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436章 阴谋论患者盯上了张居正

第436章 阴谋论患者盯上了张居正

“混账啊!气死咱了,咱想杀人,让咱穿越,老天爷,再次让咱穿越吧,朕要去抽死万历这个乌龟王八羔子混蛋!”

朱元璋仰天怒吼。

这一幕被放上了天。

顿时,万历时空的万历皇帝被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的道:

“别啊,太祖爷爷,您可千万别过来,朕,孙儿知道错了,知道错了,绝对不会再那样做的,一定会坚持施行先生的改革政策的。”

说着,他又看向张居正道:“先生,要是太祖真的过来了,您可得保护朕啊!”

张居正见状,有些无语,这真要是朱元璋来了,谁劝得住啊?

但他还是语重心长道:“陛下放心,要是太祖陛下真的过来了,臣一定会尽力的,只要您能真正认识到问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祖肯定会原谅您的。臣的个人结局和荣辱臣也不在意,只是希望陛下一定要将新政坚持下去啊!”

万历道:“对对对,知错能改,朕知道错了,真的知道了。”

说着,他似乎还不放心,又看向冯保,道:“大伴啊,朕知道你向母后报告,都是为了朕好,不让朕沉迷享乐,要是太祖爷爷过来了,你可也要为朕说话啊。”

“啊?陛下,老奴,老奴,可是太祖陛下最不喜欢我们这样的人了,怕是老奴第一个就惨了啊!”

...

这一幕,又上了天,朱元璋这边看到之后,气得啊。

“他娘的,混账,我朱家怎么有这样的玩意,一点帝王的气度都没有,真的要气死咱了。”

朱标在一旁看到朱元璋这青筋暴起的样子,赶忙劝道:“父皇消消气,这孩子年纪还小,想来以后肯定不会那样做的。”

...

其他时空,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很多都忍不住笑了!

“这万历皇帝确实太混账了,就算是被管了十年,心里不爽,报复张居正,那也算了,但废除新政干什么?当年的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却将商鞅的改革政策给坚持了下来,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统六国。”

汉武帝淡淡的说道。

...

宋神宗时空,宋神宗看到汉武帝感慨的画面,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宋哲宗时空,宋哲宗皱眉道:“看看,人亡政息,你们就是这样坑害我大宋的,王相的变法,就是被你们这个搞没的!”

司马光满头大汗道:“官家,这不一样啊,王相他的政策是真的问题很大啊!”

宋哲宗道:“扯淡,什么问题,你倒是给朕说说,到底是什么问题,一条一条说出来!要是真的有问题,朕一定认真考虑!”

...

【另外还有个事情,看着很让人生气,没错,阴谋论患者们现在也盯上了张居正了。

又是相同的调调。

这些阴谋论患者说张居正采用一条鞭法,确立银本位制度,将铸币权出卖给了文官士大夫集团。

翻开这些视频的评论区,我竟然又看到了和土木堡阴谋论视频下面极为相似的评论。

“我以前就看着觉得不对劲。”

“我小时候就看着就觉得不对劲。”

...

诸如此类的话, 我都要笑死了,还以前,还小时候。

现在的学生学点文言文都烦死了,要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有几个小孩,年轻人会有去认真看史书,还是全是古文的史料啊!

像我这样在高中时期,把一本白话文的中国通史粗略的浏览一遍的人,怕是都非常少吧。

还小时候就觉得不对劲,还一群人小时候就觉得不对劲!

几百年了,无数的史学家没觉得不对劲,无数的政治家没觉得不对劲,无数的军事家没觉得不对劲,一群小孩觉得不对劲了。

呵呵!】

...

“混账,怎么又是这些什么玩意?这些人是没完没了是吗?后世的皇帝,不执政者都是在干什么?这种玩意留着他们干什么?就算不砍头,那也抓起来关到监狱里吃几年牢饭,肯定就老实了!”

汉武帝怒斥道。

...

【我去仔细听了一下阴谋论患者们的说辞,想看看张居正到底是如何出卖铸币权给文官士大夫集团的。

结果呢?这些人开篇就来一句,张居正出卖了铸币权。

我想问怎么出卖的。

他们接着就来一句,我们以阿美和美联储为例。

我再问,到底怎么出卖的?哪条史料说了张居正把铸币权下放给私人了?

他们又哔哔叨叨半天,听得我云里雾里,就是没听到张居正出卖铸币权的证据。

最后,我耐着性子听完了,终于明白了。

原来他们的理由是这样:

因为华夏的银矿少,国外的银矿多,而当时民间海贸频繁,所以白银的流入主要是经过了那些民间商团,而民间商团背后自然就是士大夫集团。

所以呢,张居正采用一条鞭法,确立银本位制度,就是相当于把铸币权给了士大夫集团。我呢个去,这,这,这...

我简直无语了!】

...

“这什么扯淡的因为所以?”宋仁宗一脸的懵逼!

...

“啥?这样的理由还能有人信?不是说后世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吗?十年寒窗的人会信这个?那读的是个什么书?”

嘉靖帝一脸的疑惑!

张居正叹气道:“陛下,读书多也不一定明白道理啊,这倒也正常,要怪只能怪那些故意歪曲事实,生拉硬套的别有用心的人。”

嘉靖帝道:“你倒是大度,像那样的人,要是在咱大明,咱肯定一个个全砍了!”

...

【首先,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的政令是隆庆元年出的,标志着大明从铜本位正式开始向银本位过渡。

但这时候距离万历登基,张居正主政还有六年呢。

其次,银本位制度的确立,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是社会的选择。

很大原因是因为当时明朝滥发宝钞,导致宝钞制度彻底崩溃。

而铜呢?当了几千年的货币了,一枚铜钱的价值范围就摆在那里,能上升或者下降到什么地方去吗?

很显然,在那个时候,依旧采用单一的铜货币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经济需求了。

那还有什么选择吗?

古代货币天然是金银铜,就这三种。

所以,金和银,怎么选?

虽然近些年有资料显示华夏的金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大约在吨左右,但是那是现在,是现代科技加持下,才能够发现,才能够冶炼的。

虽然,也有资料显示,目前华夏的白银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年产量在3500吨上下波动,仅次于年产量在6300吨左右的墨西哥。

但墨西哥是富矿多,冶炼容易,别人专门就是炼银的。

而我华夏的那几千吨,几乎都是在冶炼其他金属时候产生的副产物,必须要现代科技的加持。

要是按古代的科技,这其中的银元素大概是很难被单独冶炼提纯出来的。

在古代的科技水平下,华夏的能够被找到,能够冶炼的金银矿相对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地方,都是比较少的。

在这个都比较少的情况下,白银还是比黄金要多很多的。

所以按当时的明朝,不选白银,难道能选黄金吗?或者又重新搞那已经败光了所有信誉的宝钞?】

...

“什么?我华夏的黄金储量有斤,这么多!”汉武帝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汉代一斤250克左右,天幕自动换算成个时空的单位。)

...

“什么,白银年产量590万斤,还是冶炼其他金属的副产物?这,这,要是朕有这么多钱,朕现在就去打爆全世界!”(唐朝一斤大概596克)

唐太宗李世民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

“我的天,这么多黄金,白银,啊,朕要发展科技,朕要炼金炼银,这些都是朕的!要是朕一年能有这么多白银,哈哈哈。”

明武宗朱厚照双眼都红了。

“陛下,并不是钱越多财富就越多的,钱要是太多了,物价就上涨了,当然,咱们大明现在的白银还不算很多。若是能增加产量,那也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天幕也说了,那样的产量需要科技水平的支持...”一个大臣赶忙说道。

“朕不管,不管,朕想要...”朱厚照打断那大臣的话道。

群臣一脸的无语!

...

“我的天啊,一年就能生产九千万两白银?九千万两!...给朕,朕...”

崇祯帝也眼红了。

应该说,这历代时空,无数的皇帝和大臣都眼红了。

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

【在隆庆之前,民间就已经大量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了,只是还没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罢了。

甚至有的人还说,张居正的失误就是确立了银本位,却没有去抢占世界上那些白银储量丰富的矿区。

我简直爆炸了,这也能怪张居正头上?

他是人,又不是穿越者,更不是神仙!

这不跟那什么有些人说的,土木堡之变后,文官掌握了军权,都怪于谦的说法一样的扯犊子吗?

还有一些人逮着一条鞭法的弊端大批特批的人,我也是无语。

一条鞭法有弊端吗?确实是有的。

就比如有人说,一条鞭法导致有些地方的百姓交税的时候要用粮食换钱就被压价,平时买粮食又遭到提价什么的,又或者借火耗盘剥百姓等等。

但是物价的波动,古代没有?现代没有?华夏没有?外国没有?只要不是出现大的经济问题导致经济崩溃,这物价的波动能起伏到哪里去呢?

至于借此盘剥,大小斗,踢斗的事情,难道万历时期之前没有?之后没有?

要盘剥,交实物一样盘剥,跟交税的方式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再者,一条鞭法的出现,是因为以前那种复杂的实物税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情况了,在嘉靖九年的时候,桂萼就提出来过,到了万历九年,才由张居正终于推广到了全国,中间足足经历了51年。为什么是这么长时间才得以推广全国呢?原因就是阻力太大了。

因为一条鞭法的前提是清丈田亩,清丈田亩的前提是整顿吏治,整顿吏治的前提是掌握绝对权力或者得到绝对权力者的支持。

因为这必然会遭到士绅阶级的强烈反对。

所以,就嘉靖那整天修仙,只知道玩弄权术,放任官员党争,却不干正事的样子,还有软弱的隆庆,哪能干成这事呢?

就像着名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算是失败了,一来就是没有宋神宗的全力支持,虽然宋神宗后期对王安石看似的确全力支持,但是看他之前两次妥协,将王安石罢相,就能知道,这个全力支持的力度怕是有限。

二来就是吏治问题没解决,这问题不解决,看起来再好的政策搞下去,都可能变成害民的政策。

也就是在更懒的万历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张居正,冯保,李太后三人联盟,掌握了绝对权力,才得以将变法改革执行下去。

而之所以到万历九年一条鞭法才彻底推广到全国,就是因为前面张居正在主要解决权力和吏治的问题。

咱之前不是说过,阴谋论患者总喜欢逮着一个小问题,这里有问题,那里不合理的,就是不会从全局考虑。

这不,这里又应验了!

张居正的改革是只有一条鞭法?

他的改革政策是涵盖了各方面的一整套的方案好吗?

什么清丈田亩、考成法等等还有很多方面之类的,都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考成法,那是专门用来整顿吏治,考核官吏的。

而万历呢?把除了一条鞭法之外的其他政策全都废了,首当其冲就是考成法。

从此以后,只剩个一条鞭法还在运行。

为什么万历只保留一条鞭法呢?因为一条鞭法确实让朝廷的税收流程简化,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了。

而且同时,士绅阶级利用其进行贪污剥削的难度也降低了一些。

但是,在张居正的一整套组合拳之下,是不是朝廷财政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是不是百姓的负担减轻了?是不是土地兼并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俗话说,要改革,先改人!

不改人,想改革,改个球啊!

你万历把人家花了那么长时间才解决的前提条件废了,吏治再次在腐烂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现在你告诉我,有很多官员开始大肆利用这个搞摊派,贪污火耗,加重百姓肩上承担的赋税等等...

都怪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这不是扯淡吗?

医生给你开了药方,你把其中大部分的药物都扔了,特别是还包含了几种重要的药,然后你吃了剩下了,说不仅没用,还肚子疼。

医生真的是太水了!

这不是搞笑吗?

就这些阴谋论患者,让他们去用现代人的眼界去想一个适合当时明朝的改革方案,怕不是想来想去,想出来的政策,不说实践,连辩论这一关怕都过不去。

再最后,那些扯什么张居正又是文官集团的代表,帮文官集团夺走铸币权的那些患者们,消停一点吧。

你们搞这么多阴谋论出来,结果基本都有同一个漏洞。

图啥?

对的,就是图啥。

土木堡阴谋论里面那些自己主动献祭的中高级文官们图啥?

靖康之变里集体卖宋钦宗然后被金国一锅端的文官集团图啥?

历史上的阴谋很多!

但阴谋,肯定是施展的当时要隐藏,成功后,爆不爆光其实已经没啥重要的了。

所以历史上有定论的阴谋,施展者往往目的很明确,行为符合目的的逻辑。

那些没有定论的阴谋呢?则往往是具体的行为和推断出来的施展阴谋的目的是相符合的,因此怀疑,但证据不足。

而阴谋论患者的故事呢?往往是行为很迷,目的也很迷,两者结合到一起,那就更是怪迷日眼。

就如张居正的目的是啥呢?图啥?

图文官集团获利?

然后呢?搞改革,搞得绝大多数官员都跟他敌对,在他死后,对他各种清算报复,甚至还编很多的小段子。

发展自己的势力?

可他的势力也不强啊,在他死后,没有了皇权代理人这个名头,那些跟他站在一起的人,很快就被各种弹劾,踢巴走了啊。

为家族谋发展?

可他的家人被饿死那么多,整个家族就没几个人有好下场,几乎算是连根拔起了,他的家族也没多强啊?

如果按照阴谋论患者的说法,那我只能说,张居正简直太伟大了,为了整个文官集团,不惜让所有人敌视他,报复他,连家族都整个献祭出去,然后连点嘴上的德都保不住。

简直跟土木堡里的文官和靖康之变的文官一样伟大!

扯远了,本来是介绍冯保的,主要是说到这个不吐不快,那么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吧。】

...

“别啊,别啊,别到这里就结束啊。没扯远,没扯远,扯得要多远有多远才好啊。那一条鞭法具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考成法又是什么样的啊,说说呀!”

王安石十分激动的望着天幕说话,声音很大,都忘记了宋神宗还在台子上面呢。

“对啊,一点也没扯远,就该多来点这样的内容才好!说详细点嘛,到底是为什么失败的嘛。”

宋神宗一点没在意王安石的失态,同样他也是十分的着急!

这隔靴搔痒,真是让人抓狂啊!

...

“一条鞭法?考成法?也不知道朱棣给朕的史书里面有没有详细的记录,朕还没看到这些,希望能有详细的内容吧,对了,朕可以留言啊,希望能被注意到吧。”

秦始皇淡淡道。

...

“他娘的,这些什么狗屁阴谋论患者,能不能有点水平,这种水平,也好说是阴谋?扯犊子!要是在大明,咱诛他们九族!”

朱元璋暴躁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