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422章 辞别水镜,心潮澎湃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422章 辞别水镜,心潮澎湃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当我再次向司马徽先生深施一礼,准备告辞离去时,这位清癯睿智的老者,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似乎包含了许多未尽之言。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关于卧龙凤雏的事情,只是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郑重地说道:“陆将军(他最终还是用了这个称呼,或许是认可,或许是提醒我的身份),少年英才,志存高远,实属难得。然乱世行路,如履薄冰,当知人善任,广纳贤言,方能行稳致远。荆襄之地,藏龙卧虎,将军既有心,或有机缘。好自为之。”

“多谢先生金玉良言,晚辈谨记在心。” 我再次恭敬地回答,心中明白,他这番话,既是勉励,也是一种隐晦的期许和告诫。他点醒了我“卧龙”的存在,但最终能否得其相助,看的还是我们自身的作为。

辞别了司马徽,我在童子的引领下走出草庐。石秀和几名护卫早已在远处等候,见我出来,立刻迎了上来,眼神中带着询问和关切。我只是对他们微微点头,示意一切顺利,脸上尽量保持着平静。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此刻内心是何等的波涛汹涌,心潮澎湃!

踏上返回新野的山路,崎岖难行,林深叶茂。周围的景物似乎都变得模糊起来,我的整个心神,完全沉浸在刚才那石破天惊的发现之中。

卧龙!诸葛亮!孔明!

那个在徐州留下惊鸿一瞥的“单福”,真的竟然就是他!

这个确认,仿佛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心中一直以来朦胧不清的某个角落。它不仅仅是解开了一个关于“单福”身份的谜团,更重要的是,它为一个巨大的、关乎未来的可能性,找到了一个无比清晰、无比坚实的支点!

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呼吸也有些急促。与攻城略地、斩将夺旗的兴奋不同,这种发现顶级人才,尤其是发现一个可能与自己有着某种深层契合的“同类”(尽管只是在思维方式和对格物致知的潜在兴趣上)所带来的激动,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震颤灵魂的体验。

这比得到十万精兵,更让我感到振奋!

我的思绪,瞬间飞回了徐州,飞回了那间简陋却承载着我最初希望的崇文馆。

我想起了“单福”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的情景。他衣着朴素,却难掩那份卓尔不群的气质;他言语不多,却字字珠玑,见解独到;他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事人心。当时我就断定,此人绝非凡俗,日后必成大器。

我还想起了他看到我那些“简陋”的教学工具——石膏几何模型、标示着刻度的木尺、甚至是那歪歪扭扭画在沙盘上的简易地图时,眼中闪过的那种异样的光彩,那种混合着好奇、惊讶、甚至是一丝…理解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那张未完成的“木牛流马”图纸!当时我只觉得那设计精巧绝伦,远超时代认知,却也因其复杂和未能完成而感到惋惜。现在想来,那哪里是什么简单的运输工具图纸?那分明是一个天才的大脑,在探索力学、结构学、自动化(尽管是极低级的)的惊鸿一瞥!那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格物致知”的潜在追求,简直让我感到头皮发麻!

诸葛亮!孔明!

他的才华,绝不仅仅是后世演义中那个近乎妖孽的、只会“借东风”、“设空城”的军师!他那“自比管仲、乐毅”的抱负,恐怕也绝不仅仅是指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

如果说,“隆中对”是他为刘备规划的战略蓝图,那么,他那未完成的“木牛流马”,以及他对《墨子》(那本我赠予他的残卷,现在想来真是巧合得不可思议)可能产生的兴趣,是否暗示着,在他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对“奇技淫巧”(在这个时代被视为旁门左道)的探索欲,有着对改变世界运行方式的渴望?

这个想法,像一道电流般击中了我!

一直以来,我都在小心翼翼地、有限度地“复现”一些超越时代的技术和知识。我深知其中的风险,也明白仅凭我一人之力,难以形成真正的体系和规模。我需要帮手,需要能够理解我、支持我,甚至能与我一同探索、一同创造的伙伴!

而诸葛亮,这位被水镜先生评价为“卧龙”的天才,这位能设计出“木牛流马”的奇人,会不会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能得到他的辅佐,不仅仅是刘备的“匡扶汉室”大业有了希望,更重要的是,我那些深埋心底、不敢轻易示人的、真正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计划——无论是农业技术的改良、工业基础的萌芽、基础科学的启蒙,甚至是社会结构的优化——都将获得一个强有力的、甚至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他不仅仅是一个顶级的谋士,他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同志”!一个能够跨越时代的隔阂,在思想层面与我产生共鸣的人!

想到这里,我的心跳再次不受控制地加速。招揽诸葛亮的意义,在这一刻,对我而言,已经超越了单纯为刘备寻找辅佐的范畴。这成为了我个人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成败的一环!我必须得到他!不惜一切代价!

这个念头,如同磐石般,在我的心中轰然落定,变得无比坚定。

但是,旋即,冷静的思考又占据了上风。

我清楚地知道,请诸葛亮出山,绝非易事。

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却“时人莫之许也”,这说明他内心是极其骄傲的,同时又带着怀才不遇的孤愤。这样的人,绝不会轻易出山,更不会轻易投效于人。

我该如何去做?

直接去隆中拜访他?以什么身份?我现在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是刘备的人。直接以我的名义去,他会见我吗?就算见了,他会因为我这个“刘备的下属”而动心吗?

还是应该先说服主公刘备,让他亲自去?这似乎更符合礼贤下士的传统。但是,主公现在寄人篱下,处境艰难,贸然去寻访一个隐士,会不会引起刘表的猜忌?而且,以主公的性格,他能真正理解诸葛亮的价值吗?他能给予诸葛亮足够的信任和平台吗?

更何况,我和“单福”(诸葛亮)在徐州的那段渊源,是否应该利用?如果我挑明了那段过往,会不会让他觉得我城府过深,刻意接近?又或者,那段短暂的交情,根本不足以打动他?

时机呢?现在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不久,曹操虽然暂时无暇南顾,但北方统一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荆州的局势又如此复杂,刘表昏聩,蔡瑁弄权。此时此刻,真的是诸葛亮出山的最佳时机吗?他是否还在等待,等待一个真正值得他辅佐的“明主”和一个能够让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一个个问题,如同潮水般涌入我的脑海。

我意识到,这件事情,急不得,更不能鲁莽。

需要耐心,需要诚意,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或许,我应该先通过玄镜台,对隆中那边的情况,对诸葛亮本人近期的状况,做更深入的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然后,我需要小心地引导主公,让他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让他对这位“卧龙先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下定决心,亲自前往延请。这个过程中,我的角色,必须是幕后的推动者,而非台前的急先锋。我要将功劳和名望,都归于主公,这样才最符合我们目前的处境,也最有利于最终目标的达成。

至于我个人与诸葛亮的“连接”,以及未来可能在“格物”层面的合作,那将是更深层次的、需要小心维系和逐步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在一开始就暴露出来。

心念电转间,一个初步的计划轮廓,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勾勒出来。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确认了“卧龙”的存在和身份,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指路的灯塔,让我的方向感,一下子变得无比清晰。

我抬头望向远方,南阳的方向,仿佛已经能看到那片名叫“隆中”的土地,以及那位即将搅动天下风云的青年。

孔明先生,我来了。

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你从我身边溜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