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571章 革新(五)

赤潮覆清 第571章 革新(五)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历史上雍正皇帝得了个‘苛暴’的名声,恐怕不止是因为他的改革只得罪了地主官绅啊!”侯俊铖啧了一声,凝眉思索着,清廷这次在直隶、江南、河南、山东四省施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也不是随意选取的,纳兰明珠和康熙皇帝是做了许多的考虑和盘算。

直隶和江南一个满地八旗贵胄,一个满地豪绅世家,两地自然都是投充大户,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自前明以来,这两个地方就是最难收税的地区,摊丁入亩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投充的问题,清廷不在这两处施行才怪。

河南和山东则是因为前明藩产的问题,前明时期河南山东都是封藩大省,大多数的田产基本都掌握在当地藩王、宗亲、太监、贵戚手里,清军入关之后,清廷对前明藩产皇庄进行清理,明令“本主尚存,或本主已死而子弟存者,量口给与,其余田地,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在清军击败李自成之后,多尔衮信心爆棚,对前明余孽自然也犯不着客气,除了将大量投降的前明藩王宗室拉去菜市口排队砍头之外,又将他们的田产家产全数收缴:“故明赏赉勋戚庄地及民间无主荒田,悉令输官,酌行分拨。”

清廷入关占据天下,靠的是那些土豪劣绅和投降明军的协助,清廷分拨田土自然也就向着他们,直隶地区的田土大半被八旗贵胄圈占,其余省份的藩产则多被当地豪族或镇抚明军瓜分。

比如山东孔氏,便趁机在山东大肆圈地,圈占东平德王田产九千三百多亩,滋阳鲁王田产三千多亩,邹县阳信王田产三千多亩,珲城、阳谷、济南、兖州等地的藩产也多被孔家侵占,孔家的手甚至都伸进了直隶,在顺天府武清县占据了前明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的一万七千多亩田产。

这些田地许多在明末之时就已经被当地地主占据,被孔家伸手进来,双方从清初打官司一直打到现在,可上头嘴仗打来打去,租贷照样还是要收,下面耕种的佃户便遭了大罪,要一次给两家交租还贷。

对于朝廷来说,前明藩产分拨之后非但税收没有增加,反倒更加减少了,前明那些藩王贵戚也不可能亲自去下田管理田产收租,一部分王田理论上是归他们所有,实际上是地方官府管辖,官府收税之后再按照藩王宗亲的禄俸拨给相应的数额。

明末国用困难,朝廷时常拖欠宗亲禄俸,地方官府自然也有样学样,常常扣留藩产宗禄为己用,朝廷和地方官府多少也能从上头捞到一些油水。

可这些藩产成了官绅豪族的田产,那朝廷就是一分多余的税收都收不到了。

清廷此番摊丁入亩的省份都是在那些圈占田土最多的地方,若是真能落实下去,清廷的财政收入必然是会有爆炸式的增长的。

对于红营来说,摊丁入亩却没什么作用,红营和清廷走的不是一条路,是直接把当地的官绅豪族给抹平拆分了,红营也从来没搞过什么徭役,工程水利都是发动军队、再招募青壮百姓修筑,自然也不用按人头收丁银。

“终究还是老一套”侯俊铖轻声评价了一句,继续往下看,越过一些不太重要的政策,目光落在一条政策上,双目又稍稍眯了眯:“清廷准备开海了?”

按照报纸上所言,清廷准备松弛自顺治年以来的海禁政策,在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地区设港开埠,允许商贾组建行商、出海通商,允许番船靠岸自由交易、并准许番商在当地建房长居。

这倒是不奇怪,历史上清廷收复台湾之后,康熙皇帝便颁布了展海令,开放四处口岸通商,四口通商也给清廷带来了大量的银钱流入和关税收入,仅日本一地每年流入清朝的铜料就多达三百多万斤,巨量的贵金属输入也是之后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基础之一。

“只是有郑家卡在航道上,两口通商,多半怕是得给郑家交了过路费了…….”侯俊铖心中猜测着,历史上清廷之所以施行禁海,就是为了应付卡住东南沿海的郑家,康熙驰禁展海,也是因为清军攻克了台湾、拔掉了郑家这颗钉子。

如今郑家未除,清廷却开海通商,郑家的船队往海道上一横,来往船舰谁敢不交钱买路?清廷关税不见得能收到几个,但必然会养肥了郑家,而且郑家若是有异心,派水师截断航道、抄掠港口,清廷这两口通商便成了一个空架子。

这些事清廷不可能没有考虑,却依旧在此时开埠通商,只能说明他们和郑家的谈判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双方已经趋于媾和,准备坐地分赃了。

“国姓爷这后代啊…….啧啧啧……”侯俊铖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很快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清廷令礼部组建使团,准备跟随在京的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返回巴达维亚,商议后续委任教官、核定商税等事宜。

委任教官倒是没什么好看的,如今的欧洲战术水平不见得能比东方战场上的同行高到哪里去,袁州、分宜之战,清军和红营双方十万级的军团大规模攻防,上百门重炮一天打出上万发炮弹,这种战争烈度放在整个世界也是极为少见的。

双方的战争形态也完全不同,红营步兵山地之中一路狂奔百里,清军有大量骡马,也曾创造过一日狂奔五百里赶赴战场的事迹,这种机动性,是在欧洲相对狭小的战场上难以一见的。

战场的不同,带来的是战术装备上全方位的差异,最典型的便是长枪,欧洲的长枪动辄长达五六米,反骑固然有效,但非常笨重,使用时必须双手握持,行军之时更是需要骡马或专人驮运,自然也就大大的拖累的军队的机动性。

而红营和清军的长枪,则在不断的缩短,时至今日只一人高低,单人单手提着也能健步如飞,就是为了机动性而做出的牺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