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168章 钱粮(五)

赤潮覆清 第168章 钱粮(五)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邱知县却没有侯俊铖那么乐观,眉间微微皱起,犹豫了一阵,还是出声提醒道:“侯掌营,小官出自商户之家,家里两代经商,工商之事,小官也算是知晓一二,工商看似得利丰厚,但那是建立在垄断的基础上,办工兴商风险很大,一有波折很容易血本无归。”

“故而一般的小民若不是无地可种,是绝不会投入工商的行当,侯掌营想要大兴工商,需要备好一大笔的钱粮准备投入,就像侯掌营之前所说的商号一般,商号的借贷抹平了农户种田的成本,侯掌营想要大兴工商,同样需要抹平那些商贩工坊的成本,还得做好很长一段时间亏本的准备,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农家的借贷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侯俊铖点点头表示同意,工厂设备不是地里长的,有技术的工人也不是树上结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如果不是什么人无我有的产业,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超过别人以前,必然是长期亏本的。

商业则更为脆弱,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财产保护、商业法规之类保护商贩的律法规定,商场之上的竞争是极为激烈且无底线的,更别说有再多的钱,在暴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官府缺钱了,上面的权贵动不了,下面的贫民刮不到油水,便时常朝着中间这些有钱无势的商贾下手,勒捐杂税无所不用其极。

故而如今这个时代的大商大贾要么就是有权贵和朝廷背景的“官商”,要么就是千方百计搭上官面关系,替官员权贵充当白手套的工具。

在如今这个时代,买地收租、放高利贷、培养自家子弟考取功名,或者投资穷苦的读书人才是最赚钱、最稳定的生意,即便是郑芝龙那样的海贼王,靠着海贸赚取暴利,每年进项过百万,都选择上岸买地、送儿子去国子监读书。

现在的士人其实也差不多,顾炎武早年以擅于治财而闻名,他治财的手段便是每游历一处便考察当地的田土产出购置田地房屋,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可黄家却是余姚一等一的豪绅地主。

说白了,经营工商无利可图,而且收益还不稳定,若是没有坚实的后盾全力支持,没有前期的大量投入,百姓官绅宁愿守着田土过日子。

“后盾问题不用考虑,经营就是后盾,至于前期的投入嘛……”侯俊铖轻声念叨了几句,抬头问道:“邱知县,你说咱们红营自己铸币造钱如何?”

“难!”邱知县毫不犹豫的说道:“中土自古以来便缺银少铜,金银铜料都自海外输入,实际上就控制在江南那些豪族官绅手中,也就是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侯掌营的红营如今还能以山贼为伪装,可日后若是席卷吉安府,还能藏得住吗?必然是要在朝廷那里露底的,朝廷掐断金银铜料的输入江西的商道,侯掌营拿什么去铸钱呢?可银钱这些东西,一天都缺不得。”

侯俊铖点点头表示同意,经济封锁是对付根据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满清或许做不到后世民国和日本人那样的严密程度,但侯俊铖不敢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必然是要往最严重的情况去做打算的。

“当然,如今有了新的情况,那便是滇铜的开采量越来越大,大有超级海外输铜的趋势……”邱知县到底是商户家庭出身,对钱财上的事很是敏锐:“小官在江苏读书之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倭铜铸的钱,等小官考取功名当了官,却发现江西等地的铜钱大多已经是滇铜所铸,可见滇铜的开采量已经超越了海外输入的倭铜,成了铸钱的主要材料。”

侯俊铖有些讶异,这邱知县确实是个人才,让侯俊铖都怀疑他是不是也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了。

两宋之前铸钱主要使用的赣铜,但赣铜在北宋年间就已经开采枯竭,之后的元明大多都是自海外输入铜料铸钱,到隆万年间实物税崩解,加之商品供应匮乏、豪绅贵胄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百姓沦为赤贫,导致金银铜钱向着权贵豪绅手中集中,官府缺乏金银、市面上流通的金银铜钱也越来越少,由此催生了一条鞭法。

自隆庆开关之后,明代海贸愈发繁荣,海外输入的金银铜钱能撑起一条鞭法,可到了万历中后期,作为海外铜料主要输入地的日本统一,德川幕府开始闭关锁国、禁止铜料和金银出口,而欧洲又爆发三十年战争,西方殖民者将殖民地的金银运回国内供应战事,建立在金银铜钱之上的财税体系便骤然崩溃了。

明末的财税危机就是因为缺银少铜的缘故,但明代的君臣对世界和金融没有系统性的了解,他们理解不了问题的根源,不清楚为何这白银铜料如下雨一般一阵有一阵没,只以为是有奸臣奸商作怪,所以万历便到处派矿监,天启崇祯则是年年的加派,反倒更加破坏了明朝的财税体系和税基。

但到了清代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明末云南爆发的奢安之乱、沙普之乱,然后是大西军入滇、清军入滇,将云南的土司杀了个七七八八,暴力的完成了“改土归流”,不仅彻底改变了云南的人口结构,让汉人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而且还让原本掌握在土司手里的铜矿握在了朝廷的手中。

自清初开始滇铜便逐步取代了倭铜,从明代年产量十五万斤暴增至一千万斤,让清廷手里有了足够的货币供应,清廷也是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明代一条鞭法没有完成的后续改革,施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如今的滇铜自然是掌握在吴三桂手中,以侯掌营和船山先生的关系,从云南搞些滇铜来铸钱并非难事……”邱知县眯着双眼,朝着湖南的方向看去:“可侯掌营,红营和吴三桂之间难道就能永远合作下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