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89章 草拟说辞,步步为营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389章 草拟说辞,步步为营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翌日的晨曦透过驿馆简陋的窗棂,洒落在我面前摊开的竹简上。昨夜与主公议定之后,我几乎彻夜未眠。说服主公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说服那位看似仁厚实则多疑的荆州牧刘表,以及他背后那个无形中掌控着荆州实权的蔡氏外戚集团。这需要一份无懈可击的说辞,一次精心策划的“请缨”。

我深知,这次请求绝非易事。蔡瑁视我们为眼中钉,必会百般阻挠。而刘表本人,虽有宗亲之名,却更看重自身的安稳与荆州的现状,他对主公的“仁德”或许有几分欣赏,但绝不会为此冒任何实质性的风险。因此,我的说辞必须精准地切中他们的要害,既要满足刘表的“面子”和“里子”,又要化解蔡瑁的敌意,至少让他找不到足够强硬的理由来彻底否决。

核心思路,便是“投其所好,避其所忌”。

首先,是针对刘表。这位景升公,好名,重貌,爱听顺耳之言,同时又对曹操的威胁感到实实在在的忧虑,却缺乏主动应对的勇气。因此,说辞的第一层,必须是“忠心”与“担当”。

我提笔,在草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宗谊、分忧、北门、效死。

我要强调主公对刘表的敬重,突出同为汉室宗亲的情谊。表明我们不愿在襄阳坐食俸禄,虚耗钱粮,给宗兄增加负担(这是说给刘表听的,也是说给可能抱怨的荆州官员听的)。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主公深感曹操南侵之危,愿主动请缨,前往荆州北面门户——新野,这个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替景升公分忧,拱卫荆襄,以报知遇之恩。姿态要放得极低,语气要恳切至诚,仿佛我们不是在索取地盘,而是在恳求一个为荆州“效死”的机会。

其次,要突出主公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是刘表需要的,且不至于让他感到威胁。关键词:抗曹、经验、牵制。

我会不经意地提及主公在徐州等地与曹军周旋的经验,暗示我们并非毫无用处,而是真正具备在前线与曹军抗衡能力的有生力量。将我们放在新野,就如同在荆州的北大门钉下了一颗钉子,能够有效牵制曹军的部分精力,为襄阳争取缓冲时间。这恰恰是刘表目前最需要的——一个能替他挡在前面的盾牌。但要小心把握分寸,不能显得过于强大,以免引起他的忌惮。要让他觉得,我们有用,但又不足以威胁到他。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仁义”与“避嫌”。关键词:安民、不争、艰苦。

反复强调主公素重仁义,此去新野,不仅是为荆州守土,更是为了安抚边境百姓(虽然新野可能没多少百姓),绝无争权夺利之心。主动提及新野条件的艰苦,表示我们甘之如饴,绝非为了享乐。这一点尤为重要,既能打动刘表那颗爱惜名声的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蔡瑁攻击我们“贪图安逸”的嘴。同时,对于所需的兵员、粮草、军械,必须轻描淡写,表示“但凭州牧大人酌情调拨,备敢不效死力”,将姿态放到最低,以消除他们对我们意图扩张实力的担忧。

这是针对刘表的主线。但更难处理的,是蔡瑁这一关。他必然会从中作梗。我必须预判他的反对意见,并提前在说辞中埋下伏笔,准备好应对之策。

我闭上眼,模拟着蔡瑁可能说的话:

“刘备兵败投奔,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如何能当守卫北门之重任?此去徒耗钱粮,于事无补!” “新野残破,曹军虎视眈眈,此去无异于肉包子打狗,白白送死!” “谁知刘备是否真心?万一其在前线与曹军勾结,引狼入室,奈何?” “将其置于襄阳眼皮底下尚不放心,放于新野,岂非纵虎归山?”

针对这些可能的诘难,我的应对策略是:

示弱与强调决心:承认兵少将寡,但正因如此,才更显我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忠勇之心。反复强调新野的“艰苦”和“危险”,暗示此行并非美差,而是自我牺牲。将刘备置于前线,实际上是替蔡瑁分担了最大的风险,一旦有失,损失的也是我们自己。

淡化资源需求:明确表示所需不多,主要依靠自带兵马(虽然不多),粮草军械但求勉强维持即可。绝不触及荆州府库的核心利益,让蔡瑁找不到“耗费钱粮”的口实。

撇清关系,强调仇恨:再次强调主公与曹操的血海深仇(如徐州屠城,家眷离散),暗示绝无勾结可能。甚至可以隐晦地表示,正因为与曹操仇深似海,才更适合放在前线,因为我们必然会死战到底。

反将一军(必要时):如果蔡瑁过于逼迫,可以暗示,若不给我等一个效力之地,反而将我等闲置于襄阳,岂不更容易滋生事端,引人猜忌?将刘备放在前线,至少目标明确,行动受限,反而更易于“监视”和“节制”。

至于蒯越、蒯良兄弟以及其他荆州本地士族,他们或许不像蔡瑁那样敌视我们,但更关心荆州整体的稳定和自身的利益。对他们,则需在言辞中巧妙地暗示,将刘备这支有战斗经验的力量放在新野,有助于稳定北境,对整个荆州的长治久安是有利的。让他们觉得,支持刘备去新野,符合荆州的整体利益,至少不反对,便已足够。我反复斟酌着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话的语气和侧重。这份说辞,既要像一件合身的衣服,穿在主公身上显得“忠义凛然”,又要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刘表的心门,还要像一面盾牌,能抵挡住蔡瑁射来的毒箭。

竹简上的字迹渐渐多了起来,又被我一次次划掉、修改。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是该更恳切,还是更悲壮?是该多谈忠义,还是多谈利害?

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昨日在州牧府观察到的细节——刘表的犹豫,蔡瑁的跋扈,蒯越的深沉,以及其他官员的附和与旁观。这些信息,如同无形的丝线,交织成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虽然我对这张网的了解还很有限(玄镜台传来的初步信息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和验证,现在更多依赖的是我的直接观察和推断),但凭借这些,我已经能大致勾勒出各方的立场和顾虑。我的说辞,就是要在这张网上找到最合适的节点,轻轻拨动,以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大人,”石秀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他一直守在外面,确保无人打扰,“午时已至,是否需要准备餐食?”

我这才惊觉,不知不觉间,竟已耗费了大半日光景。桌案上的竹简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又被圈点涂改了无数遍。

“不必了,”我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取些清水来即可。”

待石秀送来清水退下后,我将最终拟定的文稿又仔细通读了一遍。嗯,大体框架已经清晰,逻辑也基本自洽。姿态足够低,理由足够充分,对各方的顾虑也都有所回应。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但这应该是我目前能拿出的最好方案了。

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及如何将这份请求,以最恰当的方式,递到刘表的案头。是该由主公亲自呈递,以示郑重?还是由我代劳,更能应对可能的诘难?这又将是新的博弈。

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在这风云变幻的荆襄之地,每一步都必须算计到极致。我将竹简小心地卷起,收好。这不仅仅是一份请求屯兵的文书,更是我们未来命运的敲门砖。敲得响,敲得巧,才能为我们,也为我暗中布局的那些计划,争取到那片至关重要的立锥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