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169章 钱粮(六)

赤潮覆清 第169章 钱粮(六)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侯俊铖轻笑一声,他根本不用回答,只要是在红营治下呆上一阵、了解了红营的理念和道路的,任谁都清楚红营日后必然是要和吴三桂这些军阀开战的,即便现在不清楚,等日后红营发展起来、有了争霸天下的能力,吴三桂那些家伙也绝不会老老实实传檄而定。

说白了,不掌握金银铜料的产地,想要靠这些贵金属来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和天方夜谭没什么区别,侯俊铖对此一清二楚,所以从一开始就已经把它们排除在外:“邱知县,你觉得红营发行类似宝钞交子的纸钱如何?”

“江西乃是当今天下造纸之中心,最好的纸匠、最好的纸张、最好的纸坊,都在江西,即便是北方的晋商,他们的会票也大多是购江西之纸而制的,侯掌营若要制造纸钱,江西确实是得天独厚……”邱知县仿佛如隆中对的诸葛亮一般,再没有之前的谄媚模样,侃侃而谈道:“制造纸钞确实就能摆脱清廷和吴三桂的钳制,可纸钞这东西做起来容易,若要顺畅发行,则如登天一般的难!”

“一则纸钞容易做伪,江西的纸匠好纸能给红营使用,也能帮着别人印伪钞,一张纸而已,人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钱粮去查验伪钞,晋商淮商每年投在查验会票真伪的钱粮每年便以十数万计。”

“这些豪商巨贾年入百万,能够支撑下去,可寻常商家哪里能撑得住?朝廷和官府更不用说了,恨不得连百姓骨头都嚼碎了,哪有心思投入大价钱去查验伪钞?”

“其次,纸钞是要定期回收的,或者说只要是钱钞,不管是金银铜钱还是宝钞交子,朝廷都得要回收,钱钞淤积在民间,必然造成贬值,而金银铜钱易于久存,可以扔在府库中、藏在地窖之中数十年不管,需要用时再取出来使用。”

“但纸钞却不一样,再好的纸放久了也会烂掉,鼠啃虫咬更是常见,故而纸钞就必须时常回收重印,但又因为纸钞难以保存的缘故,且纸钞容易盗窃,仓储和管理的成本远高过于金银铜钱,故而朝廷和官府收税是不收纸钞的,纸钞便只能流通于民间,越积越多,必然贬值。”

“两宋应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是‘买扑制’,宋廷设定交钞兑界,交钞流通以两到三年为期,兑界之权则拍卖给商贾私人,只是这买扑制嘛,祸国殃民,商贾以应拍为名公然行贿,官府在买扑之后常常又不认账,自古以来哪有商家敢与官府做对的?只能自认倒霉,加之宋廷又滥发交钞,兑界之制形同虚设,买扑商贾时常血本无归。”

“到了前明,明太祖有鉴于买扑制祸国殃民,便将之废除,改为采用倒钞法,设行用库,民间可以旧钞换新钞,只取一定的工墨费用,但侯掌营您也知道官府是个什么德行,说是只取一定工墨费,真收起来可就无边无际了。”

侯俊铖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邱知县穿着一身官袍在这里骂官府,岂不是连他自己都骂进去了?但邱知县却浑然不觉,依旧滔滔不绝的分析着:“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最关键的还是朝廷乱印滥发的问题,还是那句话,一张纸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朝廷印钞掠民,百姓不满还能造反不成?”

邱知县说的没错,能用得上交子宝钞的,要么是行商的商贾、城内的城民,要么就是拿朝廷奉禄的官吏权贵、皇亲国戚,这群人闹得再厉害也是不会造反的,历来造反的主力军莫说用交子宝钞了,以物易物也不少见。

“宋明朝廷其实也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邱知县咽了口唾沫润了下喉咙,继续指点江山:“为防止滥发,纸钞皆与钱物挂钩,两宋的交子是挂钩于铁钱,而前明的宝钞则是挂钩于香料,交子可直接兑换铁钱,而香料自海外而来,颇为稀缺,宝钞与之挂钩,自然不会滥发贬值。”

“但这些制度到了后来都成了一纸空文,两宋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缗当钱十数,前明洪武二十三年一年就发行四千余万宝钞,朝廷有刀有枪,滥发掠财,谁能管得住它?”

侯俊铖微笑着点点头,印纸换钱的诱惑没有几个朝廷能抵抗得住,即便是在后世,某个超级大国也是狂印美元,用美元潮汐洗劫着世界。

两宋和大明已经有了准备金的概念,但首先朝廷自己就视准备金如无物而滥发超发,其次两宋和大明的准备金也并不牢固,两宋时期正是中国铁器发展的高峰期之一,铁矿开采量大增,铁钱也在不断贬值,而明代郑和下西洋打通了南洋商路,导致大量香料涌入国内,香料持续贬值,连带着明成祖挽救宝钞的努力也彻底失败。

欧洲是先经历了大量美洲金银的涌入,贵金属疯狂贬值的物价革命,然后再因此而引发利率革命和金融革命,才让纸币挤走了贵金属货币,但华夏的纸币却是个早产儿,在贵金属货币开始贬值之前,就已经疯狂的贬值到信用破产了。

不过侯俊铖本来也没打算完全用纸币来取代现有的金银铜钱,只是为了以后打下一个基础而已:“我们不需要像两宋前明那样大发纸钞,只发行一些小额的纸钞,用于咱们的商号和集市使用,先让百姓和商户习惯纸钞,也给咱们培养一些能造钞鉴伪的人才,万一日后断了金银铜钱的流入,咱们也不至于措手不及,总有代替的方法。”

“有了充足的钱粮,才有大办工商的底气,有了自家的钱钞,才有摆脱清廷和吴三桂钳制的可能!”侯俊铖退后一步,朝着邱知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还是那句话,邱知县是永宁县的父母官,这些事自然都是你的善政,红营只要实利,名声都归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