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135章 清源

赤潮覆清 第135章 清源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辅明颇有悟性!”顾炎武微笑着点点头:“孟圣言‘孔子为圣之时者’,孔圣本就提倡顺应时势之变化,一味守旧迂腐,孔圣是不赞同的,所以儒学也是如此,必然要根据时势的变化而变动,不能一味遵从先圣教化。”

“后世朝廷便是钻了这个空子,只取了对自家统治有利的那些残章断篇奉为正脉大道,剩下的,自然是糟粕,弃之如敝履!”顾炎武身子往前倾了倾:“既然朝廷能这么做,咱们这些反贼,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做呢?谁说朝廷的纲常伦理就是大道正脉?我们的纲常伦理,就不能是正本清源?”

侯俊铖双目微亮,顾炎武捕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自先秦以来,儒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代先贤的理论纷繁浩瀚如繁星,只要认真去找,什么道理都能从中找到。”

“比如红营想要爱民行仁,则孟圣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便可直接拿来使用。”

“红营提倡脚踏实地、反对坐在屋中寻章摘句的写文章,那么前明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便是最佳的理论,‘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与红营在永宁县兴办教育、下乡做活岂不相合?”

“红营想要约束法纪,荀子有言‘法者,治之端也’,律法纪律乃是国家大治、生民兴旺的起点,东汉大儒王符也曾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红营照样可以从儒学之中摘得所需的理论。”

“若是红营想要公正廉洁,则朱子有言‘临财不苟得,所谓廉介,安贫乐道,所谓恬退,择言顾行,所谓践履,行己有耻,所谓名节’,朱子又有言‘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官无大小,凡事为公’。”

“若是不想要家天下…….”顾炎武看了眼侯俊铖,朝着东南方向一指:微笑着说道:“当今之世,黄太冲便有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故‘天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指向自己:“还有老夫,君主专天下之大利,以至弊病横生,故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顾炎武又朝湖南方向一指:“汝师的理论,想来不用老夫多说了,‘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即便是想要反对独尊儒学,前明温陵先生也有‘四民平等’之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圣不过庸众人也,儒学之道又何必独尊?”

顾炎武将手收了回来,淡淡的笑着:“还是那句话,‘孔子为圣之时者’,儒学从来就不是什么规矩死板的东西,只要抓住一个‘仁’字,什么理论都能往里面添,就算辅明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只要是符合儒家的‘仁’道的,也可以归于儒学之中。”

侯俊铖点点头表示同意,后世红色的理论思想在华夏生根发芽,是建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文明极速滑坡、跌入谷底的大背景下的,从林则徐、严复这些开明的地主官绅阶级开始,清末的有识之士用尽了传统儒学体系中所有的方法,却依旧无法改变华夏陆沉、百姓困苦的局面,这才不得不抛弃儒学、转而寻找其他的思想。

这是满清对华夏的“贡献”之一,将传统的思想体系砸了个粉碎。

可如今清初之时却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满清入关,照样是推崇儒家理学的,不管满清是如何的断章取义、是如何的扭曲儒家先贤的原意,表面上还是披着儒家这层皮的,天下的读书人并没有像清末一样三观尽毁,对于儒家的地位还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信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推翻儒家的地位,就是要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对抗,包括侯俊铖的师傅王夫之和如今正支持着他的顾炎武和黄宗羲,伟人说“政治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侯俊铖自然不会蠢到反其道而行之,上来就把天下读书人的桌子给掀了。

更何况,他也没有凭空创造一种新的思想理论的能力,他对红色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对后世的理论体系也知晓不少,但要他一个人将马恩列斯毛近百年的成果一口气整理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清初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侯俊铖不是神仙,拿鞭子抽也不可能做到。

若要以当今世界上的思想体系为底,确实没有比儒家更适合的了,宗教侯俊铖更不能用,而诸子百家自从汉代独尊儒家之后便基本没有什么发展了,想要将红色思想融入进去,和重新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没什么区别。

而儒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学说流派多如牛毛,要在其中摘抄出与红色思想类似和相通的学说,并非难事,实在不行还能自己生造,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都能是伪造的,假托前人之名搞些离经叛道的理论思想,本就是儒家的优良传统而已。

顾炎武差不多是明说了,无论是官府朝廷,还是红营,需要的只是儒家这层皮而已,至于内里是什么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人在意,哪怕完全脱离了孔孟二圣的原意,也不是不能称作儒学一派,毕竟孔孟二圣也没法从棺材里跳出来反驳不是。

说到底,儒学不是宗教,孔孟创制儒学本来就是拿它作为一个工具去解决天下的事情,既然是个工具,被人拿来修修改改以解决自家的事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了,儒家对此其实是很开明的,否则孔子也不会有“为圣之时者”这句评价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家被扭曲成今日这般三纲五常的腐朽模样,和数千年前的孔孟有什么关系呢?不对传统的社会进行改造,即便是抛弃了儒家,无论是用宗教还是其他诸子百家,亦或是后世的各种思想理论,到最后依旧会发展成另一个版本的三纲五常而已。

侯俊铖重重点点头,起身朝顾炎武恭敬的行了一礼:“那就请亭林先生多多费心,为儒学‘正本清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