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164章 《在地性狂欢与凝视重构》

粤语诗鉴赏集 第164章 《在地性狂欢与凝视重构》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01 来源:书海阁

《睇睇十字街头》(粤语诗)

文/树科

呢个时候,呢个空间

四边方向,八面来风

唉,熙嚟攘往嘅大家啊

我,望咁嘅唔喺频扑嘅大家

噈似喺睇到咗:唔喺岗位嘅联合国

华夏向东,北极向南

美丽向北,欧盟向西……

呵呵,睇睇,仲睇到咗

个啲非人嘅机器人……

《树科诗笺》2025.3.3.穗城珠江畔

《在地性狂欢与凝视重构》

——论粤语诗《睇睇十字街头》的都市诗学

文/一言

一、方言诗学的解域化实践

在标准语霸权统摄的现代汉语诗坛,树科以粤方言书写的诗意突围,恰似德里达笔下的"延异"策略,通过语音的偏离("呢个"替代"这个")、词汇的越界("频扑"指代奔波)、语法的异质("望咁嘅唔喺"句式),构建出迥异于普通话诗语的张力场。这种书写实践暗合德勒兹的"块茎理论",粤语不仅是工具性载体,更成为承载岭南集体记忆的根系网络。诗中"珠江畔"的地理坐标与"联合国"的全球想象,在"噈似"(像是)这个拟声词的粘合下,形成本土经验与世界图景的奇妙共振。

二、十字街头的狂欢化叙事

诗人选取的观察场域——"十字街头",实为巴赫金"狂欢广场"的都市镜像。四个方位词在诗中形成离心运动:"华夏向东"暗含文明古国的现代转型焦虑,"北极向南"解构地理常识的确定性,"美丽(国)向北"与"欧盟向西"构成空间错位的反讽。这种方位紊乱恰似艾略特《荒原》中的"不真实城",但树科以粤语特有的叹词"唉"与拟声词"呵呵"作为情感锚点,使碎片化场景获得抒情主体的温度。

三、机械凝视与人文反刍

当"非人机器人"闯入诗末镜头,技术物象的突兀介入打破了前文的人文景观。这种叙事断裂恰似本雅明所述"机械复制时代"的震惊体验,但诗人通过双重凝视完成救赎:先是肉身之眼观看"熙嚟攘往",继而以机器视角反观人类存在。这种主客体倒置的观看之道,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形成互文——当人类在金属镜面中看见异化的自我,方言的在地性反而成为抵御技术侵袭的精神盾牌。

四、游荡者诗学的岭南变奏

波德莱尔的巴黎漫游者在珠江畔获得新的生命形态。诗人"望咁嘅"(这样看着)的持续动作,构成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诗意注脚。那些看似无序的方位指涉,实则在"联合国"的隐喻框架中获得秩序——每个行走的躯体都是移动的使馆,携带本土文化密码进行着永不落幕的文明谈判。这种微观政治学的诗性表达,使街头场景升华为霍米·巴巴所说的"第三空间"。

五、叹词拓扑中的情感地理学

全诗三个情感标记("唉呵呵"及未言明的沉默)构成情感地形图的重要坐标。粤语叹词特有的音调曲折(如"唉"字的拖腔),在文本中形成类似勋伯格无调性音乐的情感波动。这种声调政治学对抗着标准化抒情模式,当"机器人"出现时叹词的隐匿,恰似阿多诺所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的岭南版——技术理性碾压下,方言的韵律成为最后的抵抗飞地。

六、时空折叠中的身份辩证法

2025年的预言性时间与珠江畔的瞬时空间并置,制造出麦克卢汉"地球村"的压缩感。但诗人通过"向南的北极"等超现实意象,在全球化叙事中撕开裂隙,使岭南在地性获得重新阐释的契机。这种时空策略令人想起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但树科走得更远——他让粤语本身成为间离手段,使读者在语言陌生化中反思文化身份的多重维度。

结语:该诗在不足百字的篇幅内,完成了方言诗学的现代性突围。当"岗位"(职业身份)与"联合国"(文化身份)在十字街头遭遇,当机械齿轮咬碎传统叹词的尾音,树科以岭南特有的"睇睇"(看看)姿态,为汉语新诗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创作范式——在地性不是封闭的贝壳,而是折射世界光谱的水晶棱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