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113章 田土

赤潮覆清 第113章 田土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玩笑而已,侯先生不必在意…….”应寨主面上有些尴尬,赶忙转移话题道:“之后咱们怎么办?这赵老爷这么老实,咱们还灭不灭赵家?”

“要不要消灭赵家,不是我们红营决定的,而是永宁县的百姓们决定的!”侯俊铖摇了摇头,看向村口那棵大树,红营的战士正把那些团丁抬到大树下,像他们吊起村民一样把他们吊在树上。

周围的村民似乎是因为有红营替他们撑腰壮胆,在树下又哭又骂着,还有人不顾阻拦冲到树下,对那些连嘴都堵死的团丁拳打脚踢。

“百姓对赵家有着刻苦的仇恨,只是畏惧于刀斧,可若是他们心中的恐惧没了,还会允许赵举人好端端的活在这世上吗?”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赵家作下的孽,到最后自然是要还的,我红营是替天下百姓而战的军队,自然要遵从百姓们的意志,到时候百姓愿意放过赵家,我们自然就会放过赵家,百姓不愿意,红营自然也要消灭赵家!”

应寨主眉间皱了皱,朝着那棵大树看了一眼,赶忙问道:“话虽如此,但是……这天下又不是只有一个赵家了,永宁是个穷县,但吉安府可是个富裕的州府,官绅不少,有几家还颇有势力、兵强马壮,赵家这么老实,却依旧被咱们给灭了,若是看在那些官绅眼中,岂不是人人都要和咱们不死不休了?”

“老应啊,你以为如今赵家这么老实,就能一直和他和平相处下去吗?”侯俊铖微笑着摇摇头:“我们打的是一场反剥削、反压迫、反暴政的战争,要让天下的百姓觉醒,对百姓们最深重、最直接的压迫和剥削来自何处?百姓们觉醒后的刀枪第一个会对准谁?红营要依靠天下的百姓,和这天下的官绅地主,从根本上就不可能共存的。”

“如今我们和赵举人只是暂时的妥协,但既然是妥协,必然是双方都不满意的,这种妥协就不会持续太久,早晚还会再发生冲突,更别说我从一开始就没准备给赵举人和永宁县的官吏备上什么分红,如今夏收给他们钱粮也只是为了稳住他们,等下次秋收,当他们一分钱、一粒粮都收不到的时候,他们还能忍下去吗?”

“既然早晚都是要起冲突的,那还在乎别人怎么看待做什么?”侯俊铖淡淡的笑着,一脸轻松:“有些事顾虑太多反倒麻烦,其实简单着来就行了,抵抗我们、坑害百姓的,坚决消灭,温恤百姓、与咱们合作的,慢慢改造。”

“归根结底,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强大起来,只有我们强大了、百姓们勇于反抗了,数千万人丁团结一致,几百万官绅地主再不满意又有什么用呢?”

应寨主依旧皱着眉,却没有再反驳争辩,而是继续转移了话题:“说起来,侯先生你之前说,那些条件里头,最重要的便是永宁的征租收税之权,侯先生要这份权力,恐怕不止是为了替赵家和永宁官府当大管家吧?”

“自然不是,按照我之前的计划,一则借机麻痹赵家和永宁官绅,二则也可借此名正言顺的控制永宁县的土地,在永宁县进行土改!”侯俊铖蹲下身子,伸手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自先秦至明清,举凡成事的政权,没有不在土地上做文章的,红营想要走的稳当,也必须有一套在土地上做文章的本事!”

“永宁县就是我们的学堂,也是我们要树立起来的榜样,我们在永宁县进行土改,清丈田亩、分田清租,是在培养我们的官吏和人才,是在掌握永宁县的经济命脉,也是在建立红营的统治秩序,把永宁县料理清楚了,我们有了干部、有了经验,才能继续向其他州县扩展,稳扎稳打的走下去。”

“侯先生这番话,俺十分赞同!”应寨主重重点点头:“当年闯营兴起,也是在均田免粮之后,俺们红营早该学闯营均田免粮了。”

“我们要分田,但不能均田!”侯俊铖却摇了摇头:“我们不能只数着人头就不管不顾的把田地分下去,有些佃户家里青壮多,有些人青壮少甚至没有青壮,若是完全均分、都分一样的田地,青壮多的照样吃不饱,青壮少的有许多田地却没人耕种,这种均田除了造成混乱,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田地有肥有瘠,永宁县山地多,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山田,若只按照人头和田亩数额均分,必然会有许多农户佃户只能分到贫瘠的山田下田,升米恩斗米仇,到时候反倒会怪罪咱们。”

“所以我们确实要分田,但绝不能搞什么均分!”侯俊铖转过身来,冲应寨主问道:“老应,我让你向赵举人讨要田亩租贷的册簿,赵老爷给了吗?”

“给了一部分,之后咱们再派人去领剩下的……”应寨主走到那马车旁摸了一阵,抽出一本厚厚的册簿走了回来:“不过嘛,要俺说,若是要交直接一起交了便是,何必让咱们再去领一次?俺估摸着这些册簿定然有问题。”

“官府有白册黄册,糊弄朝廷就交白册,自己用的时候看的都是黄册,赵家应该也是如此,给我们的是明账,实际上有一本暗账在手里!”侯俊铖接过那册簿,随手翻了两页,递到牛老三手里:“但还是能做些参考的,这几天咱们熬几夜,把这些册簿清理一下。”

“然后,咱们再组建工作队,以催租收税的名义去各村活动,要清查各村的田亩数额和包括男女老幼在内的总人丁数额,要调查多少人种地雇工、多少人有余田出租,多少佃户和农户,土地肥瘠情况如何,全部登记造册。”

“日后我们分田之时,才能根据这些实际调查的结果,依靠每家的情况多退少补,然后渐渐形成规制和章程,乃至法规律条,渐渐推广向整个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