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253章 郭子仪的为人处世

“连个吐蕃都拿不下,还敢号称华夏最强?最强的是我大清,我大清才是最强的!”乾隆很是得意的说着。

群臣见状,纷纷又开始大声的呼喝,什么圣主明君,什么远超秦皇汉武之类的。

这可把乾隆听得是极为的舒服。

...

“哼哼,等我们收集到足够的红景天,还有火药,到时候一举拿下吐蕃。”薛仁贵眯着眼睛说道。

...

“那红景天对那什么高原反应有效果吗?朕要彻底平定吐蕃,这等跳梁小丑,实在是烦。”武则天看向群臣。

...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唐德宗李适继位。

郭子仪被进封太尉,任中书令,唐德宗赐号“尚父”。

公元781年,六月辛丑日(7月9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封太师,谥号忠武,配享代宗庙,陪葬建陵。

唐德宗命百官吊唁,并特许突破礼制,使其陵墓加高一丈。

后世人评价郭子仪为最完美的将相,最令人羡慕的将相,因为他做到了“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并以八十五岁高龄得以善始善终,寿终正寝,生荣死哀。

不过,观其一生,其实也受到过许多的猜忌,诋毁,数次起伏。

而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完美的结局,这和他心胸大度,为人坦荡,有勇有谋,以大局为重,待人以诚的品格分不开。

这里,我们说几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功臣之一的李光弼,很多人说,他比郭子仪更能打,战功更高。

的确,史书评价其“中兴战功第一。”

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李光弼就赶不上郭子仪了。

先前说过,李光弼早期和郭子仪互相看不顺眼,后来郭子仪成为了李光弼的上司,李光弼就躲着不敢见郭子仪,再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又认为郭子仪是故意让他去送死。

郭子仪坦诚相待,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再后来,又一次李光弼作战失利,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郭子仪也失利,但郭子仪主动把责任全扛在了自己身上,没有责怪李光弼。

自此,李光弼更是心服口服的积极的配合着郭子仪作战。

还有,李光弼凭借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功,让追随他的属下各个服气,但是到了吐蕃入侵长安的时候,李光弼正遭到宦官们的谗言,他因此不敢带兵入朝救驾,担心有人要趁机谋害他,由此,他属下的那些将领也开始逐渐对李光弼不服气了。

而郭子仪在面对这些类似的事情时候,总是以大局为重,个人安危为轻。

在他抵抗吐蕃的时候,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所有人都担心郭子仪会举兵反叛,但郭子仪还是大方入朝。唐代宗将这件事告诉了他,郭子仪含泪说:他常年带兵在外,不能阻止士兵毁坏百姓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怪不了别人。

要说郭子仪真的不生气吗?那肯定不是,但是郭子仪知道,鱼朝恩是唐代宗的宠臣,现在的唐朝,安史之乱虽然没了,但是内忧外患,实在经不起内耗。

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想要害他。

郭子仪的属下也担心,纷纷要求跟着一起去。

郭子仪却是只带了十几个家仆过去,鱼朝恩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只带这点人。

郭子仪据实已告,把这个大祸害都给感动了。

另外,郭子仪待人真诚,总是以礼相待,御史中丞卢杞因为长得丑,时常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但郭子仪对他十分客气,卢杞来郭子仪家里,郭子仪便不让妻妾出来,换做往常会客,他是不避这些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妻妾嘲笑卢杞的相貌。

所以后来卢杞发达了,陷害过很多人,但就是没陷害过郭子仪。

正是由于他这样的处事风格,使得朝廷内外,无论忠奸,哪怕是曾经想整他的奸臣,都对郭子仪十分的佩服。

这也包括那些在外大权在握的节度使们,自安史之乱后,许多节度使名义上是属于朝廷,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搭理朝廷。

听封就可以,听调就不行,收税也不好收,特别是诏安后的安史叛军的将领,但是郭子仪出马就没问题,所有人都很敬重他。

西北的少数民族国家或者部落也是一样十分尊重郭子仪,特别是回纥。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李光弼不好,李光弼对大唐也十分的忠心,而且很能打,只不过是处事能力上不及郭子仪。

公元764年8月15日,李光弼在徐州去世,享年57岁。

虽然他是正常因病去世的,且死后受到了高规格葬礼。但是我想,他在去世之前是遗憾的,因为他为的大堂出生入死,在最后换来的却是猜忌。

回到郭子仪这边。

按道理,要是其他将领具有如此高的功劳和威望,要么是居功自傲,甚至拥兵自重了,又或者被朝廷除掉。但郭子仪一直都十分的谦虚谨慎,朝廷要解他的职,夺他的权,他就甘心接受,没有丝毫抵抗。

朝廷有危难,又想起他了,他又立马冲在最前面,丝毫没有怨言,要挟,或者闹脾气什么的。

当朝廷十分困难,军饷严重不足的时候,他可以提出把自己的俸禄捐出来,但唐代宗不同意,他就作罢。

当朝廷并不十分困难的时候,他就生活极度奢侈,有人劝他捐点钱出来,他也不捐,继续该享受享受。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很刁蛮,在家里也是吆五喝六,颐指气使的,哪怕是对待公婆也是一样,这让郭暧很不爽,有一次多喝了几杯,仗着酒劲对公主说:

“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爹只是不想当皇帝而已!”

这话简直捅破了天,升平公主去找唐代宗哭诉,唐代宗说:他说的没错,要是郭子仪想当皇帝,哪能轮到我们家?然后就劝公主回家。

郭子仪听说这事之后,就绑着郭暧去请罪。

唐代宗说:“两口子的私房话,都是开玩笑的,当不得真。”

郭子仪见皇帝宽恕了郭暧,就带着郭暧回家了,然后把郭暧关起来打了几十棍。

这就是演义小说故事里的“醉打金枝”的来源。

后来,在唐德宗建中4年,朱泚发动泾原兵变,自立称帝,想要拉拢郭暧。郭暧坚决不接受朱泚的官职,然后悄悄带着家人逃走,跑去投奔唐德宗。

再往后,郭暧的次女嫁给了广陵王李纯,就是后来的唐宪宗,后又生下了李恒,是为唐穆宗。

郭家能够得到这样的几代人的荣誉和地位,这一切的源头,都和郭子仪自身的品格和对后代的家教分不开。

总结一下,郭子仪的一生,说他是再造大唐第一人,有谁会觉得不对吗?

这样的将领,不知道各路皇帝们喜欢不喜欢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