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90章 真伪难辨,信息洪流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290章 真伪难辨,信息洪流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书房里,烛火已经燃到了第三根。灯芯在油盏中噼啪作响,细微的爆裂声像是某种不耐烦的催促。窗外,夜色浓稠如墨,唯有远处巡夜更夫的梆子声,偶尔穿透寂静,提醒着时辰的流逝。而我的眼前,却是另一片更加汹涌、更加混沌的“海洋”——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汇总之海。

竹简、绢帛、经过特殊处理的薄纸,甚至还有几片刻着潦草字迹的木牍,层层叠叠地堆满了我的长案。它们来自邺城、来自许都、来自官渡前线的大小营寨,来自潜伏在袁曹两军内部的“眼线”,来自往来的商贾、流民,甚至来自敌方刻意散播的谣言。每一份都可能蕴藏着决定性的信息,也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试图驱散那股几乎要将人吞噬的疲惫感。自从“织网”行动全面铺开,尤其是官渡前线战事日益胶着之后,涌入玄镜台的信息量便呈几何级数增长。貂蝉的加入,确实极大缓解了初步筛选和整理的压力。她心思缜密,过目不忘,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更是惊人,已经能将海量的情报按照来源、地域、时效进行初步归类,并标记出明显的疑点和自相矛盾之处。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渔妇,将最初捕捞上来的鱼虾进行分类拣选,剔除掉明显的杂物和死鱼。

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分辨那些看似鲜活、实则内藏毒钩的“鱼”;是解读那些语焉不详、暗藏玄机的“鱼语”;是从无数细碎、矛盾的“鱼鳞”中,拼凑出水下巨兽的真实轮廓。这份最终的辨析、判断与决策,仍然沉甸甸地压在我的肩上。

就如此刻摆在我面前的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

一份来自我们安插在曹军粮秣转运线上的一名“田鼠”(底层线人代号),他冒险传递出的消息称:近日抵达前线的粮草车队络绎不绝,营中士卒伙食尚可,甚至偶有肉食犒劳,曹操本人亦多次公开宣称粮草充足,足以支撑长期作战,军心看似稳定。这份报告的细节颇为具体,甚至描述了押运粮草的兵士神态轻松,不似匮乏之状。

而另一份报告,来源则更为隐秘,是我们渗透进袁军高层的一位“寒蝉”(高级别线人代号)转述的,据说是从一名被俘后又设法逃回的袁军低级军官口中得知,他在被曹军俘虏期间,曾被迫参与修筑工事,期间多次听到曹军的民夫私下抱怨口粮不足、徭役繁重,甚至有小规模的骚乱被强行压下。报告中还提到,曹军后方,尤其是靠近兖州、豫州的几个郡县,征发民夫的力度空前,怨声载道,似乎后勤压力极大。

粮草充足,士气高昂?还是后方不稳,民怨沸腾?

两条信息,指向截然相反的判断。哪一个更接近真相?或者说,它们各自反映了真相的哪一个侧面?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运转。

首先,分析来源。“田鼠”身处一线,观察到的或许是曹军刻意营造的表象。曹操用兵,虚虚实实,深谙心理战。在前线展示充足的补给,既可以稳定己方军心,也可以迷惑敌人,诱使袁绍误判,不敢轻易发动持久战。这完全符合曹操的行事风格。

其次,“寒蝉”转述的情报,虽然是二手信息,但来源是底层的曹军民夫和被俘后逃脱的袁军军官。这些人所接触的,往往是未经粉饰的真实情况。后方民夫的抱怨、小规模的骚乱,这些细节更难伪造,也更符合大规模长期战争下后勤必然紧张的逻辑。官渡之战旷日持久,双方投入兵力极巨,曹操以相对弱势的国力对抗兵强马壮的袁绍,后勤压力不可能不大。

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第一份报告。或许曹操确实集中了资源,优先保障了前线主力部队的供给,以维持战力?而后方的压力,虽然存在,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者,第二份报告中民夫的抱怨,是被袁绍方面捕捉到并加以放大的信息?毕竟,散布对手内部不稳的消息,也是情报战的常用手段。

交叉验证。我翻找出近期关于兖、豫两地民情、税收、以及官员调动的其他零散报告。确实有几份提到了地方官府加紧征粮、征丁,以及小股流民的出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大规模动荡,但侧面印证了后方压力增大的可能性。我还调阅了关于曹军近期战术变化的报告,发现他们似乎更倾向于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消耗战,这与粮草可能存在隐忧的推断并不矛盾。

再者,动机。曹操释放“粮草充足”的假消息,动机明确。袁绍方面得知曹军“后方不稳”,自然也会加以利用,甚至可能主动炮制、传播类似消息,以动摇曹军军心,坚定自身相持的决心。

那么,真相可能是什么?

我倾向于认为,曹军的粮草,尤其是前线主力的供给,目前或许尚能维持,甚至可能在某些节点表现出“充足”的假象,但其整个后勤体系,已经承受着巨大的、接近临界的压力。后方民怨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强力压制着,尚未爆发成燎原之火。曹操的“粮草充足论”,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宣传和自我打气,而非客观事实的全部。这个判断,将直接影响我对战局走向的预测,以及给主公刘备的建议。如果曹操后勤真的存在巨大隐患,那么袁绍只要能坚持下去,胜算就会增大。但如果袁绍被曹操的“充足”假象所迷惑,或者内部也出现问题(事实上,关于袁绍内部派系争斗、粮草同样紧张的情报也堆积如山),那么战局就更加扑朔迷离。

这只是冰山一角。

案头上,还有关于袁绍试图联络刘表、孙策(虽然孙策已死,但消息传递有滞后)的情报;有关于曹操暗中加固许都防御,似乎担心后院起火的密报;有关于关羽在曹营中微妙处境的各种传闻;甚至还有远在西凉的马腾、韩遂异动的风声……

每一条信息,都像是一根丝线,或真或假,或粗或细,交织缠绕,构成一张覆盖天下的迷网。而我,就坐在这张网的中央,试图理清每一根丝线的来龙去脉,辨别它们的真伪,感受它们的震动,从而判断猎物的位置、大小,以及织网者自身的安危。

这项工作,耗费心神之巨,难以言喻。常常,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需要反复推敲、验证数日;一个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精神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如同在悬崖边行走,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我拿起一份由貂蝉初步整理、标注了可信度评级和关联信息的简报。她的字迹娟秀工整,批注清晰扼要,确实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她就像一个可靠的副手,将纷乱的素材初步塑形,让我可以更专注于核心的雕琢与打磨。我们之间的信任,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共同工作中,在对每一份情报的反复推敲和讨论中,悄然建立起来。她开始理解玄镜台运作的逻辑和残酷,我也愈发认识到她那隐藏在柔媚外表下的惊人智慧和韧性。

但此刻,面对这信息的洪流,我依然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最终的判断,必须由我做出;最终的责任,必须由我承担。

我深吸一口气,将那两份关于曹军粮草的报告并排放在烛光下,拿起笔,开始在空白的纸张上绘制分析图,列出支持与反对的证据链,评估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

夜还很长,官渡的风云变幻,正通过这些无声的文字,在徐州这座偏安一隅的城池深处,掀起惊涛骇浪。而我,必须在这片波涛中,为玄镜台,也为主公,找到那条通往未来的,最准确的航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