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437章 有理想的太监

第437章 有理想的太监

随着视频的结束,历朝历代的朝廷上,都开始讨论起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变法。

关于张居正变法一事,天幕提起过不止一次,这一次说得多一点。

但依旧没有什么有效的内容,顶多就是提到了几个名字。

就比如一条鞭法,历代的这些官员们,大概只能猜出一个,就是用白银代替实物税收,具体是什么样的规则,还是不知道。

不过,对于很多时代,特别是宋明时代,这样的一个提示,其实很多官员已经能猜想得**不离十了。

毕竟,一条鞭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逐渐演化出来的,上承的就是那唐朝的两税法。

当然,各个时空的朝廷,最关心的则是考成法,毕竟吏治是朝廷的根本,吏治好,那任何的政令都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吏治不好,朝廷搞出再好的政策,下去了也都会变样。

只是,这怎么考核官员呢?是个大问题。

...

几天之后,天幕再次亮了起来。

【“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也要管!”

“你问我西厂是个什么东西?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阴柔男子的画面!】

...

“这谁啊?说得这么霸气!这又是那明朝的吧,东厂西厂的!”汉高祖刘邦呵呵道。

...

“这谁啊?”汉武帝看向袁崇焕。

袁崇焕道:“陛下,这应该是汪直吧。”

汉武帝道:“那不是和那王振,刘谨,魏忠贤一路的吗?怎么还排到这里面来了?”

...

“混账,这些子孙是自己不会干事了吗?怎么什么事都让宦官做?”

虽然天幕已经盘点了明朝两个列入贤宦名单的宦官了,可是朱元璋对宦官依旧是没什么好印象,最多,要是他遇到冯保和王承恩两个人,给个好脸色就行。

...

“这谁啊?”明宪宗成化年间,朱见深和满朝大臣都一脸懵逼。

西厂是个什么东西,他们自然都知道,那就是朱见深自己搞的,但是督主是汪直啊,难道这个人是后来的督主?

这话说得,有人觉得霸气,有人觉得嚣张!

正当他们疑惑的时候,下一幕!

【抱歉,放错了,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虚构的雨化田,而是要介绍这个虚构人物的原型--明朝四大权宦之一的----汪直!】

...

“啥?原来是这个汪直,这不是四大权宦吗?难道又是一个冯保一样的人?”魏武帝曹操疑问道。

...

成化时空,汪直也是被吓了一跳,他刚还在疑惑,这特么自己的西厂什么时候冒出来这么个嚣张的家伙,没想到是个虚构的,更没想到原型还是自己。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大松了一口气。

之前天幕提到他的时候,就说他是四大权宦,这已经让他的形势很艰难了,好多人都在弹劾他,也就是朱见深还没下定决心处理。

现在,有了这个视频,应该会轻松很多了。

不过,他也是暗自担心,祈祷自己的未来没有做过什么大坏事,不然被曝光出来了,那也是够他喝一壶的,毕竟权宦这个名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

【说起汪直啊,有人说他是阴险狠辣的权宦,有人说他是宦官里的冠军侯!

那么,现在,咱们来看看汪直的人生经历!】

...

“啥?宦官里的冠军侯!怎么感觉有点晦气呢?”汉武帝脸色微微一变。

倒是霍去病,满不在乎道:“臣倒是很好奇,他到底干出了什么样的功绩!”

...

“宦官里的冠军侯...”

这个名号,让朱元璋很不高兴,他是看过未来的史书的,但是详细的也就是到当初土木堡之变之前的史料。

再往后的,他也有,但那都是朱棣通过林则徐等人口述,记录下来的,只有历史大事的脉络,具体的内容则是比较模糊。

所以,汪直的名头他听过,但是具体干了啥,他不知道。

...

【汪直,生卒年不详。

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时,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察院的。)韩雍平定广西大藤峡瑶族民变,汪直作为瑶民俘虏被抓回了京城。

说起来,他的这番出身,倒是和郑和很相似。

郑和早年的经历也不怎么清楚,史学家推测,大概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平定云南时作为俘虏被抓回来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啊,很多人觉得,明朝的宦官和其他朝代的宦官不一样。

说其他的朝代宦官,大概也就两个目标,捞钱,弄权。

但明朝的宦官,却冒出了一批充满了理想的宦官,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说这就是郑和带给他们的榜样。

就比如那冯保,好好的大太监不做,非要去跟着张居正搞那几千年来几乎都无法善终的变法改革事业。甚至张居正让他约束党羽,收敛宦官权力,他都能答应。

这汪直,自然也是一个有理想的宦官!】

...

“哈哈!”

永乐年间,郑和看到天幕提到自己,脸上不自觉的就出现了笑容。

...

万历年间,冯保也是颇为高兴,又被夸一次,真好,越夸,他的结局肯定越好。

就算是皇帝以后忌惮他,那不也得给他安排个安享晚年,不用像天幕揭示的未来那样。

...

成化三年,汪直被净身后送入了宫内,负责服侍大名鼎鼎的朱见深一辈子的真爱--万贵妃。

此时,他的年龄还很小,推测大概只有十岁左右或者不足吧。

因为为人聪明伶俐,所以受到万贵妃的宠信,进而得以进入朱见深的法眼,派他去担任了御马监事。

根据明史记载,成化十二年,宫内出现了黑眚(sheng)。

据说是一种由五行之中的水气引起的灾祸,野史把这次事情说成是什么狐妖。

有一个道士李子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和太监韦舍勾结,跑到了宫里,被抓住,处死了。

这件事,让朱见深很生气。

毕竟,他从小就因为自己那战神老爹的事情,一直处在担惊受怕之中,很是没有安全感。】

...

“可恶!”

庶民朱祁镇骂了一句!

...

“这...”

成化时空,朱见深的表情很尴尬。

...

洪武时空,朱元璋的脸色更黑了。

...

【朱见深虽然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但很聪明,他知道,很多时候,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似手握天下大权,实际上就是个睁眼瞎。

朝廷里面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事情,实在不要太多了。

而作为天子爪牙的锦衣卫和东厂,经过这几十上百年的发展,早就和外朝大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无法相信。

成化十三年,正月,朱见深便找来了汪直了一百多个人,成立了西厂。

至于他为啥不让汪直去统领东厂呢?

东厂的督主基本都是由司礼监掌控的,汪直太年轻了,直接任命很可能遭到很多反对,并且也不一定搞得定东厂里面的人。

所以,干脆来个新的,让年轻的汪直当头头,或许在别人看来,他这就是闹着玩,随便呗。

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汪直就带着人出入宫廷内外,到处探听各种消息。

大到朝廷大事,小到街头巷尾的传闻议论,通通都在打听范围内。】

...

“睁眼瞎?这个词用得好,不知道朕是不是也是睁眼瞎呢?”宋哲宗脸色有些冷酷的看向群臣。

...

“哼!睁眼瞎,呵呵!”

很多时空的朝廷上,很多的皇帝脸色都阴沉下来,而很多的官员则是显得有些慌张!

...

【很快,汪直就立了大功。

南京镇监覃力朋到京城述职上供,回去的路上,搞起了私盐,并且还是一百多船,而且还仗着权势,不知道收敛,沿途多次扰民,没人敢管。

(镇守太监:监视地方官吏的。守备太监:守护一些重要地区如南京,凤阳,帝陵等,监察军政,权力很大)

武城县典史看不过去,就去责问。

结果覃力朋呢?不仅不心虚,反而还嚣张的当场打了典史一顿,打掉了典史的几颗牙齿,还射死了一个人。

汪直探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报告给朱见深,朱见深就派人将覃力朋抓了,判了斩刑,但后面覃力朋还是被免了死刑。

通过这件事,朱见深认为汪直很给力,能帮助自己铲除朝廷中的奸佞,于是越发的信任汪直。】

...

“混账东西,你们这些个贪官污吏,怎么就是杀不完啊。混账朱见深,判了斩刑就直接斩啊,为什么要放过他!”

朱元璋瞬间暴怒,破口大骂!

...

成化时空,朱见深看到朱元璋暴怒的画面,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

【很快,又一个大案来了。

建宁右卫指挥同知杨晔,是明朝着名的“三杨”之一的杨荣的曾孙。

虽然他如今的地位和曾祖没法相比,但是仗着这层关系,那是在乡里横行不法,残害人命,无所顾忌。

犯法怎么了?杀个人怎么了?

老子的祖宗有功!

但是吧,坏事做多了,总有人咽不下这口气,给杨晔告了。

于是,朱见深派人去调查,杨晔听说这件事之后,不等调查的人赶到,自己先跑到京城,到处疏通关系。

结果呢,被锦衣卫的百户韦瑛给发现了。

于是,杨晔和姐夫礼部主事董序便带着黄金去找韦瑛,希望他能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

韦瑛当时刚刚投靠西厂,想要立功,要钱有什么用,于是就把这事报告给了汪直,并且还添油加醋了一番,还说杨晔家里超级有钱。

汪直大喜,立马将杨晔抓进了监狱,对着这位官四代一顿严刑拷打。杨晔遭不住酷刑,说自己把黄金放在了自己的叔叔叔父兵部主事杨仕伟家里。

于是,汪直也没有汇报朱见深,直接就将杨士伟一家人抓了起来,又是一顿毒打。

这事,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忌惮,纷纷上书弹劾汪直,说他们西厂为了立功,经常逮住一点事情就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编造证据,滥用酷刑,搞得人心惶惶,没人敢直言。

但是,对于这种弹劾,朱见深没怎么在意。

最终,杨晔在未结案之前就死在了狱中,他爹杨泰被判斩刑,其他人被贬官。

之后,汪直借着杨晔的事情,又抓了一批牵连的高官。

成立几个月的西厂的声势,一时间盖过了东厂。

很多朝廷大员看到汪直,都会赶忙避让。

跟跟随着战神被俘虏过,后来担任兵部尚书的项忠看到汪直,就是不避让,汪直多次折辱他。】

...

“一群混账东西,你他娘的祖宗有功,就敢无法无天?就是你祖宗,也不能这样?谁他娘的规定了,有功劳就能无法无天!”

朱元璋又破口大骂起来。

...

明宣宗时空,杨荣满头大汗,面色通红,跪在地上,道:“陛下,陛下,臣,臣治家不严,臣有罪啊!”

朱瞻基铁青着脸,道:“这跟你无关,但是朕要警告你们,管好自己的家人,有功劳,朝廷自然会赏赐,但绝不是作恶的依仗,谁家子孙要是犯了法,别怪朕不讲情面!”

...

【到了五月份,内阁大学士商辂就领着一批官员再次纷纷弹劾汪直。

气得朱见深大骂说:“他就内廷一个小小的下人,还能危害天下?”

然后,他又叫来商辂等人继续骂,但这些人还是哇哇哭着述说汪直在过去几个月横行无忌的事情。

回去之后,这些人还继续上书,继续弹劾汪直。

朱见深见状,也没了办法,只好撤了西厂,但并未处置汪直。

于是汪直就对朱见深说是司礼监的那些人挑拨大臣来上书的,朱见深便将司礼监的黄赐、陈祖生贬去了南京。

御史戴缙和王亿见朱见深这是铁了心要扶持汪直,于是便上书对汪直大夸特夸,说就应该这样干,就应该对那些不法之人严惩不贷。

朱见深立马就顺势将这开张还没几个月就倒闭的西厂重新办了起来。

老板汪直立马指使几个御史对着之前那些搞他的大臣们一顿开炮。

这一顿输出下来,内阁大学士商辂被罢免,兵部尚书项忠贬为庶人。

刑部尚书董方,户部尚书薛远,左都御史李宾等及很多的侍郎总计几十个人,不是被罢免,就是被贬职。

朱见深借此将很多朝廷大员换成了自己信任的人。

其中,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由明朝仅有的三位靠军功封爵的文官之一的王越担任。(当然,此时他还没有立功封爵。)

由陈钺担任右都御史兼任辽东巡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