意选用焦作垆土山药,断面的“金心玉边”在光线下清晰可见。次盏安神饮盛着深琥珀色的药液,远志与柏子仁的碎粒沉在碗底,蒸腾的热气里飘着淡淡杏仁香——叶承天记得《千金方》治虚烦失眠,必用“远志去心,柏子仁炒香”,而这碗药里的柏子仁,正是取自庙前千年古柏新结的果实。

末盏空杯摆在最右侧,白瓷杯壁映着摇曳的烛影,杯底用朱砂绘着极小的药篓图案,篓口朝着塑像方向。叶承天摆这只空杯时,指尖在杯沿停顿三息——他想起三年前在汶川义诊,见过太多现代医学尚未攻克的疑难杂症,《千金方》里“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的警示,此刻竟在空杯的倒影里格外清晰。这只空杯,是给“消渴”未绝的世人留的,是给“症瘕”难消的病者留的,更是给所有在医道上永不止步的后来者留的。

当他将三盏药汤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方位排定,忽然发现塑像左手按的《千金方》书页,竟似被微风掀开一角,露出“大医精诚”篇末那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墨迹在烛光下泛着朱砂的暗红,与供桌上药汤的热气缠绕,恍惚间,书页上的文字仿佛融入汤中,化作千万个细小的“医”字,在碗口盘旋不去。

叶承天退后半步,望着塑像衣摆上绣的十二道药草纹——当归的伞状花序、黄芪的蝶形花瓣、牛膝的轮生叶片,皆是焦作本地草木的真实写照。他忽然明白,为何这尊塑像历经千年仍让医者落泪:真人手中的冬凌草,不是神坛上的祥瑞,而是沾着太行晨露的人间草木;供桌上的空杯,不是虚无的留白,而是医道传承中永不停歇的叩问。当药香漫过殿内“地天泰”碑的投影,当烛影在《千金方》刻本上摇曳,千年前的医者仁心,正通过这三盏药汤,在时空的褶皱里轻轻震颤。

暮色从殿角漫上来时,叶承天看见第三盏空杯里,不知何时积了两滴露水,恰好落在杯底药篓的提手上,像极了悬壶济世者眼角的泪光。张道长在旁低声诵念:“真人曾言‘药有君臣,人无贵贱’,这空杯之礼,便是要医者永远记得,天下尚有未愈之病,人间仍有未暖之心。”话音未落,殿外药圃传来夜露坠地的轻响,与供桌上药汤的咕嘟声应和,如同千年之前,孙思邈在百家岩下熬药时,山风掠过药篓的沙沙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