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170章 集资

赤潮覆清 第170章 集资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邱知县点点头,正要继续指点江山,忽然又猛的顿住,凝眉道:“侯掌营,小官怎么感觉被您诓进瓮中了呢?”

“邱知县是个聪明人,还是个有才干的,聪明而又有才干的人总是不甘寂寞的,要不然你之前也不会跑来我侯家求助了……”侯俊铖并没有否认:“许多事,满清不愿做也没能力去做,但在红营这里却是必须要做的事,邱知县在银钱之事上这般才干,难道愿意一辈子做个傀儡,或者有才不能施展的小官?”

邱知县知道侯俊铖在给他画饼,但心中却也有些触动,沉默了一阵,问道:“侯掌营,您和红营能信得过小官?”

“红营没什么信任不信任的,老百姓信任,我们就信任!”侯俊铖微笑着摇了摇头:“至于我,老实说,你这样聪明又野心勃勃的家伙,我怎么敢信任呢?但信任不信任都没关系,红营需要你,你也需要红营,我们之间有互相合作的空间,这就足够了。”

邱知县听到侯俊铖这番话,心里反倒安心了不少,问道:“发行钱钞、放贷商贸,这些事涉及到红营的根本,侯掌营想来是不会让小官来管的,侯掌营想让小官做些什么?”

“也不是不让你管,邱知县入个股,平日里见到做的不好的提些意见还是可以的…….”侯俊铖笑着摇了摇头:“这些事我已经和亭林先生商议好了,他会理财嘛,就先让他做着这商号的掌柜,但亭林先生毕竟不是商家出身,又要管着学堂的事,年纪也大了,许多时候恐怕会有些疏忽,邱知县得帮上一把。”

“其次,要办商号发贷款、搞商贸都需要本金,要发行钱钞也需要准备金,需要备上一笔好大的钱,咱们现在抄掠的这些钱粮得分成好几个摊子使用,凑个第一期的本金和准备金还算勉强,但总不能全都靠抢掠来维持商号运作。”

“所以还是得想些办法拉人入股,一上一下,下面就是发动百姓参股,上面嘛则是拉官绅入股,船山先生、亭林先生、南雷先生那些支持我们的官绅……”侯俊铖朝着吉安方向一指:“还有江西本地的达官贵人们,江南湖南毕竟遥远,运来金银也风险太大,江西本地豪商巨贾若是肯出钱出银,自然方便许多。”

“而且,他们参了红营商号的股,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红营穷死饿死,免得赔得血本无归,咱们日后进了吉安等地,恢复商贸也方便许多……”侯俊铖收回手,呵呵笑道:“这商号得挂在邱知县你的名下,毕竟你是官面上的人物,去吉安等地拜会上官豪族的时候顺便讨些金银回来,合情合理。”

“确实是合情合理,只是……”邱知县面露难色:“小官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小县令,想要劝动那些豪商巨富、上官大员…….怕是连他们的门都进不去,”

“事在人为,我也不奢望一下子就有一堆豪商巨贾来支持咱们,能取一点算一点罢了……”侯俊铖淡淡的笑着,他确实没有指望过邱知县能发挥什么作用,给他这个任务,只是为了给邱知县找些事做,免得这个聪明有才干的家伙自己胡搞,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迹,自古不缺。

当然,邱知县若是真能拉来许多豪商巨贾来参股,那就是个意外之喜了,不过既然是意外,侯俊铖就没抱什么希望:“红营所能依靠的,永远是老百姓们,红营能够信任的,同样也只有老百姓,这商号办不办得起来,还得看百姓们的态度!”

几日后,刘老六揣着手走在新修的路上,向着家里而去,除了他之外,还有三四个乡亲跟他一起,拖着一辆板车,车上坐着叽叽喳喳兴奋不已的几个幼童。

他们这些佃户以前终日操劳,半辈子离不开田地和村口几步,即便是农闲时间也得想办法给赵家当短工赚钱还租还贷,如今分了田地,每日帮着砍竹子送竹子还能赚一份口粮,家里有了余粮,农闲时间就真的闲了下来,儿子一天到晚忙得不着家,婆娘又去了吉安城学习,想造娃都找不到人,让他好不习惯。

一路回了村里,村子里头却是空无一人,刘老六有些好奇,与几个同行的乡亲对视一眼,往自己家里走去,正见着自己的邻居抱着大包小包迎面走来,赶忙抓着他询问。

“你还不知道?刚刚有工作队来了村里,说红营的菩萨们在城里办了个商号!”那村民讶异的看了刘老六一眼:“工作队的人说,那商号办起来就是为俺们服务的,所以俺们这些百姓就是商号的东家,商号发股份,只要有钱有粮的都可以去入股,银子、铜钱、粮食什么的都可以买股份。”

“商号?做买卖的还是放贷的?”刘老六很是好奇,扯着那邻居不放手:“商号这东西俺倒是听说过,赵老爷那样的人才办得起,俺们这些农人佃户,怎么还能当东家了?”

“你爱信不信,莫拦着俺!”那邻居甩开刘老六的手,掂了掂自己抱着的包裹,全是叮当作响的声音:“俺反正是把家里能抠出来的铜钱统统找出来了,工作队的人说这次商号只放了二十万股,去得晚了可就抢不到了!”

说着,那邻居拔腿便跑,刘老六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满脸都是疑惑,回了家,看着院子里堆的粮食发了一阵呆,一拍大腿:“反正也吃不完,与其放这里烂掉,不如去城里看看。”

刘老六出了门,正见之前跟他一起回来的乡亲拖着板车载着两袋粮食往村口去,赶忙上前去商议着,将自己家的粮食也搬了上去,他儿子去了工作队、入了夜校,早晚都不在家里吃,婆娘去了妇女会有了口粮领,自己又帮忙砍竹送竹,也有一份口粮,余粮多的很,装满了一板车。

刘老六便扶着板车向着永宁县城而去,一路上只见一群群的村民带着大包小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不由得叹了一声:“嘿!在永宁县活了这么久,还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